第一章 复兴的开端 1
杨文会 2
现代僧伽教育 9
革新派僧侣 14
第二章 争取全国领导权的斗争 21
大闹金山 24
对立的佛教组织 27
中国佛教会(上海,1929) 33
第三章 太虚 42
世界性组织 44
国内的组织 53
太虚与科学 53
太虚的方法 55
第四章 居士佛教运动 61
居士组织的种类 63
佛教正信会 65
日益重要的居士作用 68
第五章 建筑与出版 73
寺院的中兴 74
新修的寺庙 78
出版事业 80
第六章 佛教教育 84
传统教育 84
观宗学社 87
太虚创办的佛学院 90
天宁佛学院 94
教育的水准 95
内学院 96
第七章 僧侣的社会活动 101
龙泉寺孤儿院 102
其他福利活动 105
僧侣从事的社会福利 107
第八章 僧伽与国家 110
民国法律及实施 115
针对佛教敌对者的法律 120
佛教在上层社会的朋友 127
僧人与政治 131
第九章 对外交往 134
与日本的交往 134
内地与西藏的交往 144
与南传佛教的交往 150
与基督教的交往 154
基督徒皈依佛教 158
与海外华侨的交往 160
第十章 宗派与分歧 163
密教 165
反派性潮流 167
地域主义 168
分歧的焦点 169
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成见与佛教现状 184
佛教的现状 188
理解的增长 199
曲解的因素 203
地区性差异 205
第十二章 复兴的含义 210
这是复兴吗? 216
跋 223
附录一 佛教期刊 226
附录二 佛学院 229
附录三 僧侣数目 233
附录四 局部衰败 236
参考文献 238
译后记&王雷泉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