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言 1
0.1 信用交易与融资融券 1
0.2 融资融券的一般盈利模式 3
0.3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 8
0.4 融资融券的基本运作机制 10
0.5 信用交易机制的市场效应 12
0.6 本书写作的目的 14
1 境外市场信用交易的发展历史 17
1.1 美国信用交易的发展历史 18
1.2 日本信用交易的发展历程 22
1.3 我国台湾地区信用交易的历史演进 25
2 我国证券市场早期信用交易 30
2.1 以允许客户透支的方式提供融资 30
2.2 三方监管业务 31
2.3 委托理财融资 32
2.4 股票质押贷款 36
2.5 股票典当 39
2.6 国债回购融资 44
2.7 地下信用交易与规范信用交易的区别 48
3 境外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主要模式 53
3.1 美国的市场化模式 54
3.2 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 56
3.3 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60
3.4 境外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经验 64
4 境外证券融资融券业务效果评价 68
4.1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双重功能 68
4.2 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72
4.3 调整证券保证金比例的政策效果 73
4.4 信用交易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75
5 我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必要性 78
5.1 我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意义 79
5.2 我国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条件已经成熟 88
6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环境 93
6.1 我国信用交易的制度变迁 94
6.2 信托制度的引入 97
6.3 《管理办法》与《担保法》的衔接 99
6.4 证券公司强制平仓权问题 105
6.5 《管理办法》需要完善之处 108
7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主体客体要求 110
7.1 证券公司的业务准入制度 110
7.2 账户体系 115
7.3 客户的选择标准 119
7.4 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 120
7.5 担保物、保证金及其相关比例 124
8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操作规范 132
8.1 期限、交易规模与交易细节 132
8.2 融资融券业务的权益处理 135
8.3 信息披露和监管 139
8.4 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准备情况 145
9 证券公司的转融通问题 150
9.1 分散授信模式下的转融通机制 151
9.2 集中授信模式下的转融通机制 156
9.3 混合授信模式下的转融通机制 160
9.4 我国开展证券转融通业务的基本思路 165
附录 170
附录一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 170
附录二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 182
附录三 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 188
附录四 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 199
附录五 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会员业务指南 210
附录六 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 233
附录七 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241
附录八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244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