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存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30198328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农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本书涉及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植物保护、土壤肥料、遗传育种、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学和种子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本书以种植业为主,全书共10章。其中,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农业、农学和作物学的概论、内涵和特点;第二至第七章介绍作物的分类与分布、作物生产技术与病虫草害防治等;第八、九章介绍作物种植制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每十章介绍农产品收获、贮藏与利用。全书内容涵盖作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知识、技术体系的结合以及经典理论、技术原理与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结合。

第1章 绪论 1

1.1 农业的基本概念 1

1.1.1 农业的含义 1

1.1.2 农业的组成 1

1.1.3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2

1.1.4 农业系统观 3

1.1.5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3

1.1.6 我国传统农学思想 5

1.1.7 西方现代农业的优点和问题 5

1.1.8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战略 5

1.2 农学概况 7

1.2.1 农学的概念与范畴 7

1.2.2 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8

1.2.3 农学的性质 8

1.2.4 农学的特点 9

1.2.5 作物学与农学的关系 10

1.2.6 作物生产特点 11

1.2.7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12

1.3 农学发展前景展望 17

1.3.1 农学与农业信息技术 17

1.3.2 农学与生态农业 17

1.3.3 农学与可持续农业 18

1.3.4 农学与生物技术 18

1.3.5 农学与农业机械化 19

1.4 《农学概论》的教学特点 19

第2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20

2.1 作物的起源和传播 20

2.1.1 作物的概念 20

2.1.2 作物的起源 20

2.1.3 作物的起源中心 20

2.1.4 作物的传播 23

2.2 作物的分类 24

2.2.1 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24

2.2.2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25

2.2.3 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25

2.3 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8

2.3.1 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 28

2.3.2 世界作物分布与生产及粮食贸易 29

2.3.3 中国作物分布与生产 34

第3章 作物的遗传改良 41

3.1 作物的遗传改良 41

3.1.1 作物品种概念与类型 41

3.1.2 作物遗传改良的任务 43

3.1.3 作物育种目标的内容及制定原则 43

3.1.4 种质资源 44

3.2 作物遗传改良的遗传学基础 46

3.2.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46

3.2.2 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47

3.2.3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 49

3.3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50

3.3.1 作物的繁殖方法 50

3.3.2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育种特点 52

3.4 传统作物育种的方法 53

3.4.1 作物育种方法相关性 53

3.4.2 引种 54

3.4.3 选择育种 56

3.4.4 杂交育种 58

3.4.5 杂种优势利用 62

3.5 作物育种的基本方法 67

3.5.1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67

3.5.2 基因工程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68

3.6 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 68

3.6.1 作物品种审定与推广 68

3.6.2 种子繁育与生产体系 69

3.6.3 种子检验的主要技术 70

第4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72

4.1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72

4.1.1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发育阶段 72

4.1.2 作物的生育期 73

4.1.3 作物的生育时期 74

4.2 作物的器官建成 75

4.2.1 种子形态和萌发 75

4.2.2 营养器官的建成 77

4.2.3 生殖器官的建成 80

4.2.4 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81

4.3 作物的群体特征 83

4.3.1 作物群体的基本概念 83

4.3.2 作物群体结构与指标体系 83

4.3.3 作物群体的源、库、流概念及其关系 84

4.4 作物产量形成 86

4.4.1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 86

4.4.2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87

4.4.3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及影响条件 89

4.4.4 作物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90

4.5 作物品质形成 91

4.5.1 作物产品品质及影响因素 91

4.5.2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94

第5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97

5.1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97

5.1.1 作物的生态因子及生态适应性 97

5.1.2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100

5.2 作物与光照 101

5.2.1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101

5.2.2 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105

5.2.3 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107

5.3 作物与温度 108

5.3.1 温度变化规律对作物的影响 109

5.3.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111

5.3.3 积温及无霜期对作物的影响 113

5.3.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114

5.4 作物与水分 117

5.4.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 117

5.4.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119

5.5 作物与空气 121

5.5.1 作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121

5.5.2 作物与氧气的关系 122

5.5.3 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123

5.5.4 空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 123

5.6 作物与肥料 124

5.6.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24

5.6.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124

5.6.3 作物的需肥规律 126

5.7 作物与土壤 127

5.7.1 土壤和土壤肥力 127

5.7.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128

5.7.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131

第6章 作物生产技术 133

6.1 土壤耕作技术 133

6.1.1 土壤耕作的作用、意义 133

6.1.2 土壤耕作的类型 134

6.2 播种技术 137

6.2.1 播前技术 137

6.2.2 播种技术 139

6.2.3 播后技术 141

6.3 育苗移栽技术 142

6.3.1 育苗移栽的意义 142

6.3.2 育苗方式 143

6.3.3 苗床管理 144

6.3.4 移栽技术 145

6.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46

6.4.1 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 146

6.4.2 地膜的种类与性能 147

6.4.3 地膜覆盖的效应及增产机理 148

6.4.4 地膜覆盖栽培管理 149

6.5 施肥技术 151

6.5.1 施肥的意义 151

6.5.2 影响肥效的因素及施肥原则 152

6.5.3 提高肥效的途径 153

6.5.4 养分作用规律 154

6.5.5 推荐施肥技术 155

6.5.6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157

6.6 水分管理技术 158

6.6.1 作物的需水规律 158

6.6.2 合理灌溉指标 159

6.6.3 节水灌溉方法 160

6.7 化学调控技术 163

6.7.1 化学调控的原理 163

6.7.2 激素的种类 163

6.7.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166

第7章 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 169

7.1 病害 169

7.1.1 作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 169

7.1.2 病原生物 170

7.1.3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72

7.2 虫害 174

7.2.1 昆虫的特征与发育 174

7.2.2 昆虫的主要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77

7.2.3 害虫发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8

7.3 草害 179

7.3.1 农田杂草的危害 180

7.3.2 杂草的类型 180

7.3.3 杂草的主要特性 181

7.4 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182

7.4.1 植物检疫 182

7.4.2 农业防治 182

7.4.3 化学防治 184

7.4.4 生物防治 186

7.4.5 物理机械防治 186

7.5 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 187

7.5.1 农业专家系统 187

7.5.2 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 189

第8章 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 190

8.1 概述 190

8.1.1 农副产品及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 190

8.1.2 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0

8.2 粮食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192

8.2.1 小麦的贮藏与加工 192

8.2.2 稻谷加工与贮藏 197

8.3 油料纤维产品的贮藏加工 202

8.3.1 油料产品的贮藏加工 202

8.3.2 纤维产品的贮藏加工 205

8.4 生物质能源产品贮藏与加工 207

8.4.1 生物质能源 207

8.4.2 典型生物质能源 208

第9章 农田生态系统 214

9.1 农田生态系统的起源和结构 214

9.1.1 农业的起源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 214

9.1.2 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215

9.2 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16

9.2.1 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源 216

9.2.2 能量流动遵循的热力学定律 217

9.2.3 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 218

9.2.4 农田生态系统的人工辅助能及能量效率 219

9.2.5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220

9.3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22

9.3.1 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命与元素 222

9.3.2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222

9.3.3 农业生态系统中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 223

9.4 农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调控 229

9.4.1 信息传递 229

9.4.2 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 231

第10章 种植制度 234

10.1 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 234

10.1.1 种植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34

10.1.2 资源与种植制度 234

10.1.3 作物布局的含义与生产意义 236

10.1.4 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 237

10.1.5 作物布局的原则 243

10.1.6 我国的作物布局 244

10.2 复种 245

10.2.1 复种的概念与意义 245

10.2.2 复种的条件 248

10.2.3 复种技术 248

10.2.4 我国主要复种方式 250

10.3 间、套作 252

10.3.1 间、套作的概念与意义 252

10.3.2 间、套作效益原理 254

10.3.3 间、套作技术特点 255

10.3.4 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 257

10.4 轮作与连作 259

10.4.1 轮作 259

10.4.2 连作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