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1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4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12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17
5.存在论的方法特性;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22
6.讲座提纲 27
第一部分 对存在的若干传统论题现象学的-批判的讨论第一章 康德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31
7.康德论题的内涵 31
8.对存在或者实存概念的康德式阐释的现象学分析 51
a)存在(实存、实有、现成存在)、绝对肯定和知觉 51
b)行知觉、被知觉者、被知觉性;被知觉性与现成者之现成性的差别 57
9.对论题的内涵问题更为根本的把握和更为彻底的论证之必要性 60
a)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足以在存在论上阐明知觉 60
b)知觉一般之存在建制;意向性和超越性 68
c)意向性和存在领悟;存在者之被发现性(被知觉性)和存在之被展示性 82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拉:本质])与现成存在(existentia[拉:实有])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94
10.该论题的内涵及其传统讨论 94
a)预先勾勒区分essentia[拉:本质]与existentia[拉:实有]的传统问题情境 94
b)在古代和经院派的领悟境域中对esse[拉:存在]、ens[拉:存在者]、essentia[拉:本质]和existentia[拉:实有]的先行界定 102
c)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邓斯·司各脱、苏阿雷斯)对essentia[拉:本质]和existentia[拉:实有]所做的区别 112
α)托马斯主义关于ente creato[拉:被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拉:本质]与existentia[拉:实有]之间distinctio realis[拉:实在的区别]的学说 116
β)司各脱主义关于ente creato[拉:被创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拉:本质]与existentia[拉:实有]之间的distinctio modalis(formalis)[拉:模态的(形式的)区别]的学说 120
γ)苏阿雷斯关于ente creato[拉:被创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拉:本质]与existentia[拉:实有]之间的distinctio sola rationis[拉:理性的区别]的学说 121
11.现象学地澄清第二论题奠基的问题 130
a)追问essentia[拉:本质]和existentia[拉:实有]之本源 131
b)回溯到作为essentia[拉:本质]和existentia[拉:实有]之隐含领悟境域的此在对存在者之制作性施为 138
12.处理问题的传统方式之不充分奠基的证明 148
a)制作性施为的意向结构与存在领悟 148
b)古代的(中世纪的)存在论与康德存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 154
c)限制与转换第二命题的必要性。对存在的基本分说与存在论差异 157
第三章 近代存在论的论题: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res extensa[拉:广延物])之存在和精神(res cogitans[拉:能思物])之存在 160
13.借助康德对问题的阐释来刻画res extensa[拉:广延物]与res cogitans[拉:能思物]之间的存在论差别 160
a)近代的主体取向,它的非基本存在论动机以及它对传统存在论的依赖 161
b)康德对自我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看法及其对主体之主体性的规定 164
α)personalitas transcendentalis[拉:先验的人格性] 164
β)personalitas psychologica[拉:心理学的人格性、灵魂论的人格性] 170
γ)personalitas moralis[拉:道德的人格性] 173
c)康德对人(Person)与物(Sache)的存在论划分;作为自在目的自身的人之存在建制 182
14.对康德式解决的现象学的批判;证明从原则上提问之必要性 186
a)对康德阐释道德的人格性的批判性考察。在回避对其存在方式做存在论基本追问的情形下从存在论上规定道德人格 187
b)对康德阐释先验的人格性的批判性考察。康德对我-思之存在论阐释之不可能性之否证 189
c)“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人格有限精神实体之领悟境域 196
15.原则性问题:存在方式之杂多与存在概念一般之统一 205
a)对此在之生存建制的初步预览;从主体-客体-关系(res cogitans-res extensa[拉:能思物-广延物]之间)出发;主体-客体-关系是对“领会存在之存在者”之存在之生存建制之误解 206
b)以领会存在的方式自行指向存在者;在这种自行指向中吾身之“随同被揭示存在”。实际的-日常的吾身领悟就从所关切的东西反映回来 210
c)为了阐明日常的自身领悟而彻底阐释意向性;作为意向性之基础的“在-世界-之中-存在” 214
α)器具、器具关联脉络与世界;在-世界-之中-存在与世内性 216
β)为何之故;作为非本真的与本真的自我领悟之根据的向来我属性 226
d)主导问题是存在方式之杂多性与存在概念之统一性;参照该问题所做的分析之成就 231
第四章 逻辑学之论题:一切存在者,无论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是”来称谓与谈论。系词之存在 235
16.参照逻辑史进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讨论标明系词这个存在论问题 238
a)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在行联结思维中的陈述之“是”这个意义上的存在 238
b)霍布斯那里何所是(essentia[拉:本质])境域中的系词之存在 244
c)J·S·穆勒那里在何所是(essentia[拉:本质])与现实存在(existentia[拉:实有])境域中的系词存在 258
d)洛采那里的系词之存在与双重判断学说 266
e)对系词之存在的各种阐释;需要彻底地提出问题 270
17.作为系词的存在与现象学的陈述问题 275
a)对陈述现象的不充分确认与界定 275
b)以现象学的方式展示陈述的几个本质结构。陈述之意向行为及其在“在-世界-之中-存在”中的基础 277
c)作为传诉性-行规定的指明的陈述与系词“是”;存在者在其存在中的被揭示性与作为对中性“是”的陈述之存在前提的存在领悟之差异性 282
18.陈述之真理,真理一般之理念及其与存在概念的关系 286
a)作为揭示的陈述之真存在;作为揭示方式的发现与展现 286
b)揭示之意向结构;真理之生存论上的存在方式;被揭示性作为存在者之存在之规定 291
c)陈述之“是”中的何所是与现实性之被揭示性。真理之生存论上的存在方式以及防止主观主义误解 293
d)真理之生存论上的存在方式;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存在论基本追问 298
第二部分 对于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追问,存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方式第一章 存在论差异的问题 305
19.时间与时间性 307
a)对传统时间概念的史学定位,对这一奠基性庸常时间领悟的特征描述 310
α)亚里士多德时间论撮要 312
β)对亚里士多德时间概念之解释 320
b)庸常的时间领悟;返回本源时间 350
α)“使用钟表”之存在方式。现在、然后与当时作为当前行为的自身展示,预期与持留 352
β)被说出时间的结构环节:意蕴性、可定期性、紧张性、公共性 357
γ)被说出的时间与在生存的时间性中的起源;时间性之绽出特性与境域特性 362
δ)现在-时间之结构环节源于绽出的-境域的时间性;沉沦这种存在方式乃是本源时间被遮蔽的根据 367
20.时间性与时态性 375
a)领会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之基本规定 375
b)生存上的领会,对存在的领会,对存在的筹划 381
c)对生存上的本真领会与非本真领会的时间性阐释 392
d)对物宜及物宜整体性(世界)之领会之时间性 398
e)在-世界-之中-存在、超越与时间性绽出的时间性之境域性图型 403
21.时态性与存在 414
a)将存在时态地阐释为上手存在;作为当前化之绽出之境域性图型的出场呈现 416
b)康德对存在的阐释与时态问题 428
22.存在与存在者;存在论差异 435
a)时间性,时态性与存在论差异 435
b)时间性与对存在者(实证科学)以及存在(哲学)的对象化 438
c)时态性与存在之先天性;存在论之现象学方法 443
德文版编者后记 453
译者附录 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 456
重要译名对照表 467
译后记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