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1
1.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2
1.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
1.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 4
1.2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宏观经济目标 5
1.2.1 国民产出 5
1.2.2 就业与失业 6
1.2.3 价格水平 6
1.2.4 国际收支 7
1.2.5 宏观经济目标 8
本章小结 10
习题 10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
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12
2.1.1 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2
2.1.2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4
2.1.3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7
2.2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27
2.2.1 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 27
2.2.2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29
2.2.3 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9
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恒等关系 31
2.3.1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及恒等关系 31
2.3.2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及恒等关系 34
2.3.3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及恒等关系 35
本章小结 38
习题 39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3
3.1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概念 44
3.1.1 总供给 44
3.1.2 总需求 45
3.2 消费 45
3.2.1 消费函数 45
3.2.2 储蓄函数 50
3.2.3 消费理论 53
3.3 投资 56
3.3.1 投资的影响因素 56
3.3.2 投资决策准则 57
3.3.3 投资需求曲线 59
3.3.4 投资需求函数 60
3.4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 61
3.4.1 消费和投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61
3.4.2 储蓄和投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64
3.4.3 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66
3.5 乘数理论 68
3.5.1 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68
本章小结 74
习题 75
第4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77
4.1 IS曲线 78
4.1.1 IS曲线的含义 78
4.1.2 IS曲线的推导 79
4.1.3 IS曲线的斜率 81
4.1.4 IS曲线的移动 81
4.2 货币市场均衡 83
4.2.1 货币需求 83
4.2.2 货币供给 86
4.2.3 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87
4.3 LM曲线 88
4.3.1 LM曲线的含义 88
4.3.2 LM曲线的推导 89
4.3.3 LM曲线的斜率 90
4.3.4 LM曲线的移动 91
4.4 IS-LM模型 92
4.4.1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均衡 93
4.4.2 市场均衡的变动 96
本章小结 99
习题 100
第5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03
5.1 总需求曲线 104
5.1.1 总需求函数 104
5.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06
5.1.3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07
5.1.4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09
5.2 总供给曲线 110
5.2.1 总供给曲线 110
5.2.2 总生产函数 111
5.2.3 劳动力市场均衡 111
5.2.4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112
5.3 AD—AS模型分析 121
5.3.1 AD—AS模型 121
5.3.2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126
5.3.3 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127
本章小结 129
习题 130
第6章 宏观经济政策 132
6.1 需求管理政策(一):财政政策 133
6.1.1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133
6.1.2 财政政策的种类 136
6.1.3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39
6.1.4 财政政策乘数 145
6.2 需求管理政策(二):货币政策 151
6.2.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职能 152
6.2.2 货币政策三大要素 154
6.2.3 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176
6.3 供给管理政策 179
本章小结 186
习题 187
第7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90
7.1 失业 191
7.1.1 失业的含义及衡量 191
7.1.2 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192
7.1.3 失业的影响 196
7.1.4 失业的治理 197
7.2 通货膨胀 199
7.2.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 199
7.2.2 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影响 202
7.2.3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205
7.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10
7.3.1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10
7.3.2 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 211
7.3.3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12
本章小结 221
习题 221
第8章 经济周期理论 224
8.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分类 225
8.1.1 经济周期的概念及阶段划分 225
8.1.2 经济周期的分类 227
8.2 经济周期理论 231
8.2.1 经济周期理论的概说 233
8.2.2 乘数—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243
本章小结 250
习题 251
第9章 经济增长理论 253
9.1 经济增长 254
9.1.1 经济增长的含义 254
9.1.2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254
9.1.3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55
9.2 经济增长模型 257
9.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57
9.2.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59
9.2.3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265
本章小结 273
习题 273
第10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276
10.1 汇率 277
10.1.1 汇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77
10.1.2 汇率对货物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影响 279
10.1.3 汇率制度 279
10.2 国际收支均衡 282
10.2.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构成及编制原则 283
10.2.2 国际收支均衡的含义 289
10.2.3 国际收支均衡的影响因素 290
10.3 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292
10.3.1 净出口与国民收入决定 292
10.3.2 对外贸易乘数 295
10.3.3 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98
本章小结 313
习题 314
第11章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 316
1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17
11.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17
11.1.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318
11.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319
11.1.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 320
11.1.5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与主要政策观点 323
11.1.6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324
11.2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325
11.2.1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325
11.2.2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326
11.2.3 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 327
11.2.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黏性工资和价格的重视 327
11.2.5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329
11.2.6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 332
11.3 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近动向 333
11.3.1 经济政策的博弈论研究 334
11.3.2 对时间不一致性的研究 334
11.3.3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335
11.3.4 经济全球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挑战 336
11.3.5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了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研究 336
11.3.6 动态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337
11.3.7 对宏观经济跨期权衡领域的研究 338
本章小结 340
参考文献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