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节 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概况 1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 1
二、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必然性 2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念的内涵 4
一、循环经济理念的基本含义 4
二、循环经济理念的界定及其目的 4
三、循环经济的特征 6
四、循环经济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7
五、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8
六、准确理解循环经济的含义 9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10
一、技术体系的构成 10
二、技术体系的内容 11
第四节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13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13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14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 16
第二章 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 18
第一节 循环经济对国际贸易提出新要求 18
一、必须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18
二、循环经济使国际贸易面临新挑战 21
三、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4
四、循环经济是实现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5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 26
一、环境保护法规发展的三个阶段 26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28
三、根据国情制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29
四、依法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0
五、制定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31
六、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 32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 33
一、德国 33
二、日本 38
三、美国 46
第三章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循环经济立法和国际多边协定 53
第一节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53
一、资源有效利用法律法规 54
二、废弃物资源利用法律法规 60
三、限制产品中使用有害物质法律法规 70
四、产品生态设计法律法规 78
五、生产者责任伸延法律法规 79
第二节 有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际多边协定 84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 84
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86
三、《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87
四、《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89
五、《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90
六、《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94
七、《鹿特丹公约》 95
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96
第四章 循环经济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98
第一节 循环经济是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必然选择 98
一、循环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98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外贸增长方式的矛盾 101
第二节 循环经济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发展 108
一、以循环经济理念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08
二、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出口商品清洁生产 116
三、循环经济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28
四、以循环经济理念创新对外贸易包装业 131
五、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引资政策 139
六、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我国进出口产品环境标志的发展 147
七、以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出口商品环境成本内部化 152
八、以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对外经贸领域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155
九、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再制造业的发展 160
十、发展循环经济以应对新贸易壁垒 163
第五章 循环经济与上海对外经贸发展 168
第一节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68
一、上海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进展 168
二、上海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72
第二节 上海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取得的成绩 182
一、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182
二、吸收外资质量的提高及取得的成绩 193
三、制造业吸引外资数量有所下降,但质量有提高 203
第三节 上海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 219
一、循环经济和上海对外经贸发展的关系 219
二、上海目前面临的挑战 222
第四节 上海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外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36
一、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36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 236
三、建全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 237
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237
五、推广清洁生产,建立绿色工业园区 237
六、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产业联动体系 238
七、加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239
第六章 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 240
第一节 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情况 240
一、与对外经贸有关的循环经济基本法律法规 240
二、与对外经贸有关的循环经济综合性法律法规 244
三、有关废弃物进口的法律条例 246
四、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 247
五、有关电子产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48
第二节 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国际比较 250
一、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251
二、行政性文件法律效力等级偏低 253
三、缺乏从源头治理和产品生命周期治理 255
四、缺少专项法律法规 256
第三节 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滞后的原因 257
一、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 257
二、我国的立法体制受到部门和地方利益一定的牵制 258
三、我国的立法观念习惯于后“法”制人 258
四、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人才缺乏,研究不够 259
第四节 对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政策建议 259
一、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定位 260
二、对我国对外经贸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政策建议 260
三、加强与对外贸易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 262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