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引言 1
1.2 研究背景 4
1.3 研究方法 10
第2章 基本概念 13
2.1 相关概念 13
2.2 基本内涵 32
第3章 生态综合指数及生态状况内在判断指标体系 36
3.1 内在判断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 36
3.2 内在判断指标体系及其赋值 39
3.3 生态综合指数的建立 46
第4章 中国森林生态状况 52
4.1 森林状况概述 57
4.2 分林种森林状况 59
4.3 分龄组森林状况 60
4.4 分树种森林状况 61
4.5 分权属森林状况 61
4.6 分起源森林状况 62
4.7 特殊类别森林状况 68
4.8 分流域森林状况 73
4.9 分林区森林状况 87
4.10 森林资源特点 97
第5章 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 102
5.1 荒漠化土地现状 103
5.2 沙化土地现状 107
5.3 石漠化土地现状 111
5.4 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 114
5.5 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116
5.6 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区域 117
5.7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成因分析 119
5.8 荒漠化和沙化总体形势分析 120
第6章 中国水土流失状况 122
6.1 水土流失概况 122
6.2 大江大河流域土壤流失状况 125
6.3 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126
6.4 典型观测场(点)水土流失状况 128
6.5 水土流失典型灾害事件 131
第7章 中国生物多样性状况 132
7.1 生物多样性概述 134
7.2 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135
7.3 野生植物资源状况 148
7.4 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161
7.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进展状况 170
第8章 中国湿地生态状况 175
8.1 湿地概况 176
8.2 近海与海岸湿地状况 182
8.3 河流湿地状况 184
8.4 湖泊湿地状况 185
8.5 沼泽湿地状况 186
8.6 库塘湿地状况 187
8.7 湿地资源状况 187
8.8 湿地保护工作进展 192
第9章 中国草原生态状况 193
9.1 草原资源与生态总体状况 194
9.2 草原植被生长状况 198
9.3 草原生产力状况 198
9.4 草原利用状况 203
9.5 草原火灾状况 203
9.6 草原鼠虫害状况 203
9.7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状况 204
第10章 中国农田生态状况 207
10.1 耕地及其生产力现状 208
10.2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状况 212
10.3 平原绿化二期工程进展状况 216
第11章 中国城市生态状况 221
11.1 城市生态建设背景 222
11.2 城市可持续能力和生态水平 225
11.3 城市绿化状况 229
11.4 城市生态建设特色 255
11.5 城市林业发展展望 259
第12章 生态状况外在判断指标体系 261
12.1 外在判断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 261
12.2 外在判断指标体系及其赋值 262
12.3 外在判断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 279
第13章 生态状况判断的理论基础 280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81
13.2 跨越式发展理论 289
13.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92
13.4 熵和混沌理论 295
13.5 耗散结构理论 298
13.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01
第14章 生态状况的时段分析 307
14.1 总体时段分析 307
14.2 时段情景分析 319
第15章 结论与讨论 327
15.1 研究推出了生态综合指数的概念和方法 327
15.2 科学回答了我国生态状况所处阶段这一重大问题 327
15.3 对我国生态状况各方面首次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 328
15.4 分析预测了我国生态状况发展趋势 330
15.5 讨论 330
参考文献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