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篇 日出东方事事新 独怜国学风雨多 1
第一卷 上古文明儒学源 此事易经有记载 4
第二卷 尧舜一心为天下 后儒尊其为先祖 8
第三卷 大禹建国德为先 人性修养他重视 14
第四卷 夏桀亡国因失德 后儒以此诫天下 18
第五卷 商汤革命慰民望 武功文治商朝兴 22
第六卷 伊尹以德正君心 殷商国脉得延伸 27
第七卷 纣王无道失江山 千古文明遭断送 31
第八卷 文王重贤得人心 儒学源头更丰富 34
第九卷 武王革命举义旗 重视德治国兴盛 40
第十卷 周公制礼儒先驱 道德风范他最高 46
第十一卷 春秋乱世礼乐崩 沧海横流出孔子 50
第十二卷 孔子立志学周公 艰难困苦磨炼他 55
第十三卷 孔子决心救衰世 要为天下创儒家 58
第十四卷 夫子畅论仁与礼 强调人性好修养 63
第十五卷 孔子鼓励人进取 追求大同与小康 67
第十六卷 夫子善于教学生 后世以他为楷模 71
第十七卷 孔子周游诸国家 四处碰壁志难酬 76
第十八卷 仲尼遭困几生死 壮志不渝动人心 82
第十九卷 仲尼年迈回故国 儒者风范他确定 89
第二十卷 仲尼学生众三千 七十二贤世人夸 95
第二十一卷 孔子赞易倾心血 阐释事物变化因 101
第二十二卷 仲尼删诗定三百 陶冶世人好性情 107
第二十三卷 孔子编书传文明 揭示安邦定国策 117
第二十四卷 孔子定礼费苦心 处世准则他确立 121
第二十五卷 仲尼创乐资治世 完美世人好情操 128
第二十六卷 春秋修成孔子逝 国学规模他确定 134
第二十七卷 论语六经相辉映 民族精神更壮大 140
第二十八卷 战国儒学难有为 孔门弟子分学派 145
第二十九卷 大学精蕴曾子解 儒学正宗他继承 148
第三十卷 子思阐述中庸意 处事中正世和谐 155
第三十一卷 诸子百家争鸣放 杨墨两家暂领先 161
第三十二卷 孟母三迁抚孤儿 孟轲立志学孔子 167
第三十三卷 孟子出国推行义 勇往直前气浩然 172
第三十四卷 孟子藐视帝王威 民贵君轻震古今 179
第三十五卷 孟轲善于辩诸子 儒学终于成显学 182
第三十六卷 孟子力倡性本善 造福人类功不小 187
第三十七卷 孟子论学多精辟 民族精神添力量 194
第三十八卷 孟子成书孟子逝 孔孟之道由此成 199
第三十九卷 屈原美政承仁政 上下求索传古今 207
第四十卷 荀子综合百家说 礼法兼治他首倡 212
第四十一卷 秦皇一统功巨大 弃仁灭智国早亡 219
第四十二卷 汉初采用无为术 诸儒相继兴经学 226
第四十三卷 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独尊儒术 234
第四十四卷 武帝外儒内苛政 西汉由盛走向衰 242
第四十五卷 仲舒建立新儒学 功过得失均明显 248
第四十六卷 苏武牧羊守气节 子长史记继春秋 253
第四十七卷 今古学派久相争 经师滥解经学衰 260
第四十八卷 外戚篡位西汉亡 东汉大兴谶纬学 267
第四十九卷 王充坚持无神论 张衡创造地动仪 274
第五十卷 佛教道教相继起 儒学面临新挑战 282
第五十一卷 党锢灾祸一而再 儒学名流屡遭害 288
第五十二卷 熹平石经纠时弊 两汉儒林多奉献 296
第五十三卷 魏晋儒学变玄学 学者精神太空虚 301
第五十四卷 道德典范诸葛亮 儒医楷模是华佗 309
第五十五卷 人性修养无族界 魏晋儒林仍壮观 316
第五十六卷 佛道两教同昌盛 儒学又临大挑战 323
第五十七卷 南北儒林竞风采 各展英姿壮中华 330
第五十八卷 王通首倡三教合 炀帝纵欲隋朝亡 340
第五十九卷 太宗善取三教长 儒家思想四海播 347
第六十卷 明君典范李世民 只是明君世稀少 356
第六十一卷 韩愈反佛遭谪贬 儒家道统他排列 364
第六十二卷 大唐儒林多俊杰 黄巢灭炬尊儒士 373
第六十三卷 五代十国大动乱 经世儒学又蒙尘 380
第六十四卷 宋祖重儒兴文治 诸贤同心创理学 386
第六十五卷 力主改革范仲淹 援道入儒周敦颐 394
第六十六卷 二程创立天理说 用词失当累至今 402
第六十七卷 元祐党籍压诸儒 腐朽统治北宋亡 411
第六十八卷 岳飞精忠报祖国 郑樵科学治儒病 420
第六十九卷 理学难兴诸贤急 朱熹立志学孔孟 431
第七十卷 诸贤同心扶孤儿 元晦兼学佛与道 438
第七十一卷 李侗点拨功不小 朱熹极力定四书 445
第七十二卷 元晦入朝正君心 朱陆会辩鹅湖寺 454
第七十三卷 朱熹兴儒修书院 欲治国病险遭祸 464
第七十四卷 朱熹力救众灾民 六劾贪官反受害 472
第七十五卷 朱子大讲理气学 武夷泰山相连接 480
第七十六卷 晦翁极力治国病 四书五经他确定 489
第七十七卷 朱子身陷党锢狱 理学大成他总集 499
第七十八卷 力扶正学真德秀 坚守气节文天祥 510
第七十九卷 两宋儒林多壮怀 各为文明添光彩 519
第八十卷 元朝依然崇理学 理学难救元灭亡 529
第八十一卷 明朝理学被僵化 心学气学并肩起 537
第八十二卷 刚正不阿有海瑞 痛批假儒是李贽 543
第八十三卷 本草纲目李时珍 吸取西学徐光启 553
第八十四卷 宋应星致力科技 戚继光守卫海疆 562
第八十五卷 明朝儒林多豪迈 都是中华好儿男 571
第八十六卷 清朝理学剩余音 诸贤相继兴新学 579
第八十七卷 康熙重儒展雄才 儒学漂洋传西欧 592
第八十八卷 龚自珍除旧布新 林则徐开眼世界 601
第八十九卷 清代儒林多奇才 欲救国难建新学 610
第九十卷 孙中山推翻帝制 章太炎号召国学 623
第九十一卷 五四怒打孔家店 儒学再遭大考验 635
第九十二卷 现代学者忙总结 精华糟粕待分别 644
第九十三卷 文革批孔遗后患 锤炼国学更坚强 654
第九十四卷 改革开放奔小康 国学因此得新生 661
第九十五卷 当代儒学是国学 和谐社会需要它 668
卷末篇 纵观国学五千年 伴随中华正年轻 674
后记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