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1
二、本专题研究的界定和范围 2
三、研究史回顾 6
四、基本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西方净土礼忏法之源流 16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礼忏观概述 16
一、忏悔的意义 16
二、忏悔法的种类 18
三、中国佛教礼忏法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19
第二节 昙鸾与彦琮之西方净土礼赞文 22
一、昙鸾的《赞阿弥陀佛偈》 23
二、彦琮的西方净土礼赞文 27
第三节 其他宗派与西方净土礼忏法之交涉 29
一、天台宗的礼忏法 29
二、三阶教的礼忏法 33
三、华严宗的西方净土行仪 37
四、其他——迦才的西方净土行仪 39
第二章 善导之忏悔思想及礼忏行仪 46
第一节 善导净土思想的特色及忏悔观 47
一、他力本愿说及凡夫入报土论 47
二、忏悔灭罪思想 52
第二节 《法事赞》 56
一、《法事赞》之结构和内容 57
二、《法事赞》所涉及的经典 65
三、《法事赞》的特色 67
第三节 《往生礼赞》 71
一、《往生礼赞》之结构和内容 71
二、《往生礼赞》之净土生因 79
三、《往生礼赞》之忏悔特色 81
第四节 《观念法门》和《般舟赞》 84
一、《观念法门》之观佛三昧及念佛三昧行仪 84
二、《般舟赞》 91
第三章 其他唐代西方净土礼忏行仪 98
第一节 法照之五会念佛法门 98
一、关于五会念佛行仪 100
二、五会念佛行仪之结构和内容 103
三、《现行仪》与《略法事仪》之差异 108
四、法照净土思想的特色 111
第二节 不同版本的五会念佛行仪 115
一、P.2130 116
二、P.3216 122
第三节 《十二光礼》 124
一、《十二光礼》的仪轨结构 125
二、《十二光礼》成立的依据及问题 130
第四章 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信仰的源流与发展 147
第一节 北凉禅窟的净土思想 147
一、初期净土思想的发展与禅法的盛行 147
二、北凉佛教的净土思想特色 153
三、北凉三窟的净土思想表现 155
第二节 北朝石窟的西方净土造像及礼忏灭罪思想 165
一、南北朝的西方净土信仰 165
二、敦煌的西方净土信仰及造像 170
三、北朝千佛图像、中心柱窟及西方净土之礼忏灭罪问题 175
第三节 隋代西方净土信仰与造像之发展 184
一、西方净土信仰的发展 184
二、莫高窟西方净土造像及其相关问题 187
第五章 西方净土造像与礼忏仪轨之关系 205
第一节 唐代的西方净土信仰及敦煌西方净土变 205
一、唐代的西方净土信仰 205
二、礼忏法的流行 209
三、敦煌西方净土变的分布 210
第二节 西方净土礼忏法之特色 214
一、礼拜净土依报的肇始 214
二、善导净土教化从观想到礼忏的转变 218
第三节 西方净土造像结构与净土礼忏法的搭配 220
一、礼忏仪轨之空间因素与运作 220
二、礼忏仪轨与造像内容的关系 224
第六章 西方净土变与其他经变的关系——西方净土忏法与相关忏法所形成的共同空间 240
第一节 西方净土变与弥勒经变的交涉 240
一、弥勒信仰概述 240
二、西方净土变与弥勒经变搭配的义学背景 243
三、石窟造像与礼忏仪之运作——以第331窟为例 248
第二节 西方净土变与观音经变的交涉 255
一、观音信仰概述 255
二、观音经变的内容与分布 258
三、西方净土变与观音经变搭配的意义及运作——以第45窟为例 262
第三节 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的交涉 271
一、药师信仰及其特色 271
二、药师净土变的分布与内容 278
三、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对置的原因及其运作——以第220、148窟为例 283
第四节 西方净土变与天请问经变的交涉 293
一、天请问经变的性质及其分布 293
二、天请问经变的功能及其与西方净土礼忏法的关系 302
余论 318
一、西方净土礼忏法的类型 318
二、西方净土变与其他经变结合所体现的信仰内涵 319
三、西方净土礼忏法流行的原因 321
四、唐代以后的西方净土礼忏法 325
附录一 328
附录二 335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