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
1.1 我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1
1.2 1949~1981年我国地震活动的概况分析 3
1.2.1 地震活动基本特征 3
1.2.2 地震灾害情况 5
1.3 1982年以来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7
1.4 本章小结 25
第2章 桥梁震害 28
2.1 典型地震及桥梁震害 28
2.1.1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28
2.1.2 1960年智利地震 30
2.1.3 1976年唐山地震 31
2.1.4 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 50
2.1.5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 59
2.1.6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66
2.1.7 1999年土耳其地震 77
2.1.8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 79
2.1.9 2004年日本新澙地震 85
2.1.10 其他地震中的桥梁震害 87
2.2 桥梁震害内因 94
2.2.1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 95
2.2.2 桥梁支座震害 95
2.2.3 桥梁下部结构震害 95
2.2.4 桥梁基础震害 96
2.3 本章小结 96
第3章 国内外地震工程学发展 99
3.1 地震工程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99
3.1.1 第一阶段——地震工程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99
3.1.2 第二阶段——地震工程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101
3.1.3 第三阶段——地震工程学发展的扩展阶段 103
3.1.4 其他划分 106
3.2 现阶段地震工程学发展情况 107
3.3 我国地震工程学发展研究 118
3.3.1 创建阶段 118
3.3.2 发展阶段 119
3.3.3 横向发展阶段 121
3.4 国内外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 122
3.5 本章小结 125
第4章 桥梁抗震计算与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131
4.1 结构抗震动力学基本概念 131
4.1.1 运动方程 131
4.1.2 结构动力特性 133
4.2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35
4.2.1 静力阶段 135
4.2.2 反应谱法 139
4.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149
4.2.4 随机振动方法 164
4.2.5 分析和设计方法总结 166
4.3 桥梁抗震性能评估及分析方法 168
4.3.1 确定加固优先权 168
4.3.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 170
4.4 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 171
4.4.1 能力谱方法 171
4.4.2 位移影响系数法 175
4.4.3 适应谱Pushover方法 177
4.4.4 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 179
4.4.5 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 182
4.5 本章小结 192
第5章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96
5.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197
5.1.1 定义 197
5.1.2 研究内容 198
5.1.3 特点 200
5.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01
5.2.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DBSD) 201
5.2.2 综合设计方法 206
5.2.3 基于性能的可靠度设计方法 207
5.3 基于性能(多水平性能目标)的既有桥梁抗震性能评价 207
5.4 本章小结 209
第6章 梁桥抗震分析实例 213
6.1 梁桥结构特点 213
6.1.1 简支梁桥结构特点 213
6.1.2 连续梁桥结构特点 214
6.1.3 连续刚构桥结构特点 215
6.2 梁桥震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216
6.3 简支梁桥抗震分析 218
6.3.1 实例一 218
6.3.2 实例二 226
6.3.3 实例三 229
6.3.4 简支梁桥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 231
6.3.5 简支梁桥有限元建模 237
6.4 连续梁桥抗震分析 237
6.4.1 实例 237
6.4.2 连续梁桥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 251
6.4.3 连续梁桥有限元建模 253
6.5 连续刚构桥抗震分析 256
6.5.1 实例 256
6.5.2 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 260
6.5.3 连续刚构桥的抗震特点 261
6.6 本章小结 263
第7章 斜拉桥抗震分析及减震研究 265
7.1 斜拉桥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65
7.2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 277
7.2.1 斜拉索非线性刚度矩阵 278
7.2.2 描述梁-柱效应的刚度矩阵 280
7.2.3 描述大变形的刚度矩阵 292
7.2.4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数值解法 292
7.2.5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静力分析过程 293
7.2.6 实例分析 295
7.3 斜拉桥结构动力分析 298
7.3.1 斜拉桥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299
7.3.2 斜拉桥结构一致激励的地震反应分析 306
7.3.3 斜拉桥结构多支承激励的地震响应分析 323
7.4 斜拉桥结构减震技术 331
7.4.1 被动控制 331
7.4.2 主动控制 339
7.4.3 斜拉桥结构基于模态分析的减震控制 343
7.4.4 非线性结构的滑动状态控制 366
7.5 本章小结 370
第8章 高墩桥梁的地震反应研究 374
8.1 高墩桥梁建设概况 374
8.2 高墩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376
8.2.1 高墩桥梁动力反应谱分析 377
8.2.2 高墩桥梁动态时程分析法 378
8.2.3 考虑P-△效应的高墩抗震计算 379
8.3 高墩桥梁地震反应特点 381
8.4 高墩桥梁抗震分析工程实例 382
8.5 本章小结 391
第9章 国内外桥梁抗震规范的介绍 395
9.1 抗震性能设防目标 395
9.2 设计地震动 401
9.2.1 地震动区划 401
9.2.2 场地分类 403
9.2.3 地震设计谱 404
9.2.4 阻尼修正 413
9.3 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 415
9.4 延性设计 424
9.5 约束和减震、耗能设计 434
9.6 本章小结 435
第10章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437
10.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437
10.2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439
10.3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 441
10.3.1 土体响应 443
10.3.2 运动响应 444
10.3.3 惯性响应 444
10.3.4 分析方法 444
10.3.5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集中质量法 461
10.4 本章小结 469
第11章 桥梁抗震加固技术 473
11.1 桥梁结构抗震加固的概念 473
11.1.1 桥梁结构主要震害 473
11.1.2 国内外抗震加固情况 474
11.2 上部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478
11.2.1 支座与伸缩缝的加固措施 478
11.2.2 上部结构抗弯能力的加固措施 490
11.2.3 上部结构抗震加固实例 492
11.3 桥墩、盖梁和节点的加固方法 494
11.3.1 混凝土墩的加固方法 494
11.3.2 盖梁的加固方法 506
11.3.3 桥墩抗震加固实例 511
11.4 基础的加固方法 514
11.4.1 承台 514
11.4.2 桥台 518
11.5 不良地质区桥梁的加固措施 520
11.5.1 横跨或靠近断层的桥梁 520
11.5.2 位于或靠近不稳定边坡的桥梁 521
11.5.3 位于可液化土层上的桥梁 521
11.5.4 不良地质区桥梁抗震加固实例 524
11.6 运用抗震保护系统的加固方法 525
11.6.1 减隔震原理 525
11.6.2 设计目的 528
11.6.3 隔震支座 528
11.6.4 适合使用隔震系统的桥梁 529
11.6.5 桥梁位移 529
11.7 本章小结 530
第12章 桥梁抗震计算可视化 532
12.1 计算机仿真和科学计算的可视化技术 532
12.2 桥梁抗震软件开发技术 538
12.2.1 国内外桥梁CAD现状 539
12.2.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540
12.2.3 软件构件对象模型 542
12.2.4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543
12.2.5 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 544
12.3 BAS系统总体介绍 544
12.4 BAS系统前处理介绍 547
12.4.1 几何建模生成有限元模型 547
12.4.2 直接建立有限元模型 549
12.4.3 截面建立 552
12.4.4 与AutoCAD的无缝接合 554
12.5 BAS后处理介绍 556
12.5.1 输出形式 556
12.5.2 输出内容 557
12.6 算例 558
12.7 几点体会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