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玉器起源与古今玉概念 5
第一节 玉和石的分化 5
一、玉和石分化的源头 5
二、玉和石分化的长期性 7
第二节 玉器起源 8
一、古玉器起源的孕育期 8
(一)欧洲早期“玉器” 9
(二)西伯利亚早期“玉器” 9
(三)日本和中国早期的“玉器” 10
二、古玉起源距今一万年 11
(一)古玉起源初期主要是制作装饰类和工具类玉器 13
(二)古玉起源初期的玉质或玉的种类主要是闪石玉和绿松石 13
第三节 古今玉概念 14
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玉概念 14
(一)新石器时代的玉概念 14
(二)夏商周(西周)时代的玉概念 16
(三)春秋战国到西汉时代的玉概念 17
(四)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玉概念 18
二、当代科学的玉概念 21
(一)章鸿钊《石雅》中的玉概念 21
(二)20世纪中后期流行的玉概念 22
(三)21世纪玉概念的新问题 24
第二章 传统古玉与古玉质鉴别 27
第一节 传统的古玉石 27
一、闪石玉 27
(一)岫岩闪石玉 28
(二)和田闪石玉 31
1.白玉 32
2.羊脂玉 32
3.青白玉 32
4.青玉 32
5.黄玉 32
6.墨玉 32
7.糖玉 33
(三)玛纳斯碧玉 36
(四)溧阳小梅岭闪石玉 37
(五)青海闪石玉 37
(六)西伯利亚闪石玉 37
(七)龙溪闪石玉 38
(八)昌龙闪石玉 39
(九)台湾闪石玉 39
二、蛇纹石玉 39
(一)岫岩蛇纹石玉 40
(二)酒泉蛇纹石玉 41
(三)信宜蛇纹石玉 41
(四)昆仑蛇纹石玉 41
(五)其它蛇纹石玉 42
三、绿松石 42
(一)湖北绿松石 51
(二)陕西绿松石 52
(三)河南绿松石 52
(四)新疆绿松石 52
(五)安徽绿松石 54
(六)云南绿松石 54
四、玛瑙 54
五、独山玉 61
(一)独山玉品种 61
1.白独山玉 61
2.绿独山玉 61
3.紫独山玉 61
4.黄独山玉 61
5.杂色独山玉 62
(二)独山玉历史地位 62
六、翡翠 63
七、其它玉石与宝石 63
(一)青金石 64
(二)孔雀石 65
(三)玉髓 65
(四)石英岩质玉 66
(五)蛇纹石化大理岩 66
(六)滑石 67
(七)绢云母质玉 67
(八)磷铝石和磷铝锂石 68
(九)煤精 68
(一○)象牙 68
(一一)琥珀 69
(一二)珍珠 70
(一三)车渠 70
(一四)萤石 70
(一五)水晶 71
(一六)其它宝石 71
1.钻石(Diamond) 72
2.红宝石(Ruby)和蓝宝石(Sapphire) 72
3.祖母绿(Emerald) 72
4.碧玺(Bixi) 73
第二节 古玉质鉴别 73
一、肉眼类比法 74
(一)玉或玉石的定性 74
(二)闪石玉与蛇纹石玉的肉眼鉴别 75
(三)风化(白化)闪石玉的肉眼鉴别 76
(四)肉眼容易鉴别的玉石(包括某些宝石) 76
二、科学仪器测试 77
(一)X射线衍射分析 77
(二)普通化学分析 80
(三)光谱分析 81
(四)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81
(五)电子探针分析 83
(六)热分析 83
(七)极谱分析 84
(八)激光显微光谱分析 84
(九)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4
(一○)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84
(一一)核磁共振分析 85
(一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 85
(一三)穆斯堡尔效应 85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87
第一节 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 89
一、兴隆洼文化玉器(距今约8200~7000年) 89
(一)出土遗址 89
(二)玉器种类 93
1.装饰类 94
(1)璧 94
(2)玦 94
(3)匕形器 95
(4)管 96
(5)人面形饰 96
(6)滑石人头像 96
(7)弯条形器 96
2.工具类 96
(三)器形特征 96
(四)制作特征 96
(五)玉质特征 97
(六)存在问题 97
二、红山文化玉器(距今约6500~5000年) 97
(一)出土遗址 98
(二)玉器种类 101
1.装饰类 102
(1)环 102
(2)玦 102
(3)珠 102
(4)坠饰 102
(5)曲面牌饰 102
(6)菱形饰 102
(7)猪龙 102
(8)双猪龙环形器 104
(9)双猪龙璜 104
(10)兽面牌饰 105
(11)鸟 105
(12)鸮 105
(13)龟 105
(14)鱼 105
(15)蚕 107
(16)玉人像 107
(17)勾云形佩 107
(18)箍形器 107
(19)璧 109
2.工具类 109
(1)斧 109
(2)钺 109
(3)棒形器 109
(4)钩形器 109
(5)玉纺瓜 109
(三)器形特征 111
(四)制作特征 111
(五)玉质特征 111
(六)存在问题 112
三、后红山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500年) 112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距今约4000~3500年) 113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 113
一、裴李岗文化玉器(距今约8200~7000年) 113
(一)出土遗址 114
(二)玉器种类 114
1.装饰类 114
(1)圆形穿孔饰 114
(2)不规则形饰 115
(3)方形坠饰 115
(4)三角形坠饰 116
(5)梭形坠饰 116
(6)棒形饰 116
2.工具类 116
(三)器形特征 116
(四)制作特征 116
(五)玉质特征 116
(六)存在问题 116
二、仰韶文化玉器(距今约7000~5000年) 117
(一)出土遗址 117
(二)玉器种类 118
1.装饰类 119
(1)璜 119
(2)环 119
(3)绿松石坠 119
2.工具类 121
(1)刀 121
(2)斧 121
(3)铲 122
(4)钺 122
(5)锛 122
(6)凿 122
(7)镞 122
(三)器形特征 122
(四)制作特征 122
(五)玉质特征 122
(六)存在问题 123
三、大汶口文化玉器(距今约6300~4600年) 123
(一)出土遗址 123
(二)玉器种类 126
1.装饰类 126
(1)镯 126
(2)琮形管 126
(3)冠状佩 128
(4)佩 129
(5)璜 129
(6)项饰 131
(7)瑗 132
(8)环 133
(9)指环 134
(10)小璧 134
(11)锥 134
(12)珠 137
(13)坠 137
(14)绿松石耳坠 138
(15)饰片 139
(16)绿松石饰片 139
(17)璇玑形环 139
2.工具类 140
(1)刀 140
(2)斧 140
(3)条形有段锛 140
(4)凿 140
(5)镞形器 140
(6)铲 140
3.礼仪类 142
(1)璧 142
(2)琮 142
(三)器形特征 142
(四)制作特征 143
(五)玉质特征 143
(六)存在问题 143
四、龙山文化玉器(距今约4900~4100年) 143
(一)出土遗址 144
(二)玉器种类 148
1.装饰类 148
(1)璧 148
(2)璇玑形环 148
(3)鸟形饰 148
(4)绿松石饰 148
(5)环 148
(6)头(冠)饰 150
(7)簪 150
(8)人首形饰 150
(9)串珠 150
(10)璜 150
2.工具类 152
3.礼仪类 152
(1)钺 152
(2)牙璋 152
(3)圭 152
(4)琮 152
(三)器形特征 152
(四)制作特征 153
(五)玉质特征 153
(六)存在问题 153
五、马家窑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000年) 154
(一)出土遗址 154
(二)玉器种类 155
1.半山类型绿松石饰 155
(1)圆形饰 155
(2)管状饰 155
(3)斧形饰 155
(4)长方形饰 155
(5)异型饰 156
2.马厂类型绿松石饰 156
(1)管状饰 156
(2)扁平带孔饰 157
(3)扁平无孔饰 158
(4)小型单孔饰 158
3.马厂类型玉珠 158
(三)器形特征 158
(四)制作特征 158
(五)玉质特征 158
(六)存在问题 159
六、齐家文化玉器(距今约4100~3600年) 159
(一)出土遗址 160
(二)玉器种类 161
1.装饰类 162
(1)环 162
(2)扇形璜 162
(3)绿松石饰 162
(4)天河石饰 162
2.工具类 163
(1)刀 163
(2)无孔锛 164
(3)铲 164
(4)斧 166
(5)半成品錾 166
(6)青白玉方玉柱 166
3.礼仪类 166
(1)璧 166
(2)琮 166
4.半成品和玉料 167
(1)青玉芯 167
(2)青白玉芯 168
(3)玉料 168
(三)器形特征 168
(四)制作特征 168
(五)玉质特征 169
(六)存在问题 169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 170
一、河姆渡文化玉器(距今约7000~5300年) 170
(一)出土遗址 171
(二)玉器种类 171
第一期文化 171
1.装饰类 171
(1)珠 171
(2)管形珠 171
(3)玛瑙珠 171
(4)管 171
(5)玦 172
(6)璜 172
2.工具类 172
第二期文化 172
1.装饰类 172
(1)珠 172
(2)管 172
(3)玦 172
(4)玛瑙环 172
(5)璜 172
2.工具类 172
(1)弹丸 172
(2)纺轮 172
第三期文化 173
1.装饰类 173
(1)珠 173
(2)管 173
(3)璜 173
(4)玦 173
2.工具类 173
第四期文化 173
1.装饰类 173
(1)珠 173
(2)玛瑙管 174
(3)玦 174
(4)玛瑙璜 174
(三)器形特征 174
(四)制作特征 174
(五)玉质特征 174
(六)存在问题 174
二、马家浜文化玉器(距今约6500~5500年) 174
(一)出土遗址 175
(二)玉器种类 177
1.装饰类 177
(1)玦和玦形镯 177
(2)璜 177
(3)管 178
(4)蛙形动物 178
2.工具类 179
(三)器形特征 179
(四)制作特征 179
(五)玉质特征 179
(六)存在问题 179
三、崧泽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5300年) 179
(一)出土遗址 180
(二)玉器种类 181
1.装饰类 181
(1)璜 181
(2)镯 183
(3)玦 183
(4)梯形饰 183
(5)舌形饰 183
(6)三角形饰 183
(7)圆片形饰 185
(8)圆环形饰 185
(9)半圆形饰 185
(10)方环形饰 185
(11)圆柱形坠 185
(12)半球形坠 185
(13)蘑菇形坠: 185
2.工具类 185
3.葬玉类 185
(三)器形特征 186
(四)制作特征 186
(五)玉质特征 186
(六)存在问题 186
四、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500年) 186
(一)出土遗址 187
(二)玉器种类 196
1.装饰类 197
(1)三叉形器 197
①瑶山良渚文化三叉形器 197
②反山良渚文化三叉形器 197
③桐乡市留良新地里良渚文化三叉形器 198
(2)冠状饰 198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冠状饰 199
②反山良渚文化冠状饰 201
③瑶山良渚文化冠状饰 201
(3)璜 201
(4)锥形器 204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锥形器 204
②瑶山良渚文化锥形器 205
③反山良渚文化锥形器 205
④新地里良渚文化锥形器 205
(5)镯 205
(6)项链 207
(7)绿松石镶嵌片和珠 207
2.礼仪类 208
(1)钺 208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钺 208
②瑶山良渚文化钺 208
③反山良渚文化钺 209
(2)琮 209
①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琮 209
②瑶山良渚文化琮 212
③反山良渚文化琮 214
④福泉山良渚文化琮 214
(3)璧 215
①新地里良渚文化璧 216
②反山良渚文化璧 217
③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璧 218
④福泉山良渚文化璧 218
(三)器形特征 218
(四)制作特征 219
(五)玉质特征 220
(六)存在问题 221
五、北阴阳营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5000年) 221
(一)出土遗址 222
(二)玉器种类 222
1.装饰类 222
(1)璜 222
(2)玦 224
(3)管 224
(4)坠 224
(5)条形饰 224
(6)环 225
(7)珠 225
(8)泡 225
(9)绿松石饰 225
(三)器形特征 226
(四)制作特征 226
(五)玉质特征 226
(六)存在问题 226
六、薛家岗文化玉器(距今约5200~5000年) 226
(一)出土遗址 227
(二)玉器种类 228
1.装饰类 229
(1)环 229
(2)镯 230
(3)璜 231
(4)管 231
(5)琮 232
(6)坠 233
(7)饰件 234
2.工具类 234
(三)器形特征 234
(四)制作特征 235
(五)玉质特征 235
(六)存在问题 235
七、凌家滩文化玉器(距今约5600~5300年) 235
(一)出土遗址 235
(二)玉器种类 238
1.装饰类 238
(1)镯 238
(2)环 240
(3)玦 240
(4)璜 240
(5)珩 243
(6)龙 244
(7)版 244
(8)龟 244
(9)鹰 244
(10)直立玉人 246
(11)坐姿玉人 246
(12)冠饰 246
(13)耳珰 246
(14)管 247
(15)绿松石片 248
2.礼仪类 248
(1)斧 248
(2)钺 249
(3)璧 249
3.日用类 249
(三)器形特征 249
(四)制作特征 249
(五)玉质特征 250
(六)存在问题 250
八、大溪文化玉器(距今约5900~4600年) 251
(一)出土遗址 251
(二)玉器种类 251
1.装饰类 252
(1)璜 252
(2)玦 253
(3)镯 253
(4)饰件 253
(5)绿松石耳饰 253
2.礼仪类 253
3.工具类 253
(三)器形特征 253
(四)制作特征 253
(五)玉质特征 253
(六)存在问题 253
九、屈家岭文化玉器(距今约5400~4400年) 254
(一)出土遗址 254
(二)玉器种类 255
1.装饰类 255
(1)扁平长方形饰 255
(2)长方形饰 255
(3)龟头形饰 255
(4)环 256
(5)珠 256
(6)圆形饰 256
(7)璜 256
(三)器形特征 256
(四)制作特征 257
(五)玉质特征 257
(六)存在问题 257
一○、石家河文化玉器(距今约4700~4400年) 257
(一)出土遗址 257
(二)玉器种类 258
1.装饰类 259
钟祥县六合遗址石家河文化二期装饰类玉器 259
(1)? 259
(2)管 260
(3)人头像 260
(4)兽头像 260
(5)璜 260
(6)圆形佩饰 260
(7)蝉形佩饰 260
(8)管形佩饰 260
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石家河文化晚期装饰类玉器 260
(1)人头像 260
(2)蝉 263
(3)虎头像 263
(4)飞鹰 263
(5)盘龙 263
(6)羊头像 263
(7)鹿头像 265
(8)笄 266
(9)柄形饰 266
(10)长方形透雕片饰 268
(11)管 268
(12)坠 268
(13)璜 269
(14)圆形片 269
(15)牌形饰 269
(16)珠 269
2.工具类 269
(1)纺轮 269
(2)锛 269
(3)刀 269
(三)器形特征 269
(四)制作特征 270
(五)玉质特征 271
(六)存在问题 271
一一、宝墩文化玉器(距今约4800~4000年) 271
(一)出土遗址 271
(二)玉器种类 272
1.礼仪类 272
(1)蜗形器 272
(2)泡形器 272
(3)璧形器 272
2.工具类 272
(1)锥形器 272
(2)凿 272
(3)矛 272
(4)斧 272
(5)斧形器 272
(三)器形特征 273
(四)制作特征 273
(五)玉质特征 273
(六)存在问题 273
第四节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 273
一、石峡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4000年) 273
(一)出土遗址 274
(二)玉器种类 274
1.装饰类 274
(1)环 274
(2)玦 274
(3)璜 274
(4)瑗 274
(5)笄 274
2.礼仪类 275
(1)琮 275
(2)璧 275
(三)器形特征 275
(四)制作特征 275
(五)玉质特征 275
(六)存在问题 275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玉器(新石器时代) 275
(一)出土遗址 276
(二)玉器种类 276
(三)器形特征 276
(四)制作特征 276
(五)玉质特征 276
(六)存在问题 277
三、卑南文化玉器(距今约3000年) 277
(一)出土遗址 277
(二)玉器种类 278
1.装饰类 278
(1)玦 278
(2)管 278
(3)环 278
2.工具类 278
(三)器形特征 278
(四)制作特征 278
(五)玉质特征 279
(六)存在问题 279
四、圆山文化玉器(距今约2500年) 279
第四章 夏商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280
第一节 夏代玉器(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283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283
(一)出土遗址 283
(二)玉器种类 286
1.装饰类 286
(1)镯 286
(2)板 286
(3)柄形器 286
(4)绿松石饰 288
(5)环 288
(6)钻孔饰 288
(7)玉片 288
(8)管 288
(9)坠 288
(10)柱形饰 289
2.礼仪类 289
(1)戈 289
(2)璧戚 289
(3)钺 289
(4)三孔刀 289
3.工具类 289
(1)铲 289
(2)镞 290
(3)纺轮 290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291
(一)器形特征 291
(二)制作特征 291
(三)玉质特征 291
(四)存在问题 291
第二节 商代玉器(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29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292
(一)出土遗址 292
(二)玉器种类 307
1.装饰类 308
(1)璜 308
(2)玦 310
(3)柄形器 310
(4)串饰 312
(5)笄 312
(6)环 312
(7)瑗 314
(8)动物形佩饰和饰件 314
①玉人 314
②龙 316
③凤 316
④龙和怪鸟 316
⑤虎 316
⑥兔 319
⑦鹦鹉 319
⑧鹅 319
⑨蛙 319
⑩蝉 319
⑾鱼 319
2.礼仪类 321
(1)璧 321
(2)琮 321
(3)戈 322
(4)矛 322
(5)戚 322
(6)钺 324
(7)大刀 324
(8)铲 324
(9)璋 324
3.工具类 324
(1)斧 324
(2)铲 325
(3)锛 325
(4)凿 325
(5)镰 325
(6)刀 325
(7)剑 327
(8)纺轮 327
4.日用类 327
(1)臼和杵 327
(2)调色盘 327
(3)梳 327
(4)匕 327
(5)耳勺 32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328
(一)器形特征 328
1.商代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关系 328
2.商代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关系 328
3.商代玉器与石家河文化玉器关系 328
4.商代玉器与龙山文化玉器关系 328
5.商代玉器与夏代玉器关系 328
(二)制作特征 329
(三)玉质特征 329
(四)存在问题 331
第五章 周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332
第一节 西周玉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33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333
(一)出土遗址 333
(二)玉器种类 365
1.装饰类 365
(1)玦 365
①交尾龙纹玦 366
②人龙纹玦 366
③刻纹玦 366
④旧玉改制玦 366
(2)柄形器 366
①凤鸟纹柄形器 368
②凤鸟纹柄形器 369
③嵌饰柄形器 369
④缀饰柄形器 369
(3)璜 369
①凤鸟纹璜 369
②尖尾双龙纹璜 369
③鱼形璜 369
(4)组佩 369
(5)串饰 370
(6)动物饰 370
①玉人 370
②兽面饰 372
③夔龙佩 372
④鹿 372
⑤虎 372
⑥牛 372
⑦鸟 373
⑧鱼 374
⑨蚕 374
⑩蝗 376
(7)料珠料管 376
2.礼仪类 376
(1)璧 376
(2)琮 377
(3)戈 378
(4)太保玉戈 379
(5)圭 379
(6)戚 379
(7)锛 379
(8)斧 381
(9)刀 381
(10)簋 381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381
(一)器形特征 381
1.继承性和创新性 381
2.出现较大型组佩和流行串饰 382
3.关于玉柄形器的用途 382
4.礼仪类和装饰类并重 382
5.合雕象生玉佩 383
(二)制作特征 383
(三)玉质特征 384
(四)存在问题 385
1.如何验证《周礼》的记述 385
2.天子用“全纯玉”的问题 386
3.应加强鉴定工作 386
第二节 东周玉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386
一、春秋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387
(一)出土遗址 387
(二)玉器种类 388
1.装饰类 388
(1)玦 388
(2)环 390
(3)觿 390
(4)牌 390
(5)剑饰 390
(6)玉人 391
(7)龙形佩 391
(8)虎形佩 391
(9)人首饰 391
(10)鹦鹉首拱形饰 391
(11)动物饰 391
(12)串饰 391
(13)组佩 391
(14)绿松石佩 393
(15)带钩 393
(16)笄 393
(17)蓝色琉璃 393
2.礼仪类 393
(1)璧 393
(2)琮 393
(3)圭 393
(4)璋 395
(5)璜 395
3.葬玉类 395
(1)琀 395
(2)玉衣片 395
(3)缀玉面罩 395
二、春秋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410
(一)器形特征 410
1.双龙首璜发生变化 410
2.觿的广泛使用 410
3.柄形器开始消亡 411
4.出现龙纹虎佩 411
5.卷云纹龙形佩 411
6.出现镶玉饰的佩剑 411
(二)制作特征 411
1.双阴线纹技艺的发展 411
2.勾云纹与卷云纹复合型工艺 411
3.“游丝刻”新工艺与新风格 412
4.蟠螭纹饰 412
5.蟠螭纹饰 412
6.龙鳞纹饰 412
7.谷纹饰: 412
(三)玉质特征 412
(四)存在问题 413
三、战国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413
(一)出土遗址 414
(二)玉器种类 444
1.装饰类 445
(1)玦 445
(2)环 445
(3)璜 445
(4)觿 445
(5)玉剑饰 445
(6)玉人 447
(7)龙形佩 447
(8)虎形佩 448
(9)小儿骑兽佩 449
(10)猛虎食人佩 449
(11)小型动物饰 449
(12)串饰 449
(13)带钩 449
2.礼仪类 450
(1)璧 450
(2)琮 451
(3)圭 451
(4)璋 451
(5)玉简册 451
(6)铭文玉器 451
3.葬玉类 452
(1)琀 452
(2)玉衣片 452
(3)缀玉面罩 452
4.日用类 452
(1)梳 452
(2)镜架 452
(3)? 452
(4)灯 452
四、战国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452
(一)器形特征 452
(二)制作特征 453
(三)玉质特征 453
(四)存在问题 453
1.注意战国玉器与春秋玉器有很多相似性 453
2.关于玻璃、琉璃和料制品的研究 454
第六章 秦汉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455
第一节 秦代玉器(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455
一、秦代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456
(一)出土遗址 456
(二)玉器种类 456
1.装饰类 456
(1)带钩 456
(2)玛瑙环 456
(3)剑琫 456
2.礼仪类 457
(1)璧 457
(2)圭 457
二、秦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457
(一)器形特征 457
(二)制作特征 457
(三)玉质特征 457
(四)存在问题 457
第二节 汉代玉器(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458
一、汉代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458
(一)出土遗址 458
(二)玉器种类 480
1.装饰类 480
(1)玦 480
(2)环 480
(3)璜 481
(4)觿 482
(5)?形佩 482
(6)玉舞人 482
(7)饰件 482
①龙形饰 482
②透雕龙形饰 484
③透雕凤鸟形饰 484
④透雕兽形饰 484
⑤透雕龙凤形饰 484
⑥桃形饰 484
⑦云头形饰 484
⑧菱形饰 484
(8)司南佩 484
(9)镂空龙凤纹重环佩 484
(10)镂雕螭虎佩 484
(11)组佩 484
(12)玉铺首 487
(13)玉剑饰 487
(14)印章 487
(15)刚卯 489
(16)带钩 490
(17)笄 492
(18)杖首 493
2.礼仪类 494
(1)璧 494
(2)琮 495
(3)圭 495
3.葬玉类 497
(1)玉覆面 498
(2)玉衣 498
(3)七窍塞 499
(4)握 499
(5)猪 499
(6)琀 499
(7)镶玉漆棺 500
4.日用及陈设类 500
(1)卮 500
(2)高柄杯 502
(3)角形杯 502
(4)描金铜座玉杯 502
(5)枕 502
(6)玉人 503
(7)仙人奔马 503
(8)辟邪 503
(9)镇 503
(10)鹰 504
(11)熊 504
(12)座屏 504
二、汉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04
(一)器形特征 504
(二)制作特征 504
(三)玉质特征 505
(四)存在问题 505
1.关于先秦遗物问题 505
2.关于“葬玉”问题 505
3.关于玉剑饰的定名问题 506
4.关于汉代的玉质和玉料来源问题 506
5.关于青金石问题 506
6.关于汉代玉器分期问题 507
7.关于聘请地质学家鉴定古玉问题 507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08
第一节 三国时期出土玉器 514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14
(一)出土遗址 514
(二)玉器种类 514
1.装饰类 515
(1)璜 515
(2)珌 515
2.日用类 515
第二节 西晋时期出土玉器 515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15
(一)出土遗址 515
(二)玉器种类 515
1.装饰类 515
(1)珌 515
(2)璏 516
(3)璧 516
①谷纹璧 516
②小谷纹璧 516
③镂雕龙纹璧 516
(4)玛瑙璧 516
(5)佩 516
(6)璜 516
(7)带钩 516
(8)饰件 516
2.葬玉类 516
(1)猪 516
(2)蝉形琀 517
3.日用及陈设类 517
(1)印 517
(2)尊 518
(3)卮 518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18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出土玉器 518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18
(一)出土遗址 518
(二)玉器种类 519
1.装饰类 519
(1)玉剑饰 519
(2)佩 519
(3)司南佩 520
(4)璜 520
(5)珩 520
(6)璧 520
(7)环 520
(8)珠 520
(9)玉柄饰 520
(10)带钩 520
(11)指环 521
2.葬玉类 521
(1)蝉 521
(2)猪 521
3.日用及陈设类 521
(1)盏 521
(2)印 521
(3)辟邪 52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22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出土玉器 52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22
(一)出土遗址 522
(二)玉器种类 522
1.装饰类 522
(1)马头形佩 522
(2)玉人 522
(3)璧 523
(4)琮 523
(5)璜 523
(6)珩 523
(7)戒指 525
(8)玉佩 525
(9)蹀躞玉带 525
(10)鲜卑头 526
(11)玛瑙串饰 526
(12)玛瑙狮形雕饰 526
2.葬玉类 526
(1)蝉 526
(2)猪 526
3.日用及陈设类 526
(1)杯 526
(2)狮形器 527
(3)辟邪 527
(4)卧兽 52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27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27
一、器形、制作和玉质特征 527
(一)器形特征 527
(二)制作特征 528
(三)玉质特征 528
二、存在问题 529
(一)玉质和玉料来源问题 529
(二)关于青金石的问题 529
第八章 隋唐五代十国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30
第一节 隋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30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30
(一)出土遗址 530
(二)玉器种类 533
1.装饰类 533
(1)弧边梯形珩 533
(2)半圆形珩 533
(3)璜形佩 533
(4)弧边梯形佩 534
(5)云头梯形佩 534
(6)璧形佩 534
(7)兽形佩 534
(8)玉剑首 534
(9)指环 534
(10)金帽玛瑙珠 534
(11)钗 534
(12)水晶串珠 535
(13)水晶饰物 535
(14)玛瑙串珠 535
(15)玛瑙棋子 535
(16)镶嵌珠宝金项链 535
(17)镶嵌珠宝金手镯 535
(18)琉璃制品 537
①琉璃棋子 537
②琉璃珠 537
2.礼仪类 537
3.葬玉类 537
4.日用类 537
(1)金扣玉杯 537
(2)印章 53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37
(一)器形特征 537
(二)制作特征 538
(三)玉质特征 538
(四)存在问题 538
1.关于青金石问题 538
2.关于玻璃或琉璃的问题 539
3.时代印记 539
第二节 唐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40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40
(一)出土遗址 540
(二)玉器种类 550
1.装饰类 550
(1)玉带 550
①九环蹀躞玉带 551
②碾狮纹白玉带 551
③斑玉带 551
④白玉有孔带 551
⑤伎乐狮纹白玉带 552
⑥更白玉带 552
⑦白玉纯方銙带 552
⑧骨咄玉带 552
⑨深斑玉带 552
⑩白玛瑙铰具 553
⑾胡人托盏带銙 553
⑿玉带銙 553
(2)佩 553
(3)水晶猪形坠饰 553
(4)谷纹璜 555
(5)镂空出廓璧 555
(6)走兽游鱼珩(原报告为“走兽游鱼佩”) 555
(7)蝙蝠形珩(原报告为组佩中的“大佩和小佩”) 555
(8)珠和钩 555
(9)簪 555
(10)白玉簪花 555
(11)镶金玉臂环(手镯) 556
(12)镶金嵌宝臂环(手镯) 556
(13)耳坠 556
(14)缀玉金头饰 556
(15)玉花蕊 556
(16)牌 556
(17)绿松石石榴形饰 556
(18)琥珀饰 556
(19)琉璃饰 557
①龙凤纹琉璃璧 557
②龙凤纹琉璃珩 557
③龙凤纹琉璃佩 557
2.葬玉类 557
(1)汉白玉组佩 557
(2)竹节形玉握 557
(3)蚕 557
(4)猪 557
(5)琀 558
3.日用和陈设类 559
(1)鸳鸯花卉纹玉盒 559
(2)羚羊首玛瑙杯 559
(3)玛瑙臼 559
(4)玉杵 559
(5)玛瑙长杯 559
(6)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559
(7)玉匙 559
(8)滑石盒 560
(9)斑玉盒 560
(10)玉梳脊 560
(11)水晶梳脊 560
(12)碗 560
4.佛教用玉类 560
(1)嵌宝水晶椁子 560
(2)壶门座白玉棺 560
(3)玉佛指舍利 560
(4)水晶枕 561
(5)水晶花蕾 561
(6)水晶球 561
(7)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 561
(8)白玉飞天 561
5.宝石类 561
(1)蓝宝石 561
(2)黄宝石(Topaz) 561
(3)紫晶 562
(4)绿玉髓 562
(5)水晶晶体 56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62
(一)器形特征 562
(二)制作特征 564
(三)玉质特征 564
(四)存在问题 565
1.关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唐代玉器 565
2.关于唐代的玉名和宝石名称 565
3.关于蓝田玉和珉玉问题 566
4.关于西域玉器问题 566
第三节 五代十国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67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67
(一)出土遗址 567
(二)玉器种类 567
1.装饰类 567
(1)步摇 567
(2)龙纹大带 568
(3)花朵纹饰件 568
①花朵纹饰件 568
②莲花双鸟纹饰件 568
③莲花摩羯鱼纹饰件 569
④凤形簪首 569
2.礼仪类 569
3.日用和陈设类 569
(1)玛瑙梳 569
(2)善财童子 569
(3)观音 569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69
(一)器形特征 569
(二)制作特征 570
(三)玉质特征 570
(四)存在问题 570
第九章 宋辽金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72
第一节 宋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7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72
(一)出土遗址 572
(二)玉器种类 573
1.装饰类 573
(1)具有唐风的装饰类 573
①带銙 573
②龙头杖首 573
(2)宋代新特点装饰类 575
①童子佩 575
②挂坠 578
③帔坠 578
④双鹤献花佩 578
⑤鸟衔花佩 578
⑥双花交枝佩 578
⑦竹枝形佩 578
⑧蟠螭穿花佩 578
(3)宋代仿古装饰类 578
2.宋代仿古日用类 578
(1)兽面纹卣 578
(2)云龙纹双耳簋 579
(3)谷纹盖觥 579
(4)云纹杯 579
3.陈设类 579
(1)鹤鹿松枝纹玉件 579
(2)圆雕动物玉器 579
(3)朱雀 579
(4)水晶鱼 580
(5)玉币 580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80
(一)器形特征 580
(二)制作特征 580
(三)玉质特征 581
(四)存在问题 581
第二节 辽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81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82
(一)出土遗址 582
(二)玉器种类 589
1.装饰类 589
(1)玉銙丝鞓蹀躞带 589
(2)佩 589
①龙凤纹盒形佩 589
②鱼形盒佩 589
③双鱼佩 589
④交颈鸳鸯佩 590
⑤交颈鸿雁佩 590
⑥螺形佩 590
⑦组佩 592
(3)琥珀器 592
①琥珀璎珞 592
②琥珀握手 592
③双鱼莲花纹佩饰 593
④鱼形盒佩饰 593
⑤鸿雁佩饰 593
⑥荷叶双雁纹佩饰 593
⑦鸳鸯佩饰 593
⑧龙纹佩饰 593
⑨蚕蛹形佩饰 593
⑩胡人驯狮佩饰 593
2.日用类 596
(1)竹节形贯耳金链玉盒 596
(2)臂鞲 596
(3)玉魁 596
(4)玛瑙碗 596
(5)水晶耳杯 596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597
(一)器形特征 597
(二)制作特征 598
(三)玉质特征 598
(四)存在问题 598
第三节 金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599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599
(一)出土遗址 599
(二)玉器种类 599
1.装饰类 599
(1)鹅莲纳言佩 599
(2)花鸟形佩 599
(3)折枝花形佩 600
(4)双鹿形佩 600
(5)牵牛花形佩 600
(6)荷鱼形佩 600
(7)飞天纹佩 600
(8)灵龟伏莲佩 600
(9)春水玉佩 600
(10)秋山玉佩 600
(11)莲叶纹佩 600
(12)双鹿纹佩 600
(13)鱼佩 600
(14)天鹅衔莲佩 600
(15)天鹅莲叶形佩 601
(16)如意鱼凤佩 601
(17)豆荚形佩 601
(18)双鹅佩 601
(19)环托天鹅纹佩 601
(20)环托春水纹佩 601
(21)吐鹘带铊尾和带銙 601
(22)春水纹带銙 601
(23)秋山纹饰件 601
(24)春水纹带扣 601
2.陈设类 60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605
(一)器形特征 605
(二)制作特征 606
(三)玉质特征 606
(四)存在问题 606
第十章 元明清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607
第一节 元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607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607
(一)出土遗址 607
(二)玉器种类 607
1.装饰类 608
(1)带钩 608
(2)茄形佩 608
(3)小玉饰 608
(4)桃形饰 608
(5)白玉绞丝环 609
(6)小型佩饰 609
(7)肖生玉 609
(8)玉飞天 609
(9)春水玉 609
(10)秋山玉 609
(11)舞狮纹带板 610
(12)项链 610
(13)凌霄花形嵌饰 611
(14)白玉凤鸟金簪 611
(15)绿松石饰 611
(16)玛瑙耳坠 611
(17)玛瑙珠 611
(18)琉璃珠 611
2.礼仪类 611
(1)八思巴文玉册 611
(2)璧 611
3.日用类 611
(1)贯耳盖瓶 611
(2)翼龙纹壶 612
(3)贯耳尊 612
(4)龙纹双耳活环尊 612
(5)双人耳礼乐杯 612
(6)火焰珠把杯 612
(7)雁柄杯 612
(8)山茶花杯 612
(9)十角双耳杯 612
(10)龙首柄杯 613
(11)桃形洗 613
(12)双螭臂搁 613
(13)镂雕龙穿荔枝墨床 613
4.陈设类 613
二、器形、制作、玉器特征和存在问题 613
(一)器形特征 613
(二)制作特征 614
(三)玉质特征 614
(四)存在问题 614
1.关于大玉海的玉质与玉料来源问题 614
2.关于陈设玉器问题 614
3.关于玉质问题 614
4.关于宝石问题 615
第二节 明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615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616
(一)出土遗址 616
(二)玉器种类 633
明代早期玉器(洪武~天顺,公元1368~1464年) 633
1.装饰类 634
(1)玉带 634
①云龙戏珠纹带 634
②灵芝纹带板 634
③镂雕螭龙纹带板 634
(2)铊尾和带銙 634
(3)组佩 634
(4)凤鸟形佩 634
(5)镂雕蟠龙带环 635
(6)龙首觿 635
(7)飞雁穿花椭圆牌 635
(8)雁坠 635
2.礼仪类 635
(1)璧 635
(2)圭 635
3.日用类 635
(1)砚 635
(2)葵花杯 635
(3)碧玉笔架 635
(4)水晶雕鹿 635
(5)插花白玉杯 636
4.陈设类 636
明代中期玉器(成化~嘉靖中,公元1465~1544年) 636
1.装饰类 636
(1)玉带 636
(2)螭纹带板 636
(3)鸳鸯 636
(4)佩 636
(5)首饰 636
(6)刚卯和严卯 637
(7)幻方 637
2.礼仪类 637
(1)圭 637
(2)蒲纹圭 637
3.日用类 637
(1)花卉纹灵芝耳杯 637
(2)螭耳杯 637
(3)乳钉纹耳杯 637
(4)竹节式执壶 637
4.陈设类 638
(1)兽面纹耳炉 638
(2)龙纹兽耳簋 638
(3)兽面纹中耳炉 638
(4)三足环把有盖樽 638
(5)云纹螭耳匜 638
(6)觚 638
(7)狗 638
(8)卧马 638
(9)骆驼 638
(10)紫沁狗 638
(11)甪端香熏 638
(12)蟹 638
明代晚期玉器(嘉靖中~崇祯,公元1545~1644年) 638
1.装饰类 638
(1)琥珀带板 638
(2)大碌带 639
(3)青白玉带头 640
(4)带板 640
(5)镂雕龙纹带板 640
(6)镶宝金带饰 641
(7)佩 641
(8)组佩 641
(9)镶猫眼石金簪 641
(10)镶宝金簪 642
(11)镶宝银簪 642
(12)镶宝金银簪 642
(13)镶宝耳坠 642
(14)弯头簪 642
(15)牌饰 642
2.礼仪类 643
3.日用类 643
(1)金托盘玉爵 644
(2)金托玉执壶 644
(3)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 644
(4)琥珀杯 644
4.陈设类 644
(1)子刚款茶晶梅花花插 644
(2)兽面纹八出戟方觚 644
(3)童子卧马 645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646
(一)器形特征 646
(二)制作特征 646
(三)玉质特征 647
(四)存在问题 647
1.关于明代的宝石问题 647
2.关于子刚玉问题 650
3.关于定陵玉料问题 650
第三节 清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651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651
(一)出土遗址 651
(二)玉器种类 652
1.大型陈设类 652
(1)大禹治水玉山 652
(2)秋山行旅图玉山 652
(3)会昌九老图玉山 652
(4)九龙纹玉瓮 653
(5)云龙玉瓮 653
(6)寿山 653
(7)丹台春晓图玉山 653
(8)马 653
(9)山玉海马 653
(10)玉石仙台 653
2.有代表性的器物 654
(1)刻诗大碗 654
(2)刻诗大盘 654
(3)维吾尔文玉盘 654
(4)富有民族特色的窗花 654
(5)兽面扁瓶 654
(6)螭龙瓶 654
(7)砚盒 654
(8)桐荫仕女图山子 654
3.乾隆款玉器 655
(1)描金云龙纹碗 655
(2)碗 655
(3)盘 655
(4)盖杯 655
(5)扳指 655
①题诗扳指 655
②双马扳指 655
4.清代的如意和插屏 656
(1)如意 656
①天官式如意 656
②三镶式如意 656
③灵芝式如意 656
(2)插屏 656
①浮雕女织图插屏 656
②浮雕山水人物插屏 656
③平定金川碑文插屏 656
④平定准噶尔碑文插屏 656
5.清代的佛教玉器 656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657
(一)器形特征 657
(二)制作特征 657
(三)玉质特征 659
(四)存在问题 660
1.翡翠问题 660
2.痕都斯坦玉器问题 660
3.仿古玉器问题 661
(1)双童耳杯 662
(2)耳杯 662
(3)饕餮纹活环长方鼎 662
(4)饕餮纹龙耳簋 662
4.贡玉问题 662
5.宝石问题 663
第十一章 重要装饰类玉器形制演化特征 664
第一节玦 664
一、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玦 666
二、史前黄河流域的玦 666
三、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玦 667
(一)早期 667
(二)中期 667
(三)晚期 667
四、史前华南地区的玦 668
(一)石峡文化(距今约6000~4000年) 668
(二)珠海宝镜湾(新石器时代) 668
(三)卑南文化(距今约3000年) 668
五、夏商周时代的玦 668
(一)夏代玦 668
(二)商代玦 668
(三)西周玦 669
(四)春秋战国玦 669
(五)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玦 670
第二节 璜 670
一、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璜 672
二、史前黄河流域的璜 672
三、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璜 673
四、史前华南地区的璜 673
五、夏商周至秦汉时代的璜 673
(一)夏代璜 673
(二)商代璜 673
(三)西周璜 674
1.尖尾双龙纹璜 674
2.尖尾双龙纹璜 675
3.素面璜 675
(四)春秋璜 675
(五)战国璜 675
(六)秦汉璜 676
(七)魏晋南北朝璜 676
(八)隋唐璜 676
第三节 珩和组佩 677
一、何谓珩 677
二、珩与组佩 678
第四节 项饰 681
一、新石器时代项饰 681
(一)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74大墓项饰 682
(二)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101大墓项饰 682
(三)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9大墓项饰 682
二、商周以后项饰 683
(一)梁姬项饰一 683
(二)梁姬项饰二 683
第五节 其它佩饰 684
一、人物佩饰 685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 685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 685
(三)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 686
(四)夏商周人物佩饰 687
(五)西汉至南北朝人物佩饰 688
(六)隋唐五代以后人物佩饰 690
二、动物佩饰 691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 691
(二)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 694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 695
(四)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 697
(五)夏商周动物佩饰 697
(六)秦汉动物佩饰 699
(七)魏晋南北朝动物佩饰 699
(八)隋唐五代动物佩饰 699
(九)宋辽金动物佩饰 700
(一○)元明清动物佩饰 700
第十二章 重要礼仪玉器形制演化特征 701
第一节 璧的演化特征 702
一、新石器时代璧的演化特征 702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璧 702
1.兴隆洼文化的璧 702
2.红山文化的璧 703
(1)关于方圆形璧 703
(2)关于近圆形璧 703
(3)关于双联璧和三联璧 703
(二)黄河流域的璧 704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璧 706
(四)华南地区的璧 707
二、夏商周时代玉璧的演化特征 707
(一)夏代璧 707
(二)商代璧 708
(三)周代璧 709
1.西周壁 710
2.春秋壁 710
3.战国壁 711
三、秦汉时代璧的演化特征 711
(一)秦代璧 711
(二)汉代璧 711
四、魏晋南北朝时代璧的演化特征 712
五、隋唐五代璧的演化特征 712
(一)隋代璧 712
(二)唐代璧 712
(三)五代璧 713
第二节 琮的演化特征 713
一、新石器时代琮演化特征 715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715
(二)黄河流域 715
(三)长江流域 716
(四)华南地区 717
二、夏商周汉琮演化特征 718
(一)夏代(二里头文化)琮 718
(二)商代琮 718
(三)西周和春秋战国琮 719
(四)汉代及其后琮 719
第三节 圭和璋等的演化特征 720
一、新石器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 720
二、夏商周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 721
(一)夏代 721
(二)商代 721
(三)周代 722
三、秦汉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 725
(一)秦代 725
(二)汉代 725
第十三章 历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27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27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727
(一)兴隆洼文化 727
(二)红山文化 727
1.勾云弧形纹 727
2.猪面纹 728
3.兽面纹 728
4.阴刻线纹 728
5.网格纹 728
二、黄河流域 728
(一)裴李岗文化 728
(二)仰韶文化 728
(三)大汶口文化 728
1.兽面纹 728
2.人面纹 729
3.鸟纹 729
(四)龙山文化 729
1.兽面纹 729
2.人面纹 729
3.鸟纹 729
(五)马家窑文化 730
(六)齐家文化 730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 730
(一)河姆渡文化 730
(二)马家浜文化 730
(三)崧泽文化 730
(四)良渚文化 730
1.兽面纹 730
2.神徽纹 730
3.束丝纹 731
4.蚩尤面纹 731
5.鸟纹 731
(五)北阴阳营文化 731
(六)薛家岗文化 732
(七)凌家滩文化 732
(八)大溪文化 732
(九)屈家岭文化 732
(一○)石家河文化 732
(一一)宝墩文化 732
四、华南地区 732
(一)石峡文化 732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 733
(三)卑南文化 733
(四)圆山文化 733
第二节 夏商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33
一、夏代 733
二、商代 734
(一)兽面纹 734
1.牛面纹 734
2.虎面纹 734
3.饕餮纹 734
(二)勾云纹 735
(三)龙鳞纹 735
(四)龙首纹 735
(五)云雷纹 735
(六)菱格纹 735
(七)人面纹 735
(八)蝉纹 735
(九)牙璋纹 735
(一○)祭祀图 736
(一一)铭文饰纹 736
1.残玉斧 736
2.玉戈 736
(1)卢方玉戈 736
(2)作册吾玉戈 736
(3)朱书玉戈 736
3.“小臣系?”玉环 736
4.“小臣妥见”玉琮 736
5.“小臣?”玉戈 736
6.“王伯”玉管 736
7.传世品铭文纹饰 737
第三节 周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37
一、西周 737
(一)龙纹 737
1.单体龙纹 737
2.团身龙纹 737
3.鱼尾龙纹 737
4.龙首纹 737
5.双龙纹 738
6.双首龙纹 738
7.尖尾双龙纹 738
8.人首双龙纹 738
9.人龙合纹 738
10.人龙合体 738
11.连体龙纹+斜角云纹 738
12.连体龙纹+人纹+游丝剖线纹 738
(二)凤鸟纹 739
1.鸟纹 739
2.凤鸟纹 739
3.凤首纹 739
(三)鹦鹉纹 739
(四)兽首纹 739
(五)云纹 739
(六)鳞纹 739
(七)其它纹饰 739
二、东周 739
(一)春秋 740
1.龙首纹 740
(1)龙首为具象形 740
(2)龙首为概括形 740
(3)龙首为抽象形 740
2.蟠虺纹 740
3.卷云纹 740
4.谷纹 740
5.螭纹 741
6.龙鳞纹 741
7.复合纹饰 741
(二)战国 741
1.谷纹 741
(1)浅浮雕谷纹 741
(2)扁矮形谷纹 742
(3)简约形谷纹 742
2.蒲纹 742
3.乳丁纹 742
4.龙纹 742
5.星纹 743
6.螭纹 743
7.多层纹饰 743
8.铭文 743
(1)战国墨书铭文 743
(2)战国阴刻铭文 743
第四节 秦汉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44
一、秦代 744
(一)纹饰的延续 744
(二)龙首纹新变化 744
(三)虎纹的新造型 744
(四)繁缛的新纹饰 744
二、汉代 744
(一)心形佩上的纹饰 744
(二)玄牝佩上的纹饰 745
(三)玉璧上的纹饰 745
(四)列星纹 745
(五)龙首纹 745
(六)螭纹 746
(七)玉剑饰纹饰 746
(八)其它纹饰 747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47
一、龙纹 747
二、龙螭纹 747
三、玉樽上的纹饰 747
四、玉卮上的纹饰 748
五、玉佩上的纹饰 748
第六节 隋唐五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48
一、龙纹 748
(一)蛇体 749
(二)分枝角 749
(三)口形 749
(四)鳞纹 749
(五)爪形 749
二、龙纹凤纹及升云纹 749
三、云纹 749
四、火珠龙纹 750
五、花卉凤鸟纹 750
六、伎乐纹 750
七、狮纹 750
八、忍冬纹 751
第七节 宋辽金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51
一、宋代 751
(一)花鸟纹 751
(二)人物纹 752
(三)蟠螭穿花纹 752
(四)仿古纹饰 752
二、辽代 753
(一)玉佩和组佩上的纹饰 753
(二)飞天 753
三、金代 753
第八节 元明清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 754
一、元代 754
(一)带钩附设镂雕纹饰 754
(二)春水图和秋山图纹饰的新风格 754
(三)带板(銙)上的舞狮纹 754
(四)渎山大玉海上的纹饰 754
(五)玉壶上的复合纹饰 755
(六)玉杯上的纹饰 755
二、明代 755
(一)玉带板(銙)上的纹饰 755
(二)明代绘画纹饰 755
(三)玉器上的铭文 756
(四)玉圭上的纹饰 756
(五)子刚款 756
(六)仿古玉器上的纹饰 757
三、清代 757
第十四章 历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5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59
一、史前能辨认的古玉器制作工艺 759
(一)玉料不动,工具和解玉砂动 759
(二)玉料动 760
(三)刻玉 760
二、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 760
(一)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 760
(二)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 763
三、史前黄河流域古玉器制作工艺 767
(一)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 767
(二)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767
(三)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600年) 767
(四)龙山文化(距今约4900~4100年) 767
(五)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600年) 768
四、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 769
(一)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300年) 769
(二)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500~5500年) 769
(三)北阴阳营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 769
(四)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 769
(五)薛家岗文化(距今约5200~5000年) 769
(六)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600~5300年) 770
(七)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 771
(八)大溪文化(距今约5900~4600年) 773
(九)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400~4400年) 774
(一○)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700~4400年) 774
(一一)宝墩文化(距今约4800~4000年) 774
五、史前华南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 774
(一)石峡文化(距今约6000~4000年) 774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新石器时代) 774
(三)卑南文化(距今约3000年) 775
(四)圆山文化(距今约2500年) 775
第二节 夏商周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75
一、夏代古玉器制作工艺 775
二、商代古玉器制作工艺 776
(一)开料 776
(二)线纹雕刻 776
(三)管钻 776
(四)镶嵌 776
(五)俏色 777
三、周代古玉器制造工艺 778
(一)西周 778
(二)春秋 778
(三)战国 779
第三节 秦汉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80
一、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 780
二、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78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80
第五节 隋唐五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80
第六节 宋辽金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81
一、宋代 781
二、辽代 781
三、金代 781
(一)邢台石榴石解玉砂 781
(二)直隶灵寿与平山刚玉解玉砂 782
(三)忻州解玉砂 782
(四)大同府碾玉砂 782
(五)顺天府玉田砂 782
(六)涞水县解玉砂 782
第七节 元明清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 783
一、元代 783
二、明代 783
三、清代 783
第十五章 古玉器沁色及仿古和伪古玉器 785
第一节 出土玉器的沁色 785
一、自然沁色 785
(一)白化 786
(二)土沁 787
(三)铁沁 788
(四)铜沁 788
(五)血沁 788
(六)黑沁 789
(七)朱砂沁 789
二、人工沁色 790
(一)有关人工沁色技术的起源问题 790
(二)有关人工沁色的种类和方法 790
(三)有关现代快速人工沁色法 792
(四)有关安徽省主要人工沁色方法 793
(五)蚌埠市人工沁色方法调查 793
三、沁色辨伪问题 795
(一)注意原生的颜色 795
(二)注意原料已风化 795
(三)古玉器上的颜色(沁色)是人工色还是自然沁色 795
四、沁色辨伪的要点 796
(一)自然白化的玉器 796
(二)各种沁色的玉器 796
第二节 仿古和伪古玉器 796
一、沿革 797
(一)仿古玉的萌芽期(南宋~明中叶,12世纪初至15世纪) 797
(二)伪古玉的出现(明中叶,16世纪初) 797
(三)仿古玉的高峰期(清乾隆中晚期~嘉庆早期,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 798
二、制作 799
三、鉴别 799
(一)传统的古玉辨伪法 799
(二)科学的传世古玉辨伪法 800
第十六章 古玉综合科学鉴别及其相关问题 803
第一节 关于古玉器玉质鉴别的相关问题 803
一、在中国治玉史中究竟都用了哪些材质 804
二、闪石玉是中国治玉史中的主要支柱 805
三、不可忽视众多古玉材质的历史作用 807
(一)绿松石的远距离传播 807
(二)为何出现石英岩质玉 808
(三)蓝田玉与大理石等玉石 809
(四)特殊玉器材质的发现 809
四、古玉器原料产地的鉴别和探源方法 810
(一)矿物成分 810
(二)化学性质 810
(三)物理性质 810
(四)结构构造 810
(五)同位素地球化学 810
五、牢记矿物、岩石和玉石的不同概念并划清三者界线 811
第二节 关于古玉器形制鉴别的相关问题 812
一、古玉器器形鉴定 812
(一)形状鉴定 813
(二)器形定名 813
二、古玉器的器形分类问题 813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分类 813
(二)夏商周(西周)玉器分类 814
(三)春秋战国玉器分类 814
三、善于利用区系和谱系的作用 814
第三节 关于古玉器纹饰鉴别的相关问题 815
一、简化或减省纹饰的鉴别 815
(一)妇好墓龙与怪鸟佩 815
(二)西周人龙(或兽)合雕玉饰 815
(三)东周玉玦上的龙纹 815
二、明显时代错位和杂乱无章 816
(一)时代错位的纹饰 816
(二)杂乱无章的纹饰 816
(三)杜撰的纹饰 816
第四节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