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领导视察讲话 39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第一节 建置区划 49
地理位置 49
建置沿革 49
行政区划 49
县城扩建 50
第二节 水文 50
水系河流 50
涡惠河水系 50
沙颍河水系 51
茨淮新河水系 51
地表水资源 52
地表水质 52
地下水资源 52
地下含水层分布 52
地下水补给和排泄 52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52
地下水质 53
地下水分区 54
第三节 土壤 54
土地资源 54
地下煤、气资源 55
土壤类属 55
分布面积 55
性态特征 55
盐碱地改良 56
第四节 生物 56
农作物 56
树木 56
花卉 56
野生植物 56
水生植物 57
饲养动物 57
野生动物 57
动物保护 57
第五节 气候 57
气候特征 57
日照 58
辐射 58
气温 59
积温 61
地温 61
霜期 62
降水 62
蒸发 65
风向风速 66
第六节 自然灾害 67
干旱 67
雨涝 68
寒潮 68
连阴雨 68
雨淞 68
冰雹 68
干热风 68
雷雨大风 6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节 组织机构 69
中共太康县委 69
乡、镇党委 72
基层党委、党组、党支部 7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73
第六次党代会 73
第七次党代会 74
第八次党代会 75
第三节 县委重大决策与实施 75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75
发展食用菌生产上规模 77
发展日光温棚蔬菜生产 77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78
减轻农民负担 78
开展机关正规化建设 7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9
城镇建设创“三优” 79
大搞植桑养蚕 80
整顿机关作风 81
召开阳夏谢氏国际联谊会 81
机关分流人员办实体 82
引黄(黄河水)补源 83
落实“两换一变两综合” 84
实施兴村富民工程 84
实施强农兴工、扩城活商战略 85
20万亩玉米高产开发 85
实施“五个系统工程” 86
党政干部离任责任审计 86
专项治理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 86
县级领导班子开展“三讲”教育 87
第四节 纪律检查 88
纪检机构 88
违纪案件查处 88
党风廉政建设 89
严禁红白事大操大办 90
建立村级逐户派饭定额就餐制度 90
政务村务公开 90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91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91
对党员干部加强警示教育 91
第五节 组织建设 92
工作机构 92
组织建设 93
党员发展 94
干部选拔任用 94
干部教育培训 95
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受好评 95
干审工作 96
知识分子工作 96
第六节 宣传教育 97
宣传机构 97
理论教育 97
阵地建设 98
队伍建设 98
新闻报道 98
编辑出版《太康通讯》报 98
报刊征订 99
第七节 统一战线 100
统战机构 100
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100
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100
宗教工作实行法制化管理 100
加强海外统战,实现祖国统一 101
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101
迎香港回归 101
迎澳门回归 101
第八节 政策研究 102
机构人员 102
职能任务 102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02
组建、管理农村合作基金会 103
第九节 老干部管理 103
工作机构 103
离休干部手续报批 103
离休干部安置 104
“两个待遇”落实 104
医疗保健工作 105
成立县老年体育协会 105
创办老年大学 105
成立老年书画研究会 106
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 106
第十节 机关工委工作 106
机构设置 106
主要工作 106
县直民兵组织建设和征兵 107
第十一节 党校教育工作 107
干部培训 107
电化教育 109
县委党校简介 109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 太康县人民代表大会 111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111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111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112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112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12
第二节 太康县人大常委会 114
机构人员 114
科室任务 114
常委会议 114
第三节 职能工作 116
代表选举 116
干部任免 116
政务法制监督 117
议案办理 117
信访工作 117
人民代表视察活动 117
检查评议一府两院工作 118
第四章 人民政府 119
第一节 两级政府及辖区群众自治组织 119
太康县人民政府 119
乡镇人民政府 121
村民委员会 122
街道居民委员会 122
第二节 县政府施政纪要 122
建立粮棉生产基地 122
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123
改办卫生职业中专学校 123
发展烟叶生产 123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24
颁布施行发展工业奖励办法 125
清查处理违法占地 125
建立太康电视台 126
做好台胞回乡探亲接待工作 126
集资兴办年产4万吨尿素工程 127
住房制度改革 127
开通谢安路 128
作物秸秆青贮氨化 128
实行计划外生育费乡征县管、财政监督 129
封闭太康沟 129
第三节 县政府日常工作 130
文秘信息 130
会议筹备 130
政务督查 131
行政执法管理 131
后勤保障服务 131
政府办公室机构人员 131
第四节 目标管理 131
管理机构 131
目标签订 132
目标考核 132
奖惩兑现 132
第五节 体制改革 134
体改机构 134
改革试点 134
考察江、浙学温州 134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135
工业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和落实“六自主” 135
国合商业推行“四放开” 135
县农行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36
乡镇站、所下放并转变服务职能 136
教育系统积极改革促质量 136
1992年机构改革 136
1996年机构改革 136
2002年机构改革 137
第六节 行政执法与监察 138
监察机构 138
执法监察 138
纠“风”治“乱” 139
第七节 机构编制 140
工作机构 140
编制管理 140
实行编制与工资基金统一管理 141
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档案 141
落实“四联单”和“增人计划卡”制度 142
第八节 人事管理 142
管理机构 142
干部调配、录用、聘用 142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143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143
干部奖惩 144
工资制度改革 144
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145
退休干部管理 146
第九节 外事侨务 147
机构设置 147
外事 147
侨务 148
第十节 人民信访 148
信访机构 148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149
信访件办理 149
县信访办建立律师事务所办事处 150
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信访工作先进县 150
第五章 人民政协 151
第一节 政协组织 151
政协太康县委员会 151
县政协机关 152
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 153
第二节 政协会议 153
县六届政协会议 153
县七届政协会议 154
县八届政协会议 154
县九届政协会议 154
第三节 政协工作 155
参政、议政 155
提案办理 156
委员视察调研 156
咨询服务 157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57
文史资料征辑 158
第六章 人民武装 159
第一节 驻军 159
野战军 159
武警中队 159
消防大队 159
第二节 武装部 160
县人民武装部 160
基层人民武装部 162
上级首长来县视察武装工作 162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 163
民兵组织 163
民兵政治教育 163
民兵军事训练 164
民兵预备役训练考核大比武获全区总分第一 164
民兵订刊用刊工作连连获奖 164
第四节 征兵 164
义务兵役制 164
征兵工作 165
第七章 社会团体 167
第一节 太康县总工会 167
工会组织及会员 167
工会代表大会 167
职工教育培训 168
劳动竞赛与安全生产 168
企业民主管理 169
女工工作与健康保护 169
建设职工之家 169
第二节 共青团太康县委员会 170
组织机构 170
团员代表会 170
主要工作 171
第三节 太康县妇女联合会 172
妇联组织 172
妇女代表会 172
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妇女素质 173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74
做好家庭教育和少年儿童工作 174
举办首届家庭教育知识竞赛 175
创先争优,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75
第四节 太康县科学技术协会 175
科协组织 175
太康县伏羲文化研究会 177
科协代表会 178
学术报告和论证 178
科普教育和培训 179
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179
第五节 太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80
文联组织 180
文联代表会 180
文联专业协会 180
主要工作 181
组建心连心艺术团受欢迎 182
第六节 太康县工商业联合会 182
组织机构 182
会员代表会 182
职能工作 183
第七节 太康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83
组织机构 183
会员代表会 183
主要工作 184
“个协”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84
第八节 太康县残疾人联合会 185
组织机构 185
残疾人代表大会 185
主要工作 185
第八章 政法 187
第一节 法制管理 187
管理机构 187
队伍建设 187
执法管理 187
司法鉴定 18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89
荣获省级社会治安模范县称号 190
全县涌现一批见义勇为治安勇士 190
第二节 公安 190
机构人员 190
治安管理 191
户籍管理 192
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管理 192
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193
案件侦破 193
监所管理 194
交通管理 195
学济南交警树良好形象 195
平安大道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195
消防工作 196
在城关镇召开火灾事故现场会 197
第三节 检察 197
机构人员 197
队伍建设 197
积极推行检务公开 198
业务权限 198
批捕起诉 199
法纪检察 199
监所检察 200
控告申诉检察 200
反贪污、贿赂 200
第四节 审判 201
审判机构、人员 201
刑事审判 201
民事审判 202
经济审判 202
行政审判 202
审判监督 203
陪审员制度 203
案件执行 203
第五节 司法行政 204
机构人员 204
法制宣传 204
民事调解 205
乡镇法律服务 205
律师事务 206
司法公证 207
司法公证受好评 208
第九章 民政 209
第一节 机构人员 209
机构沿革 209
县民政局 209
乡镇民政所 209
第二节 优属抚恤 209
工作概况 209
烈士褒扬 210
伤残军人抚恤 211
义务兵家属优待 212
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 213
“三属”的定期抚恤 213
开办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213
开展“学一技、创千元、奔小康、做贡献”活动 214
各行业拥军慰亲人 214
争创拥军优属模范县 214
第三节 退伍安置 214
工作概况 214
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 215
退役志愿兵的安置 215
对“七种人”的照顾 215
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 216
军队离退休人员的安置 216
第四节 救灾扶贫 216
概况 216
1986年旱灾救济 216
成立救灾扶贫基金会 217
2000年抗洪抢险 217
积极捐款支援外地抗洪救灾 217
第五节 社会福利 218
五保户供养 218
敬老院建设 218
张集乡敬老院自给自养 219
兴办福利企业 219
1995年福利彩票大奖发售 220
第六节 村民组织建设 220
村委会换届选举 220
选举工作程序 220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221
第七节 婚姻管理 221
概况 221
婚姻法规宣传 222
清查违法婚姻 222
建立婚前预测制度 222
第八节 殡葬改革 223
概况 223
县殡仪馆建设 223
殡葬改革宣传 223
第九节 地名、区划管理与勘界 224
自然村命名、更名 224
村委会、居委会命名、更名 229
撤乡建镇 234
增设毛庄乡 234
勘定县界 234
第十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第一节 概况 235
劳动保障机构 235
工作纪要 235
县劳动局连续八年评先获奖 236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 236
推行劳动合同制 236
改革企业分配制度 236
实行用工招聘制 236
建立劳务市场 237
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237
建立职工失业保险制度 237
建立机关事业保险制度 238
实施职工医疗保险 238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39
劳动用工 239
职业培训 239
劳力调配 239
劳务输出 240
参与西部大开发 240
职工退休、退职 241
第四节 工资待遇 241
工资调整 241
工资发放 241
最低工资标准 242
第五节 劳动保护 242
安全生产 242
工时制度 242
女工保护 242
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243
第六节 劳动监察和仲裁 243
劳动监察 243
劳动仲裁 243
第十一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节 人口状况 245
人口演变与分布 245
性别、年龄构成 246
孪生姐妹心宽体健享高寿 249
李杨氏勤奋善良度百春 249
婚姻家庭状况 250
文化素质构成 251
在业人员职业构成 251
第二节 计划生育 252
概况 252
宣传教育 254
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255
强化基层基础和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255
落实“四到位”搞好计划生育 255
贯彻落实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 255
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 256
实施“百人攻坚工程”治理计划生育后进村 256
生育证管理发放 256
节育避孕药具管理发放 257
落实“四项手术”节育措施 257
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 257
管理服务机构 257
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258
第十二章 土地管理第一节 土地规划 259
综合农业区划 25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59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60
村镇建设用地规划 261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 261
第二节 土地制度 262
集体土地所有制 262
全民土地所有制 262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262
第三节 地籍管理 264
土壤普查 26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64
地籍调查 265
土地登记 266
土地分等定级 266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267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267
乡镇企业用地管理 270
农村宅基用地管理 271
第五节 土地法制管理 272
土地监察制度 272
土地执法监察 272
土地信访与土地纠纷处理 272
土地案件的行政复议与诉讼 274
县人大评议土地执法 274
第六节 土地利用现状 274
耕地 274
园地 274
林地 275
居民点用地 275
独立工矿用地 275
交通用地 275
水域用地 276
特殊用地 276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77
县土地管理局 277
乡镇土地管理所 277
村级土地管理员 277
1993年土管局荣获国家“双奖” 277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第一节 环境污染 279
废水污染 279
固体废弃物污染 279
大气污染 279
其它污染 279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79
概况 279
县化肥厂废水监测 279
境内始设监测断面 279
主要企业排污监测 280
第三节 污染治理 280
环境保护宣传 280
环境污染治理 280
县热电厂治污除尘 280
县造纸厂治污达标 280
县棉麻公司纱厂污染治理 280
县一化厂污染治理 280
根治太康沟 281
“十五小土”企业污染治理 281
噪声污染治理 281
第四节 环保机构 281
县环境保护局 281
环境保护监理站 281
环境保护监测站 281
乡镇环境保护所 281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第一节 县城建设 283
城区规划 283
房屋建筑 283
扩街修路 285
县城绿化 286
供水系统建设 287
完善排水系统 287
改造太康沟 288
房地产开发 288
房地产管理 288
市政管理 289
双月城建会战纪实 289
第二节 村镇建设 291
村镇规划 291
集镇建设 291
乡村建设 291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292
招标投标 292
建筑施工 292
建筑队伍 292
太康县建筑公司 292
周口宏泰建筑有限公司 29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93
县建设局 293
乡镇建设管理所 293
第十五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道路修建 295
国道 295
省道 295
县道 296
乡道 296
地方铁路太康段 296
道路养护 296
311国道太康段路况良好 297
106国道太杞段改建成二级路 297
县乡公路建设发展迅速 297
加强公路养护,确保公路畅通 297
第二节 客货运输 298
公路运输 298
地方铁路运输 298
社会搬运装卸 299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99
路政管理 299
运政管理 299
规费征收 300
养路费 300
道路运输规费 300
车辆购置附加费 300
道路交通依法治理 300
第四节 机构人员 301
县交通局 301
县公路局 301
周口地区汽车运输总公司太康客运公司 301
太康县联营车站 301
许昌铁路分局太康火车站 301
太康县交通汽车队 302
太康县运输公司 302
太康县搬运公司 303
县交通局驾驶员培训学校 303
第十六章 邮政 电信第一节 邮政 305
邮路 305
邮具 305
函件收发 305
邮件收发 305
邮件投递 305
汇兑 305
邮政广告 305
报刊征订发行 305
邮政机构 306
邮政、电信分设 306
第二节 电信 306
程控电话 306
移动通信 307
电报传真 307
无线寻呼 308
资费管理 308
“一把手”工程 308
局务公开活动 308
热爱河南,增辉中原 308
电信机构 308
第十七章 供电用电第一节 输电线路 309
110千伏输电线路 309
35千伏输电线路 309
企业自备线路 309
农网改造 310
第二节 变电设施 310
110千伏变电站 310
35千伏变电站 311
企业自备35千伏变电站 312
配电变压器 312
第三节 电力调度与通讯 312
电力调度 312
调度自动化系统标准化建设 313
电力有线通讯 313
电力载波通讯 313
农网通讯系统标准化建设 313
第四节 供电与用电 314
供电用电管理 314
用电机械设备 314
用电水平 314
工业用电 315
农业用电 315
城乡居民生活照明用电 315
计划用电 315
节约用电 315
线损管理 316
1996年实现村村通电 316
农村电工配备 316
农村电费电价 316
农电标准化建设 31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18
太康县电业局 318
乡镇供电所 318
第十八章 水利 气象第一节 水利建设 319
一、机构人员 319
县水利局 319
乡镇水利站 319
水法宣传 320
县水利局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 320
二、河道治理 320
兰河治理 320
黑河治理 320
小温河治理 320
涡河、老涡河治理 321
河滨公园建成使用 321
出境治理李贯河 321
出境治理黑河 321
引黄干支渠疏挖 321
三、桥梁涵闸建设 322
重建县城北关涡河大桥 322
兰河任庄桥 322
兰河任庄节制闸 322
黑河姬三官庙节制闸 322
引黄配套工程建设 322
四、农田灌溉 323
开展农田排灌工程综合治理 323
井灌 323
河灌 324
喷灌 324
引水补源 325
太康蝉联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县 325
五、战胜水旱灾害 325
概况 325
抗洪救灾 325
抗旱保丰收 326
1990年抗旱种麦纪实 326
第二节 气象服务 327
气象测报 327
天气预报 327
农气观测 327
人工增雨 328
气象机构 328
第十九章 综合经济第一节 经济结构 329
结构调整 329
农业经济 330
工业经济 330
商贸流通经济 331
个体私营经济 331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31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331
国内生产总值 332
第三节 综合协调机构 333
县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333
县经济贸易委员会 333
县财贸工作办公室 333
第二十章 农业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发展概况 335
完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336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336
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336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337
第二节 农业管理机构 338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338
农业局 338
林业局 338
畜牧局 338
农机局 339
能源委员会办公室 339
棉花办公室 339
第三节 种植业 339
概况 339
小麦生产 339
玉米生产 341
大豆种植 341
棉花栽培 342
油料作物 342
瓜菜生产 344
李天海种藕致富 344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344
第四节 林果业 344
概况 344
大面积植树造林 345
育苗 345
四旁植树 346
建设农田林网 346
果林生产 347
秦酥梨发展前景可观 348
独塘乡轩庄建成高效果园基地 348
常营镇油桃之乡油桃香 348
县被评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单位” 348
林木管理 349
林业技术推广 349
病虫害防治 349
第五节 畜牧养殖业 350
畜禽养殖 350
良种引进 351
人工授精冷配改良 352
畜禽疫病防治 352
动物检疫 353
畜产品加工 353
饲草开发 353
健全畜牧服务体系 354
王集乡黄牛育肥总场 354
县豫澳种羊场被评为一级种羊场 354
大许寨乡建成全国最大的养兔基地 354
第六节 农业机械 355
发展概况 355
农机供应 356
先进农机具推广应用 357
农机监理 357
农机手培训 357
农机科研成果 357
小麦联合收割机大面积使用 357
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 358
第七节 能源开发利用 358
推广节煤节柴灶 358
创办经济实体 358
发展白色塑膜农业 358
郑玉岭温室栽培收入高 359
老冢镇日光温室硕果丰 359
争创食用菌生产先进县 359
第二十一章 工业 361
第一节 概述 361
发展概况 361
工业体制改革 364
实行厂长负责制 365
承包租赁经营 365
企业改制 365
第二节 主要工业 366
电力 366
化工 366
医药 367
机械制造 367
建材 368
纺织 369
造纸 369
酿酒 370
面粉加工 370
食品加工 370
棉花加工 371
服装制作 371
第三节 名牌产品 372
心脑康荣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372
胃泰康 372
中华大蒜油丸 372
PVC螺旋管 372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373
PP塑料纺织袋 373
银城牌高频焊丝 373
状元口服液 373
太保系列农药 373
阳夏牌花粉蜜酒 373
康乐牌磁水自流保健瓶 373
5TF-45型清造脱粒机 374
悬挂式制品耙 374
三辰KV8000系列税控燃料加油机 374
落地式垃圾集运设备 374
伊思特系列饮料 374
IB65-50-125清水离心泵 374
东土老窖系列酒 374
导热油炉 375
银城牌锅炉系列产品 375
第四节 重大技改项目实施 375
热电厂6000千瓦机组扩建工程 375
造纸厂扩建6000吨仿高强度瓦楞原纸工程 375
造纸厂污水治理工程 375
热电厂35T/H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改项目 375
热电厂300千瓦凝汽机打孔抽汽技改项目 376
热电厂“三废”污染治理改造 376
制药厂新建GMP制剂大楼 376
第五节 企业选介 376
周口地区第一制药厂 376
太康县亚东药厂 377
太康县第一化工厂 377
太康县化肥厂 377
太康县磷肥厂 378
周口地区追雨泵业有限公司 378
太康县农机修造厂 378
县棉麻集团公司第一棉纺织厂 379
县棉麻集团公司第二棉纺织厂 379
太康县造纸厂 379
太康县酒厂 380
周口地区橡胶厂 381
太康县面粉厂 381
太康县粮食局油厂 381
伊思特天然食品饮料厂 381
太康县热电厂 381
第二十二章 乡镇企业第一节 概述 383
发展概况 383
管理机构 384
第二节 经营种类 384
工业企业 384
农业企业 384
交通运输企业 385
建筑企业 385
商业服务业 385
第三节 企业选介 385
太康锅炉厂 385
逊母口建材机械厂 386
太康新月集团 386
板桥农机厂 386
清集肉联厂 386
龙曲路灯厂 387
梦里达家具厂 387
城关镇棉纺织厂 387
高贤精工木制品厂 387
第二十三章 商贸流通第一节 国有商业商品购销 389
商业体制改革 389
百货 389
纺织品 390
五金交电化工产品 390
医药 390
大龄堂药店 390
石油 391
石油供应改革 391
卷烟 392
烟草专卖 392
食盐 392
盐业专营 392
副食品 393
畜产品购销 393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93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393
工业品购销 394
农副产品经营 395
供销系统多种经营 395
第三节 集体、私营、个体商业 395
合作店组 395
私营商业 395
个体商业 395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396
发展概况 396
名吃特产马头牛肉 396
常营小米面馍 396
太康红烧肘子 396
梅菜扣肉 397
水晶牛耳丝 397
新月美味牛珍宴 397
马头常师傅豆腐干 397
逊母口马家胡辣汤 397
李家八珍烤鸡 398
大胡子粽子 398
旅馆 398
二星级太康宾馆 398
理发 398
浴池 398
照相 399
刻字 399
文印 399
电脑 399
新天地电脑公司 399
红杏电脑公司 399
家政服务 400
日用品修理 400
电子游戏厅 400
网吧 400
第五节 粮油购销储运 400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400
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400
实施粮食收购条例 400
多种经营 401
二、粮食收购 401
粮食定购 401
油料收购 402
粮油议购议销 402
保护价收购 403
三、粮油供应 403
城镇粮油供应 403
农村粮油供应 403
四、粮食储备 403
粮仓建设 403
粮仓改造 404
仓储管理 404
五、粮食机构 404
县粮食局 404
乡镇粮经所 405
粮食局二级机构 405
粮贸大厦 405
第六节 棉花经营 405
科技兴棉 405
棉花收购 406
棉花加工 406
棉花销售 406
棉花安全消防 407
第七节 土特产 407
概述 407
棉花 408
黄牛 408
波尔山羊 408
华寿牌油桃 408
三倍体毛白杨 408
秦酥梨 408
煨壶萝卜 409
莲藕 409
银香牌香油 409
超云皮鞋 409
朱口粉条 409
第八节 物资购销 409
物资储备 409
物资供应 409
物资企业 410
第九节 对外贸易 410
出口商品收购 410
出口商品基地 411
出口商品种类 411
第十节 商业机构 411
商业总公司 411
石油公司 411
盐业管理局 411
烟草专卖机构 411
供销合作社 412
棉麻集团公司 412
对外贸易局 412
物资总公司 412
第二十四章 财政 税务第一节 财政 413
财政体制改革 413
财政预算 413
财政收入 414
财政支出 415
预算管理 417
预算外资金管理 417
企业财务管理 418
国有资产管理 418
社会保障管理 420
会计管理 421
房改资金管理 421
财政机构 422
第二节 税务 422
一、税务体制改革 422
征管体制改革 422
税制改革——利改税 423
新税制 423
二、税收征管 423
税种 423
税款征收 424
征收管理 427
检察院、税务局依法治税效率高 427
城关税务所被国家税务局命名为文明税务所 427
税务稽查 428
三、税务机构 428
太康县税务局 428
太康县国税局 428
太康县地税局 428
第二十五章 金融 保险第一节 金融 431
一、金融机构 431
太康县人民银行 431
太康县工商银行 431
太康县建设银行 431
中国农业银行太康县支行 432
中国银行太康县支行 432
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 432
太康县农村信用联合社 432
太康县城市信用社 432
利民城市信用社 432
邮政储蓄所 433
二、金融管理 433
概况 433
货币 433
货币发行库与业务库 434
货币投放与回笼 434
残缺人民币兑换 434
现金管理 434
金银收兑 435
外汇 435
有价证券 435
金融内审 435
三、城乡储蓄 435
储蓄种类及利息 435
城乡储蓄额 436
开征利息税 437
四、存贷业务 437
工行业务 437
建行业务 438
农行业务 438
中行业务 439
农发行业务 439
农村信用社业务 440
第二节 保险 440
一、保险机构 440
县人民保险公司 440
县财产保险公司 441
县人寿保险公司 441
二、财产保险 441
险种与保费 441
保费收入 441
防灾 442
理赔 442
三、人身保险 443
险种与保费 443
意外伤害系列保险 443
子女教育婚嫁备用金保险 443
99鸿福两全保险 443
学生平安保险 443
病员安康保险 443
团体医疗保险 444
祥和定期保险 444
英才少儿两全保险 444
养老金系列保险 444
重大疾病系列保险 444
保费收入与理赔 444
第二十六章 经济管理第一节 计划 445
概述 445
经济计划宏观调控 445
“七五”计划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 445
“八五”计划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 446
“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指标及实施 447
物资分配工作 448
管理机构 448
第二节 统计 449
统计年报 449
定期统计 449
统计调查 449
统计分析 450
统计资料整理汇编 450
《统计年鉴》编印 450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450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450
工业普查 451
基本单位普查 451
农业普查 451
第三产业普查 451
大型抽样调查 451
统计机构 452
第三节 物价 452
价格管理 452
价格结构调整 452
价格评估 453
物价监督检查 454
非商品收费管理 454
认真治理乱收费 455
价格成本监测 455
物价管理机构 456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457
一、管理机构 457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457
基层工商所 457
二、市场监督管理 457
市场规范化建设 457
豫东商贸大世界建成使用 458
集贸市场管理 458
三、企业注册登记管理 458
工商企业 458
个体私营企业 458
个体工商户 458
四、经济合同管理 459
合同鉴证 459
合同纠纷调处 459
经济检查 459
五、商标广告管理 460
商标管理 460
广告管理 460
第五节 审计监督 460
审计执法 460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46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 461
专项资金审计 461
企业收支审计 462
基建资金及工程预决算审计 463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463
金融保险审计 464
内部审计 464
社会审计 465
审计科研、信息、档案 465
审计机构 466
第六节 质量技术监督 466
标准化管理 466
计量管理 467
质量监督 467
质量管理 468
管理机构 469
第二十七章 科学技术第一节 概述 471
概况 471
科技体制改革 471
工作计划 472
领导和管理 472
成立太康县专家顾问团 472
科技开发研究机构 473
加大科技投入及开发能力 473
召开全县第二次科学技术大会 473
技术市场管理经验推广全省 474
荣获“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称号 474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475
第二节 科技普及 475
概况 475
科普宣传 476
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 476
加强情报、信息服务 476
科技培训 477
快出“星火”人才 477
实施“绿证”工程 477
组织讲师团培训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477
学术交流活动 478
青少年科技活动 478
第三节 科技兴农 478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478
率先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技术 479
开辟农技示范十大基地 479
搞好农业“双百双高”技术开发 479
符草楼乡推广配方施肥和土壤处理技术成效高 480
北京研究员戴小枫来县指导“抗虫棉”示范技术 480
马厂乡被评为“河南省科技示范乡” 480
高贤乡农技花开香万家 480
农技推广工作受国家农业部表彰 481
第四节 科技兴工 481
实施科技兴工战略 481
加快工业技改步伐 481
科技“联姻”开发工业新产品 482
热电厂技术改造成效高 484
中西三高增产剂厂被省科委命名为“科技型企业” 484
第五节 科技队伍 485
专业技术人员 485
农民技术职称评定 486
科技下乡受欢迎 486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科技新军 487
张改长试验研究出玉米高产技术 487
王伟食用菌技术开发创辉煌 487
第六节 科技成果、专利 488
科研项目及实施 488
成果申报及评奖 490
宋家强、赵祚顺开发高效复合菌肥获国家“星火”奖 490
李振贤研制新农药获国家三项专利 491
获奖成果与专利 491
第二十八章 教育体育第一节 概述 501
概况 501
隆重庆祝第二个教师节 501
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督导教育工作 502
有效治理中小学乱收费 502
普及初等教育复验合格 502
太康县教育电视台建成开播 503
常营镇召开捐资办学动员大会 503
王集乡女学生任小翠受省教委表彰 503
河南省扫盲和成人教育现场会在太康召开 503
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经验推广全区 504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省政府验收 504
学生李如意荣膺“拾金不昧好少年”称号 505
1998年全县师生为灾区学生献爱心 505
县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晨光杯”体育活动竞赛隆重举行 505
第二节 机构设置 505
领导机构 505
议事协调机构 506
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506
乡镇教育管理机构 506
学校机构 506
体育管理机构 507
第三节 教师 507
教师队伍 507
民师转正 507
职称评定 507
师资培训 508
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经验在全区推广 508
提高教师地位 509
实施教师“十百千园丁工程” 509
离退休教师献余热 509
第四节 教育改革 510
一、办学体制改革 510
实行“三教统筹” 510
建立分级办学体制 511
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511
常营镇兴办拥军小学 512
二、管理体制改革 512
实行校长选聘负责制 512
改行教师聘任制 512
建立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 512
实行工资、奖金浮动制 512
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513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513
概况 513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513
落实课堂教学“五转变” 513
实行目标教学法 514
制定《高中教育目标管理细则》 514
引进“注提教学法” 514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14
编写出版《劳动教材》在全区发行 515
小学升初中招生考试改行毕业会考 515
德育工作树新风 515
第五节 基础教育 515
一、学前教育 515
概况 516
实验小学率先开办学前班 516
祝玉立开办私立育苗幼儿园 516
蓓蕾幼儿园开设英语课 516
学前教育中心保教质量高 516
二、小学教育 517
概况 517
1986年全县普及小学教育 517
贯彻落实德育教学 517
实验小学被定为现代化教学试点 518
三、初中教育 519
概况 519
素质教育 519
县三中开设奥林匹克班 519
四、高中教育 520
概况 520
政治思想教育 520
体育达标 521
五、特殊教育 521
招生 521
文化课学习 522
特殊学校 522
六、教学管理 522
学制 522
课程设置 522
学籍管理 522
学生食宿安排 522
学生医疗保健 522
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23
概况 523
普及程度 523
师资水平 523
办学条件 524
贫困学生救助 524
第六节 职业教育 524
职业高中教育 524
职业中专教育 524
技工学校教育 525
职业学校联合招生成效高 525
1998年太康县职教招生评先进 525
县职教毕业生年收入上千万元 526
第七节 成人教育 527
学校设置 527
扫盲教育 527
专业技术培训 527
化工部太康培训中心 527
被国家教委、省政府分别表彰为扫盲先进县 528
常营镇赵寨村扫盲经验推广全区 528
第八节 体育 529
学校体育 529
群众体育 529
竞技体育 530
武术 531
重点武校介绍 531
健身气功 531
第九节 招生管理 532
幼儿园、学前班招生 532
小学招生 532
初中招生 532
中专、中师、高中招生 533
高等学校招生 533
县招生保密工作两次受表彰 535
第十节 教育经费 535
国拨教育事业费 535
教育费附加 536
教育发展专项基金 536
学杂费收入 536
勤工俭学收入 537
社会集资、捐资 537
汪道统捐资助学1.6万元 537
德扬法师史万峰办学引资百万元 537
许家印捐资助学百万元 537
经费使用 538
经费管理 538
第十一节 学校选介 538
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 538
太康县职业中专 538
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539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539
太康县第三高级中学 539
太康县博文高中 539
太康县王集职业技术高中 539
太康县老冢职业技术高中 540
太康县第三中学 540
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540
常营镇第一初级中学 541
常营镇第二初级中学 541
大许寨乡第二初级中学 541
太康县实验小学 541
马厂镇回族小学 542
王集乡后李村晓云学校 542
马头镇回族小学 543
芝麻洼乡接花学校 543
板桥镇冢子杨小学 543
太康县学前教育中心 543
太康县穆斯林武术学院 543
第二十九章 文化艺术第一节 创作著述 545
文艺创作 545
新闻作品 545
书画摄影 545
太康一秀书画苑 546
社会、自然科学著述 546
革命回忆录 547
第二节 史志编纂 563
县志编纂 563
乡镇志、部门专业志编纂 564
编纂出版《太康谢氏诸秀》 564
编纂出版《太康县人物志》 564
党史编纂 565
《地名手册》编纂 565
第三节 影视广播 565
电影 565
广播 565
电视转播台建成开播 566
有线电视 566
创办群众喜爱的《春满园》节目 567
电视新闻报道改革见成效 567
第四节 戏剧 567
戏剧创作 567
太康县豫剧团 568
天下第一团——太康县道情剧团 568
民间戏剧 568
第五节 群众艺术及文化活动 569
节假日文化活动 569
赴京参加庆祝建党七十周年歌咏大赛 569
百强文化站 569
王老家杂技团 569
温良口杂技团 569
“一撮缨”刀山班 569
民间唢呐 570
民间舞蹈 570
第六节 图书、音像 570
县图书馆 570
图书经营 570
音像经营 571
扫黄打非 571
第七节 文物 572
文物收藏及保护 572
文物管理 572
重点文物太康陵 572
古建筑太康文庙 572
高贤寿圣寺塔 573
吴广纪念塔 573
第八节 文书档案 574
档案征集整理 574
档案管理利用 574
开展档案室建设达标升级活动 574
第九节 文化机构 575
县文化局 575
县广播电视局 575
县档案局 575
党史研究室 575
县史志编纂办公室 575
地名办公室 576
县新华书店 576
第三十章 医疗卫生第一节 医疗 577
基础建设 577
医疗政务 578
加强血源管理 578
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迅速 578
第二节 卫生防疫 579
概况 579
疫病控制 579
食品卫生 581
劳动卫生 581
学校卫生 582
卫生宣传 582
第三节 医药 药政 583
西药 583
中草药 583
中药资源普查 583
名贵中药材 584
剧毒药、麻醉药、精神药品管理 585
特殊用药管理 585
药品质量监督 585
第四节 人员机构 585
卫生队伍 585
县卫生局 585
县医药局 586
卫生体制改革 586
第五节 院所选介 587
县人民医院 587
县中心医院 588
县卫生防疫站 588
县妇幼保健院 588
县中医院 589
县公疗医院 589
县康复医院 590
张集卫生院 590
城关民族医院 590
“仁义堂”诊所 591
董氏光明眼科 591
芝麻洼乡“万和堂” 591
第三十一章 民族宗教第一节 姓氏 593
县域姓氏综览 593
稀有姓氏初探 593
谢氏族史研究 594
天下袁氏出太康 595
柴姓始祖生太康 596
太康周氏渊源 596
太康王姓研究 597
柳溪王族史要略 597
第二节 民族 598
民族构成 598
汉族 598
回族 599
其他少数民族 600
加强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纠纷 601
第三节 民族经济文化 601
回族农业经济 601
民族工商业 602
饮食服务业 602
民族文化 602
民族教育 603
西关回族小学 603
穆斯林幼儿园 604
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604
穆斯林少林武馆 604
第四节 宗教 604
概述 604
基督教 604
县城东大街基督教堂 605
教徒代表大会 605
基督教“三自”爱委会 605
基督教会慈善公益事业 606
伊斯兰教 606
清真寺 606
代表会议 607
佛教 608
第五节 民族宗教领导机构 608
太康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组 608
县民族宗教局 609
太康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 609
第三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节 破除陈规陋习 611
破除封建迷信 611
打击卖淫嫖娼 611
惩治赌博吸毒 611
反腐倡廉 612
红白事简办 612
第二节 文明建设 613
县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613
文明单位创建 613
“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 613
“五好”家庭评选 613
城镇“三优杯”竞赛活动 614
精神文明专项治理 614
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614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614
宣传表彰“三十佳” 614
第三节 文明风尚 615
张集乡卫生院文明办院好事多 615
见义勇为 616
王树礼见义勇为斗歹徒 616
好媳妇王秀芹 616
八十老翁不祝寿,为民修座奉献桥 616
好交警冒雨救人 616
白建伟苏州救人受称颂 617
张兴林、张峰救人受称赞 617
法官李卫东、彭庆福救人受爱戴 617
七旬老人拾金不昧风格高 617
高长海万元巨款归失主 617
李芳青拾金不昧不要酬谢 618
郭金亮拾金不昧送钱到家 618
吴培荣退休回乡义务行医 618
马守奎扶贫济困造福乡亲 618
吴福庆一心为民办好事 619
县委表彰“百名孝顺儿子、百名孝顺媳妇” 619
第三十三章 居民生活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621
农民家庭收入 621
农民物质生活消费 623
农村住房条件 624
农村公用设施 626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626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626
在岗职工工资收入 626
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 627
下岗职工生活保障 627
非在职人员谋业收入 627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630
城镇住房及公用设施 632
城镇居民服饰及食品 633
县城文化娱乐活动 633
第三十四章 乡镇概况第一节 城关回族镇 635
辖区概况 635
特色农业 635
工业、乡镇企业 635
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 636
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636
被授予建筑企业强乡镇称号 636
南街居委会被国家司法部命名表彰为模范民调委员会 637
第二节 城郊乡 638
概况 638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见成效 638
星田弧型石材厂产品畅销 638
城郊乡卫生院越办越好 638
第三节 杨庙乡 639
概况 639
荣获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奖 640
子禽墓 640
八步孔半桥 640
第四节 转楼乡 641
概况 641
双废开发成效显著 642
酩馏酒酿造历史悠久 642
第五节 王集乡 643
概况 643
“双废”开发利用效果好 644
黄牛育肥总场驰名中外 644
车辆轮辐、钢圈产品畅销 646
第六节 龙曲镇 646
概况 646
池藕生产上规模 647
辣椒生产高效益 647
“双废”开发结硕果 648
黑李王村多业发展争先进 648
照明器材厂产品畅销受好评 648
第七节 高贤乡 649
概况 649
农业结构调整、集约经营见成效 651
乡镇企业、书记工程发展迅速 651
村庄规划建设换新貌 652
小集镇建设创“三优” 652
第八节 芝麻洼乡 653
概况 653
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规范化 654
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 655
完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655
重点企业——牛家板厂 656
第九节 常营镇 656
概况 656
兴办文化站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657
省政府授予“重点镇”称号 657
“中国油桃之乡”油桃香 658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658
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59
第十节 清集乡 660
概况 660
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结硕果 661
东贾万头养猪场效益高 661
赵隆学办成明星企业肉联厂 661
胡国栋捐资11万元造福家乡 662
历史旧址扶乐城今添新彩 663
第十一节 独塘乡 663
概况 663
“普九”工作硕果丰 664
合作医疗好处多 664
轩庄走上致富路 664
第十二节 逊母口镇 666
概况 666
被定为省、地综合改革试点镇 667
被地委、行署表彰为发展乡镇企业强乡镇 668
双废开发硕果丰 668
建材机械厂产品畅销国内外 668
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 669
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669
小吴村各项工作争先进 669
逊东街全面发展奔小康 669
第十三节 板桥镇 671
概况 671
双万亩麦棉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建设 672
YC型450W高效诱虫灯防治棉铃虫效果好 672
被省科协评为奔小康科普示范乡 672
乡文化站被评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 672
镇敬老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 672
张凤莲老人捐资献爱心 672
第十四节 大许寨乡 673
概况 673
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674
种草养羊效益增 675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675
大胆尝试发展养兔业 675
被评为周口地区科技示范乡 676
赵明捐资修路造福家乡 676
第十五节 五里口乡 677
概况 677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678
特色养殖成规模 678
拍卖“四荒”地 679
荣获周口地区治安模范先进乡称号 679
加强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680
吴庄村立体种植效益高 680
第十六节 老冢镇 680
概况 680
集镇建设成绩显著 681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681
畜牧养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 681
食用菌生产上规模 682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682
第十七节 毛庄镇 682
概况 682
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争先进 683
食用菌生产上规模 684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视察三里桥高效农业 684
实施电教科技致富工程 684
乡文化站荣获省“百强”文化站称号 684
民政工作受称颂 685
2000年撤乡建镇 685
第十八节 符草楼镇 686
概况 686
乡镇建设创“三优” 686
热风锅炉国内畅销 688
第十九节 张集乡 688
概况 688
骨干企业太康锅炉厂 689
张集乡卫生院树起一面旗帜 689
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 689
抗洪抢险受表彰 690
第二十节 马厂镇 691
概况 691
被表彰为河南省科技示范乡 692
连续四年被评为周口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692
省人大副主任胡廷积视察植桑养蚕 693
李麦村调整种植结构效益高 693
银马公司成为利税大户 694
第二十一节 朱口镇 694
概况 694
农业 694
开发“一优双高”种植模式 695
尝试兴建种兔场 696
乡镇企业 696
郭庄粉条供不应求 696
基础设施建设 697
文教卫生事业 697
第二十二节 马头镇 697
辖区 697
交通运输 697
电力通讯 698
商业街、工业区 698
农林牧业 698
乡镇企业 699
教育、计划生育 699
舒屯辣椒生产基地 699
王寨村多业发展 699
马东村办成龙头企业新月集团 699
第二十三节 高朗乡 700
概况 700
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701
建成万亩优质薄荷基地 701
合作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702
第三十五章 人物 703
第一节 人物传记 703
“共和国卫士”王锦伟 703
“抗洪烈士”徐献伟 703
“罗盛教式的好少年”任小翠 703
医学博士、皮肤科专家刘蔚同 703
人民的好干部、好公仆苏文生 704
廉洁奉公的好县长李占亭 704
身献修志王克忠 705
事业有成范新德 705
优秀县委书记王树严 706
第二节 人物简介 706
一、党政军领导 706
二、先进模范人物 724
三、科技人员 730
四、企业家、经营家 740
五、教坛名师 746
六、杏林名医 758
七、创作名家与新秀 771
八、书法工作者 777
九、美术工作者 781
十、摄影工作者 785
十一、戏剧界艺术名人 786
十二、能工巧匠 788
第三节 人物表 789
一、县、团级以上干部表 789
二、高级科技人员表 798
三、教育界高级技术人员表 802
四、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表 811
五、旅居港台、海外知名人士表 816
限外辑要 819
一、紧急行动防止“非典”传播 819
二、县“四个班子”综合办公楼、人民广场建成使用 819
三、太康双月城建会战《银城颂》 820
四、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英勇事迹感动中国 821
附录 823
一、重要文件辑存 823
二、历代《太康县志》序文选编 838
三、1986~2000年自然灾害简录 842
四、新编1991年版《太康县志》勘误补遗 843
(一)勘误 843
(二)补遗 844
帝喾墓传说 844
夏四世王陵在太康 844
酿酒鼻祖杜康即少康 846
吴广故居览胜 847
高贤古塔故事 848
明朝太康籍清官廉吏 849
周祖祥谈编修家谱族史 851
五、本志编纂始末 852
六、修志机构人员 853
索引 859
一、表格索引 859
二、传记、简介人物索引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