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书的性质 1
二、前人有关言论之综述 2
三、本书所要解答的问题 17
四、主要步骤与研究方法 18
五、本书的结构 20
上篇 气候、物候对文学家之影响 23
第一章 气候、物候对文学家的生命意识之影响 23
第一节 文学家的生命意识 24
第二节 物候对文学家的生命意识之触发 29
第三节 人文气候对文学家的生命意识之培育 36
第二章 气候的差异性对文学家的分布与迁徙之影响 46
第一节 生命意识支配下的环境选择 46
第二节 环境选择中的气候因素 47
第三节 气候对文学家的写作之影响 53
第四节 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到文学家的分布格局之差异 57
第五节 气候的时段差异影响到文学家的分布格局之变迁 60
第三章 气候对文学家气质与作品风格之影响 69
第一节 气、气象与气候之关联性 70
第二节 自然气候、人文气候、文学家气质与文学作品风格之关联性 74
第三节 气候对人的气质之影响 83
第四节 气候作用下的文学家气质对文学作品风格之影响 95
第五节 气质、风格与文学家的生命意识之关系 104
第四章 “应物斯感”:气候、物候与文学家的灵感触发机制 111
第一节 灵感的触发、捕捉和表现是生命的一种高峰体验 111
第二节 文学家的灵感触发机制 119
第三节 “应物斯感”中的“物”与气候之关系 130
第四节 “应物斯感”中的“感”与物候之关系 135
第五节 “应物斯感”这个重要命题被忽视的原因 140
下篇 气候、物候对文学作品之影响 145
第五章 气候、物候对文学作品主题之影响 145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 145
第二节 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中的生命意识与物候元素 146
第三节 悲秋主题所体现的生命意识 152
第四节 伤春主题所体现的生命意识 161
第六章 气候、物候变化与文学人物心情、性格及命运之变化 168
第一节 文学人物是文学家生命意识的代言人 168
第二节 文学人物与气候、物候之关系 171
第三节 气候、物候变化与文学人物的心情之变化 174
第四节 气候、物候变化与文学人物的性格及命运之变化 179
第七章 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内部景观的差异性 193
第一节 文学景观的定义与类型 193
第二节 文学内部景观是文学家生命感知的结果 196
第三节 文学内部景观与气候、物候之关系 199
第四节 气候、物候的南北差异与文学内部景观的南北差异 202
第五节 气候、物候的东西差异与文学内部景观的东西差异 208
第六节 气候、物候的高下差异与文学内部景观的高下差异 211
第七节 气候的时段差异与文学内部景观的时段差异 215
结束语 218
一、本书的结论 218
二、研究中的局限 220
三、研究展望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6
附录一:岭南文学与气候、物候之关系 233
第一节 岭南文学的定义 234
第二节 岭南的气候特点 237
第三节 岭南文学家和外地文学家对岭南气候、物候的反应 241
第四节 岭南文学作品对岭南气候、物候的反映 244
第五节 也不伤春,也不悲秋——岭南气候、物候对岭南文学家生命意识之影响 264
余论 277
附录二:《气候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审读意见 279
附录三:《气候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鉴定意见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