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云,李伍平,浣石,尚红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2094066
  • 页数:6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防灾减灾工程学总论、地震灾害及防震减灾对策、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火山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风灾害及防风减灾对策、洪水灾害及防洪减灾对策、火灾害及防火减灾对策、爆炸灾害及防暴减灾对策、受灾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灾害风险、损失分析与评估、防灾减灾规划与灾害管理、灾害应急与救援等。

第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总论第1章 防灾减灾总论 3

1.1 灾害及灾害类型 3

1.2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6

第2章 防灾减灾对策概论 12

2.1 减灾系统工程 12

2.2 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 14

第3章 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16

3.1 防灾减灾发展简况 16

3.2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提出 19

3.3 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内容体系 20

参考文献 21

第二篇 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第4章 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25

4.1 地震的基本概念 25

4.2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32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35

4.4 地震灾害 42

4.5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51

第5章 工程抗震设计 53

5.1 抗震设防的基本概念 53

5.2 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 55

5.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8

5.4 结构抗震极限状态计算 104

第6章 结构减震控制 111

6.1 结构减震控制的概念 111

6.2 隔震结构设计 113

6.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123

6.4 结构被动调谐减震控制 136

6.5 结构主动控制技术 137

6.6 结构半主动控制技术 138

6.7 混合控制技术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三篇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第7章 地质灾害概论 147

7.1 地质灾害的概念 147

7.2 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概况 148

7.3 地质灾害的分类 151

第8章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52

8.1 滑坡形态要素 152

8.2 滑坡分类 154

8.3 滑坡的特征 158

8.4 滑坡发生的机理 159

8.5 滑坡的形成条件 160

8.6 滑坡的力学分析 162

8.7 滑坡的识别与治理 163

8.8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165

8.9 滑坡防治对策与措施 166

8.10 滑坡防治实例 172

第9章 崩塌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75

9.1 崩塌的形成条件 175

9.2 崩塌分类 176

9.3 崩塌的危害 177

9.4 崩塌预防和治理 179

9.5 崩塌治理实例 185

第10章 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89

10.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90

10.2 泥石流的危害 191

10.3 泥石流的类型 193

10.4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195

10.5 泥石流预防和治理 196

10.6 泥石流预防与治理工程实例 199

第11章 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202

11.1 地面沉降概述 202

11.2 地面沉降的成因模式 205

11.3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206

11.4 几种典型成因类型的地面沉降机理分析 209

11.5 地面沉降控制及治理 211

11.6 地面沉降的控制及治理实例 215

第12章 地面塌陷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219

12.1 地面塌陷概述 219

12.2 地面塌陷分类 221

12.3 地面塌陷影响因素 222

12.4 地面塌陷控制及治理 225

12.5 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治理实例 227

参考文献 229

第四篇 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第13章 火山与火山作用 233

13.1 火山喷发现象 233

13.2 火山形成过程 234

13.3 火山机构 234

13.4 火山喷出物 235

13.5 火山喷发类型 237

13.6 火山类型 240

13.7 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242

第14章 火山灾害 246

14.1 火山灾害的类型 246

14.2 火山规模与火山爆发指数 251

14.3 火山资源的利用 253

第15章 火山灾害的防治对策 255

15.1 火山监测 255

15.2 减轻火山灾害的对策 262

1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具有影响的几个火山灾难事件 268

参考文献 272

第五篇 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第16章 风灾害概论 277

16.1 大气边界层的风特性与风力等级 277

16.2 风的类型与特性 280

16.3 风灾害 285

16.4 风对结构的作用 295

16.5 防风减灾对策 298

第17章 工程结构抗风设计 302

17.1 平均风速剖面 302

17.2 基本风速与基本风压 304

17.3 结构上的风荷载 307

17.4 结构抗风设计 317

17.5 建筑结构的风洞试验 322

第18章 工程结构风振控制 325

18.1 风振控制概述 325

18.2 风振控制的基本原理 327

18.3 风振控制的分析方法 328

18.4 风振控制的最优控制理论 331

18.5 风振控制技术的应用 339

参考文献 344

第六篇 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第19章 洪水灾害概论 349

19.1 洪水灾害及形成 349

19.2 我国的主要洪水灾害 357

19.3 防洪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360

第20章 防洪减灾对策 363

20.1 水文分析与设计洪水 363

20.2 防洪标准 366

20.3 防洪规划 368

20.4 防洪减灾主要措施 369

20.5 国内重要防洪城市及主要堤防工程 378

第21章 堤防工程规划与设计 379

21.1 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 379

21.2 设计水位和排涝流量的确定 380

21.3 堤防工程规划与总体布置 383

21.4 堤防结构设计 386

21.5 堤防基础处理 393

21.6 堤防建设与生态自然 395

参考文献 396

第七篇 火灾害及防火减灾对策第22章 火灾害概论 401

22.1 火灾害及火灾分类 401

22.2 火灾的巨大危害 402

22.3 防火减灾对策 410

第23章 建筑火灾的特性与结构的耐火特性 413

23.1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413

23.2 建筑火灾的烟气 420

23.3 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424

23.4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427

第24章 建筑防火与抗火设计 440

24.1 建筑的防火设计 440

24.2 结构的抗火设计 448

24.3 结构的耐火构造 454

参考文献 457

第八篇 爆炸灾害及防爆减灾对策第25章 爆炸灾害概论 461

25.1 爆炸现象概述 461

25.2 事故性爆炸灾害 461

25.3 人为性爆炸灾害 464

25.4 近代战争造成的伤亡和破坏 471

第26章 爆炸的特征及其对结构的作用 472

26.1 爆炸与冲击波 472

26.2 爆炸破坏的特征 475

26.3 爆炸对结构的破坏 481

26.4 冲击波对人员的杀伤作用 487

26.5 爆炸冲击引起的结构震动 489

26.6 其他的爆炸破坏效应 490

第27章 结构防爆与抗爆设计 494

27.1 设计原则 494

27.2 设计方法 497

27.3 设计流程 502

27.4 防爆和抗爆安全措施 513

27.5 防爆和抗爆的研究动态 516

参考文献 517

第九篇 受灾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第28章 受灾结构的检测与评定 521

28.1 灾害对结构的作用概述 521

28.2 受灾结构的检测 521

28.3 受灾结构的评定 527

第29章 受灾结构的加固与修复 540

29.1 受灾结构加固与修复前的鉴定 540

29.2 受灾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541

29.3 受灾结构的加固方法 542

29.4 受灾结构的快速修复 554

参考文献 556

第十篇 灾害风险、损失分析与评估第30章 灾害风险分析 559

30.1 风险分析基本概念 559

30.2 风险的度量 564

30.3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569

第31章 灾害损失分析与评估 575

31.1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 575

31.2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587

参考文献 598

第十一篇 灾害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第32章 防灾减灾规划 603

32.1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企业防灾减灾规划 603

32.2 抗震防灾规划 610

32.3 防火规划 615

32.4 防洪规划 617

第33章 灾害管理 626

33.1 基本概念 626

33.2 日本灾害管理工作 628

33.3 美国灾害管理工作 632

33.4 其他国家灾害管理工作 634

33.5 我国灾害管理工作 638

第34章 灾害应急管理与救援概述 643

34.1 灾害应急管理机制 643

34.2 灾害应急救援系统 646

34.3 智能化城市防灾救灾应急处理支持系统 648

第35章 地震应急救援 656

35.1 地震应急救援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地位 656

35.2 地震应急救援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656

35.3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因素 657

35.4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659

35.5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响应及响应分级 660

第36章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662

36.1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建设的重要性 662

36.2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662

36.3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663

第37章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处置 669

37.1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主要任务 669

37.2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669

37.3 地震现场震情监测与趋势预测预报 670

37.4 地震信息发布 670

37.5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670

第38章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趋势 671

38.1 国家层面上应急技术总体发展趋势 671

38.2 监测监控与应急预警技术系统发展趋势 672

38.3 现场数据实时采集传输与应急决策支持技术发展趋势 672

38.4 应急信息高效获取、综合共享和快速反应技术发展趋势 673

38.5 应急管理基础数据的综合汇集与分级分类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673

38.6 灾害事故风险预测与危险性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673

38.7 人员疏散避灾技术发展趋势 674

38.8 应急决策支持技术发展趋势 674

第39章 典型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制介绍 675

39.1 美国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 675

39.2 日本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 681

39.3 新西兰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 684

第40章 国内相关应急预案简介 687

40.1 国内应急预案发展概述 687

40.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读 688

40.3 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简介 689

40.4 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简介 690

参考文献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