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 1
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1
1.1.1 综合部分 1
1.1.2 发电厂电气部分 6
1.1.3 输变电工程 9
1.2 电力工程电气保护的要求和主要防护措施 23
1.2.1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中电气安全的概念和要求 23
1.2.2 电力工程电气安全保护的要求和主要措施 24
1.3 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要求 26
1.3.1 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装置 26
1.3.2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装置 30
1.3.3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33
1.4 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4
1.4.1 发电厂设计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35
1.4.2 变电所设计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36
2 环境保护与节能 38
2.1 电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8
2.1.1 电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8
2.1.2 电力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39
2.2 电力工程的节能措施 40
2.2.1 发电节能措施 40
2.2.2 电网节能措施 41
2.3 电力工程节能产品的选用方法 42
2.3.1 低损耗电力变压器的选用 42
2.3.2 高效率电动机的选用 43
2.3.3 交流调速装置的选用 44
2.3.4 节电型低压电器的选用 49
2.4 提高电能质量的措施 49
2.4.1 电能质量的标准及其主要指标 49
2.4.2 提高电能质量的措施 53
2.5 清洁能源发电的特点 53
2.5.1 核能发电的特点 53
2.5.2 风力发电的特点 54
2.5.3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 54
2.5.4 地热发电的特点 54
2.5.5 海洋能发电的特点 55
2.5.6 磁流体发电的特点 55
2.5.7 氢能发电的特点 55
3 消防 56
3.1 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的要求和措施 56
3.1.1 火力发电厂部分 56
3.1.2 变电站部分 62
3.1.3 水利水电工程部分 64
3.2 电缆防火的要求和措施 67
3.2.1 一般规定 67
3.2.2 发电厂的电缆 68
3.2.3 变电站的电缆 69
3.2.4 水利水电工程的电缆 70
3.2.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 70
3.3 电力工程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71
3.3.1 一般规定 71
3.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 73
3.3.3 火力发电厂火灾报警 73
3.3.4 变电站火灾报警系统 76
3.3.5 水利水电工程火灾报警系统 76
3.3.6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77
3.3.7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 77
3.3.8 系统供电 79
3.3.9 布线 80
4 电气主接线 81
4.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含接入系统设计要求) 81
4.1.1 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项基本要求 81
4.1.2 接入系统设计要求 82
4.1.3 国家标准电压系列 82
4.2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 82
4.2.1 6~220kV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 82
4.2.2 330~500kV超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及适用范围 87
4.3 各种电气主接线型式设计 90
4.3.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设计 90
4.3.2 小型火力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设计 93
4.3.3 水力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设计 94
4.3.4 35~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95
4.3.5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96
4.3.6 35~220kV城市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96
4.3.7 220~50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97
4.4 主接线设计中的设备配置 98
4.4.1 断路器的配置 98
4.4.2 隔离开关的配置 99
4.4.3 接地开关或接地器的配置 100
4.4.4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100
4.4.5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100
4.4.6 避雷器的配置 101
4.4.7 330~500kV并联电抗器的配置 101
4.4.8 阻波器和耦合电容器的配置 102
4.5 发电机及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102
4.5.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102
4.5.2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103
4.5.3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 103
5 短路电流计算 105
5.1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105
5.1.1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105
5.1.2 电路元件参数的计算 106
5.1.3 网络变换 114
5.1.4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计算 116
5.1.5 三相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 122
5.1.6 三相短路电流的冲击电流和全电流计算 123
5.1.7 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124
5.1.8 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 127
5.1.9 大容量并联电容器组的短路电流计算 128
5.2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应用 130
5.2.1 短路电流计算的应用 130
5.2.2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应用 130
5.2.3 电器动、热稳定的校验 131
5.3 限制短路电流的设计措施 131
5.3.1 从电网结构上可以采取的限流措施 131
5.3.2 变电所中可以采取的限流措施 132
5.3.3 发电厂中可以采取的限流措施 132
6 设备选择 133
6.1 主设备选择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 133
6.1.1 电器选择的总则 133
6.1.2 设备选择技术条件 133
6.1.3 环境条件 136
6.2 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的选择 140
6.2.1 发电机的选择 140
6.2.2 主变压器的选择 145
6.2.3 电抗器的选择 150
6.2.4 电容器的选择 152
6.3 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155
6.3.1 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 155
6.3.2 高压断路器 155
6.3.3 发电机断路器 158
6.3.4 负荷开关选择 159
6.3.5 高压隔离开关 161
6.3.6 高压熔断器 163
6.3.7 避雷器 164
6.3.8 阻容吸收器 167
6.4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67
6.4.1 电流互感器 167
6.4.2 电压互感器 169
6.5 成套电器的选择 170
6.5.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选择 170
6.5.2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173
6.6 高压电瓷及金具的选择 174
6.6.1 变电所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174
6.6.2 送电线路绝缘子 177
6.6.3 金具的选用 178
6.7 中性点设备的选择 180
6.7.1 消弧线圈 180
6.7.2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接地电阻 182
6.7.3 接地变压器 184
6.8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选择 185
6.8.1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种类 185
6.8.2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技术要求 186
7 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191
7.1 导体的选择及设计原则 191
7.1.1 基本规定 191
7.1.2 软导线 198
7.1.3 硬导体 200
7.1.4 离相封闭母线 206
7.1.5 共箱封闭母线的设计选择 209
7.1.6 电缆母线的设计选择 211
7.1.7 SF6气体绝缘母线(GIB)的设计选择 213
7.2 电缆设计的选择 215
7.2.1 电缆设计选择的技术条件及环境条件 215
7.2.2 电缆型号标记 216
7.2.3 电缆型式的选择 216
7.2.4 电缆截面的选择计算 220
7.3 电缆敷设设计要求 230
7.3.1 电缆敷设一般规定 230
7.3.2 敷设方式选择 232
7.3.3 电缆直埋敷设于地中 233
7.3.4 敷设于保护管中 234
7.3.5 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 235
7.3.6 电缆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 237
7.3.7 电缆敷设于水下 237
7.3.8 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选择与敷设 238
7.3.9 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的要求 240
7.3.10 火电厂电缆敷设设计的几点规定 240
8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设计 241
8.1 电气设备布置的要求 241
8.1.1 电气设备布置的安全净距 241
8.1.2 配电装置布置与电气设备布置的相关的规定 241
8.1.3 电气设备布置及安装设计的具体要求 241
8.2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 243
8.2.1 配电装置设计原则与要求 243
8.2.2 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244
8.2.3 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 248
8.2.4 配电装置布置的安全净距 251
8.2.5 配电装置的通道与围栏 251
8.2.6 配电装置的防火与蓄油设施 252
8.2.7 配电装置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要求 253
8.2.8 配电装置设计中电工建、构筑物总布置的有关要求 254
8.2.9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设计 256
8.2.10 配电装置的尺寸校验 261
8.3 特殊地区的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设计 261
8.3.1 污秽地区配电装置的设计 261
8.3.2 高海拔地区配电装置的设计 262
8.3.3 高烈度地震区配电装置的设计 262
8.4 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确定及校验方法 263
8.4.1 安全净距的确定及校验方法 263
8.4.2 屋外配电装置B、C、D值的确定 268
8.5 屋外中型配电装置的尺寸校验 268
8.5.1 架构宽度 268
8.5.2 架构高度 274
8.5.3 纵向尺寸 278
9 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281
9.1 电力系统过电压种类和过电压水平 281
9.1.1 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电压 281
9.1.2 电力系统过电压水平 282
9.2 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282
9.2.1 雷电过电压特点 282
9.2.2 高压架空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84
9.2.3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88
9.2.4 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96
9.2.5 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96
9.2.6 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的选择 299
9.3 暂时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304
9.3.1 暂时过电压的特点 304
9.3.2 暂时过电压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305
9.4 操作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308
9.4.1 操作过电压的特点 308
9.4.2 操作过电压的限制及保护设计 309
9.5 送电线路、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绝缘水平的确定 312
9.5.1 绝缘配合方法 312
9.5.2 绝缘配合原则 312
9.5.3 架空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314
9.5.4 配电装置的绝缘配合 317
9.5.5 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 320
10 接地 328
10.1 电气接地的设计 328
10.1.1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328
10.1.2 A类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 329
10.1.3 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 331
10.1.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和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的要求 337
10.1.5 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以及保护线的选择 340
10.1.6 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 343
10.2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的基本要求 344
10.2.1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的作用 344
10.2.2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的主要设施 344
10.2.3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的主要设计原则 346
10.3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设计 349
10.3.1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的要求 349
10.3.2 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的一般措施 350
10.4 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 351
10.4.1 接地电阻的计算 351
10.4.2 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 356
11 仪表和控制 360
11.1 控制方式的设计选择 360
11.1.1 火电部分 360
11.1.2 水电部分 361
11.2 二次设备的布置设计 361
11.2.1 火电部分 361
11.2.2 水电部分 364
11.2.3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电气二次设备室 366
11.2.4 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电气二次设备室 367
11.3 二次回路的设计要求 367
11.3.1 常规控制系统、信号系统 367
11.3.2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372
11.3.3 二次回路的设备选择及配置 377
11.3.4 “五防”闭锁功能的要求及相应的装置 385
11.3.5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二次接线 386
11.3.6 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二次接线 387
11.4 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的设计 387
11.4.1 发电厂电气系统采用的计算机监控 387
11.4.2 变电所和发电厂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 390
11.4.3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远方监控 396
11.4.4 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远方监控 397
11.5 二次设备及控制电缆抗干扰的要求 397
11.5.1 二次回路干扰电压的来源 397
11.5.2 接地与抗干扰 398
11.6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的设置要求 400
11.6.1 常用测量仪表 400
11.6.2 有功、无功电能的计量 404
11.6.3 计算机监测(控)系统的测量 406
12 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 408
12.1 线路、母线和断路器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设备选择 408
12.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08
12.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及设备选择 420
12.1.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36
12.2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设备选择 451
12.2.1 主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要求 451
12.2.2 主设备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66
12.3 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及配置 474
12.3.1 安全自动装置的一般规定 474
12.3.2 自动重合闸 477
12.3.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480
12.3.4 暂态稳定控制 481
12.3.5 失步解列控制 481
12.3.6 频率和电压异常紧急控制 483
12.3.7 故障记录及故障信息管理 484
12.3.8 发电机励磁系统自动装置 485
12.3.9 同步装置 486
12.3.1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道 488
12.4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与配置 489
12.4.1 电力系统调度 489
12.4.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EMS、DMS)的基本功能 492
12.4.3 数据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功能 494
12.4.4 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控制系统(AGC/EDC)功能 499
12.4.5 电网安全运行高级应用软件系统(PAS)功能 504
12.4.6 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功能 508
12.4.7 电能量计量系统(EEMS)功能 509
12.4.8 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功能 511
12.4.9 水调自动化系统(HAS)功能 512
12.4.10 远动终端(RTU)功能 513
12.4.11 频率与有功功率自动调整终端设施(FPT)的功能 517
12.4.12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原则 519
12.4.13 SCADA/EMS系统配置 523
12.4.14 SCADA/DMS系统配置 532
12.4.15 EEMS系统配置 533
12.4.16 HAS系统配置 535
12.4.17 远动系统配置 537
12.4.18 远动信息传输通信道配置 540
13 直流系统 543
13.1 直流系统的设计要求 543
13.1.1 系统接线 543
13.1.2 直流负荷 548
13.2 蓄电池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551
13.2.1 蓄电池个数 551
13.2.2 蓄电池浮充电压 552
13.2.3 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 552
13.2.4 蓄电池均衡充电电压 552
13.2.5 蓄电池参数选择参考值 552
13.2.6 蓄电池容量选择条件 555
13.2.7 蓄电池容量选择计算 555
13.3 充电器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559
13.3.1 充电装置的技术特性要求 559
13.3.2 充电装置的选择及计算 560
13.4 直流设备的选择及布置设计 562
13.4.1 电缆 562
13.4.2 蓄电池试验放电装置 564
13.4.3 直流断路器 564
13.4.4 熔断器 566
13.4.5 刀开关 567
13.4.6 降压装置 567
13.4.7 直流柜 567
13.4.8 直流电源成套装置 571
13.4.9 直流柜的布置 571
13.4.10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布置 572
13.4.11 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和镉镍碱性蓄电池组的布置 572
13.4.12 专用蓄电池室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572
13.5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选择及配置 573
14 发电厂和变电所用电 574
14.1 厂(所)用电负荷的分类、电压选择 574
14.1.1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负荷的分类、电压选择 574
14.1.2 水力发电厂所用电负荷的分类、电压选择 576
14.1.3 变电所所用电负荷的分类、电压选择 576
14.2 厂(所)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负荷配置原则 577
14.2.1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配置原则 577
14.2.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配置原则 580
14.2.3 变电所所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配置原则 582
14.3 厂(所)用电系统的计算和设备选择 584
14.3.1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设备选择条件 584
14.3.2 火力发电厂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586
14.3.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抗器的选择 591
14.3.4 火力发电厂高压厂用设备的选型 592
14.3.5 火力发电厂厂用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592
14.3.6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动机的选择 593
14.3.7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厂用电设备的选择 594
14.3.8 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厂用电设备的选择 594
14.3.9 火灾危险环境中厂用电设备的选择 595
14.3.10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最大负荷的分析统计 595
14.3.11 水力发电厂厂用变压器选择 596
14.3.1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动机 598
14.3.13 水力发电厂高、低压厂用电系统电器设备和导体选择 599
14.3.14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601
14.3.15 所用电高压电器的选择 602
14.3.16 所用低压电器、导体的选择 602
14.4 厂(所)用电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606
14.4.1 火力发电厂厂用配电装置的布置 606
14.4.2 火力发电厂厂用变压器及其他厂用电气设备布置 607
14.4.3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对建筑物的要求 607
14.4.4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对通风的要求 608
14.4.5 水力发电厂厂用变压器布置 608
14.4.6 水力发电厂厂用配电装置的布置 609
14.4.7 所用电设备的布置 610
14.4.8 所用变压器及其他设备布置 610
14.4.9 所用配电屏的选型和布置 611
14.4.10 对建筑物的要求 611
14.5 保安电源系统的设计 611
14.5.1 火力发电厂保安电源的设计原则 611
14.5.2 火力发电厂保安电源的接线原则 612
14.5.3 火力发电厂交流事故保安负荷的分类 612
14.5.4 火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 612
14.5.5 水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组的设置原则及容量选择 613
14.6 厂(所)用电系统的测量、保护、控制和自动装置 614
14.6.1 火力发电厂用电气设备的测量 614
14.6.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继电保护的设计要求 614
14.6.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保护的电流互感器配置原则 614
14.6.4 火力发电厂保护及操作继电器的安装 615
14.6.5 火力发电厂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厂用电系统的单相接地保护 615
14.6.6 火力发电厂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抗器回路的保护 616
14.6.7 高压厂用变压器的保护 616
14.6.8 火力发电厂低压厂用变压器的保护 617
14.6.9 火力发电厂高压厂用电动机的保护 618
14.6.10 火力发电厂低压厂用电动机的保护 619
14.6.11 火力发电厂厂用线路的保护 620
14.6.12 火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的保护 620
14.6.1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的控制和信号 621
14.6.14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的自动装置 622
14.6.15 火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和自动装置 622
14.6.16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测量、保护、控制和自动装置 623
14.6.17 所用电系统的测量、保护、控制和自动装置 624
14.7 UPS的选择 626
14.7.1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的设置原则 626
14.7.2 UPS的负荷统计 626
14.7.3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的接线原则 626
14.7.4 UPS设备的布置 627
15 照明 628
15.1 发电厂、变电所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 628
15.1.1 定义 628
15.1.2 设计要求 629
15.1.3 照明方式 629
15.1.4 照明种类 630
15.1.5 光源 630
15.2 照明系统的供电方式 631
15.2.1 照明网络电压 631
15.2.2 正常照明网络供电 632
15.2.3 事故照明网络供电 633
15.2.4 照明供电线路 633
15.2.5 照明负荷计算 634
15.2.6 导线截面选择 635
15.2.7 照明线路的敷设与控制 638
15.2.8 照明配电箱选择与布置 638
15.2.9 照明网络接地 639
15.3 照明设备的选择 639
15.3.1 灯具选择 639
15.3.2 室内照明灯具布置 640
15.3.3 室外照明灯具布置 641
15.3.4 障碍照明 642
15.3.5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安装 642
15.3.6 照明开关、插座的选择和安装 643
15.4 照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643
15.4.1 照度计算概述 643
15.4.2 线光源的逐点计算法(方位系数法) 644
15.4.3 单位容量估算法 647
15.4.4 投光灯的选择和照度计算 648
15.5 绿色照明 649
15.5.1 照明质量 650
15.5.2 照明工程节能标准和节能措施 652
16 送电线路 654
16.1 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 654
16.2 送电线路导、地线的选择 654
16.2.1 导、地线的种类和选用的原则 654
16.2.2 送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和校验 654
16.2.3 地线的选择 657
16.2.4 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计算 658
16.2.5 OPGW(光缆复合架空地线)的热稳定校验 658
16.3 送电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 659
16.3.1 电线的几何半径和电线间平均距离的计算 659
16.3.2 单回输电线路的阻抗计算 660
16.3.3 单回输电线路的电容计算 662
16.4 杆塔塔头设计 664
16.4.1 塔头规划设计程序 664
16.4.2 塔头尺寸的确定 664
16.4.3 塔头间隙圆 668
16.5 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 671
16.5.1 基本术语 671
16.5.2 送电线路故障状态和电信回路工作状态 672
16.5.3 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允许值 673
16.5.4 危险影响的计算 674
16.5.5 危险影响的防护措施 678
16.5.6 干扰影响的计算 679
16.5.7 干扰影响的防护措施 680
16.6 电线力学特性计算 680
16.6.1 电线的力学特性 680
16.6.2 电线比载的计算方法 681
16.6.3 电线悬挂曲线方程式 682
16.6.4 各种设计档距的计算 684
16.6.5 电线弧垂应力曲线的计算方法 685
16.6.6 架线弧垂曲线的计算方法 687
16.6.7 直线杆塔上电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的计算 690
16.7 各种杆塔荷载的一般规定及计算 692
16.7.1 杆塔荷载的分类及设计荷载组合 692
16.7.2 杆塔设计荷载的一般规定 692
16.7.3 导地线的风荷载计算 695
16.7.4 杆塔垂直荷载的计算 696
16.7.5 转角型杆塔的横向角度力和纵向张力差的计算 696
16.7.6 直线杆塔安装荷载的计算 696
16.7.7 耐张型杆塔安装荷载的计算 698
16.8 杆塔的定位校验 699
16.8.1 杆塔定位原则及定位的准备工作 699
16.8.2 定位校核曲线的计算 700
16.8.3 杆塔中心的位移 704
16.8.4 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的有关规定 704
16.9 电线的防振 709
16.9.1 电线的风振 709
16.9.2 子导线的次档距振荡 709
16.9.3 电线的舞动 710
16.9.4 电线风振的防护措施 710
16.9.5 对次档距振荡和舞动的防护措施 711
16.9.6 防振锤 712
16.9.7 阻尼间隔棒的配置方法 713
16.9.8 阻尼线 714
17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715
17.1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715
17.1.1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 715
17.1.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任务 715
17.1.3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程序和工作方法 716
17.1.4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718
17.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735
17.2.1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735
17.2.2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 737
17.2.3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的措施 739
17.3 无功补偿型式选择及容量配置 740
17.3.1 交流系统无功补偿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 740
17.3.2 无功负荷、无功电源及其运行特性 741
17.3.3 无功补偿型式选择及容量配置 743
附录一 关于印发《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2003]25号 745
附录二 关于公布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的通知(注工[2007]6号) 749
附录三 专业考试注意事项 761
参考文献及相关规程规定 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