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省铜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0412169
  • 页数:108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 104

第一节 沿革 104

第二节 县境 105

第三节 县治 106

第二章 区划 110

第一节 清代区划 11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111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114

第三章 乡镇 120

第一节 乡镇简介 120

第二节 村名录 128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3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38

第一节 地质 138

第二节 地貌 141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145

第一节 气候 145

第二节 物候 151

第三章 水文 152

第一节 地表水 152

第二节 地下水 157

第四章 土壤 157

第一节 类型及分布 157

第二节 肥力 161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62

第一节 矿产资源 162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63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6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71

第一节 地震 171

第二节 水灾 172

第三节 旱灾 175

第四节 雹灾 175

第五节 风灾 177

第六节 雪 霜 雾灾 178

第七节 蝗灾 178

第三篇 人口 182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82

第一节 数量 182

第二节 分布 184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86

第一节 自然增减 186

第二节 流动 187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87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87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88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9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92

第五节 职业行业构成 193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95

第一节 婚姻 195

第二节 家庭 196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96

第一节 机构 政策 196

第二节 技术措施 197

第四篇 农业 20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04

第一节 减租减息 20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0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208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10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11

第二章 农业自然区划 213

第一节 丘陵山区 213

第二节 废黄河高滩区 213

第三节 湖运平原区 214

第四节 废黄河堰下低洼盐碱区 214

第三章 种植业 216

第一节 作物分布与产量 216

第二节 耕作制度 217

第三节 种子 223

第四节 肥料 226

第五节 土壤改良 227

第六节 植物保护 228

第七节 栽培技术 230

第八节 农场 233

第四章 林业 23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34

第二节 林业生产 235

第三节 林木保护 240

第四节 林特产场圃 241

第五章 畜牧业 244

第一节 畜禽种类 244

第二节 畜禽养殖 24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49

第四节 饲养场 252

第六章 水产业 252

第一节 养鱼 252

第二节 捕捞 254

第三节 特种养殖和水面种植 255

第四节 渔政管理 256

第七章 副业 256

第一节 蚕桑 256

第二节 烟叶 258

第三节 瓜菜 259

第四节 食用菌 260

第五节 花卉 261

第六节 养蜂 262

第七节 编织 263

第八节 其他副业 263

第八章 农业机械 264

第一节 农机具 264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266

第三节 农机具技术推广培训 268

第五篇 水利 270

第一章 水利工程 270

第一节 河道 270

第二节 水库 276

第三节 涵闸 277

第四节 堤防 279

第五节 机电排灌站 281

第六节 机电井 283

第二章 农田排灌 284

第一节 灌溉 284

第二节 排涝 285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86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86

第二节 水土治理 287

第四章 抗灾抢险 287

第一节 组织领导 287

第二节 抗灾抢险实例 288

第五章 水利管理 2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9

第二节 工程设施管理 289

第六篇 工业 298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98

第一节 所有制 298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01

第二章 工业门类 303

第一节 电力工业 303

第二节 煤炭工业 309

第三节 建筑材料工业 319

第四节 冶金工业 324

第五节 机械工业 327

第六节 化学工业 331

第七节 纺织及棉花加工工业 336

第八节 食品 饲料工业 340

第九节 电子电气器械制造工业 346

第十节 造纸纸制品及印刷工业 347

第十一节 皮革 塑料 橡胶制品工业 350

第十二节 木 竹器家具制造工业 353

第十三节 金属制品工业 355

第十四节 陶瓷 玻璃 碳素制品工业 356

第十五节 其他工业 358

第七篇 交通 362

第一章 陆路交通 362

第一节 铁路 公路 桥梁 362

第二节 运输业务 368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70

第二章 水路交通 372

第一节 航道 港口码头 渡口 372

第二节 运输业务 376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76

第八篇 邮电 380

第一章 邮电机构 380

第一节 驿站 380

第二节 邮电局所 380

第二章 邮政 383

第一节 邮政业务 383

第二节 邮件运输投递 385

第三章 电信 386

第一节 电报 386

第二节 电话 387

第九篇 商业 394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94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94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9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96

第四节 个体商业 397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98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398

第二节 商品供应 402

第三章 粮油购销 411

第一节 粮油收购 411

第二节 粮油销售 413

第三节 粮油储运 415

第四章 饮食服务 419

第一节 饮食业 419

第二节 服务业 420

第五章 集市贸易 421

第一节 集市网点 421

第二节 贸易概况 422

第六章 对外贸易 423

第一节 机构 423

第二节 出口 423

第三节 进口 424

第十篇 财政 税务 428

第一章 财政 428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28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30

第二章 税务 436

第一节 农业赋税 436

第二节 工商税 439

第十一篇 金融 448

第一章 机构 448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机构 448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 452

第二章 货币 455

第一节 流通货币 455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56

第三章 信贷 458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58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61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贷款 464

第四章 存款 465

第一节 集体单位存款 465

第二节 城乡个人储蓄存款 467

第五章 保险 公债 468

第一节 保险 468

第二节 公债 469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 472

第一节 县城县府驻地建设 472

第二节 村镇建设 474

第三节 公用事业 476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 477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77

第二节 地产管理 478

第三章 建筑业 479

第一节 建筑企业 479

第二节 建筑施工 480

第三节 建筑管理 48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83

第一节 环境污染及破坏 483

第二节 环境管理与治理 486

第十三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 490

第一节 计划编制 490

第二节 建国后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491

第二章 统计 492

第一节 统计网络 492

第二节 工作实绩 492

第三章 审计 495

第一节 机构 495

第二节 工作实绩 49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96

第一节 机构 49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97

第三节 商标管理 498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01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501

第六节 集市贸易管理 502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 503

第五章 物价 504

第一节 价格管理 504

第二节 物价演变 505

第三节 产品比价 512

第六章 计量标准管理 513

第一节 计量管理 513

第二节 标准管理 517

第七章 物资管理 517

第一节 机构 517

第二节 计划分配与协作 518

第三节 物资储运 519

第四节 物资回收利用 520

第八章 劳动管理 520

第一节 机构 520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521

第三节 工资管理 523

第四节 职工劳保福利 525

第五节 工人退休退职 526

第十四篇 政党 53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30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组织及其革命斗争 530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组织及其工作 53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5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4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50

第十五篇 社会团体 556

第一章 职工团体 556

第一节 工会 556

第二节 职工抗日联合会 560

第二章 农民团体 560

第一节 农民救国会 560

第二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561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561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61

第二节 学生联合会及学生(青年)救国会(团) 564

第三节 少年儿童组织 565

第四章 妇女团体 565

第一节 妇女救国会 565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566

第五章 工商团体 567

第一节 商会及工商业联合会 567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68

第六章 社会文化团体 5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569

第二节 文艺卫生体育协会 571

第三节 抗美援朝协会及中苏友好协会 571

第十六篇 政务 574

第一章 参议会 574

第一节 解放区参议会 574

第二节 铜山县临时参议会 575

第三节 铜山县参议会 57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77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7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79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83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85

第五节 人民代表选举 586

第六节 人民代表提案处理 589

第三章 政府 592

第一节 县政府 592

第二节 区乡(镇)政府 604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06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会议 606

第二节 工作简述 609

第十七篇 治安 司法第一章 治安 612

第一节 机构 612

第二节 户籍管理 61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15

第四节 刑事侦查 623

第五节 监所 625

第六节 消防 626

第二章 检察 629

第一节 机构 62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630

第三节 刑事检察 631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3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32

第三章 审判 633

第一节 机构 633

第二节 审判制度 636

第三节 刑事审判 637

第四节 民事审判 639

第五节 经济审判 64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41

第一节 机构 64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41

第三节 律师 642

第四节 公证 643

第五节 民事调解 643

第十八篇 民政 646

第一章 优抚 646

第一节 拥军优属 646

第二节 抚恤 648

第三节 烈士褒扬 651

第二章 安置 651

第一节 复员退伍安置 651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安置 653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653

第四节 知青安置与移民支边 653

第三章 救济救灾 654

第一节 救济 654

第二节 救灾 655

第三节 扶贫 656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57

第一节 旧慈善机关 657

第二节 建国后福利事业 658

第五章 婚丧管理 660

第一节 婚姻管理 660

第二节 殡葬管理 661

第六章 信访 661

第一节 机构 661

第二节 信访处理 662

第七章 侨务 663

第一节 侨情 663

第二节 工作实绩 663

第十九篇 人事 666

第一章 干部队伍 666

第一节 干部来源 666

第二节 干部构成 667

第三节 干部编制 668

第二章 干部管理 669

第一节 管理制度 669

第二节 提拔任免 670

第三节 调配 援外 支边 671

第四节 精简下放 672

第五节 教育培训 672

第六节 奖惩 673

第七节 后备干部及调研员 674

第八节 干部离退休 675

第三章 干部工资待遇 675

第一节 工资 675

第二节 福利 676

第二十篇 军事 680

第一章 机构 680

第一节 清末军事机构 6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680

第三节 建国后军事机构 681

第二章 驻军 682

第一节 清末驻军 6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684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686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87

第一节 晚清地方武装 6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687

第四章 兵役 690

第一节 募兵 690

第二节 征兵 690

第三节 志愿兵役 691

第四节 义务兵役 691

第五节 预备役 692

第五章 民兵 692

第一节 组织 692

第二节 活动 693

第六章 战事纪略 695

第一节 清末农民战争 695

第二节 辛亥革命及北伐战争时期战事 696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697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698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703

第二十一篇 教育 706

第一章 书院 义塾 706

第一节 书院 707

第二节 义塾 708

第二章 学前及初等教育 708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08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09

第三章 中等教育 716

第一节 中学教育 716

第二节 中等专(职)业技术教育 720

第四章 高等教育 723

第一节 铜山县“五七”农业大学 723

第二节 电视大学 723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724

第五章 成人教育 72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72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726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27

第一节 学制和课程设置 727

第二节 教学研究 72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729

第四节 招生及人材输送 730

第七章 教师 73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32

第二节 教师待遇 733

第三节 教师进修 734

第八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 735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35

第二节 教育设施 737

第二十二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 7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40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41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42

第一节 发展及分布 742

第二节 职称评定 742

第三章 科技研究与技术改造 743

第一节 科技研究 743

第二节 技术改造 747

第四章 科普活动及科技咨询服务 748

第一节 科普活动 748

第二节 科技咨询服务 749

第五章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749

第一节 沼气 750

第二节 省柴灶和太阳能 751

第六章 科技成果 751

第一节 获奖项目 751

第二节 效益举例 752

第七章 地震气象测报 753

第一节 地震测报 753

第二节 气象测报 754

第二十三篇 文化 758

第一章 文化设施 表演团体 758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758

第二节 文化馆站 759

第三节 图书馆 书店 760

第四节 档案馆室 761

第五节 影剧院 放映队 俱乐部 763

第六节 表演团体 764

第二章 群众文化 766

第一节 群众文化生活 76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767

第三章 文著及艺术作品 767

第一节 清及清前历代文著 767

第二节 民国以来文著及艺术作品 778

第四章 文物名胜 786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787

第二节 古墓葬 789

第三节 古建筑 792

第四节 地面及出土文物 794

第五节 风景名胜 795

第六节 革命文物 796

第五章 新闻 798

第一节 报刊 798

第二节 广播 803

第三节 电视 805

第六章 编史修志 806

第一节 编史 806

第二节 修志 807

第二十四篇 卫生 812

第一章 机构及队伍 812

第一节 机构 812

第二节 队伍 818

第二章 医疗 820

第一节 设备 820

第二节 技术 821

第三章 防疫 82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22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823

第三节 食品卫生 824

第四章 保健 825

第一节 保健制度 825

第二节 妇幼保健 826

第五章 药品 827

第一节 供应 827

第二节 中药材调查及收购 828

第二十五篇 体育 832

第一章 社会体育 832

第一节 传统体育 832

第二节 现代体育 835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37

第一节 体育教学 837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837

第三节 学生体质 838

第四节 体育教师 841

第三章 体育人材培养 842

第一节 体育学校(班) 842

第二节 体育骨干培训 843

第三节 教练员 裁判员培训 843

第四章 运动竞赛 844

第一节 运动会 844

第二节 竞赛成绩 845

第五章 体育经费及设施 851

第一节 体育经费 851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51

第二十六篇 方言 854

第一章 语音分析 854

第一节 声韵调 854

第二节 语音变化 855

第三节 同音字表 857

第二章 分类词汇 876

第三章 语法特点 885

第一节 词缀构词 885

第二节 重叠形式 886

第三节 语法例句 887

第二十七篇 社会 890

第一章 人民生活 8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人民生活 890

第二节 建国后人民生活 891

第二章 风俗民情 896

第一节 生产习俗 896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96

第三节 岁时习俗 902

第四节 庙会 903

第五节 当代嘉行 904

第三章 宗教 905

第一节 佛教 906

第二节 道教 906

第三节 伊斯兰教 907

第四节 基督教 907

第五节 天主教 908

第四章 帮会 道会门 909

第一节 帮会 909

第二节 道会门 911

第五章 谣谚传说 914

第一节 歌谣 914

第二节 农谚 918

第三节 俗语 920

第四节 传说 922

第五节 轶闻轶事 924

第二十八篇 人物 928

第一章 人物传略 928

第一节 古代人物 928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943

第二章 人物名录 971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971

第二节 清前(含清)历任县官名录 1029

第三节 明清进士名录 1033

附录 1036

一、文献选辑 1036

二、碑文选录 1055

三、诗文选萃 1061

四、历代县志序跋选 1080

后记 1083

编纂机构及编审人员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