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2 数据通信的重要性 2
1.3 数据通信的特点 3
1.4 数据通信系统 4
1.4.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4
1.4.2 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 5
1.4.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6
1.5 协议和标准 6
1.5.1 协议 6
1.5.2 标准 7
1.6 标准化组织 7
1.6.1 国家级标准化组织 7
1.6.2 国际标准化组织 8
小结 8
第2章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9
2.1 连接方式 9
2.1.1 点到点连接 9
2.1.2 多点连接 9
2.2 拓扑结构 9
2.2.1 星型拓扑 10
2.2.2 环型拓扑 11
2.2.3 总线拓扑 11
2.2.4 树型拓扑 12
2.2.5 网状拓扑 13
2.2.6 混合型拓扑 13
2.3 传输模式 14
2.3.1 单工模式 14
2.3.2 半双工模式 14
2.3.3 全双工模式 15
2.4 网络类型 15
2.4.1 局域网 15
2.4.2 城域网 16
2.4.3 广域网 17
2.5 互联网 18
小结 19
第3章 OSI模型 20
3.1 模型介绍 20
3.2 OSI相关术语 23
3.2.1 数据单元 23
3.2.2 服务访问点 24
3.2.3 服务原语 24
3.2.4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24
3.3 各层功能 25
3.3.1 物理层 25
3.3.2 数据链路层 26
3.3.3 网络层 27
3.3.4 传输层 28
3.3.5 会话层 29
3.3.6 表示层 29
3.3.7 应用层 30
3.4 TCP/IP簇 31
3.4.1 TCP/IP的数据链路层 32
3.4.2 TCP/IP的网络层 33
3.4.3 TCP/IP的传输层 34
3.4.4 TCP/IP的应用层 35
小结 36
第4章 信号 37
4.1 模拟与数字 37
4.1.1 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37
4.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37
4.2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38
4.2.1 周期信号 38
4.2.2 非周期信号 38
4.3 模拟信号 39
4.4 时域和频域 43
4.5 复合信号 44
4.6 数字信号 47
小结 48
第5章 编码与调制 49
5.1 数字/数字转换 49
5.1.1 单极性编码 50
5.1.2 极化编码 50
5.1.3 双极性编码 53
5.2 模拟/数字转换 55
5.2.1 脉冲振幅调制 55
5.2.2 脉冲编码调制 56
5.2.3 采样频率 57
5.2.4 振幅的个数 58
5.2.5 比特率 58
5.3 数字/模拟转换 59
5.3.1 幅移键控 60
5.3.2 频移键控 61
5.3.3 相移键控 63
5.3.4 正交调幅 65
5.3.5 比特与波特的比较 66
5.4 模拟/模拟转换 67
5.4.1 调幅 68
5.4.2 调频 69
5.4.3 调相 70
小结 70
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71
6.1 电路交换 71
6.2 报文交换 72
6.3 分组交换 73
6.4 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75
小结 76
第7章 接口与调制解调器 77
7.1 数字数据传输 77
7.1.1 并行传输 77
7.1.2 串行传输 78
7.2 DTE-DCE接口 80
7.2.1 数据终端设备 80
7.2.2 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80
7.2.3 标准 81
7.2.4 EIA-232接口 81
7.3 其他接口标准 86
7.3.1 EIA-449 87
7.3.2 EIA-530 90
7.3.3 X.21 90
7.4 调制解调器 91
7.4.1 传输速率 92
7.4.2 调制解调器标准 94
7.5 56K调制解调器 99
7.5.1 传统调制解调器 100
7.5.2 56K调制解调器 101
7.5.3 电缆调制解调器 101
小结 103
第8章 传输介质 104
8.1 有线介质 104
8.1.1 双绞线 104
8.1.2 同轴电缆 105
8.1.3 波导管 106
8.1.4 光纤 106
8.2 无线介质 110
8.2.1 无线电波段分配 110
8.2.2 无线电的传播 110
8.2.3 微波通信 111
8.2.4 卫星通信 113
8.2.5 蜂窝电话 115
8.3 传输减损 116
8.3.1 衰减 116
8.3.2 失真 116
8.3.3 噪声 116
8.4 传输性能 117
小结 118
第9章 复用 119
9.1 复用技术的种类 119
9.1.1 频分复用 119
9.1.2 时分复用 123
9.1.3 统计时分复用 128
9.2 复用技术的应用 130
9.2.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130
9.2.2 速率自适应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132
9.2.3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132
9.2.4 对称数字用户线 132
9.2.5 超高特率数字用户线 132
小结 132
第10章 检错与纠错 133
10.1 概述 133
10.2 差错类型 134
10.2.1 单比特差错 135
10.2.2 突发错误 135
10.3 检错 136
10.3.1 垂直冗余校验 137
10.3.2 纵向冗余校验 139
10.3.3 循环冗余校验 140
10.3.4 校验和 145
10.4 纠错 148
10.4.1 单比特纠错 148
10.4.2 海明码 149
10.4.3 纠正突发错误 151
小结 151
第11章 数据链路控制 153
11.1 线路规程 153
11.1.1 询问/确认 153
11.1.2 轮询/选择 154
11.2 流量控制 156
11.2.1 停止等待 157
11.2.2 滑动窗口 158
11.3 差错控制 161
11.3.1 差错的产生 161
11.3.2 差错控制 161
小结 170
第12章 协议基础 171
12.1 协议的定义 171
12.2 协议效率 171
12.3 数据链路协议 173
12.3.1 异步协议 173
12.3.2 同步协议 174
12.3.3 面向字符的协议 175
12.3.4 面向比特的协议 180
12.3.5 链路访问过程 193
小结 194
第13章 网络安全 195
13.1 网络安全隐患 195
13.2 加密与解密 198
13.3 数据完整性验证与数字签名 200
13.3.1 Hash函数 200
13.3.2 数据完整性验证 200
13.3.3 数字签名 200
13.4 身份认证技术 201
13.4.1 认证类型 201
13.4.2 认证机构 203
13.5 SSL简介 203
13.6 网络安全措施 203
13.6.1 防火墙技术 203
13.6.2 网络安全措施 205
小结 206
附录1 主要专业词汇英汉对照及章节索引 207
附录2 主要名词术语解释 212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