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 1
第一节 绪言 1
第二节 可耻的鸦片输入者 5
第三节 腐烂的『天朝』 7
第四节 烟毒氾滥于中国 11
第五节 统治阶级对鸦片的态度——妥协、抵抗、投降三大派 14
第六节 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16
(一)严厉的禁烟 17
(二)坚决的抵抗 26
第七节 投降派第一次『胜利』 34
(一)出面求降的直隶总督琦善 35
(二)惩罚抵抗派、开放烟禁 36
(三)放手卖国的两广总督琦善 38
第八节 清政府的『对英宣战』 40
(一)决心宣战的原因 40
(二)广东方面的战事 42
(三)闽浙方面的战事再起 46
第九节 清政府的求降难 51
(一)乍浦失陷——希望『解仇通好』 51
(二)求降被拒——失陷吴淞口 52
(三)长江不守——城下定盟 53
第十节 投降派大『胜利』 55
第十一节围绕着鸦片的各种斗争 59
(一)英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斗争 61
(二)抵抗主义与投降主义的斗争 62
(三)满族与汉族的斗争 64
第二章 中国人民的反英反满斗争 68
第一节 绪言 68
第二节 反英武装斗争 69
第三节 反满武装斗争 75
第四节 中国人民与统治阶级所走的不同路线 78
第三章 太平天国革命 81
第一节 绪言 81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世界形势 89
第三节 太平革命准备时期 96
第四节 太平革命胜利时期 109
(一)前期的革命形势——飞跃 110
(二)后期的革命形势——停滞 115
第五节 天国建设诸问题 123
第六节 太平革命衰败时期 136
(一)前期的革命形势——防御 136
(二)后期的革命形势——困守 169
第七节 太平革命失败的原因 162
第八节 太平革命的余波 168
第九节 反革命破坏下的中国社会 178
第四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1
第一节 绪言 181
第二节 顽固派第一次失败——广州失守 185
第三节 顽固派第二次失败——天津条约 190
第四节 顽固派第三次失败——北京条约 198
第五节 一部分顽固派向洋务派转化——所谓『同治中兴』 203
第六节 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 212
第五章 洋务派的『自强』与第一次割地狂潮 218
第一节 绪言 218
第二节 所谓『自强』的新政 221
(一)新政第一期 221
(二)新政第二期 226
第三节 新政破产与割地狂潮的掀起 232
(一)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一意主降 232
(二)丧失琉球 233
(三)马嘉理案 235
(四)伊犂交涉 237
(五)中法战争 239
(六)丧失缅甸 250
(七)李鸿章继续办『新政』——北洋海军的扩充 251
第六章 甲午中日战争及第二次割地狂潮 253
第一节 绪言 253
第二节 中日朝鲜交涉 265
第三节 战无不败的海陆军 263
第四节 和战两派的争权及主和派得势 275
第五节 马关条约的缔结 284
第六节 台湾的两种抵抗——官绅的虚声抵抗与人民的英勇抵抗 286
第七节 三国干涉下满清赎还辽东半岛及大借外债 295
第八节大买办李鸿章 游历欧美的卖国活动 301
第九节 割地狂潮 302
第七章 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 305
第一节 绪言 305
第二节 甲午战前改良思想的酝酿 306
第三节 甲午战后变法运动高涨 308
第四节 参加维新运动的派别 317
第五节 百日维新 327
第六节 康梁维新派堕落成反动集团 335
第七节 自立军起义 337
第八章 对抗瓜分野心的义和团反帝运动 341
第一节 绪言 341
第二节 从义和拳到义和团 353
第三节 义和团的志愿与纪律 369
第四节 各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374
(一)代表地主阶级的那拉氏政府 374
(二)代表买办地主阶级的有力疆吏 380
(三)代表资产阶级的各派系 382
第五节 外国的压迫与义和团的反抗 384
第六节 人民的继续反抗 398
第七节 英帝国主义指使下的分裂活动 405
第八节 帝国主义间的分赃冲突 410
第九节 辛丑条约与东三省交涉 416
第十节 帝国主义者认识了中国人民 421
附录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