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监管协调与合作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春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4944548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分析了协调与合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1 导论 1

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7

1.4 主要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0

2 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13

2.1 概念界定及相关说明 13

2.1.1 “协调”与“合作”辨析 13

2.1.2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 15

2.1.3 还必须说明的一个重要问题 16

2.2 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上):银行监管理论方面 16

2.2.1 银行监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7

2.2.2 银行监管的静态经济分析 24

2.2.3 银行监管的动态均衡分析 27

2.2.4 银行监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30

2.2.5 银行监管理论的简要评述 34

2.3 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下):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理论方面 35

2.3.1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理论提出的背景 35

2.3.2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国际经济学分析 36

2.3.3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动态博弈分析 43

2.3.4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45

2.3.5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46

2.3.6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理论的简要评述 47

小结 47

3 银行监管的国内协调 50

3.1 银行监管制度变迁与监管协调动因 50

3.1.1 银行业发展与银行业结构 51

3.1.2 银行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变迁 59

3.1.3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动因 66

3.2 “一行三会”协调的现状与困难 70

3.2.1 “一行三会”协调的现状 71

3.2.2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的困难和问题 73

3.2.3 银行监管与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协调的困难和问题 75

3.2.4 银行监管当局与央行及其他监管当局协调的国际实践 83

3.3 银监会与国有股权代表者、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 87

3.3.1 银监会与国有股权代表者监管协调的难点 88

3.3.2 银监会与地方政府监管协调的难点 90

3.3.3 国外财政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93

3.4 银监会与监管第三方的监管协调 101

3.4.1 监管第三方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 101

3.4.2 监管第三方与银监会协调的难点 104

3.4.3 监管第三方在银行监管中的国际经验 109

小结 110

4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112

4.1 银行业对外开放及对监管的挑战 112

4.1.1 金融开放与外资银行的发展 113

4.1.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引进战略投资者 125

4.1.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对银行监管的挑战 132

4.2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及主要监管实践 137

4.2.1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与巴塞尔委员会 137

4.2.2 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与东亚地区的金融监管合作 145

4.2.3 欧盟金融监管合作的实践与经验 148

4.3 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深化——新资本协议视角 152

4.3.1 银行业资本监管标准的嬗变 153

4.3.2 部分国家实施协议的计划 160

4.3.3 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面临的难题 165

4.4 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会计准则视角 176

4.4.1 金融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 176

4.4.2 中国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演进 182

4.4.3 IAS 39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83

4.4.4 IAS 39对中国银行监管的挑战 185

小结 187

5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 189

5.1 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的概念 189

5.1.1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 190

5.1.2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191

5.1.3 监管主体与协调主体 191

5.2 银行监管国内协调的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 192

5.2.1 “一行三会”之间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 193

5.2.2 银监会与营利性中介机构的博弈分析 199

5.2.3 银监会与国有股权代表者的协调与博弈分析 203

5.3 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博弈分析 204

5.3.1 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 204

5.3.2 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分析 208

小结 210

6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评价及路径优化 212

6.1 塑造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5C理念 213

6.1.1 银行监管理念与监管文化 213

6.1.2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5C理念的主要内容 214

6.1.3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5C理念对监管的影响 217

6.2 构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217

6.2.1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218

6.2.2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219

6.2.3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评价 224

6.3 建立网络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227

6.3.1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目标定位 228

6.3.2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模式选择 229

6.3.3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制化及展望 235

6.4 借鉴、吸收国际银行监管经验 235

6.4.1 借鉴预先承诺制(PCA)思想,增加资本监管的柔性 236

6.4.2 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 239

6.4.3 建立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241

6.4.4 激励相容与制度安排相结合,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242

6.4.5 提高监管第三方的积极性,增强市场纪律的约束力 243

6.4.6 鼓励金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245

6.5 促进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协调发展 247

6.5.1 探索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降低制度差异对银行产生的负面影响 248

6.5.2 深入研究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提升银行计量的准确性 249

6.5.3 以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为准则,提高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 250

小结 252

结束语 254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71

图1-1 本书研究的逻辑框架 10

图2-1 佩尔兹曼的价格决定模型 22

图2-2 监管的成本效率分析图 26

图2-3 哈马达图形: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一个理论分析 38

表3-1 中国银行业经营基本情况表 53

图3-1 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变化情况图 54

图3-2 中国商业银行2006年末不良贷款分布图 55

图3-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曲线图 56

图3-4 中国金融业资产结构图 56

图3-5 中国商业银行2006年末不良贷款结构图 57

图3-6 商业银行发展与银行监管演进逻辑 65

表3-2 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 72

表3-3 银行、证券、保险合作的主要产品一览表 78

表3-4 监管机构部分制度创新 80

表3-5 监管方法的有效性:银行发展和业绩回归 82

表3-6 部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国家 84

表3-7 汇金公司注资金融企业情况 88

表3-8 福建省某国有商业银行胜诉未执行统计表 91

图3-7 抽样县域银行存贷比曲线图 93

图3-8 美国银行监管框架 95

图3-9 监管第三方与银行监管当局合作机理图 103

图4-1 外资银行营业机构和代表处设立情况曲线图 118

图4-2 外资银行内部优劣势的SWOT矩阵 121

表4-1 中美两国银行监管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 122

表4-2 2007年4月末已签署双边监管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和地区名录 123

表4-3 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概况 127

表4-4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情况 128

表4-5 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情况 130

表4-6 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情况 132

表4-7 较重要的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 139

表4-8 较重要的区域性监管组织 146

表4-9 银行不同风险的计算方法 154

表4-10 不符合与新协议有关核心原则的国家比率 165

表4-11 中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主要措施 168

表4-1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 169

表4-13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数目统计表 172

图4-3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值与总资产 173

表4-14 中国现行制度与新资本协议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比较 175

表4-15 涉及金融工具业务的国际会计准则 178

图5-1 最佳协调净收益图 195

图5-2 法律约束下的博弈模型 200

图5-3 银监会与中介机构协调选择图A 200

图5-4 银监会与中介机构协调选择图B 201

图5-5 市场利益驱动下的博弈模型 202

图5-6 银监会与中介机构协调选择图C 202

图5-7 银监会与中介机构协调选择图D 203

图5-8 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矩阵 205

图5-9 大国、小国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209

图6-1 5C理念作用示意图 217

图6-2 动态聚类作用示意图 224

表6-1 适度性评价与主要监管行动 226

图6-3 网络化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