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药物的化学分析 3
第一章 定量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3
第一节 测量误差 3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5
第三节 有限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6
第四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2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 17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的一般要求 17
第二节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19
第三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22
第四节 标准溶液和基准试剂 24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28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8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34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38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43
第四章 非水滴定法 51
第一节 非水滴定法基本原理 51
第二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55
第三节 非水滴定法应用示例 58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63
第一节 配位平衡 63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 68
第三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71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 74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78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 78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81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示例 84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101
第一节 银量法 101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 104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108
第一节 沉淀重量法 108
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 118
第三节 其他重量分析方法 120
第二篇 药物的仪器分析 129
第九章 电分析化学方法 129
第一节 电分析化学法基本原理 129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 132
第三节 伏安法和极谱法 139
第四节 电分析化学方法应用示例 145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53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53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57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162
第十一章 荧光分光光度法 168
第一节 荧光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68
第二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 170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172
第十二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75
第一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75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技术 180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185
第四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197
第五节 近红外光谱法简介 199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1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01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03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209
第十四章 火焰光度法 211
第一节 火焰光度法基本原理 211
第二节 火焰光度计 212
第三节 火焰光度法应用示例 214
第十五章 氢核磁共振波谱法 216
第一节 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基本原理 216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仪及其应用 217
第三节 化学位移 219
第四节 简单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223
第五节 1H-NMR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227
第六节 1H-NMR图谱的解析和应用示例 229
第十六章 碳核磁共振波谱法 235
第一节 碳核磁共振波谱法基本原理 235
第二节 碳谱实验及各种去偶技术 237
第三节 碳核磁共振谱图 239
第四节 碳核磁共振波谱法应用示例 241
第十七章 质谱分析法 245
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245
第二节 质谱仪 246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 249
第十八章 气相色谱法 254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254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257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应用示例 264
第十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66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266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267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示例 275
第二十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278
第一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基本原理 278
第二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280
第三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应用示例 284
第三篇 药品质量控制全分析 289
第二十一章 药品质量标准及分析工作基本程序 289
第一节 中国药典及常用国外药典简介 289
第二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90
第三节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292
第四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296
第二十二章 供试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307
第一节 不同结构药物的前处理方法 307
第二节 不同剂型药物的前处理方法 318
第二十三章 药物分析中的鉴别试验 323
第一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项目 323
第二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方法 324
第三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条件 327
第四节 《中国药典》规定的一般鉴别试验及注意事项 328
第二十四章 药物中杂质检查的试验方法 335
第一节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335
第二节 药物中杂质的限量及计算 336
第三节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340
第四节 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369
第二十五章 药物一般制剂的常规检查试验方法 377
第一节 片剂的质量分析 377
第二节 注射剂的质量分析 391
第二十六章 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 395
第一节 管碟法 395
第二节 浊度法 405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安全性检查 410
第一节 异常毒性检查法 410
第二节 热原检查法 411
第三节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413
第四节 升压物质检查法 422
第五节 降压物质检查法 424
第六节 过敏反应检查法 426
第二十八章 药品的无菌检查法 428
第一节 无菌检查法的概念与要求 428
第二节 无菌检查的方法验证试验 430
第三节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431
第二十九章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437
第一节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概念与有关要求 437
第二节 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 439
第三节 药品的控制菌检查技术 443
第四节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 451
参考文献 454
附录 456
附录一 常用的标准溶液及应用 456
附录二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 458
附录三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460
附录四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462
附录五 金属指示剂的lgαIn(H)值及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 463
附录六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θ(V) 464
附录七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0) 465
附录八 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 467
附录九 极谱半波电位表(25℃) 467
附录十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469
附录十一 气相色谱法重要固定液 473
附录十二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475
附录十三 HPLC常用的化学键合相 477
附录十四 HPLC常用的全多孔硅胶 478
附录十五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478
附录十六 无菌检查法用培养基、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方法 480
附录十七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溶液制备方法及试药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