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从华侨教育到华文教育 1
二 华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9
三 当代中国华侨教育 13
上编 国家兴办的华侨教育 15
第一章 华侨高等教育(一)——暨南大学 19
第一节 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暨南学堂 19
第二节 暨南大学的成立及其对我国华侨教育事业的贡献 22
第三节 新中国第一所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 28
第四节 暨南大学发展的新时期 37
第二章 华侨高等教育(二)——华侨大学 52
第一节 华侨大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52
第二节 华侨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54
第三节 华侨大学的教育工作及其特点 62
第三章 华侨高等教育(三)——高等函授教育 69
第一节 厦门大学海外华侨函授教育 69
第二节 暨南大学海外、港澳函授教育 79
第四章 公办华侨中学、先修班、专科学校和华侨干部教育 81
第一节 公办华侨中学的创办和发展 81
第二节 几所公办华侨中学的概况 82
一 海南华侨中学 83
二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84
三 广东华侨中学 86
第三节 先修班和专科学校 87
一 燕京大学华侨先修班 88
二 厦门杏林归国华侨中等工业技术学校 88
三 海南兴隆归国华侨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88
四 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 89
第四节 华侨干部教育的创办和发展 89
第五节 几所华侨干部学校和学习班的概况 92
一 南方大学华侨学院 92
二 华侨青年学习班 94
三 归国华侨失业工人转业训练班 96
四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干部学校 97
五 广西侨务学校、广西华侨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98
六 暨南大学侨务干部大专班 100
第五章 华侨学生补习教育、中国语言文化教育 102
第一节 华侨学生补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02
第二节 “文革”前的华侨学生补习教育 106
第三节 现阶段的华侨补校、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13
一 北京华侨补校、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14
二 广州华侨补校、广州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15
三 集美华侨补校、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16
第六章 华侨企业教育 118
第一节 华侨企业教育的产生 118
第二华 华侨企业中小学教育 119
第三节 华侨企业归侨职工教育 126
第四节 几个华侨农场企业的教育概况 128
一 海南兴隆华侨农场教育 128
二 广东华侨专业技术学校 130
三 福建常山华侨农场教育 132
四 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教育 133
五 云南太和华侨农场教育 134
六 吉林扶余华侨农场中学 135
附:全国华侨农场分布及学校设置统计表 138
第七章 华侨、华裔青少年夏令营 139
第一节 夏令营的产生 139
第二节 夏令营的办营方针和活动情况 141
第三节 夏令营的意义和作用 148
下编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教育事业 152
第八章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概况 153
第一节 新中国政府支持鼓励华侨、港澳同胞在家乡捐资办学 153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几种类型 159
第三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意义深远 160
第九章 陈嘉庚捐资兴办的教育事业 164
第一节 陈嘉庚与集美学村 164
第二节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 172
第十章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高等教育(一) 182
第一节 汕头大学 183
第二节 宁波大学 192
第十一章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高等教育(二) 202
第一节 海外华人捐资与省级政府联合办学——黄河大学 202
第二节 市(地)级政府集资与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 209
一 海南大学 209
二 五邑大学 216
三 中山大学孙文学院 221
四 嘉应大学 225
五 温州大学 230
六 江南大学 236
七 漳州大学 240
八 闽西大学 242
第三节 华侨群众团体集资办学 245
一 北京燕京华侨大学 245
二 黎明大学 246
三 华南女子学院 250
第十二章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普通中学 254
第一节 粤、闽、琼三省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普通中学 254
一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254
二 广东省台山县第一中学 255
三 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 258
四 广东省开平县开侨中学 259
五 广东省普宁县兴文中学 261
六 福建省永定县侨育中学 262
七 福建省南安县国光中学 264
八 福建省福清县华侨中学 266
九 海南省文昌县华侨中学 268
十 广东省兴宁县济平中学 269
十一 广东省深圳市荣根学校 270
十二 广东省新会县陈瑞祺中学 271
十三 广东省顺德县杏坛镇梁銶琚中学 272
十四 广东省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 273
十五 广东省南海县九江华侨业余中学 274
第二节 浙、桂、滇、鄂、鲁五省、区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普通中学 276
一 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 276
二 山东省华侨中学 277
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县水汶华侨中学 279
四 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 280
五 湖北省天门县华侨中学 281
六 浙江省宁波市中兴中学 282
第十三章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师范、职业学校、小学和幼儿园 284
第一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师范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 284
一 浙江省慈溪县锦堂师范学校 285
二 广东省台山县栽华职业学校 287
三 上海机械工业学校 288
四 福建省南安县新营职业技术学校 289
五 广东省惠州市旭日服装职业学校 291
六 广东省台山县溯源电子专科学校 292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小学 293
一 广东省珠海市甄贤学校 294
二 江苏省太仓县明德学校 295
三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小学 297
四 广东省广州华侨小学 298
五 广东省大埔县进光学校 299
六 广东省中山市先施学校 300
七 广东省丰顺县侨思学校 302
八 广东省潮阳县峡山学校 303
第三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幼儿园 304
一 广东省中山市笑来幼儿园 305
二 上海音乐幼儿园 306
三 广东省饒平县如钦幼儿园 307
第十四章 华侨、港澳同胞设立的各种基金 309
第一节 设立奖学、奖教基金 309
第二节 设立留学生奖学金 312
第三节 设立教育基金会 313
结束语 316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