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一、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 2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 2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内容 2
第二节 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 3
第三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一、非织造布后整理发展的历史 5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新进展 6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6
思考题 7
第二章 非织造布整理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8
第一节 整理用水的来源及其水质 8
一、水的来源 8
二、水质 8
第二节 水的软化 9
一、软水剂法 10
二、离子交换法 10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 11
一、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 11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12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
四、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3
五、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染整中的应用 14
六、常用表面活性剂 17
七、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9
思考题 22
第三章 收缩、柔软、硬挺整理 23
第一节 收缩整理 23
一、收缩整理原理 23
二、收缩整理工艺 26
第二节 柔软整理 26
一、机械搓曲柔软整理 26
二、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 27
三、化学柔软整理 29
第三节 硬挺整理 39
一、硬挺整理的原理 40
二、硬挺整理剂 40
三、硬挺整理工艺 46
思考题 47
第四章 外观整理 48
第一节 轧光整理 48
一、轧光原理 49
二、轧光设备与工艺 49
第二节 轧花整理 50
思考题 51
第五章 剖层、磨绒、烧毛 52
第一节 剖层 52
第二节 磨绒 54
一、磨绒机 54
二、磨绒机理 55
三、影响磨绒效果的因素 56
四、磨绒工艺举例 56
第三节 烧毛 57
一、烧毛机理 57
二、烧毛机 58
三、烧毛工艺及质量评定 59
四、烧毛产品应用 60
思考题 63
第六章 防水及拒水拒油整理 64
第一节 拒水整理的原理 64
一、表面能与拒水理论 65
二、表面粗糙度与拒水理论 68
三、毛细管效应与拒水理论 69
四、纤维表面的特性与拒水整理剂的分布状态 70
第二节 拒水整理剂及整理工艺 71
一、金属皂—石蜡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2
二、吡啶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4
三、有机硅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4
四、含氟类拒水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76
第三节 拒油与易去污整理 78
一、沾污分析 78
二、防污整理方法 79
第四节 防水整理 82
思考题 83
第七章 亲水整理 84
第一节 亲水整理的原理及方法 85
一、亲水原理 85
二、亲水整理的方法 85
三、高吸水剂的吸水机理 88
四、高吸水非织造布的整理加工方法 88
第二节 常用亲水整理剂及应用工艺 89
一、常规亲水整理 89
二、高吸水整理 94
第三节 亲水性能的评价 95
思考题 96
第八章 抗静电整理 97
第一节 静电的危害与解决方法 97
一、静电的危害 97
二、静电的消除方式 98
第二节 非织造布静电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99
一、产生静电的机理 99
二、影响静电效应的主要因素 100
第三节 静电性能指标 102
一、静电半衰期及测试方法 102
二、比电阻 103
第四节 抗静电剂 104
一、抗静电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04
二、抗静电剂品种 105
三、抗静电剂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109
思考题 112
第九章 涂层整理 113
第一节 涂层整理的目的和机理 113
一、涂层定义 113
二、涂层分类 114
三、涂层形成机理 114
四、涂层附着机理 116
第二节 涂层整理剂 117
一、涂层整理剂的发展 117
二、聚氯乙烯(PVC)涂层整理剂 118
三、聚氨酯(PU)涂层整理剂 119
四、聚丙烯酸酯(PA)涂层整理剂 122
五、橡胶类涂层整理剂 124
六、热熔涂层整理剂 125
七、其他涂层整理剂 126
第三节 非织造布涂层方法介绍 127
一、刮刀涂层 128
二、罗拉涂层 129
三、圆网涂层 130
四、转移涂层 130
五、其他涂层技术 131
第四节 非织造布的功能涂层整理 133
一、防水透湿涂层 133
二、阻燃涂层 134
三、抗紫外线涂层 134
思考题 134
第十章 复合加工 135
第一节 复合加工概述 135
一、复合加工的目的 135
二、复合加工的定义 135
三、复合材料的分类 136
四、非织造布复合产品 136
第二节 层间复合加工 137
一、用于层间复合的纤维和织物 137
二、层间复合用树脂 137
三、层间复合产品的类型 138
四、层间复合加工方法 139
第三节 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 142
一、纺织增强结构材料分类 143
二、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基体材料 143
三、非织造布结构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增强材料 144
四、复合材料制作 145
思考题 146
第十一章 抗菌整理 147
第一节 抗菌整理概述 147
一、微生物的危害及抗菌材料 147
二、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意义 148
三、抗菌整理的发展历史 148
第二节 抗菌整理的原理 148
一、抗菌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149
二、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原理 150
三、非织造布用抗菌整理剂的基本要求 151
第三节 非织造布常用抗菌整理剂与整理工艺 152
一、有机抗菌剂 153
二、无机抗菌剂 156
三、天然抗菌剂 159
第四节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160
一、抑菌环法 160
二、振荡烧瓶法 161
三、奎因法 161
四、浸渍法 162
思考题 162
第十二章 阻燃整理 163
第一节 阻燃整理概述 163
一、阻燃整理的意义 163
二、阻燃整理在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163
第二节 阻燃机理 166
一、常见纤维的燃烧特性 166
二、燃烧过程 167
三、影响纤维燃烧性的因素 169
四、阻燃作用机理 171
第三节 阻燃整理剂 172
一、无机阻燃剂 173
二、有机阻燃剂 175
三、膨胀型阻燃剂 184
第四节 非织造布阻燃性能测试 185
一、极限氧指数试验法 185
二、垂直燃烧法 186
三、水平燃烧法 187
四、45°斜面燃烧法 187
五、热辐射源法 187
六、片剂试验法 188
第五节 非织造布的阻燃整理 188
一、阻燃工艺过程与影响因素 188
二、常规性阻燃整理工艺 189
三、非织造布阻燃整理应用实例 191
思考题 195
第十三章 芳香整理 196
第一节 芳香整理的作用及分类 196
一、芳香的作用 196
二、芳香物质的分类 198
第二节 芳香整理技术及工艺 199
一、香料与香精 199
二、芳香整理技术 200
三、芳香测试方法 203
四、芳香非织造布的开发前景 204
思考题 204
第十四章 抗紫外线整理 205
第一节 紫外线的分类与危害 205
一、紫外线分类 205
二、紫外线的危害 206
第二节 紫外线的防护原理及测试方法 206
一、防护原理 206
二、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208
第三节 防护的技术途径 209
一、后整理法 210
二、纺丝法 210
第四节 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射剂 211
一、吸收剂 211
二、反射剂 212
思考题 213
第十五章 棉纤维煮练与漂白 214
第一节 煮练 214
一、煮练的目的 214
二、煮练用助剂及原理 215
三、煮练工艺 216
四、生物酶精炼法 216
第二节 漂白 216
一、次氯酸钠(NaClO)漂白 217
二、过氧化氢漂白 219
三、亚氯酸钠法及其他漂白方法 219
思考题 220
第十六章 染色与印花 221
第一节 染料与涂料 221
一、常用染料与涂料 221
二、各种纤维的适染染料 223
第二节 非织造布染色 223
一、染色基本原理 223
二、非织造布染色 225
第三节 非织造布印花 231
一、印花基本过程 231
二、非织造布印花方法 233
思考题 236
第十七章 生态非织造布产品与加工 237
第一节 生态纺织品及其认证 237
一、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237
二、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及其认证 238
第二节 非织造布的绿色染整 238
一、整理剂的生态评估 239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加工中的甲醛问题 239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加工中的重金属离子问题 240
四、非织造布着色时的禁用染料 240
五、生态非织造布产品的其他监控内容 241
第三节 非织造布产品中生态毒性物质的分析与监测 241
一、非织造布释放甲醛的测定 241
二、非织造布产品上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42
三、非织造布产品上残余农药及其防霉、防腐等特种处理剂的测定方法 242
四、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 243
思考题 243
第十八章 现代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4
第一节 微波技术 244
第二节 超声波技术 245
第三节 红外线与紫外线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6
一、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简介 246
二、紫外线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7
第四节 其他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7
一、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 247
二、纳米技术在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249
思考题 250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