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羁押制度概述 5
第一节 羁押的沿革、概念与特性一、羁押的沿革 5
二、羁押的概念 8
三、羁押的特性 23
第二节 羁押的目的、起因与类型一、羁押的目的 32
二、羁押的起因 37
三、羁押的类型 39
第二章 羁押的适用原则第一节 羁押适用的实体性原则一、羁押适用原则的概念、种类和内容 48
二、人权保障原则 54
三、比例(或相适应性、相当性、正当性)原则 67
四、保障未决犯辩护权原则 72
五、示证与告知权利(或诉讼关照义务)原则 82
六、诉权原则 84
七、救济赔偿原则 86
第二节 羁押适用的程序性原则一、独立性原则 87
二、逮捕(或拘留、通缉)前置原则(或先行主义) 88
三、分权制衡原则 91
四、司法审查(或裁判、控制)原则 93
五、司法令状原则 102
六、羁押监管中立原则 109
第三章 羁押的适用主体第一节 羁押适用主体及其执业准则一、羁押适用主体的概念 111
二、羁押适用主体的类型 112
三、羁押适用主体(公检法所)之间的关系 114
四、羁押适用主体之人员的执业准则 115
第二节 两大法系国家羁押适用主体一、大陆法系国家羁押适用主体 119
二、英美法系国家羁押适用主体 137
三、我国羁押适用主体 144
第四章 羁押的适用理由与要件第一节 羁押的适用理由一、羁押理由的概念 154
二、羁押理由的类型 155
三、羁押理由的具体内容 159
四、我国的羁押理由及其改革完善 162
第二节 羁押的适用要件一、羁押的适用要件概述 167
二、羁押适用的实质要件 176
三、羁押适用的形式要件 184
四、我国羁押的适用要件及其完善 187
第五章 羁押的适用程序与方式第一节 羁押的适用程序一、羁押适用程序的概念和类型 190
二、留置性羁押的适用程序 191
三、承接实然性羁押的适用程序 191
四、径行实然性羁押的适用程序 191
五、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羁押制度适用程序的具体构想 195
第二节 羁押的适用方式一、羁押的适用方式概述 209
二、羁押的提起方式 211
三、羁押的申请方式 216
四、羁押的审查决定方式 218
五、羁押的执行方式 218
六、羁押的监管方式 218
第六章 羁押的审查决定第一节 羁押审查决定概述一、羁押审查决定概述 220
二、国外羁押审查决定——司法审查决定机制评介 225
三、我国现行羁押审查决定机制评介 234
第二节 羁押的审查决定方式一、羁押审查决定方式的概念和类型 238
二、内部书面审核方式(或不公开审理) 240
三、庭审方式(或公开审理) 245
四、羁押审查决定的载体——令状 251
第三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审查决定机制一、目前有关改革完善我国羁押审查决定机制的主要设想 254
二、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审查决定机制的必要与可能性 259
三、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审查决定机制的基本思路 268
四、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审查决定机制的总体方案 270
五、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审查决定机制的具体设想 286
第七章 羁押的替代性措施第一节 羁押替代性措施概述一、羁押替代性措施的概念 304
二、确立羁押替代性措施的理论基础 307
三、适用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国际准则 310
四、国外和我国澳台地区羁押替代性措施评介 312
第二节 如何完善和构建中国特色羁押替代性措施一、我国目前存不存在羁押的替代性措施 319
二、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监视居住的现存问题及其改革完善 321
三、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取保候审的现存问题及其改革完善 326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替代性措施 336
五、如何改革完善中国特色财产担保方式 342
第三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保释制度一、保释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344
二、保释制度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关系 350
三、各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保释制度评介 353
四、构建中国特色保释制度的必要和可能性 364
五、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保释制度 369
第八章 羁押的执行 374
第一节 羁押执行概述 374
一、羁押执行的概念和内容 374
二、羁押执行的主体 375
三、羁押执行的依据 376
四、羁押执行的方式 377
五、羁押执行中的权利告知和通知事项 378
六、羁押执行中的笔录问题 386
七、羁押执行后的移送、讯问问题 388
第二节 中外羁押执行规则一、大陆法系国家羁押执行规则 400
二、英美法系国家羁押执行规则 404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羁押执行规则 405
四、我国羁押执行规则及其改革完善 409
五、我国有没有确立沉默权、“零口供”的必要 415
第三节 羁押执行中的其他问题一、羁押决定的效力 423
二、羁押决定的不能执行 425
三、羁押决定的中止(或暂缓、停止)执行 426
四、羁押决定的撤销(或终止、废止)执行 429
五、再羁押及其限制问题 434
六、有关我国羁押不能执行、中止、终止、撤销、再羁押机制的改革完善 435
第九章 羁押的期限 438
第一节 羁押期限概述 438
一、羁押期限的概念 438
二、羁押期限的特点 439
三、羁押期限的类型 441
四、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关系及其混同的弊端、分离的好处 442
五、羁押期限的计算及其始期确定 446
六、羁押期限和刑期折抵 448
七、我国羁押期限的现状及其缺陷、弊端 453
第二节 如何完善并构建中国特色羁押期限一、构建中国特色羁押期限的总体思路 463
二、改革完善中国特色限制延长羁押期限机制 467
三、改革完善中国特色重新计算羁押期限机制 477
四、如何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留置性羁押期限 481
五、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实然性羁押期限 488
第十章 羁押的监管 492
第一节 羁押监管概述 492
一、羁押监管的概念、内容、共识(禁止酷刑)及其趋向 492
二、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羁押监管规则评介 498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羁押监管规则评介 503
四、我国羁押监管规则评介 508
五、对我国未决犯羁押监管现状的总体评介 530
第二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监管机制一、构建中国特色羁押监管机制的总体思路 534
二、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与程序正义并重和权利义务对等的羁押监管观念 536
三、依法羁押监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羁押法》 538
四、构建中国特色羁押监管机构(场所) 540
五、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羁押监管运作机制 544
第三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看守所检察制度一、各国、地区对监管活动实施监督的运作模式 557
二、看守所检察制度概述 559
三、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看守所检察制度 564
四、对看守所“深挖犯罪”职责的反思 570
五、如何预防并惩治羁押监管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 573
六、如何预防并惩治羁押监管环节的再违法犯罪行为 574
七、如何预防并惩治羁押监管环节的职务违法犯罪行为 579
八、如何预防并惩治羁押监管环节的律师违法犯罪行为 584
第十一章 羁押的救济 589
第一节 羁押的救济机制一、羁押救济的概念和特点 589
二、羁押救济的起源 593
三、羁押救济的必要性 595
四、羁押的司法救济 597
第二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救济机制一、我国羁押司法救济的现存问题和对策 605
二、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救济机制 608
三、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提审机制 609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司法复查机制 615
五、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羁押变更、释放机制 619
六、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违反羁押规定的责任追究机制 621
第三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律师会见在押未决犯机制一、律师会见权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及其意义 634
二、各国、地区有关律师会见的运作规则 637
三、对目前我国律师行使会见权情况的总体评介 643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律师会见在押未决犯机制 649
第四节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错误羁押赔偿机制一、各国、地区有关错误羁押的国家赔偿责任评介 661
二、错误羁押的概念及其与任意、非法羁押的关系 665
三、错误羁押类型及其与刑事错案的关系 669
四、错误羁押的责任追究 674
五、如何构建中国特色错误羁押赔偿机制 675
第十二章 超期羁押 680
第一节 超期羁押概述 680
一、超期羁押的概念 680
二、超期羁押的特点和性质 685
三、超期羁押种类及其表现形式(个案) 690
第二节 超期羁押的发展、成因与社会危害一、超期羁押的缘起 699
二、超期羁押的发展 701
三、超期羁押的成因 716
四、超期羁押的社会危害 723
第三节 预防、治理超期羁押对策评介一、对以往治理超期羁押效果的总体评介 724
二、当前预防、治理超期羁押对策的总体评介 727
三、当前公安机关预防、治理超期羁押对策评介 734
四、当前检察机关预防、治理超期羁押对策评介 739
五、当前法院预防、治理超期羁押对策评介 752
六、我们有关预防、治理超期羁押的总体构想 760
附录1:本书所引法律文件简称对照表 765
附录2:当前我国有关羁押问题的现行法律文件索引 767
后记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