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 1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1
二、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 1
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1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2
一、夏商周时期 2
二、春秋战国时期 2
三、秦汉时期 3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4
五、隋唐五代时期 4
六、两宋时期 5
七、辽夏金元时期 5
八、明代 6
九、清代、民国时期 7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8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10
第一节 内生殖器官 10
一、阴道 10
二、胞宫 10
第二节 外生殖器官 11
一、毛际(阴阜) 11
二、阴户 11
三、玉门 12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13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变化 13
一、胎儿期 13
二、新生儿期 13
三、儿童期 13
四、青春期 14
五、性成熟期 14
六、围绝经期 14
七、老年期 14
第二节 女性生理特点 15
一、月经生理 15
二、带下生理 19
三、妊娠生理 20
四、产褥生理 22
五、哺乳生理 24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5
第一节 病因 25
一、寒、热、湿邪 25
二、情志因素 26
三、生活因素 27
四、体质因素 28
第二节 病机 28
一、脏腑功能失常 28
二、气血失调 30
三、冲、任、督、带损伤 32
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32
五、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33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35
第一节 四诊 35
一、问诊 35
二、望诊 36
三、闻诊 38
四、切诊 38
第二节 辨证要点 39
一、常用辨证方法 39
二、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44
第三节 辨病与辨证 45
一、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 46
二、中医辨证与辨西医病结合 46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48
第一节 常用内治法 48
一、调补脏腑 48
二、调理气血 51
三、利湿祛痰 53
四、调治冲任督带 53
五、调养胞宫 54
六、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55
第二节 常用外治法 56
一、坐浴 57
二、外阴、阴道冲洗 57
三、阴道纳药 57
四、贴敷法 57
五、宫腔注入 58
六、肛门导入 58
七、中药离子导入 58
八、介入疗法 59
九、手术疗法 59
第三节 中医妇科急证治疗 59
一、血崩证 59
二、急腹证 60
三、高热证 60
四、厥脱证 61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62
一、青春期与月经期卫生 62
二、新婚期卫生 63
三、孕、产、哺乳期卫生 63
四、中年期卫生 64
五、围绝经期与老年期卫生 65
六、性养生保健 66
各论 69
第八章 月经病 69
第一节 月经先期 70
第二节 月经后期 77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83
第四节 月经过多 87
第五节 月经过少 92
第六节 经期延长 96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101
第八节 崩漏 106
(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16
第九节 闭经 120
(附:多囊卵巢综合征) 128
第十节 痛经 131
(附:子宫内膜异位症) 137
第十一节 月经前后诸证 143
一、经行乳房胀痛 144
二、经行头痛 146
三、经行感冒 148
四、经行发热 150
五、经行身痛 153
六、经行口糜 154
七、经行泄泻 156
八、经行浮肿 158
九、经行风疹块 160
十、经行吐衄 162
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64
第十二节、绝经前后诸证 169
第十三节、经断复来 174
第十四节、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178
第九章 带下病 183
第一节 带下过多 183
第二节 带下过少 190
第十章 妊娠病 194
第一节 恶阻 195
第二节 妊娠腹痛 199
第三节 异位妊娠 202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210
第五节 堕胎、小产 215
第六节 滑胎 219
第七节 胎萎不长 225
第八节 胎死不下 228
第九节 子满 231
第十节 子肿 233
第十一节 子晕 236
第十二节 子痫 239
第十三节 子嗽 243
第十四节 妊娠小便淋痛 245
第十五节 妊娠小便不通 248
第十六节 妊娠身痒 250
第十七节 妊娠贫血 253
第十八节 难产 256
附:纠正胎位 258
第十一章 产后病 260
第一节 产后血晕 261
第二节 产后痉病 265
第三节 产后发热 268
第四节 产后腹痛 275
第五节 产后小便不通 279
第六节 产后小便淋痛 283
第七节 产后身痛 286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291
第九节 产后汗证 294
第十节 缺乳 297
第十一节 产后乳汁自出 301
附:断乳 303
第十二节 产后抑郁 303
第十三节 产后血劳 307
第十二章 妇科杂病 311
第一节 癥瘕 311
第二节 盆腔炎 317
第三节 不孕症 324
第四节 阴冷 332
第五节 阴痒 335
第六节 阴疮 338
第七节 阴挺 341
第八节 妇人脏躁 344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 348
第一节 避孕 348
第二节 避孕失败补救措施 352
第三节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355
第四节 节育措施常见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356
附论 361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361
第一节 内生殖器 361
第二节 外生殖器 365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 366
第四节 骨盆、骨盆底的结构 367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370
第一节 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70
第二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373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374
第三章 妊娠生理 376
第一节 胚胎形成与胎儿发育 376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377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379
第四章 正常分娩 384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384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386
第五章 妇产科检查与常用特殊检查 389
第一节 妇科检查 389
第二节 产前检查 390
第三节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392
附录1 妇科病案书写 405
附录2 主要参考书目 411
附录3 方剂索引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