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序 1
凡例 1
概述 3
概述 3
大事记 31
大事记 31
第一篇 建制区划第一章 建制 115
第一节 区域 115
第二节 沿革 115
第二章 区划 126
第一节 政区沿革 126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镇、乡综述 129
第三节 西街街道办事处 130
第四节 东街街道办事处 134
第五节 锡林郭勒北路街道办事处 138
第六节 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 144
第七节 海拉尔东路街道办事处 150
第八节 东风路街道办事处 154
第九节 迎新路街道办事处 160
第十节 毫沁营乡(镇) 165
第十一节 保合少乡 172
第十二节 小井乡 177
第十三节 人民路街道办事处 181
第十四节 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 181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自然地理 185
第一节 地质 185
一、形成 185
二、地层 185
三、地质结构 186
第二节 地貌 186
一、平原 186
二、丘陵 187
三、山地 187
四、山脉 187
五、河流沟壑 188
第二章 土壤 植被 191
第一节 土壤 191
一、种类 191
二、分布 192
第二节 植被 192
一、山地草甸植被 192
二、山地森林植被 193
三、山地灌木丛植被 193
四、山地草原植被 193
五、大青山阴坡、半阴坡植被 193
六、大青山阳坡植被 193
七、丘陵草原植被 194
八、平原地带植被 194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194
第一节 气候 194
一、四季 194
二、气温 194
三、降水 195
四、日照 195
五、风 195
第二节 物候 196
一、植物候 196
二、动物候 19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97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 197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 198
第三节 矿藏资源 198
第四节 水资源 200
第五节 土地资源 200
第六节 旅游资源 201
第五章 自然灾害 204
第一节 气象灾害 204
一、旱灾 204
二、水灾 206
三、雹灾 207
四、霜冻雪灾 208
五、风灾 209
六、虫灾 209
第二节 疫灾 210
第三节 地震灾害 211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第一章 人口 215
第一节 历代人口状况 215
第二节 人口结构 219
第三节 流动人口 225
第二章 民族 22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225
第二节 满族 228
第三节 蒙古族 229
第四节 汉族 230
第五节 回族 23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231
第一节 机构 231
第二节 政策措施 232
第三节 优生优育 237
第四节 工作成效 238
第四章 民族风俗 241
第一节 满族风俗 241
一、满族、满洲、八旗满洲、旗人、新城满族 241
二、满族的姓氏 242
三、满族衣食住行 244
四、婚丧嫁娶 249
五、岁时祭祀 254
六、礼仪习俗 258
七、格格至上 259
八、祭祀 260
九、信仰禁忌 261
十、满俗文娱 263
第二节 蒙古族风俗 265
一、绥远城八旗蒙古的风俗 265
二、蒙古族衣食住行 266
三、礼仪 271
四、蒙古族婚俗 271
五、蒙古族葬俗 272
六、祭祀 272
第三节 回族风俗 273
一、饮食习俗 273
二、尚白习俗与绿色情缘 274
三、回族礼俗 275
四、婚姻 275
五、丧葬 276
六、其他习俗 277
第四节 汉族风俗 278
一、岁时祭祀 278
二、民间礼俗 281
三、婚丧习俗 282
第五节 各民族风俗的互相影响 285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286
第一节 方言 286
第二节 谚语 288
第三节 歇后语 294
第四节 顺口溜 299
第六章 宗教 300
第一节 天主教 300
第二节 基督教 302
第三节 伊斯兰教 303
第四节 道教 306
第五节 佛教 308
第六节 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 309
第四篇 农牧林水第一章 农业 313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313
一、土地私有制度 313
二、土地改革 314
三、农业合作化 315
四、人民公社 316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7
第二节 耕地 318
第三节 农作物品种 319
一、粮食作物 319
二、经济作物 325
第四节 粮油产量 326
第五节 耕作方式 328
第六节 农业机具 330
一、农业机具的使用和发展 330
二、农机修造 331
第七节 科学种田 332
一、推广良种 332
二、药物拌种 333
三、科学施肥 333
四、轮作换茬 334
五、合理密植、间、混、套、复种 334
六、地膜覆盖技术 335
第八节 农田建设 336
第九节 作物保护 337
一、虫害防治 337
二、病害防治 338
第十节 蔬菜 339
一、品种 339
二、栽培 342
三、产量销售 347
第十一节 管理机构 348
第二章 畜牧业 349
第一节 畜禽种类 350
一、牧畜 350
二、养殖 351
第二节 草场饲料 352
一、草牧场 352
二、饲草 353
三、饲料 354
第三节 畜禽产品 355
第四节 畜种改良 356
第五节 疫病防治 357
第三章 林业 360
第一节 林木分布 360
第二节 林木树种 36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63
第四节 林木保护 365
一、封山育林 365
二、护林防火 366
三、病虫鼠害防治 366
第五节 林业管理 367
第四章 水利 369
第一节 水利资源 369
一、地表水 369
二、地下水 369
第二节 水利工程 370
一、防洪工程 370
二、灌溉工程 371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72
第四节 人畜饮水 372
第五篇 工商财税简述 377
第一章 工业 383
第一节 区属工业 383
一、机构 383
二、发展变化 484
三、职工队伍 389
四、劳动工资 390
五、重点工厂简介 391
第二节 街办工业 392
第三节 乡镇企业 396
第四节 校办工业 398
第五节 其他系统办工业 401
第二章 商饮服务业 403
第一节 区属商业 403
一、机构 403
二、发展变化 403
第二节 百灵商场 407
第三节 街办商业 408
第四节 其它系统办商业 412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 413
第三章 外引横联 419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外引横联工作 420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429
第一节 机构 429
第二节 体改工作 429
第五章 财政 434
第一节 机构 434
第二节 财政收入和支出 434
一、收入 434
二、支出 437
第三节 公债 国库券 441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43
第五节 财政监察 447
第六节 财政改革 448
第六章 税务 449
第一节 新城区税务局 450
一、机构 450
二、税务工作 451
第二节 新城区地税局 453
一、机构 453
二、税收 454
第三节 新城区国税局 455
一、机构 455
二、征管 455
第七章 经济管理 456
第一节 工商管理 456
一、机构 456
二、业务工作 45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59
一、机构 460
二、物价管理 460
三、物价检查 461
第三节 物资供应 463
第四节 审计 465
一、机构 465
二、审计工作 466
第五节 统计 472
一、机构 472
二、统计工作 472
第六节 人民生活水平 474
第八章 驻区经济 479
第一节 工业 479
第二节 商业 480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480
第四节 集贸市场 483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 485
第六节 交通运输 487
第七节 邮政 电信 490
第八节 金融 493
第六篇 城建 环保第一章 市政建设 499
第一节 机构 499
第二节 道路 501
第三节 桥涵 519
第四节 公共交通 521
一、清朝驿站 521
二、公路 523
三、铁路 533
四、民用航空 534
第五节 给水 535
第六节 排水 544
第七节 照明 547
第八节 防汛 554
第二章 城区建设 556
第一节 清代建筑 5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城区建筑 56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区建设 563
第四节 住宅建设 571
第五节 其它建筑 572
第六节 主要建筑简介 575
第三章 环境保护 579
第一节 城区绿化 579
第二节 环境卫生 589
一、机构设置 589
二、环卫设施 591
三、垃圾清运 592
四、粪便清运 593
五、街道清扫 593
第三节 环境保护 594
一、环境污染 594
二、环境治理 595
三、生态治理 599
四、环境监测 600
第四节 市容管理 604
一、市容卫生管理 604
二、文明街道的建设管理 605
三、市容规范管理及违章建筑管理 606
第四章 乡村建设 607
第一节 土地管理 607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 608
第五章 建筑 609
第一节 区属建筑业 609
第二节 驻区建筑业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