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架构”的技术——教研工作概述 1
第一节 教研工作的任务特质和价值取向 4
一、教研工作的任务特质 4
二、教研工作的研究对象 7
三、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 9
第二节 教研工作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13
一、学科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形成 13
二、我国教研工作的历史轨迹 16
第三节 教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技术 22
一、教研工作的理论基础 22
二、教研工作的基本技术 28
第二章 环顾与展望——教研工作的发展 31
第一节 域外教研工作的环顾 33
一、日本——地方“教育指导主事” 34
二、美国——广泛的民间研究 36
三、德国——“督学”制度 39
四、法国——“教学研究中心” 41
五、意大利——关注弱者的“政府督学” 42
六、俄罗斯——“国家首席专家” 43
第二节 21世纪教研工作发展的方向 44
一、教育改革和教研工作的持续流变 44
二、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的功能转变 45
三、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研工作的方式更新 46
第三章 课程与教材——教研工作的基础领域 49
第一节 围绕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教研工作 51
一、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 51
二、关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与指导 61
三、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究的指导 66
四、关于课程实施研究与指导 78
第二节 对教材的研究评估、选用与开发 83
一、关于教材的研究与有效使用 83
二、关于专题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89
三、关于乡土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95
四、关于教材配套资料的建设 98
第四章 预设与生成——教学过程的研究与指导 101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103
一、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制定 103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112
三、作业的设计与讲评指导 117
四、个别辅导和人格培养 124
第二节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指导 129
一、对教学模式的基本解读 129
二、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138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141
第三节 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研究与传播 143
一、关于教学艺术的界定与特点 143
二、关于教学风格的认识与培养 149
第五章 开发与应用——资源和技术的有效利用 151
第一节 学习资源开发与教学环境的有效利用 153
一、学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153
二、学习环境的利用与优化 159
第二节 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 165
一、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课件建设与应用 166
二、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70
第六章 管理与传播——质量保障和经验推广 173
第一节 教学业务的现代管理 175
一、学科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 175
二、教学常规管理 181
三、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 192
四、学生素质评价研究与实施 204
第二节 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传播 209
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的指导 209
二、学科报告制度与文本要求 213
三、教学经验的传播技术 224
第七章 策略与方法——教研工作的基本方式 227
第一节 常规教研模式及其要求 229
一、教研主题的设计与常规活动的组织 229
二、有效教研的基本思路 234
三、校本教研的指导策略 238
第二节 团队教研工作的方法 245
一、教学视导工作 246
二、教学调研工作 258
第三节 教学评比与教学展示 274
一、教学评比活动 274
二、教学展示活动 277
第四节 师资培训和教研技术的现代化 282
一、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设计 282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研模式创新与队伍建设 285
三、基于网络互动的教研平台建设与应用 288
第八章 组织与保障——教研组织与机制建设 291
第一节 教研工作的组织方略 293
一、层级化的教研网络建设 293
二、各级教研机构和组织的建设及功能发挥 296
三、学校教研组建设及其指导 301
四、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307
第二节 教研基地及保障机制建设 312
一、教研基地和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 312
二、学校教研的保障机制建设 317
三、教育行政部门的保障与协调 319
第九章 从判断到激励——教研工作的评价 321
第一节 教研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信息来源 324
一、教研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324
二、教研工作评价的信息来源 326
第二节 教研工作评价的基本范式 327
一、教研工作的“指标—标准”系统评价 328
二、教研工作的“档案袋”评价范式 334
三、实施教研工作评价的主要模式 337
附录部分 341
附录一 上海市中小学探索实践课的观察和评价参考标准 343
附录二 上海市教研机构赴某区的教学视导计划 346
附录三 课程教材与素质教育适应情况的调研报告(2005年)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60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