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1
一、概念 1
二、研究范畴 1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历史 2
第三节 急诊医疗体系 3
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络 3
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4
第四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学科特点与要求 5
一、学科特点与要求 5
二、工作特点与要求 5
第二章 院前急救 7
第一节 院前急救体制 7
一、院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7
二、院前急救的历史和现状 8
三、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9
四、急救中心与医院急诊科建立通信联网 11
五、院前急救的人员配备 11
六、院前急救管理 12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工作范围 15
一、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工作范围 15
二、院前急救的原则 16
三、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 16
四、院前急救的出诊程序 17
第三节 体检与伤检分类 18
一、护理体检 18
二、伤检与分类 20
第四节 现场救护 20
一、现场救护的主要内容 20
二、现场急救护理 22
第五节 转运与途中监护 23
一、转运技术 23
二、途中监护 24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26
第一节 急诊科的设置 26
一、一般设置 26
二、特殊设施 28
第二节 急诊科护理工作 29
一、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29
二、急诊科主要护理工作 29
三、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作用 30
四、急诊护理组织系统 30
五、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31
六、急诊护理工作制度和常规 31
第三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 31
一、护理管理原则 32
二、各医疗单元的护理管理 32
三、物质保障的管理 33
四、院内感染的管理 33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34
一、急诊接诊 34
二、急诊分诊 35
三、急诊处置 35
第四章 重症监护 37
第一节 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 37
一、重症监护病房定义 37
二、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对象 38
三、重症监护病房形式 38
四、重症监护病房规模 38
五、重症监护病房配备 39
六、重症监护病房人员编制 40
七、重症监护病房人员制度 40
八、重症监护病房管理 40
九、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素质 40
第二节 重症监护内容和技术 41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42
二、心电图监测 49
三、呼吸功能监测 51
四、体温监测 54
五、脑功能监测 55
六、肾功能监测 58
七、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60
八、出凝血监测 64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67
第一节 心搏骤停 67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67
二、心搏骤停的病理 68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69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70
一、基础生命支持 71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80
三、延续生命支持 87
第三节 复苏有效指标和常见并发症 92
一、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92
二、终止心肺复苏的标准 92
三、心肺复苏常见并发症 92
第四节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 94
一、判断意识 94
二、人工呼吸 94
三、检查肱动脉 94
四、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方法 94
五、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94
六、婴儿、儿童和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法比较 94
第六章 休克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概念 96
二、病因 96
三、分类 96
四、病理生理 98
第二节 病情评估 100
一、护理评估 100
二、常见病情监测指标 101
三、病情判断 103
第三节 急救与护理 104
一、紧急救护原则 104
二、护理重点 107
三、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109
第七章 创伤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一、创伤的分类 111
二、伤后的病理与生理变化 112
三、创伤评分 113
第二节 多发伤、复合伤 117
一、多发伤 118
二、复合伤 120
第三节 颅脑与胸腹部创伤 124
一、颅脑创伤 124
二、胸部创伤 128
三、腹部创伤 130
四、泌尿系创伤 133
第四节 骨关节损伤 136
一、病因与分类 136
二、病情评估 137
三、急救处理 138
四、护理要点 138
第八章 器官功能衰竭 140
第一节 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判断 140
一、急性心力衰竭 140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41
三、急性肾衰竭 143
四、急性肝衰竭 145
五、应激性溃疡 146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7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49
第二节 监护与防治 152
一、急性心力衰竭 152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53
三、急性肾衰竭 155
四、急性肝衰竭 157
五、应激性溃疡 158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9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61
第九章 急性中毒 164
第一节 概述 164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 164
二、中毒机制 165
三、病情评估 166
四、救治原则 168
五、护理 172
第二节 常见急性中毒的救护 173
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173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77
三、镇静安眠药中毒 180
四、强酸、强碱中毒 183
五、急性酒精中毒 185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 186
第十章 中暑、淹溺与触电 190
第一节 中暑 1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90
二、病情评估 191
三、急救与护理 192
四、健康教育 194
第二节 淹溺 195
一、概述 195
二、病情评估 196
三、急救与护理 197
四、健康教育 199
第三节 触电 200
一、概述 200
二、病情评估 201
三、急救与护理 202
四、健康教育 204
第十一章 昏迷 20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05
二、病情评估 206
三、急救与护理 208
四、基础护理 209
第十二章 常见临床危象 211
第一节 超高热危象 211
一、病因 211
二、发病机制 212
三、病情评估 212
四、急救与护理 212
五、基础护理 214
第二节 高血压危象 214
一、病因与诱因 215
二、发病机制 215
三、病情评估 215
四、急救与护理 216
五、基础护理 217
第三节 高血糖危象 217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18
二、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20
第四节 低血糖危象 22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22
二、病情评估 223
三、急救与护理 224
四、基础护理 224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22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25
二、病情评估 225
三、急救与护理 227
四、基础护理 228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危象 229
一、发病诱因 229
二、病情评估 229
三、急救与护理 230
四、基础护理 231
第十三章 救护技术 233
第一节 气管插管、切开术 233
一、气管内插管术 233
二、气管切开置管术 237
附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 239
第二节 环甲膜穿刺、切开术 240
一、环甲膜穿刺术 240
二、环甲膜切开置管术 241
第三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242
一、静脉穿刺置管术 242
二、动脉穿刺置管术 244
三、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245
第四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46
一、止血 246
二、包扎 250
三、固定 257
四、搬运 259
第五节 抗休克裤的应用 263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263
二、方法 264
三、注意事项 264
第六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26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265
二、呼吸机的类型 265
三、机械通气的模式 266
四、呼吸机的使用 267
第七节 洗胃术 270
一、目的 271
二、常用洗胃液及其用途 271
三、常用洗胃术 271
四、注意事项 274
第十四章 急危重症患者用药监测与护理 276
第一节 急危重症患者用药特点及监护原则 276
一、急危重症患者用药特点 276
二、急危重症患者用药原则 277
三、急危重症患者用药监护要点 277
第二节 急危重症患者常用药物及其监测要点 280
一、抗感染药物 280
二、止血治疗药物 281
三、洋地黄类药物 283
四、呼吸兴奋剂 284
五、抗凝治疗药物 285
六、免疫抑制剂 286
第十五章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290
第一节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 290
一、急危重症患者常见心理反应 290
二、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 291
第二节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评估 292
一、心理评估内容 292
二、心理评估方法 292
第三节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292
一、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要点 292
二、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293
三、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措施 294
第十六章 急危重症患者营养护理模式 295
第一节 营养护理模式概述 295
一、概念 295
二、目的 295
三、营养支持方法 295
第二节 营养评定 296
一、身高与体重 296
二、皮褶厚度 296
三、肌肉厚度 296
四、实验室检测 296
第三节 肠内营养的护理 297
一、概念 297
二、适应证 297
三、禁忌证 297
四、肠内营养液 298
五、肠内营养器具 298
六、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98
七、护理措施 299
八、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99
第四节 肠外营养的护理 300
一、概念 300
二、适应证 300
三、禁忌证 300
四、肠外营养分类及通道的建立 300
五、肠外营养输注方式与速度 300
六、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301
中英文名词对照 302
参考文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