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制造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
1.1 再制造工程的内涵 1
1.1.1 再制造工程 1
1.1.2 再制造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地位 2
1.1.3 再制造与维修和再循环的区别 3
1.1.4 再制造工程的学科体系 4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7
1.2.1 循环经济的本质与特点 7
1.2.2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7
1.2.3 废旧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三个水平 9
1.2.4 循环经济的四个层次 12
1.3 再制造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13
第2章 再制造工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7
2.1 再制造工程的发展背景 17
2.1.1 紧迫的社会发展需求 17
2.1.2 充足的再制造资源 18
2.1.3 良好的物质基础 19
2.1.4 显著的综合效益 20
2.1.5 先进的技术支撑 21
2.2 国外机电产品再制造现状 22
2.2.1 美国再制造业总览 22
2.2.2 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 25
2.2.3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 27
2.2.4 国防工业的再制造 27
2.2.5 其他行业的再制造 31
2.3 国内再制造工程研究、应用和创新成果 32
第3章 再制造与产品多寿命周期 36
3.1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36
3.1.1 产品寿命周期概念 36
3.1.2 产品寿命周期设计 37
3.1.3 产品寿命周期评价技术 39
3.2 产品多寿命周期工程与再制造工程 44
3.2.1 产品多寿命周期工程 44
3.2.2 再制造形成废旧产品新的寿命周期 45
3.3 产品再制造的环境与技术经济分析 47
3.3.1 再制造产品寿命周期评价的优势 47
3.3.2 产品经济寿命的确定 50
3.3.3 产品再制造的技术经济分析 53
3.3.4 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费用 57
3.3.5 产品再制造的综合效益评价 58
第4章 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 61
4.1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概述 61
4.1.1 可靠性基础知识 61
4.1.2 维修性基础知识 64
4.1.3 保障性基础知识 66
4.2 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68
4.2.1 产品再制造的质量要求 68
4.2.2 一般产品的故障规律 69
4.2.3 常见故障分布的数学模型 71
4.2.4 可再制造系统可靠性统计分析 72
4.2.5 复杂设备故障率曲线 74
4.2.6 再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76
4.3 提高再制造产品可靠性的措施 81
4.3.1 产品的再制造性及可靠性设计 81
4.3.2 在产品再制造中保证其可靠性要求 82
4.3.3 产品使用中的延寿措施 84
第5章 产品再制造设计基础 85
5.1 产品的再制造性 85
5.1.1 产品的再制造特性 85
5.1.2 再制造性与再制造性工程的定义 86
5.1.3 再制造性的要求及其确定 90
5.1.4 再制造性建模 96
5.1.5 再制造性分配 102
5.1.6 再制造性预计 105
5.1.7 再制造性分析与综合权衡 108
5.1.8 再制造性设计准则 111
5.1.9 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 114
5.1.10 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评价 117
5.2 再制造产品寿命预测 124
5.2.1 寿命预测在再制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124
5.2.2 材料的失效模式 125
5.2.3 寿命预测方法 130
5.2.4 寿命预测实例——车辆扭力轴疲劳寿命预测 159
5.3 再制造模拟与仿真 165
5.3.1 再制造工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特殊问题 165
5.3.2 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的常用数值方法Ⅰ——有限单元法应用举例 178
5.3.3 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的常用数值方法Ⅱ——有限差分法应用举例 185
第6章 再制造应用的高新技术 195
6.1 表面工程技术 195
6.1.1 概述 195
6.1.2 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 197
6.1.3 微/纳米等离子喷涂技术 215
6.2 材料制备与成形一体化技术 227
6.2.1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 228
6.2.2 激光再制造技术 245
6.3 再制造快速成形技术 257
6.3.1 传统非金属材料快速成形技术概述 258
6.3.2 传统非金属材料快速成形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61
6.3.3 金属直接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62
6.3.4 外国军队装备再制造快速成形探索研究 270
6.3.5 微束等离子快速成形 272
6.4 修复热处理 276
6.4.1 概述 276
6.4.2 修复热处理原理 277
6.4.3 蠕变损伤材料的修复热处理 284
6.4.4 疲劳损伤材料的修复热处理 290
6.4.5 工具钢的修复热处理 294
6.4.6 金属材料内部裂纹高温愈合 300
6.5 虚拟再制造技术 302
6.5.1 虚拟再制造概念 302
6.5.2 虚拟再制造体系 304
6.5.3 虚拟再制造技术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关系 308
6.5.4 虚拟再制造应用前景 309
6.6 自修复技术 310
6.6.1 自修复技术内涵 311
6.6.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2
6.6.3 自修复技术研究 314
6.6.4 自修复技术展望 328
6.7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 329
6.7.1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内涵 329
6.7.2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基本原则 329
6.7.3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主要内容 331
第7章 再制造工程中的物流管理 332
7.1 概述 332
7.1.1 再制造物流的内涵 332
7.1.2 再制造物流的驱动因素 333
7.1.3 构建再制造物流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334
7.1.4 再制造物流的特点 335
7.1.5 再制造物流的主要环节 336
7.1.6 再制造物流管理初探 337
7.1.7 再制造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 338
7.2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与拆解的管理 339
7.2.1 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管理 340
7.2.2 废旧机电产品的拆解管理 343
7.3 再制造生产中的物流管理 344
7.3.1 再制造生产与新品制造的区别 344
7.3.2 再制造生产的特点 345
7.3.3 再制造生产计划和调度 348
7.3.4 再制造库存管理 349
7.3.5 再制造物流信息管理 352
7.4 再制造产品营销中的物流管理 355
7.4.1 影响再制造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 355
7.4.2 再制造产品销售服务的主要内容 357
7.4.3 销售产品的服务——一种成功的再制造产品销售模式 360
第8章 再制造工程中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363
8.1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概述 363
8.1.1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 363
8.1.2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要素 364
8.2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产生背景 365
8.2.1 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确立 365
8.2.2 产品寿命周期分析理论的发展 365
8.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366
8.3 国外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相关立法 366
8.4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实践 369
8.5 再制造工程中确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意义 370
第9章 再制造工程应用实例 372
9.1 车辆发动机再制造 372
9.1.1 发动机再制造的内涵及意义 372
9.1.2 发动机再制造工艺流程 373
9.1.3 发动机再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375
9.1.4 发动机再制造的效益分析 377
9.1.5 表面工程技术在发动机再制造中的应用 379
9.2 机床再制造 384
9.2.1 旧机床再制造的背景 384
9.2.2 旧机床再制造工艺 387
9.2.3 某修理厂旧机床再制造实例 392
9.3 复印机再制造 395
9.3.1 复印机再制造发展概况 395
9.3.2 施乐复印机再制造简介 397
9.3.3 复印机再制造工艺 398
9.3.4 复印机再制造效益分析 402
参考文献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