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跃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87772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比较诗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学科发展史的原理性图书。共分八章,分别为: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比较诗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比较诗学的基本概念;中西比较诗学的深度模式;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类型;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依托;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范例举例;中国诗学与比较诗学。另附参考书目和索引。

序言&乐黛云 1

作者前言 7

绪论 1

第一章 比较诗学的学科语境 5

第一节 文艺研究的历史趋势 5

第二节 比较文学深化的必然 14

第三节 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 24

一、参照系与性质显现 24

二、古代文论参与现代理论发展进程的渴求 30

三、构建中国文论新话语的需要 37

第二章 中西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 40

第一节 问题意识 40

第二节 历史相遇中的失衡 43

第三节 非学科化时代的进展 49

第四节 学科化建构时期 57

第三章 基本概念的还原与展开 79

第一节 文学与诗 80

一、文学 80

二、诗 84

第二节 诗学与文论 87

一、诗学 87

二、文论 92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比较诗学” 102

一、知识传统与现代语境 102

二、“中国诗学”的现代内涵 106

第四节 跨文化的文论对话 112

第四章 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思路 125

第一节 现代阐释学的认识超越 125

一、阐释学的历史由来 126

二、现代诗学阐释学的认识突围 132

第二节 古今对话:传统诗学的现代性展开 139

第三节 中西对话:互为主体的应答逻辑 144

一、对话是以人作为人的诸多共同性作为基本前提 157

二、对话是以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同性为先在条件 159

三、人类诗学话语的历史继承性和交流程度作为对话的基础 160

第四节 读解模式:中国现代诗学阐释学的可能 163

第五章 中西诗学对话的入思途径 176

第一节 营造众声喧哗的理论语境 177

第二节 在持续读解中走进对方 181

第三节 寻找共同话题 193

第六章 诗学语言的转换与互译策略 215

第一节 视域融合与互译性“格义” 215

第二节 语词的文化血统与合法化接受 220

第三节 翻译的宿命与突围策略 233

第七章 中西诗学对话的深度模式 254

第一节 诗学对话关系的深度模式结构 256

一、文学的观念属性模式 256

二、文学的意义生成和阐释模式 258

三、文学的语言性存在模式 259

四、文学的文化—审美阐发模式 266

五、文学的学科性理论建构模式 269

第二节 深度模式研究举例(一):文学的观念属性模式 273

第三节 深度模式举例(二):文学的意义生成和阐释模式 288

第四节 深度模式研究举例(三):审美—主题阐发模式 300

一、传统中国思想中的生命意识 303

二、生死一体,殊途同归 306

三、死亡焦虑与永生失望 308

四、悲剧与悲剧性 312

五、生命的道德价值 319

结语:比较诗学的学科存在及其学术意义 324

教学和阅读参考书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