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1
(二)两种企业理论的交锋 4
(三)企业理论研究概况 5
二、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与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比较 6
(一)企业理论方法论的基石不同 7
(二)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11
(三)研究企业问题所放置的领域不同 16
三、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现实意义 23
(一)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23
(二)从资本统治下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中揭示企业的起源问题 25
(三)劳动与劳动力的科学区分:破译“契约自由”神话的钥匙 32
(四)在生产过程的考察中揭示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性质 36
四、马克思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42
(一)始终坚持运用系统发展观方法研究国有企业问题 42
(二)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贯穿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全过程 44
第二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45
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扩权让利 45
(一)扩权让利试点阶段 45
(二)实行经济责任制阶段 46
(三)实行利改税改革阶段 47
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承包制 49
(一)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程 49
(二)对承包制的基本评价 51
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三阶段:股份制改造 52
(一)股份制产生的必然性 52
(二)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必然性 54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55
(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58
第三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62
一、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地位和基本功能 63
(一)发达国家国有企业产生的原因 63
(二)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特点 66
(三)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地位 69
(四)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功能 75
二、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79
(一)美国模式 79
(二)意大利模式 82
(三)法国模式 85
(四)日本模式 88
三、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启示 91
(一)宏观层面的启示 91
(二)微观层面的启示 93
第四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质 97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理论基础 97
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质是探索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100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 105
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要坚持系统化原则 108
第五章 产权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 110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现状 110
(一)股份制改造的产权改革 110
(二)国有股减持的产权改革 111
(三)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产权改革 112
(四)MBO现象与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 113
二、西方产权理论及其局限性 116
(一)西方产权理论中“产权”的基本含义 117
(二)产权理论与企业性质理论 120
(三)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根本缺陷 122
三、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125
(一)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 125
(二)产权的统一与分离 127
(三)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启示 128
四、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健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130
(一)当前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130
(二)要反对国有企业产权私有化改革思路 132
五、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 136
(一)通过两权分离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 136
(二)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推进企业改革重组 139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39
(四)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40
第六章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142
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容 142
(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的理论依据 142
(二)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制衡机制 145
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 148
(一)美国模式 148
(二)大陆治理模式 151
(三)不同企业治理模式的启示 154
三、国有企业改革中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155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55
(二)国有企业股东大会的权力难以落实 156
(三)公司内部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156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157
(五)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 158
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 158
(一)不能照搬西方私有制公司治理理论 159
(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要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道路 159
(三)强调“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制度安排 163
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的基本思路 165
(一)真正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 170
(二)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机制 170
(三)正确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关系 171
(四)建立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173
(五)切实维护国有职工的地位和利益 174
第七章 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177
一、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是市场机制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177
(一)企业拥有独立的经济权利是市场机制健康运行的前提 178
(二)企业之间良好的交易秩序是市场机制健康运行的基础 181
(三)企业权能的制度性分工是市场机制发展趋势的要求 183
二、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与调整 187
(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 187
(二)在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保持支配地位 188
(三)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 188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领域,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 189
(五)对一般竞争行业,国有经济应遵循经济的规律,或退出或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进行平等竞争 189
(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对国有经济区域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 190
三、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环境 191
第八章 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197
一、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197
(一)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97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198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200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政府经济职能的争论 20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201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转变 204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定位政府职能 204
(二)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原则 207
(三)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方向和任务 209
(四)健全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213
四、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2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政府职能的特点 214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 215
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1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218
(一)传统的、集中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1949年-1978年) 218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978年-1998年) 219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1998年以来) 220
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221
(一)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221
(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21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23
(一)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行使边界 223
(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正确定位 224
(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党政关系的协调 224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安排的原则 225
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 227
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