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货币政策实施的全球环境 1
1.2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内部环境 4
1.3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演进 8
1.4 本文的分析逻辑与研究结构 19
第2章 全球经济调整与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22
2.1 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货币政策萌芽 22
2.2 20世纪30—70年代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 30
2.3 20世纪70年代之后货币政策框架日臻成熟 39
2.4 小结 52
第3章 货币政策传统难题的破解:增长与稳定 58
3.1 增长与稳定目标的一般性分析 58
3.2 增长与稳定不兼容性的证明——菲利普斯曲线 65
3.3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69
3.4 全球化对物价稳定的贡献 74
第4章 金融稳定:全球经济调整中货币政策的新目标 99
4.1 全球化时代金融稳定目标的浮现 99
4.2 金融不稳定的外部来源:国际经济不平衡 100
4.3 金融不稳定的内部来源:资产价格过度波动 120
4.4 日本的案例 133
4.5 货币政策的最终着眼点亟须转变 138
第5章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外部均衡目标 139
5.1 货币政策的外部均衡目标 139
5.2 外部均衡对内部均衡目标的扰动 142
5.3 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的相互作用:中国案例 144
5.4 内外均衡目标相对重要性的考量 147
5.5 目前国际经济不平衡的事实:背景,形态与风险 148
5.6 汇率政策与国际经济不平衡 156
5.7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国际经济不平衡 167
第6章 货币冲击与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 172
6.1 “信用经济”与“金融经济”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拓展 173
6.2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186
6.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趋向 202
第7章 货币政策的操作规范与名义锚 212
7.1 规则vs相机抉择 212
7.2 实践中的货币政策规则 222
7.3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转变 235
第8章 货币状况指数与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249
8.1 货币状况指数的理论探讨 250
8.2 货币状况指数引入货币政策操作模式 254
8.3 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 256
8.4 货币状况指数在实践中的应用 265
第9章 结语 269
9.1 开放与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转型 269
9.2 市场化改革与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转型 276
9.3 树立中央银行的公信度:货币政策体系调整的前提 280
9.4 有关货币政策体系转变的几个建议 281
参考文献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