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 1920-1980》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锋,伍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2092130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中国建筑院校教育体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了现代建筑理念及其相应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历程,梳理了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形成的脉络,并剖析了各种历史现象背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深沉原因。

引言 1

第一章 近代中国院校建筑教育制度产生背景 3

第一节 中国近代建筑业及建筑师职业的兴起 3

第二节 中国建筑院校教育出现之前培养建筑师的途径 4

(一)在外国建筑机构中作学徒 4

(二)接受土木工学教育的工程人员逐步转向建筑设计领域 6

第三节 中国院校建筑教育制度的形成 7

(一)中国近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 7

(二)清政府颁布“新学制”中的院校建筑教育制度(癸卯学制) 9

(三)民国政府改制后的院校建筑教育制度(壬子癸丑学制) 10

小结 13

第二章 西方各国建筑教育思想及体系综述 14

第一节 西方各国建筑教育体系 14

(一)法国的学院式建筑教育体系 14

(二)英国的传统建筑教育 15

(三)德国的传统建筑教育 16

(四)美国的院校建筑教育 17

(五)日本的建筑教育 19

第二节 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及对各国建筑教育的影响 21

(一)德国包豪斯学校 22

(二)现代建筑运动影响下的法国 24

(三)现代建筑运动影响下的美国 25

(四)现代建筑运动影响下的日本 28

小结 30

第三章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开端——1952年前院校建筑教育 31

第一节 学校建筑教育的序幕——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 31

(一)背景和概况 31

(二)注重技术与实用性的教学特点 34

(三)教学中的现代建筑思想及其学院式的基础模式 38

第二节 四所综合大学建筑系的出现及其自由探索(1927~1930年代初) 41

(一)综合大学建筑系兴起的背景 41

(二)新成立各校建筑系概况 42

(三)各建筑院系在教学上的自由探索 50

(四)实用型学院式教学基础模式 62

(五)教学中的民族复古主义思想与现代建筑思想 65

第三节 中央大学建筑系学院式教学思想的提升及其核心地位的形成 70

(一)中央大学学院式教学思想的提升 70

(二)中央大学建筑教学核心地位的形成 75

(三)建筑教学中的现代主义思想倾向 79

第四节 中央大学影响下其他学校的教学探索 82

(一)学院式教学模式影响下的之江大学建筑系 82

(二)实用化与技术化的学院式教学方法——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等 88

(三)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短期探索——重庆大学建筑系 91

(四)勷勤大学——中山大学建筑系对现代建筑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探索 93

第五节 现代建筑教育的兴起 101

(一)带有“包豪斯”教学特点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101

(二)梁思成在清华大学的教学新尝试 119

小结 133

第四章 现代建筑教育在挫折中发展(1952~1970年代末) 134

第一节 学习苏联浪潮下受冲击的现代建筑教育(1952~1957) 134

(一)全国高等院系调整 134

(二)苏联学院式教学方法对中国的影响 137

(三)部分院校中现代建筑教育的受挫及局部发展 155

第二节 1958年教育革命运动对现代建筑教育的影响 183

(一)“大跃进”及“教育革命”运动的爆发 183

(二)结合实践的建筑教学及复古思潮的再度兴起 185

(三)现代建筑思想在师生实践中的体现 189

第三节 1960年代初现代建筑教育的再发展 193

(一)1960年代初期院校教育制度的恢复和建筑界思想理论讨论的兴起 194

(二)建筑教育模式在1950年代初期基础上的再续 195

(三)各院校建筑教学中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 198

(四)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代建筑教育模式的新实验 20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下的低层次实用型建筑教育 209

(一)“文化大革命”与第二次“教育革命”运动 209

(二)低层次实用型建筑教育的兴起 213

小结 216

第五章 建筑教育的恢复和现代建筑教育的再探索(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 218

(一)学院式教育方法的再续 218

(二)现代建筑教育的再探索 219

第六章 总结和启示 225

(一)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史轨迹综述 225

(二)认识和启示 229

附录 233

附录A 部分建筑院系课程设置及师资状况档案 233

附录B 上海沪江大学建筑学科课程设置及学科章程 247

附录C 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名单 249

参考文献 251

个人简历 257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