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辛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535881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央党校研究室集体编写。作者围绕十六届六中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当前的问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阐述。

导语 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一、《决定》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1

二、六中全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4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新高度 5

(二)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把握更加全面 6

(三)对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更加彰显 7

(四)对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要求更加贴近 9

(五)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保障更加明确 11

三、需要注意的一些理论新表述 13

专题之一 关键时期: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 1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3

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30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 3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36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7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8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38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39

(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0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1

专题之二 思想传承: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一、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43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溯源 43

(二)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 47

二、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50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50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52

(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现了和谐社会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转型 54

(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解决了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和发展动力 56

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 58

专题之三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一、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原则 64

(一)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 65

(二)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68

二、促进发展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 73

(一)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73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77

(三)实现发展理念的根本转换 82

三、统筹兼顾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法 86

(一)实现“五个统筹”是关键 86

(二)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89

专题之四 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 92

二、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98

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02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107

专题之五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一、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形态 112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115

(一)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115

(二)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116

(三)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117

(四)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117

(五)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118

(六)构建和谐文化顺应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 119

三、切实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120

(一)兼容并蓄,继承吸收中西文化优良传统 121

(二)顺应时代要求,充分体现当今时代精神 124

(三)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127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128

(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129

(六)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131

专题之六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一、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33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133

(二)社会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136

二、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144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144

(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45

(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146

(四)收入分配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147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148

(一)建立和健全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148

(二)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 149

(三)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151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152

(五)完善公共财政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154

专题之七 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生态建设一、生态建设是实现环境友好的根本途径 157

(一)环境友好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57

(二)没有生态和谐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159

(三)生态问题必须通过生态建设来解决 161

二、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 162

三、通过生态建设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74

(一)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74

(二)培育生态文化道德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175

(三)发挥政府职能,在生态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176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77

(五)转变政绩观念,确立以绿色GDP考核体系 178

(六)创新生态建设思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179

专题之八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一、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与具体要求 181

(一)公平正义的内涵 181

(二)公平正义的要求 187

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89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公平正义 193

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公平正义 198

(一)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198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202

专题之九 各尽其能:和谐社会的活力之源一、正确认识当今工人阶级队伍所发生的新变化 208

(一)随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种内部矛盾日益凸现 210

(二)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很难完全适应城市社会环境 212

(三)城市下岗失业和困难群体影响着阶层的社会认同 215

二、促进农民的阶层分化,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216

(一)农民分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改变着二元格局 217

(二)积极进行制度重构,有效破解“三农”难题 219

三、新社会阶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24

(一)新的社会阶层状况及性质 224

(二)新的社会阶层与原有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227

(三)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29

专题之十 各得其所: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一、认识利益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方法 234

(一)坚持主体分析 235

(二)坚持历史分析 237

(三)坚持全面分析 238

(四)坚持实践分析 239

二、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 240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 240

(二)利益博弈复杂化 242

(三)利益心理失衡化 244

(四)利益变动持续化 245

三、利益关系变化对社会和谐的双重影响 247

(一)利益主体分化和差距拉大使得社会结构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248

(二)不正常的利益博弈使得一些现实问题的危害性突出 250

(三)社会心态不成熟导致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 252

(四)利益变动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局部对抗冲突增多 252

四、统筹协调促使利益关系不断走向和谐 254

(一)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255

(二)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256

(三)加大公共管理转型的力度 257

(四)注重深层次的文化引导 257

(五)建立经常性的社会整合体系 258

(六)加快利益结构的整体转型 260

专题之十一 稳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危机管理一、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机制,实现危机管理制度化 262

(一)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危机管理密切相关 263

(二)建立健全各种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稳定机制 264

二、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社会建设长效化 274

(一)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274

(二)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必须变革传统的社会稳定模式 277

(三)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从“统治型”走向“治理型” 279

专题之十二 制度创新: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一、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88

二、制度缺陷是社会和谐的制约因素 292

三、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298

(一)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99

(二)以制度创新完善政治体制,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301

(三)以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302

专题之十三 党内和谐:和谐社会党的建设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305

二、腐败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问题 311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315

专题之十四 学用相长:和谐社会的本领要求一、构建和谐社会在执政能力方面对党提出新要求 322

二、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本领要求 328

三、切实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336

专题之十五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对外交往一、和谐世界是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 343

二、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思想走向新境界 347

(一)构建和谐世界:必要性 348

(二)构建和谐世界:可能性 351

三、以和谐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352

四、构建和谐世界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55

(一)构建和谐世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355

(二)强调世界和谐不能不顾国家利益 356

(三)提倡和谐世界不能放松国际斗争 359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