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基础知识 1
1.1 引子 1
1.2 湿空气的物理特性 1
1.3 认识焓-湿图(h-d图) 7
1.4 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9
1.5 湿空气的基本过程处理 11
1.6 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 12
附图1-1 常规空调工程用湿空气焓湿图 14
第2篇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 15
2.1 引子 15
2.2 空调负荷的计算 17
2.2.1 稳定传热 17
2.2.2 不稳定传热 17
2.2.3 按经验指标计算传热 18
2.3 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20
2.3.1 室内机的布置 20
2.3.2 冷凝水管的选择与布置 22
2.3.3 室外机的布置 22
2.4 系统风管布置与水力计算 24
2.4.1 风管的布置原则 24
2.4.2 风管水力计算的步骤 25
2.4.3 不同风管材料摩擦阻力的换算 33
2.4.4 风管局部构件接管分析 34
2.5 风口布置与室内气流组织 35
2.5.1 侧送送风气流组织 36
2.5.2 垂直下送气流组织 40
2.5.3 散流器送风的气流组织 41
2.5.4 集中送风的气流组织 43
2.5.5 回风风口的布置 46
2.6 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 47
2.7 结语 47
附录2-1 沿程阻力标准管径图解法 48
附录2-2 沿程阻力非标准管径图解法 49
附录2-3 冷热负荷计算表 50
附录2-4 常用局部阻力系数汇总 50
第3篇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56
3.1 引子 56
3.1.1 适用范围及基本组成 56
3.1.2 水环热泵机组的制冷(热)原理 57
3.1.3 有关名词解释 58
3.2 负荷计算 58
3.3 水系统的划分 58
3.3.1 水环水循环系统 59
3.3.2 冷却水循环系统 59
3.3.3 热水循环系统 60
3.4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1
3.4.1 计算目的 61
3.4.2 计算步骤 61
3.5 有关设备的选择 62
3.5.1 水泵 63
3.5.2 冷却塔 64
3.5.3 板式换热器 68
3.5.4 膨胀水箱与定压装置(闭式膨胀水箱) 74
3.5.5 辅助加热量与蓄热装置 79
3.5.6 太阳能热水器 81
3.5.7 用二通水阀直接向水环管路进行辅助加热 82
3.5.8 用三通水阀直接向水环管路进行辅助加热 83
3.5.9 用风冷热泵机组向水环系统进行辅助加热 83
3.6 水环热泵机组的选择与布置 84
3.6.1 室内机 85
3.6.2 主机 85
3.6.3 冷凝水管 85
3.7 监测与控制 85
3.7.1 设备自带自控 85
3.7.2 系统的监测 86
3.7.3 系统的监控 86
3.8 系统选择时应注意的事项 86
3.9 范例 86
3.9.1 设计计算部分 87
3.9.2 初步设计文件部分 95
3.9.3 提相关专业资料 100
3.9.4 工程概算 101
附录3-1 水管系统的局部阻力系数 103
附录3-2 水管摩擦阻力计算表 105
附录3-3 水管管路阻力计算表 107
附录3-4 不同型号电加热器的参数 107
附录3-5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范例局部阻力计算汇总表 108
附录3-6 南京某厂综合办公楼设计图纸 109
第4篇 地源热泵空调应用及其设计初探 114
4.1 引子 114
4.2 空调系统的形式 114
4.3 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114
4.4 空调系统地下换热器换热量计算 114
4.4.1 夏季计算换热量Q′ 115
4.4.2 冬季计算换热量Q″ 115
4.4.3 地下埋管长度的计算 115
4.5 空调系统的布置 117
4.5.1 地面建筑物系统 117
4.5.2 地下埋管系统 117
4.6 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17
4.7 设备选择 118
4.7.1 循环水泵的选型 118
4.7.2 膨胀水箱的选型 118
4.8 适用范围及提示 119
4.9 范例 119
4.9.1 设计计算部分 120
4.9.2 施工图设计图纸部分 125
4.9.3 提相关专业资料 126
4.10 结语 127
附录4-1 建筑给水聚乙烯类(PE、PE-X、PE-RT)管道水力计算表 128
附录4-2 水流速与动压对照表 132
附录4-3 不同系列的管材壁厚水头损失修正系数 132
附录4-4 不同系列的管材壁厚流速修正系数 133
附录4-5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范例局部阻力计算汇总表 133
附录4-6 水管管路阻力计算表 135
附录4-7 地源热泵空调施工图纸 136
第5篇 中央空调设计的空气过程一般处理与成功案例 149
5.1 引子 149
5.2 设计前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对土建的要求 149
5.2.1 工艺性空调室内温湿度要求 149
5.2.2 空调房间对土建的要求 149
5.3 空调房间的负荷计算 151
5.3.1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152
5.3.2 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 152
5.3.3 设备、器具散热散湿 154
5.3.4 人体散热、散湿 155
5.3.5 照明散热 155
5.3.6 不同工艺房间室内环境参数要求 156
5.4 设计的空气过程一般处理 160
5.4.1 空调系统风量的确定 160
5.4.2 新风量的确定 161
5.4.3 最常见的集中式空调系统 162
5.5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 166
5.5.1 侧送送风 169
5.5.2 孔板送风 171
5.6 空调系统常见的自动控制方式 175
5.6.1 自控方式的划分 175
5.6.2 空调自控的一般概念 176
5.6.3 室温控制 176
5.6.4 室内湿度的控制 179
5.6.5 范例 180
5.7 成功案例 184
5.7.1 概况 184
5.7.2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84
5.7.3 典型系统的流程与原理 185
5.7.4 试运转后发生问题的解决及部审评价 187
第6篇 冰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89
6.1 引子 189
6.2 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189
6.2.1 基本原理 189
6.2.2 技术特点 190
6.2.3 应用条件 190
6.3 蓄冷系统分类 190
6.3.1 水蓄冷系统 190
6.3.2 优态盐 191
6.3.3 冰蓄冷系统 191
6.4 蓄冰装置的形式及其技术性能 191
6.4.1 直接蒸发制冰系统 192
6.4.2 载冷剂循环式制冰系统 194
6.5 负荷计算 206
6.5.1 设计气象参数 206
6.5.2 负荷估算 206
6.5.3 负荷计算需注意的若干事项 207
6.6 蓄冷模式 207
6.6.1 全量蓄冷 208
6.6.2 分量蓄冷 209
6.7 系统流程配置 211
6.7.1 并联流程 212
6.7.2 串联流程 213
6.7.3 串联双循环流程 214
6.7.4 基载主机 215
6.7.5 载冷剂直接供冷 215
6.8 设备选型 215
6.8.1 载冷剂式制冷主机 215
6.8.2 蓄冰设备 217
6.8.3 水泵 218
6.8.4 板式换热器 219
6.8.5 冷却塔 219
6.8.6 乙二醇系统定压补液装置 219
6.8.7 载冷剂 220
6.8.8 其他 220
6.9 自控系统 220
6.9.1 主机制冷蓄冰工况 221
6.9.2 边蓄冷边供冷工况 221
6.9.3 主机单独供冷工况 221
6.9.4 蓄冰装置单独融冰工况 221
6.9.5 主机与蓄冰装置联合供冷工况 221
6.10 低温送风系统 223
6.10.1 低温送风系统的优点 223
6.10.2 选择合适的冷源 223
6.10.3 确定室内参数 224
6.10.4 计算空调冷负荷 224
6.10.5 确定送风温度 225
6.10.6 计算风机和管道温升 225
6.10.7 计算送风量 226
6.10.8 设计低温送风表冷器 227
6.10.9 选择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方式 228
6.10.10 选择末端装置 229
6.11 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 231
6.11.1 简单回收年限 231
6.11.2 净现值 232
6.12 工程应用实例 232
6.12.1 建筑及工程概况 232
6.12.2 冷源方案确定 232
6.12.3 蓄冰模式选择 232
6.12.4 主要设备选型 233
6.12.5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策略 234
6.13 结语 235
附录 厂家名录 236
参考文献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