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选题缘起 3
二 学术回顾 5
三 研究思路 28
第一章 瘴气概述 33
第一节 “瘴”的考释及其分类 34
一 “瘴”的考释 34
二 瘴的种类 42
第二节 “瘴气”的考释 69
一 “瘴气”考释 69
二 “瘴母”考述 73
第三节 “瘴疠”辨释及其种类 76
一 “瘴疠”辨释 77
二 瘴疠的种类 91
第二章 清代云南瘴气存在的自然环境及分类 94
第一节 清代云南瘴气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 95
一 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与瘴气的产生 96
二 各瘴区含毒动植物与瘴气的形成 102
三 大部分瘴区普遍存在的毒泉与瘴气的关系 109
四 遍布云南山头地角水滨的温泉与瘴气的关系 112
五 云南丰富的矿藏与瘴气瘴水的关系 113
六 云南民族地区人为环境与瘴气瘴水的关系 117
第二节 清代云南瘴气的特殊种类 122
第三章 清代以前云南瘴气区域分布述论 127
第一节 汉晋时期瘴气区域的分布 128
第二节 隋唐(南诏)时期瘴气区域的分布 132
第三节 宋元(大理政权)时期瘴气区域的分布 137
第四节 明代云南瘴气区域的分布 141
第四章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分布状况 152
第一节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分布总论 152
第二节 滇西潞江流域、澜沧江上游重瘴区 158
一 腾越重瘴区 158
二 永昌府重瘴区 163
三 丽江府西南部、大理府局部瘴区 174
第三节 滇西南澜沧江流域重瘴区 177
一 顺缅瘴区 177
二 景东瘴区 181
第四节 滇南澜沧(九龙)江、元江流域重瘴区 182
一 普洱、镇沅瘴区 183
二 镇南瘴区 187
三 元江瘴区 188
第五节 滇东南元江、南盘江流域持久瘴区 192
一 临安瘴区 192
二 开化瘴区 198
三 广西瘴区 200
四 广南瘴区 201
第六节 滇中、滇东北金沙江瘴变区及其他局部瘴区 202
一 滇中楚雄、元谋、武定等金沙江流域瘴变区 203
二 滇东北东川、昭通等金沙江流域瘴变区 206
三 滇西北冷(寒)瘴区 206
四 滇黔交界处的局部瘴区 208
第五章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的变迁 210
第一节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变迁状况 210
一 滇西潞江流域瘴气区域的变迁 211
二 滇西南澜沧江流域瘴气区域的变迁 213
三 滇南澜沧(九龙)江、元江流域瘴气区域的变迁 216
四 滇东南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区域的变迁 218
五 滇中及滇东北金沙江流域瘴气区域的变迁 220
六 滇黔交界处等局部瘴气区域的变迁 227
第二节 清代云南瘴域变迁中的“无瘴区”及变迁特点 230
一 清代云南瘴域变迁中的“无瘴区” 230
二 清代云南瘴域变迁的特点 234
第六章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变迁的原因 238
第一节 清代云南人口增长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238
一 清代云南人口增长概况 239
二 人口增长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250
第二节 清代云南农业经济发展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271
一 土地的大量垦殖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271
二 高产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300
三 山地农业民族的刀耕火种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317
四 水利工程的修护与生态暨瘴域变迁的表象 326
第三节 清代云南矿业经济的发展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356
一 金属矿冶经济的发展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357
二 盐业经济的发展与瘴气区域的变迁 388
第七章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变迁的思考 407
第一节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变迁的程度 407
第二节 瘴区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 414
第三节 生态环境恶化区——盐井故地调查思考 421
第四节 生态地名与生态暨瘴气区域变迁 425
第五节 瘴气区域变迁中的亮点——生态灾患前的蒙昧觉醒 428
第八章 瘴气的影响及瘴的引申 438
第一节 瘴气的影响 438
一 对云南民族分布格局的影响 438
二 对云南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的影响 442
三 对边疆民族地区官僚制度的影响 448
四 对云南民族地区城池建设的影响 456
五 瘴气对清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458
六 瘴气对中央王朝军事征发和驻防的影响 463
第二节 瘴气的引申 476
一 边疆蛮夷之族等具有民族歧视色彩的代称 476
二 蛮荒僻远之地等具有边疆地域偏见色彩的代称 479
三 贫穷落后等具有经济歧视色彩的代称 483
四 发配之地、死亡之乡等具有法律惩罚意义的代称 484
五 “暴政”等具有政治压迫色彩的代称 486
六 逃亡、流寓者及反抗者的庇护伞 488
结语 492
参考文献 501
后记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