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3
马尔萨斯的观点 3
第一章 一种新马尔萨斯主义视角&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5
第一节 方法 8
第二节 数据 18
第三节 设计 19
第四节 组织 22
第二篇 比较地理 31
第二章 生活水平与经济压力&托米·本特森 31
第一节 东西方生活水平的差异 33
第二节 生活水平的概念 37
第三节 关于死亡率与短期经济压力的研究 43
第四节 营养、灾害与死亡率 48
第五节 粮价及其对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影响 53
第六节 个体和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消费和生产 59
第七节 结语 65
第三章 经济压力与死亡率&康文林、李中清、托米·本特森 67
第一节 理论 70
第二节 水准 73
第三节 反应 77
第四节 结语 91
第四章 家庭与社区&李中清、托米·本特森、康文林 93
第一节 社区组织 95
第二节 家庭群体组织 102
第三节 结语 114
第五章 社会与死亡率&李中清、康文林、王丰 117
第一节 社会理论 119
第二节 方法 124
第三节 水准 125
第四节 反应 135
第五节 结语 142
第三篇 地方史 147
第六章 斯卡尼亚四个教区的死亡率与社会阶级,1766~1865年&托米·本特森 147
第一节 贫困救济 151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 156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164
第四节 结果 168
第五节 结语 184
第七章 莎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死亡率与现代化,1812~1900年&乔治·奥尔特、穆里尔·内文、米歇尔·奥里斯 189
第一节 数据 194
第二节 从旧的危机到新的危机:经济发展的人口成本 198
第三节 关于死亡的经济学:价格、工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交互影响 205
第四节 家庭中的死亡 216
第五节 住房、拥挤和家庭内部的死亡率差异 217
第六节 结语 224
第八章 埃米利亚、托斯卡纳和威尼斯三个社区的死亡率与环境,1800~1883年&马可·布雷斯奇、伦佐·德罗萨斯、马泰奥·曼弗雷迪尼 229
第一节 背景 231
第二节 意大利北部 235
第三节 数据 245
第四节 模型 247
第五节 结果 253
第六节 结语 275
第九章 奥州两个村庄人口的死亡率与家庭,1716~1870年&津谷典子、黑须里美 277
第一节 背景 280
第二节 社区和数据来源 286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和模式:生命表分析的结果 293
第四节 多变量分析中的变量 296
第五节 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的结果 305
第六节 结语和讨论 320
第十章 辽东七个人口群体中的死亡率与家庭,1749~1909年&康文林、李中清 323
第一节 清代中国的生活水平 324
第二节 数据 329
第三节 模型 334
第四节 结果 340
第五节 结语 356
第四篇 比较人口学 361
第十一章 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乔治·奥尔特、马泰奥·曼弗雷迪尼、保罗·奈斯泰特 361
第一节 关于性别差异的各种解释 363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年龄模式 369
第三节 结语 391
第十二章 婴幼儿死亡率&米歇尔·奥里斯、伦佐·德罗萨斯、马可·布雷斯奇 393
第一节 婴幼儿死亡率:估算、水准和趋势 396
第二节 婴幼儿死亡率的模型 407
第三节 人之初:婴儿与家庭 415
第四节 生物的还是社会的?数据的挑战 424
第五节 因果关系转变:当儿童在经济条件面前变得更脆弱时 436
第六节 相同的模式,不同的水准:从文化到生态 439
第七节 结语 444
第十三章 老年死亡率&津谷典子、保罗·奈斯泰特 447
第一节 理论背景 450
第二节 数据和指标 453
第三节 死亡率水准 463
第四节 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467
第五节 结语和讨论 482
第十四章 行为与人口学:压力下的生活之欧亚比较&李中清、康文林、托米·本特森 485
第五篇 附录 499
第十五章 资料来源和指标&康文林 499
第一节 需要 500
第二节 资料来源的比较 502
第三节 可获得的数据 509
第四节 模型 519
第五节 结语 534
图表目录索引 535
一 地图索引 535
二 图题索引 535
三 表题索引 537
参考文献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