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分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先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2012432
  • 页数:5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针对社区全科医师编写,内容包括诊断学以及内科学、还有部分精神病学内容及急救常识。

第一章 问诊和体格检查 1

第一节 问诊 1

一、问诊的概念 1

二、问诊的方法与内容 1

第二节 体格检查 2

一、基本检查法 2

二、一般检查 4

三、头部 7

四、颈部 10

五、胸部 11

六、腹部 19

七、脊柱与四肢 24

八、神经系统检查 25

第二章 医学影像诊断 31

第一节 主要检查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31

一、传统放射学 31

二、数字X线摄影术 34

第二节 影像分析与诊断方法 43

一、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 43

二、CT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46

三、MRI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47

第三节 检查技术的选择及应用 48

一、呼吸系统 48

二、心血管系统 50

三、肌肉骨骼系统 53

四、消化系统 55

五、泌尿系统 60

六、中枢神经系统 62

第三章 心电图 65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65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65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67

三、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原理 68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69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70

一、心电图记录纸 70

二、心率的测量 70

三、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71

四、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71

五、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测量 71

六、平均心电轴 71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72

一、P波 72

二、P-R间期 72

三、QRS波群 72

四、ST段 73

五、T波 73

六、Q-T间期 73

七、u波 74

第四节 心房、心室肥大 74

一、心房肥大 74

二、心室肥大 75

第五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77

一、ST段异常 77

二、T波改变 77

三、u波倒置 78

第六节 心肌梗死 78

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78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80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81

第七节 窦性心律失常 82

一、正常窦性心律 83

二、窦性心动过速 83

三、窦性心动过缓 83

四、窦性心律不齐 83

五、窦性停搏 84

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4

第八节 期前收缩 84

一、房性期前收缩 84

二、交界性期前收缩 85

三、室性期前收缩 85

第九节 异位性心动过速 86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86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88

第十节 扑动与颤动 88

一、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88

二、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89

第十一节 传导异常 89

一、窦房传导阻滞 89

二、房室传导阻滞 90

第四章 超声检查 92

一、正常人体组织及病变的声学分类 92

二、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93

第五章 症状学 94

第一节 发热 94

一、正常体温调节 94

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95

三、发热分类 95

四、诊断 97

五、鉴别诊断 99

第二节 头痛 108

一、发生机制与病因 108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09

三、伴随症状 110

四、鉴别诊断 111

第三节 胸痛 115

一、发生机制 115

二、常见病因 115

三、诊断 116

四、处理原则 119

第四节 腹痛 119

一、发生机制 120

二、病因分类 121

三、问诊要点 125

四、实验室检查 126

五、鉴别诊断 127

第五节 腹泻 129

一、发生机制 129

二、病因 130

三、临床表现 131

四、伴随症状 132

五、鉴别诊断 132

第六节 眩晕 133

一、发生机制 133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134

三、诊断 135

四、鉴别诊断 135

第七节 意识障碍 138

一、发生机制 138

二、病因 139

三、临床表现 139

四、伴随症状 140

五、鉴别诊断 141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141

一、发生机制 141

二、病因 142

三、伴随症状 143

第九节 黄疸 143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43

二、分类 144

三、诊断 147

四、伴随症状 149

第十节 血尿 150

一、病因 150

二、临床特点 150

三、伴随症状 15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51

第十一节 便血 152

一、病因 153

二、临床表现 154

三、诊断 155

第十二节 咯血 157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157

二、临床特点 158

三、诊断 159

四、鉴别诊断 160

第十三节 腰背痛 163

一、病因 163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165

三、诊断 165

第十四节 水肿 167

一、发生机制 167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168

三、诊断 170

第十五节 咳嗽与咳痰 172

一、发生机制 172

二、病因 172

三、临床表现 173

四、实验室检查 174

五、伴随症状 174

第十六节 便秘 175

一、发生机制 175

二、分类及病因 175

三、临床表现 176

四、伴随症状 176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77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 177

一、病因与病理学 177

二、临床表现 177

三、诊断方法 178

四、治疗 178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178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7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8

二、临床表现 178

三、诊断方法 179

四、治疗原则 179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179

第三节 肺炎 179

一、病理 179

二、肺炎分类 180

三、临床表现 18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81

五、治疗 182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182

七、几种常见的肺炎 182

第四节 肺脓肿 187

一、病因和病理 187

二、临床表现 189

三、辅助检查 189

四、诊断 190

五、鉴别诊断 190

六、治疗措施 191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192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 192

一、病因与病理 192

二、临床表现 193

三、辅助检查 193

四、诊断 193

五、治疗措施 194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194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19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94

二、临床表现 195

三、辅助检查 19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96

五、治疗方法 197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198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9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98

二、临床表现 199

三、辅助检查 199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

五、治疗原则 201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02

第八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0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02

二、临床表现 202

三、辅助检查 20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204

五、治疗原则 204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05

第九节 呼吸衰竭 206

一、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206

二、临床表现 208

三、辅助检查 209

四、诊断 210

五、治疗原则 210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12

第十节 肺结核 21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3

二、临床表现 213

三、并发症 215

四、辅助检查 21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16

六、治疗原则 217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219

第十一节 肺癌 220

一、病因与病理改变 220

二、临床表现 221

三、辅助检查 222

四、诊断 222

五、治疗措施 223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26

第十二节 气胸 2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6

二、临床表现 227

三、辅助检查 22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228

五、治疗原则 229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29

第十三节 胸腔积液 22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9

二、临床表现 230

三、辅助检查 23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33

五、治疗措施 234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36

第十四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 236

一、病因与病理改变 236

二、临床表现 237

三、诊断 237

四、治疗措施 238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238

第十五节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39

一、病因 239

二、临床表现 239

三、诊断及治疗 239

四、预防和健康教育 240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241

第一节 高血压 241

一、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241

二、诊断标准 243

三、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43

四、诊断 245

五、鉴别诊断 248

六、治疗 250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256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56

一、临床分型 256

二、病因、病理生理学 257

三、临床表现 25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260

五、治疗 266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278

第三节 心力衰竭 279

一、病因 279

二、临床表现 280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282

四、治疗 283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292

第四节 心律失常 29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92

二、临床表现 292

三、诊断方法 293

四、治疗 294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298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299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299

一、病因 299

二、临床表现 303

三、并发症 307

四、实验室检查 30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311

六、治疗 312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319

第二节 腹泻 320

一、感染性腹泻 320

二、非感染性腹泻 333

三、腹泻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336

第三节 肝硬化 336

一、病因 337

二、临床表现 338

三、实验室检查 341

四、并发症 34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345

六、治疗 346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353

第四节 酒精性肝病 353

一、酒精性肝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354

二、临床表现 354

三、实验室检查 35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55

五、治疗 358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361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362

第一节 常见临床表现 362

第二节 常用检查方法 364

一、肾功能检查 364

二、免疫学检查 366

三、特殊生化检查 368

四、肾病的影像学检查 369

五、核素检查 370

六、肾脏病理学检查 371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37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72

二、临床表现 373

三、并发症 373

四、实验室检查 374

五、诊断 374

六、鉴别诊断 374

七、治疗 375

八、预防和健康教育 376

第四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37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76

二、临床表现 377

三、并发症 37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77

五、治疗 378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379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380

一、病因 380

二、临床表现 380

三、并发症 380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381

五、治疗 381

六、预防及健康教育 384

第六节 尿路感染 384

一、病因 384

二、临床表现 385

三、实验室检查 385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386

五、治疗 387

六、预防及健康教育 389

第七节 肝肾综合征 389

一、病因 389

二、发病机制 390

三、临床表现 390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390

五、治疗 391

六、预防及健康教育 392

第八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92

一、临床表现 392

二、实验室检查 393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394

四、治疗 395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 396

第九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97

一、原因 397

二、临床表现 397

三、实验室检查 398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399

五、治疗 400

六、肾衰病人用药原则与剂量调整方法 404

七、预防及健康教育 405

第十章 结缔组织病及风湿性疾病 407

第一节 概述 407

一、风湿性疾病分类 407

二、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408

三、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408

四、实验室检查 409

五、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410

第二节 风湿热 412

一、病因 412

二、发病机制 412

三、临床表现 412

四、实验室检查 413

五、诊断 414

六、鉴别诊断 414

七、治疗 415

八、预防及健康教育 416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4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17

二、临床表现 417

三、实验室检查 418

四、诊断要点 419

五、鉴别诊断 419

六、治疗 420

七、预防及健康教育 423

第四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423

一、病因 423

二、临床表现 423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25

四、诊断 426

五、鉴别诊断 427

六、治疗 427

七、妊娠生育问题 429

八、预防及健康教育 429

第十一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430

第一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 431

一、病因 431

二、临床表现 431

三、实验室检查 43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431

五、治疗 432

六、健康教育与预防 432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4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33

二、病理 433

三、临床表现 433

四、实验室检查 43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437

六、治疗 438

七、健康教育与预防 440

第三节 糖尿病 44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41

二、糖尿病的分型 442

三、临床表现 443

四、实验室检查 44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446

六、治疗 447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450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51

第四节 痛风 4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53

二、临床表现 45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54

四、治疗 454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455

第五节 肥胖症 45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55

二、临床表现 456

三、诊断 456

四、治疗 457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458

第六节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458

一、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概念 459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 463

三、临床表现 464

四、实验室检查 464

五、诊断 465

六、治疗 465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468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 469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469

一、病因 469

二、临床表现 469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69

四、治疗 470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471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71

一、病因和分类 471

二、临床表现 472

三、实验室检查 472

四、诊断 473

五、治疗 473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475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 475

一、病因分类 475

二、临床表现 476

三、实验室检查 476

四、诊断 477

五、治疗 477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478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概述 478

一、分类 478

二、诊断 479

三、治疗 481

四、预防和健康教育 482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8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82

二、临床表现 483

三、实验室检查 48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484

五、治疗 484

六、疗效参考标准 486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486

第六节 白血病概述 48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87

二、分类 487

第七节 急性白血病 488

一、分类 488

二、临床表现 489

三、实验室检查 49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492

五、治疗 493

六、预后、预防和健康教育 498

第八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99

一、临床表现 499

二、实验室检查 500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500

四、治疗 501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502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 503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 503

一、概述 503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05

三、脑血栓形成 508

四、腔隙性脑梗死 513

五、脑栓塞 516

六、高血压脑病 517

第二节 癫痫 518

一、概念 518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518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519

四、诊断方法 519

五、癫痫发作 520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523

七、治疗、预防和健康教育 524

八、癫痫持续状态 526

第三节 神经症 528

一、焦虑性神经症 528

二、强迫症 530

三、疑病性神经症 532

四、癔病 534

五、抑郁性神经症 537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 539

一、概念 539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539

三、临床表现 540

四、临床分型 541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542

六、治疗原则 544

七、预防和健康教育 544

第五节 情感性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545

一、情感性精神障碍 545

二、心因性精神障碍 548

第六节 心身医学知识 549

一、心身疾病 549

二、人格障碍 551

三、性心理障碍 553

第七节 心理咨询 555

一、概念 555

二、咨询内容 555

三、心理咨询的种类和方式 555

四、开展心理咨询的条件 555

五、心理咨询方法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556

第十四章 急诊急救 557

第一节 概述 557

一、现代急诊医学主要内容 557

二、急诊医疗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557

三、突发事件判断方法及处置原则 558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560

一、病因 560

二、基础生命支持 560

三、进一步生命支持 562

四、延长生命支持 563

五、复苏后的处理与转诊 564

第三节 生命体征的观察 564

一、体温 564

二、脉搏 565

三、呼吸 565

四、血压 565

五、瞳孔 565

第四节 电除颤术 566

一、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术 566

二、同步直流电转复 566

第五节 气管切开术 567

一、适应证 567

二、手术方法 568

第六节 洗胃术 569

一、适应证 569

二、禁忌证 569

三、术前准备 569

四、操作方法 569

第七节 呼叫急救电话 571

第八节 心脑血管急症患者的转诊 571

第九节 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 572

第十节 急性呼吸困难 573

一、病因 573

二、临床表现 573

三、实验室检查 574

四、治疗 574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575

第十一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575

一、病因 575

二、临床表现 576

三、诊断 576

四、鉴别诊断 576

五、治疗 576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 578

第十二节 上消化道出血 578

一、病因 578

二、临床表现 579

三、诊断要点 579

四、治疗 581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 583

第十三节 中毒 583

一、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583

二、一氧化碳中毒 584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586

四、苯二氮?类药物中毒 587

五、急性酒精中毒 588

六、砒霜中毒 588

七、亚硝酸盐中毒 589

八、阿片类药物中毒 590

九、急性毒蕈中毒 591

十、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92

十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592

十二、预防和健康教育 593

参考文献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