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油气成藏条件 3
第一章 沉积盆地地温—地压系统特征 3
第一节 地温与地压的基本关系 4
第二节 地温—地压系统定义及其分布特征 6
第三节 地温—地压系统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 11
结论 14
第二章 莺歌海盆地地温—地压系统特征 15
第一节 地温场特征 15
第二节 压力场特征 16
第三节 地温—地压系统特征 22
结论 25
第三章 渤海湾盆地异常高压晚期形成特征分析 26
第一节 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压力场特征相似性分析 27
第二节 渤海湾盆地异常高压形成过程定性分析 30
第三节 超压晚期形成与成藏期的关系 34
结论 35
第四章 异常低压成因分析——以二连盆地为例 36
第一节 二连盆地压力场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 36
第二节 异常低压成因机理分析——沉积停滞造成异常低压 38
结论 42
第五章 输导体系发育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为例 43
第一节 输导层类型 44
第二节 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47
第六章 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方法研究 49
第一节 有利烃源岩发育层段预测方法——层序及体系域分析法 50
第二节 烃源岩厚度预测方法——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 51
第三节 烃源岩热成熟度预测方法——R0地震和测井预测法 53
第四节 烃源岩综合评价法 56
结论 57
第七章 断陷盆地“多元控砂”特征分析——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58
第一节 构造带类型与砂体成因关系 59
第二节 边界断层与砂体分布 61
第三节 体系域类型与砂体成因类型 62
第四节 坡折带类型与砂体成因及分布 65
第五节 沉积相类型与砂体特征 67
第六节 砂岩体形成和分布的多元控制特征 69
结论 70
第八章 断陷盆地“多级控砂”机制分析——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71
第一节 断陷类型对砂体分布的控制 71
第二节 不同构造带的控砂模式 73
第三节 坡折带类型与砂体成因及分布关系 76
第四节 体系域类型与砂体成因类型 79
第五节 沉积相类型与砂体特征 80
第六节 “多级控砂”机制讨论 82
结论 83
第九章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典型组合分析——以二连断陷盆地为例 84
第一节 断陷湖盆基本成藏条件发育模式 84
第二节 断陷盆地隐蔽圈闭成藏条件组合类型 86
结论 93
第二篇 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 97
第十章 岩性圈闭早期形成和多期形成特征——以二连盆地为例 97
第一节 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 97
第二节 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基本特征 99
第三节 二连盆地典型凹陷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 101
第四节 岩性圈闭形成的旋回性特征对油气成藏意义的分析 103
结论 104
第十一章 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以柴西南区古近系为例 105
第一节 岩性圈闭的储层有效性分析 105
第二节 岩性圈闭的盖层有效性分析 108
第三节 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 108
结论 110
第十二章 岩性油藏幕式充注和相对早期成藏特征——以二连盆地为例 111
第一节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特征 112
第二节 油气成藏期分析 113
第三节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期次特征 121
第四节 讨论 122
结论 124
第十三章 岩性圈闭油气充注动力学模型研究 126
第一节 岩性圈闭油气充注动力学模型 127
第二节 油气充注动力学模型在白家海凸起彩43井区的应用 130
第十四章 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研究 133
第一节 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构建 133
第二节 成藏期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在彩43井的应用 140
第十五章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143
第一节 济阳坳陷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基本特征 144
第二节 源内自生自储型成藏模式 146
第三节 源外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 149
第四节 源外旁生侧储型成藏模式 152
结论 155
第三篇 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159
第十六章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159
第一节 岩性地层圈闭成藏的四项主控因素 159
第二节 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的意义 164
结论 166
第十七章 巴音都兰凹陷岩性油藏“四元成藏”特征 167
第一节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167
第二节 岩性油藏“四元成藏”特征讨论 173
结论 173
第十八章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四元成藏”特征 175
第一节 典型断陷盆地地质概况 176
第二节 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 178
第三节 岩性圈闭能否成藏总体上受到“四大主元”的控制 187
第四节 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多元控油-四元成藏”特征概括 193
第十九章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优势性特征 196
第一节 勘探新进展表明部分凹陷具有优势性特征 196
第二节 岩性油藏在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性 198
第三节 保存条件方面具有优势性 201
第四节 岩性油藏在分布方面具有优势性 202
结论 206
第二十章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形成分布的优势性特征 207
第一节 勘探现状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明显的优势性特点 208
第二节 岩性油气藏在形成条件方面具有优势性 208
第三节 岩性油气藏在保存条件方面具有优势性 211
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在分布方面具有优势性 213
结论 215
第四篇 油气富集规律 219
第二十一章 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 219
第一节 丰富的油源是岩性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 219
第二节 优质的砂岩体圈闭是岩性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222
第三节 存在汇流通道是岩性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227
结论 229
第二十二章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主元富集”特征 230
第一节 岩性油气富集必须首先具备丰富的油源条件 231
第二节 岩性油气富集同时需要优质的砂岩体圈闭条件 234
第三节 岩性油气富集还必须具备汇流通道条件 237
结论 239
第二十三章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特征——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241
第一节 砂体形成的“多元控砂”特征 241
第二节 岩性油藏形成的“四元成藏”特征 244
第三节 岩性油藏的“主元富集”特征 248
第四节 “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特征的意义 250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