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曲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扬,杨东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2417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有散曲诞生到终曲的全景式的历程扫描, 也有散曲曲目的介绍, 散曲作者及评价等,是一部有价值的散曲研究著作。

第一章 渊源所自 1

第一节 散曲渊源之一:诗 3

第二节 散曲渊源之二:词 5

第三节 散曲渊源之三:诸宫调 10

一 宫调与曲牌 12

二 套式 15

三 用韵 18

四 衬字与增句 20

五 语言风格 24

第四节 散曲渊源之四:赚词 26

第五节 南曲与北曲 29

第二章 发展轨迹 34

第一节 元散曲:一代文学,高峰巍峙 34

第二节 明散曲:追摹元曲,自见机杼 42

第三节 清散曲:强弩之末,亦有面目 52

第四节 民国散曲:回光返照,旧瓶新酒 59

第三章 体制形式 61

第一节 散曲的分类 61

一 小令 61

(一)名称 61

(二)渊源 62

(三)变体 64

1.带过曲 64

2.集曲 69

3.幺篇与重头 71

二 套曲 72

(一)特征 72

(二)“散套”辨 74

第二节 散套联套规律及其与剧套之比较 77

一 北曲套数与南曲套数体式特征比较 77

(一)北曲套数特征 77

(二)南曲套数特征 80

二 北曲套数联套规律与套式类型比较 84

(一)仙吕宫套 84

(二)南吕宫套 90

(三)黄钟宫套 93

(四)中吕宫套 94

(五)正宫套 98

(六)双调套 102

(七)越调套 109

(八)商调套 111

(九)般涉调套 113

(十)大石调套 114

(十一)小石调套与商角调套 114

三 南曲散套联套规律与套式类型 115

(一)南仙吕宫套 115

(二)南南吕宫套 116

(三)南中吕宫套 118

(四)南正宫套 120

(五)南仙吕入双调套 120

(六)南商调套 122

(七)其他宫调作品 125

四 南曲剧套套式类型与联套规律 125

(一)概况 125

(二)三种二级套式例析 127

1.[菊花新]式 127

2.[霜天晓角]式 131

3.[一剪梅]式 133

(三)组合规律 137

第三节 尾声论 139

一 尾声的性质 139

二 尾声的作用与创作要求 142

三 尾声的名称与结构类型 145

四 尾声的渊源 151

五 北散套尾声与北剧套尾声使用规律之比较 154

六 南散套尾声与南剧套尾声使用规律之比较 158

七 南、北剧套几种特殊尾声现象之比较 159

(一)“双尾声”与“短尾” 160

(二)尾声位置不在“尾” 167

八 北散套、北剧套不用尾声现象之规律及比较 172

(一)北剧套 172

(二)北散套 173

九 南散套、南剧套不用尾声现象之规律及比较 175

(一)南散套 175

(二)南剧套 178

第四章 格式韵律 184

第一节 宫调与曲牌 184

一 宫调 184

(一)传统宫调 185

(二)南北曲宫调 186

(三)宫调的作用 187

二 曲牌 189

(一)名称与渊源 189

(二)作用与数量 191

(三)生成途径 192

1.从词牌中取用 193

2.从古代大曲、杂曲、赚词名目中取用 194

3.从诸宫调曲牌中取用 194

4.从民间俗曲、边地少数民族乐曲名(主要是胡乐曲名)中取用 194

5.以“集曲”形式创制新牌名 195

6.以“带过曲”方式构成新曲牌 197

7.文人以其他方式自创新曲牌 197

第二节 用韵 198

一 传统诗词韵 198

二 曲韵 199

(一)《中原音韵》 199

1.“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200

2.大量归并韵部,压缩韵部数量 200

(二)曲韵的特点 201

1.自立韵部 201

2.平仄通押 201

3.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202

4.韵密 204

5.不忌重韵 205

第三节 衬字与增句 206

一 衬字 206

(一)概念 206

(二)元明曲学家对“衬字”的论述 208

(三)衬字的作用 210

(四)衬字的使用规律 211

(五)正字、衬字之辨 211

二 增句 212

第五章 作家作品(元代) 215

第一节 前期作家 215

一 马致远:艺冠群英,曲坛“状元” 215

二 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221

三 张养浩:咏“百姓苦”,歌退隐乐 227

四 贯云石、薛昂夫:色目双杰,两相辉映 231

1.贯云石 231

2.薛昂夫 235

五 刘时中:身世难明,长曲惊世 238

六 王和卿:玩世不恭,滑稽之雄 243

七 卢挚:“自成一家”,风格“媚妩” 245

八 白朴:“风骨磊磈,词源滂沛” 249

九 杜仁杰、睢景臣:以少胜多,一曲千载 253

1.杜仁杰 253

2.睢景臣 254

十 元好问:先“吃螃蟹”,犹近词风 256

第二节 后期作家 257

一 张可久:“不羁之材”,“词林宗匠” 257

二 乔吉:“句句用俗”,“种种出奇” 262

三 徐再思:情思景语,“人不能道” 268

四 周德清:“天下正音”,可为“定格” 271

五 周文质:形式翻新,特色分明 274

六 曾瑞:喜赞隐逸,喜咏风情 276

七 钟嗣成:另类幽默,颇见本色 280

八 张择:冷嘲热讽,虽少亦精 284

九 汪元亨:高咏归隐,形式别致 285

十 刘庭信:善写别情,“风流蕴藉” 287

十一 杨朝英:创作平平,另有贡献 289

第三节 其他作家 290

一 冯子振 290

二 邓玉宾 292

三 鲜于必仁 295

四 姚燧 296

五 王恽 297

六 曹德 299

七 赵善庆 300

八 吴弘道 301

九 任昱 302

十 无名氏 304

第六章 作家作品(明代) 309

第一节 前期作家 309

一 汤式:承前启后,“语皆工巧” 309

二 朱有燉:“调入弦索,稳惬流利” 313

第二节 中期作家 317

一 陈铎:“言言蒜酪”,“前无古人” 317

二 康海:“放情自废”,豪词“迭宕” 326

三 王九思:“蕴藉”平和,“康大不如” 330

四 王磐:“脱口成趣”,“殊足解颐” 334

五 金銮:滑稽嘲戏,“令人绝倒” 338

六 冯惟敏:“独为杰出”,“尤号当家” 343

七 杨慎:“风流旖旎”,“流脍人口” 350

八 黄峨:“幽思绮语,溅人齿牙” 354

九 梁辰鱼:“艳歌清引”,“词家所宗” 357

十 刘效祖:俗曲风格,惟妙惟肖 361

十一 薛论道:一集千首,铁马金戈 365

十二 朱载堉:自成一体,别开生面 372

十三 陈所闻:抒情写事,多见真情 376

十四 其他作家 379

1.唐寅 379

2.沈仕 380

3.李开先 382

4.常伦 384

5.王克笃 386

6.张鍊 388

7.张凤翼 390

8.韩邦奇 391

9.史槃 392

10.杨廷和 393

11.王守仁 394

12.王越 395

13.高应玘 396

第三节 后期作家 397

一 施绍莘:末代巧手,套曲巨擘 397

二 沈璟:笔法拘谨,花样翻新 402

三 沈自晋:乱世鸿爪,遗民心声 404

四 赵南星:取法民歌,俚俗酣畅 407

五 丁维恕:唱田园歌,吟“河南韵” 409

六 丁綵:借物寓意,另辟新径 411

七 王骥德:善写艳情,喜作集曲 415

八 周履靖:形式新奇,内容单薄 418

九 冯梦龙:题材狭窄,以“真”取胜 421

十 夏完淳:志士悲歌,时代强音 422

十一 杜子华:咏物成癖,堪称“花痴” 424

十二 其他作家 427

1.卜世臣 427

2.高濂 428

3.徐媛 430

第七章 作家作品(清代) 431

第一节 前期作家 431

一 尤侗:名士之笔,香艳风趣 431

二 沈谦:旧饭新炒,亦备一体 433

三 陆楙:量丰质次,大而无当 435

四 朱彝尊:文人法度,雅致爽朗 437

五 张潮:隐括之作,时见灵气 439

六 徐旭旦:曲作集句,形式新颖 441

第二节 中期作家 443

一 金农:跳出窠臼,自创新体 443

二 厉鹗:不涉风情,亦有可观 445

三 黄图珌:只作集曲,作必有序 447

四 王庆澜:题辞为主,牢骚满腹 449

五 何承燕:颇喜嘲讽,时见妙趣 451

六 孔广林:喜加序跋,语多酸腐 453

七 吴锡麒:状物精细,间含哲理 456

第三节 后期作家 458

一 赵庆熺:雅而不弱,俗中见巧 458

二 严廷中:本色甚浓,自成一家 461

三 王维新:绘景歌隐,薄怨轻愁 463

第四节 其他作家 465

一 蒲松龄 465

二 林以宁 467

三 许宝善 469

四 凌廷堪 471

五 仲振履 472

六 林乔荫 474

七 范驹 481

八 谢元淮 482

九 许光治 484

十 俞樾 485

十一 袁龙 486

十二 朱冠瀛 487

十三 无名氏 490

第八章 作家作品(民国) 493

第一节 迷恋传统题材的作家 493

一 吴梅:技巧娴熟,多作题辞 493

二 陈栩:文词老到,内容空泛 496

三 陈翠娜:题材狭窄,笔法优雅 499

四 庄临:追步“录鬼”,亦见特色 501

第二节 注目现实社会的作家 502

一 卢前:一代大家,多有创举 502

二 孙为霆:难称“樵唱”,实为“哀音” 510

三 周梅初:忧时愤世,讥刺丑恶 512

四 于右任:抗敌号角,民族战歌 515

五 李天根:川味长曲,直咏时事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