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笔法 3
一 执笔 3
二 空中运笔 4
三 中锋横、竖线 5
四 中锋弧线 6
五 藏锋—Ⅰ 7
六 藏锋—Ⅱ 8
七 落笔方向的控制 9
八 提笔位置的控制 10
九 提按 11
十 出锋 12
十一 侧锋 13
十二 折笔—Ⅰ 14
十三 折笔—Ⅱ 15
十四 摆动—Ⅰ 16
十五 摆动—Ⅱ 17
十六 手腕的灵活运动 18
十七 转笔—Ⅰ 19
十八 转笔—Ⅱ 20
十九 转笔—Ⅲ 21
二十 转笔—Ⅳ 21
二十一 转笔—Ⅴ 22
二十二 连续转笔—Ⅰ 23
二十三 转续转笔—Ⅱ 24
二十四 连续转笔—Ⅲ 25
二十五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Ⅰ 26
二十六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Ⅱ 27
二十七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Ⅲ 28
二十八 不完全折笔 29
二十九 转笔与折笔的交替使用 30
三十 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 32
三十一 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 33
三十二 点画的立体感 34
三十三 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 35
三十四 力量的控制 36
三十五 线条的质感 37
三十六 节奏—Ⅰ 38
三十七 节奏—Ⅱ 40
三十八 节奏—Ⅲ 41
三十九 节奏—Ⅳ 44
四十 笔法分析—Ⅰ 45
四十一 笔法分析—Ⅱ 46
四十二 笔法分析—Ⅲ 47
四十三 笔法分析—Ⅳ 47
四十四 笔法分析—Ⅴ 48
四十五 笔法分析—Ⅵ 48
第二部分 字结构 51
一 等距线条 51
二 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 52
三 线条形状的渐变 53
四 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54
五 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55
六 曲线形状的控制—Ⅰ 57
七 曲线形状的控制—Ⅱ 58
八 简单线结构的情调 59
九 单元图形的情调 60
十 单元图形的归纳 61
十一 单元图形的临写—Ⅰ 62
十二 单元图形的临写—Ⅱ 62
十三 单元空间的临画—Ⅰ 63
十四 单元空间的临画Ⅱ 64
十五 单元空间的临画—Ⅲ 65
十六 单元空间的临画Ⅳ 66
十七 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 66
十八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Ⅰ 67
十九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Ⅱ 69
二十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Ⅲ 70
二十一 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71
二十二 单字外接多边形—Ⅰ 73
二十三 单字外接多边形—Ⅱ 74
二十四 大尺度笔画 74
二十五 不完整字结构 75
二十六 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 76
二十七 预想字形 77
二十八 字结构的重心 77
二十九 狂草结构的临写 78
第三部分 章法 81
一 单字轴线 81
二 行轴线与轴线图 82
三 单字的连接—Ⅰ 83
四 单字的连接—Ⅱ 84
五 单字的连接—Ⅲ 85
六 单字的连接—Ⅳ 86
七 单字的连接—Ⅴ 87
八 单字的连接—Ⅵ 88
九 单字的连接—Ⅶ 90
十 单字的连接—Ⅷ 91
十一 单字的连接—Ⅸ 92
十二 单字的奇异连接—Ⅰ 93
十三 单字的奇异连接—Ⅱ 94
十四 单字的奇异连接—Ⅲ 95
十五 单字轴线位置的控制 96
十六 字结构的随机处理 97
十七 字结构距离的控制 98
十八 行侧廓的控制—Ⅰ 99
十九 行侧廓的控制—Ⅱ 100
二十 行侧廓的控制—Ⅲ 101
二十一 行距的控制—Ⅰ 102
二十二 行距的控制—Ⅱ 103
二十三 垂向行轴线 104
二十四 折线行轴线 105
二十五 行轴线对风格的影响 106
二十六 行轴线间的关系—Ⅰ 107
二十七 行轴线间的关系—Ⅱ 108
二十八 习作轴线图的调整 109
二十九 字间空间的包容性 110
三十 分组线连缀—Ⅰ 111
三十一 分组线连缀—Ⅱ 113
三十二 分组线连缀—Ⅲ 113
三十三 分组线连缀—Ⅳ 114
三十四 分组线连缀中的行间空间 115
三十五 影响章法的其它因素 116
第四部分 动力形式 119
一 点画的动力特征—Ⅰ 119
二 点画的动力特征—Ⅱ 120
三 点画的动力特征—Ⅲ 121
四 点画的动力特征—Ⅳ 122
五 点画的动力特征—Ⅴ 124
六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Ⅰ 125
七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Ⅱ 127
八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Ⅲ 129
九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Ⅳ 131
十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Ⅴ 134
十—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Ⅵ 138
十二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Ⅶ 141
十三 动力形式的习得—Ⅰ 142
十四 动力形式的习得—Ⅱ 143
十五 动力形式的习得—Ⅲ 145
十六 动力形式的习得—Ⅳ 145
十七 动力形式的习得—Ⅴ 146
十八 动力形式的习得—Ⅵ 147
十九 动力形式的习得—Ⅶ 147
二十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Ⅰ 148
二十一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Ⅱ 149
二十二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Ⅲ 150
二十三 动力形式的调整—Ⅰ 151
二十四 动力形式的调整—Ⅱ 152
二十五 动力形式的调整—Ⅲ 153
二十六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Ⅰ 154
二十七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Ⅱ 155
二十八 线条与客观世界的动力形式 156
二十九 动力形式的迁移—Ⅰ 157
三十 动力形式的迁移—Ⅱ 158
三十一 动力形式的设计 158
第五部分 汉字构成 161
一 书法与抽象图形—Ⅰ 161
二 书法与抽象图形—Ⅱ 162
三 书法与抽象图形—Ⅲ 163
四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Ⅰ 164
五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Ⅱ 165
六 书法元素的构成—Ⅰ 166
七 书法元素的构成—Ⅱ 167
八 书法元素的构成—Ⅲ 168
九 书法的现代构成—Ⅰ 169
十 书法的现代构成—Ⅱ 170
十一 书法的现代构成—Ⅲ 171
十二 书法的现代构成—Ⅳ 172
十三 书法的现代构成—Ⅴ 173
十四 书法的现代构成—Ⅵ 175
十五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Ⅰ 176
十六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Ⅱ 178
十七 书法与抽象绘画—Ⅰ 180
十八 书法与抽象绘画—Ⅱ 181
十九 书法与抽象绘画—Ⅲ 182
二十书法与抽象绘画—Ⅳ 183
第六部分 综合练习 187
一 笔法演变的图像分析 187
二 作品在笔法史中的位置 187
三 章法构成的分类 188
四 成幅临写—Ⅰ 189
五 成幅临写—Ⅱ 189
六 技巧与个性的综合分析 190
附图 191
练习答案 349
附录: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邱振中 351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