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北省保定农业学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3144·278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1

一、气象学的概念 1

二、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3

一、大气的组成 3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5

第一章 太阳辐射 9

第一节 昼夜与季节 9

一、地球的自转与昼夜 9

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 10

三、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13

第二节 太阳辐射 16

一、辐射的基本知识 16

二、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辐射强度 18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22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4

五、地面反射辐射 26

六、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26

第三节 地面辐射差额 27

一、地面辐射 28

二、大气辐射 28

三、地面有效辐射 29

四、地面辐射差额 29

第四节 太阳辐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30

一、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三、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四、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3

第二章 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 36

第一节 土壤的增热和冷却 36

一、地面热量平衡(热量差额) 36

二、土壤的热特性 38

第二节 土壤温度的变化 40

一、土壤温度日变化 40

二、土壤温度年变化 42

三、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43

四、土壤的冻结与解冻 45

第三节 空气的升温和降温 46

一、空气增热和冷却的方式 46

二、空气的绝热变化 48

第四节 空气温度的变化 49

一、气温的日变化 49

二、气温的年变化 51

三、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 52

第五节 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53

一、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二、气温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54

三、农业界限温度 56

四、积温 57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61

第一节 空气湿度 61

一、空气湿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1

二、空气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64

第二节 蒸发和凝结 66

一、水分的蒸发 66

二、水汽的结凝 69

第三节 降水 75

一、降水的概念 75

二、降水的种类 75

三、降水的表示方法 77

第四节 水分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79

一、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9

二、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9

第四章 气压与风 82

第一节 气压及其变化 82

一、气压及其单位 82

二、气压的变化 83

三、气压的水平分布 84

四、水平气压梯度 87

第二节 风及其变化 88

一、风的成因 88

二、摩擦层风的日、年变化 93

第三节 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94

一、大气的三圈环流 94

二、季风 96

三、地方风 96

第四节 风与作物 100

第五章 天气及天气预报概述 103

第一节 气团和锋 103

一、气团 103

二、锋 106

第二节 气旋和反气旋 111

一、气旋 111

二、反气旋 113

第三节 高空天气系统 116

一、高空槽和高空脊 117

二、切变线 118

三、低涡 118

第四节 天气预报概述 119

一、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方法 119

二、气象站(哨)的单站补充天气预报 122

三、群众测天经验 126

第六章 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 132

第一节 寒潮 132

一、寒潮的概念 132

二、寒潮路径 133

三、寒潮天气 134

四、寒潮的危害及其防御 135

第二节 霜冻 135

一、霜冻及其对作物的危害 135

二、霜冻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136

三、初、终霜冻与无霜冻期 138

四、霜冻的防御 139

第三节 冷害 140

一、冷害的概念及类型 140

二、春季的低温阴雨 141

三、秋季低温与寒露风 141

四、抗低温冷害,御寒露风天气 142

第四节 干热风 143

一、干热风及其危害 143

二、干热风天气的类型和指标 143

三、同干热风天气作斗争 144

第五节 台风 145

一、台风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45

二、台风结构和天气 145

三、台风源地和路径 146

四、台风的防御 148

第六节 大风和龙卷风 148

一、大风 148

二、龙卷风 150

第七节 干旱与水涝 151

一、旱涝天气与农业生产 151

二、干旱天气和水涝天气的形成 152

三、抗旱防涝 154

第八节 冰雹 155

一、冰雹的危害和形成条件 155

二、我国降雹的时空分布特点 156

三、人工消雹 157

第七章 气候 159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 159

一、辐射因素 160

二、环流因素 161

三、下垫面因素 162

第二节 气候带和气候型 165

一、气候带 166

二、气候型 166

第三节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69

一、季风性显著 169

二、大陆性强 171

三、年总辐射分布 172

四、温度分布 174

五、降水分布 181

第四节 本省(区)的气候概况(自编教材) 184

第八章 农田小气候 185

第一节 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186

一、农田的辐射交换 186

二、农田的乱流交换 187

三、农田活动面热平衡 187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90

一、农田中光的分布 190

二、农田中风的分布 191

三、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192

四、农田中湿度的分布 193

第三节 地形和水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193

一、坡向、坡度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193

二、凸地、凹地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195

三、地形对风和降水的影响 196

四、水域对邻近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196

第四节 农田小气候环境的改造 197

一、耕作措施的气象效应 197

二、栽培措施的气象效应 199

三、灌溉措施的气象效应 201

四、保护地栽培措施的气象效应 202

五、护田林带的气象效应 206

附录Ⅰ 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简介 209

附录Ⅱ 天气预报用语和符号摘要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