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志 1986-2002》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育慧,罗成亮主编;云南省南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2047352
  • 页数:8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述、记、志、传、图、表、录绪体并用和篇、章、节、目结构,横分门类、纵述史实,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南华县1986至2002年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重大事件,客观反映了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各族人民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教训。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 53

第一章 建置 53

第一节 位置区域 5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3

第三节 行政区划 53

第四节 县城 55

第二章 乡镇 56

第一节 龙川镇 56

第二节 徐营镇 66

第三节 雨露白族乡 75

第四节 沙桥镇 81

第五节 天申堂乡 87

第六节 五街镇 93

第七节 一街乡 97

第八节 罗武庄乡 104

第九节 红土坡镇 109

第十节 五顶山乡 113

第十一节 马街镇 119

第十二节 兔街镇 124

第二篇 自然概要 13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31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131

第二节 气候 132

第三节 水文 139

第四节 土壤 145

第五节 灾害 149

第二章 自然资源 153

第一节 矿物 153

第二节 植物 155

第三节 动物 157

第四节 土地 157

第三篇 人口 160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构成 160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分布 160

第二节 移民(县内人口变动) 163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64

第四节 人口普查 16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66

第一节 政策措施 166

第二节 管理措施 169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71

第四节 管理机构及服务网络建设 172

第四篇 经济管理 174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74

第一节 发展状况 174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75

第二章 经济管理 176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76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79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80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185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189

第三章 经济监督 190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 190

第二节 审计监督 192

第三节 药品监督 194

第四章 资源管理与开发 195

第一节 国土资源管理 195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 201

第三节 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 202

第四节 生物资源开发 205

第五篇 基础设施 207

第一章 水利 207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07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 213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14

第四节 水利管理 217

第二章 交通 219

第一节 道路 220

第二节 桥涵隧道 222

第三节 运输服务 223

第四节 交通公路管理 226

第五节 铁路 228

第三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22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29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32

第三节 园林绿化 236

第四节 建筑设计 236

第五节 建筑业 237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40

第七节 建设与环保管理 241

第六篇 农业 243

第一章 农业管理 243

第一节 体制 243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生产工具 243

第三节 综合农业区划 244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结构 245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46

第六节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248

第七节 沙罗生态村建设 248

第八节 减轻农民负担 248

第九节 农业综合开发 249

第十节 农业环境监测 251

第二章 种植业 251

第一节 耕地 251

第二节 作物品种 251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54

第四节 栽培技术与农业技术推广 257

第五节 植保 262

第六节 农业机械 264

第七节 蔬菜种植 265

第八节 茶桑果种植 268

第三章 烟草 273

第一节 烤烟种植生态及区划 273

第二节 烤烟规范化栽培管理 276

第三节 烤烟科技与课题 279

第四节 卷烟购销 282

第五节 “两烟”生产效益 283

第六节 烟草专卖管理 284

第七节 管理机构及服务体系建设 285

第四章 林业 286

第一节 森林资源 286

第二节 营林 288

第三节 护林 290

第四节 经济林果 293

第五节 林业科技 294

第六节 野生动物保护 295

第七节 森工生产 296

第八节 林政 297

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 298

第十节 拍卖、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 299

第五章 养殖业 300

第一节 饲草、饲料 300

第二节 畜禽品种与改良 301

第三节 家畜饲养 302

第四节 家禽饲养 303

第五节 水产养殖 304

第六节 其他养殖 306

第七节 疾病防治 307

第八节 经营效益 309

第七篇 工业·乡镇企业 310

第一章 工业 31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10

第二节 工业门类 311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14

第四节 技术改造 316

第五节 工业企业管理 317

第二章 乡镇企业 318

第一节 企业形式 319

第二节 行业结构 322

第三节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 325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 326

第八篇 商贸服务 328

第一章 国有商业 328

第一节 商品流通 328

第二节 商业管理 330

第三节 国有商业简介 332

第二章 个体、私营商业 336

第一节 规模、效益 336

第二节 重点个体私营商业简介 336

第三章 物资 外贸 农机 337

第一节 物资 337

第二节 外贸 340

第三节 农机 340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 342

第一节 购销 342

第二节 经营网点及职工队伍 343

第三节 供销企业简介 344

第四节 供销商业管理 345

第五章 粮油商业 347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47

第二节 粮油加工 351

第三节 多种经营 353

第四节 粮油管理 353

第六章 医药商业 356

第一节 医用药品购销 356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57

第三节 医药管理 358

第九篇 信息产业 360

第一章 邮政 360

第一节 邮政业务 360

第二节 邮政设备 361

第三节 邮件封发 362

第四节 邮件运输 362

第五节 邮件投递 362

第六节 邮政管理 363

第二章 电信 364

第一节 电信业务 364

第二节 电信设备 366

第三节 电信管理 368

第四节 农村电话 369

第三章 通信 372

第一节 联通通信 372

第二节 移动通信 373

第四章 网络通讯 374

第一节 发展状况 374

第二节 网络通讯设备 376

第三节 广域网(WAN) 378

第四节 城域网(MAN) 379

第五节 局域网(LAN) 379

第六节 电脑拥有情况 380

第七节 电脑经营及维修服务 380

第八节 人才及培训 381

第九节 电脑管理 382

第五章 广播电视 382

第一节 广播 382

第二节 电视 383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85

第十篇 财税·金融 387

第一章 财税 387

第一节 财税体制 38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88

第三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390

第四节 赋税 393

第二章 金融 396

第一节 金融体系 396

第二节 货币管理 398

第三节 存款、贷款 401

第四节 金融监管 405

第五节 保险 406

第十一篇 政党群团 41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南华县委员会 410

第一节 党组织状况 410

第二节 县委重要会议及乡(镇)换届 412

第三节 党组织建设 417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422

第五节 统一战线 425

第六节 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 428

第七节 纪检监察 429

第八节 政法工作 432

第九节 落实政策 435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36

第一节 南华县总工会 436

第二节 共青团南华县委员会 438

第三节 南华县妇女联合会 440

第四节 南华县工商业联合会 442

第五节 南华县残疾人联合会 443

第十二篇 政权 445

第一章 南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45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45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4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5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 453

第五节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 456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60

第二章 南华县人民政府 461

第一节 机构 461

第二节 县政府重要会议 463

第三节 政务 469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华县委员会 4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8

第二节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479

第三节 县政协常委会工作 482

第四节 全面履行政协职能职责 483

第十三篇 法制·军事 488

第一章 公安 488

第一节 治安 488

第二节 打击各类犯罪 491

第三节 政治保卫 49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98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00

第二章 检察 501

第一节 检察机关和队伍建设 501

第二节 检察工作 502

第三章 审判 504

第一节 审判机关和队伍建设 504

第二节 审判工作 505

第三节 执行工作 5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07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507

第二节 法制宣传与教育 508

第三节 人民调解 510

第四节 法律服务 511

第五章 军事 512

第一节 人民武装 512

第二节 武装工作 513

第三节 驻军 515

第十四篇 体制改革 516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516

第一节 农村改革 516

第二节 企业改革 518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519

第四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520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521

第一节 机构改革 521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23

第三章 综合体制改革 524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 525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526

第三节 教育、卫生体制改革 527

第十五篇 科技 529

第一章 科学技术 529

第一节 科技管理与科技机构 529

第二节 科技活动 532

第三节 科技服务 535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38

第二章 气象 539

第一节 气象监测 540

第二节 气象服务 540

第三章 防震减灾 541

第一节 防震减灾体系 541

第二节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542

第三节 地震测报 543

第十六篇 教育 544

第一章 基础教育 544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4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4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51

第四节 厂矿学校 558

第五节 学生管理 558

第二章 职业教育 560

第一节 师范教育 560

第二节 职业教育 561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62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62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563

第四章 教师 565

第一节 教师来源 565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66

第五章 教学教育管理 567

第一节 教学教研 567

第二节 考试制度 568

第三节 生产劳动与勤工俭学 570

第四节 经费、校舍、设备 571

第五节 教育管理 577

第十七篇 文化·体育 579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7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79

第二节 文化馆、站 579

第三节 文艺团体 582

第四节 文艺活动 583

第五节 文化创作 586

第六节 民间文学 590

第七节 新闻报刊 591

第八节 图书 591

第九节 文物考古 592

第十节 电影 594

第二章 档案 595

第一节 档案事业行政管理 596

第二节 档案馆业务 597

第三章 著述 597

第一节 文学艺术 598

第二节 志鉴 598

第三节 党史征研 602

第四章 体育 604

第一节 机构和组织 604

第二节 运动场地及设备 605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05

第四节 群众体育 606

第五节 体育竞赛 608

第六节 体育队伍 612

第七节 体育管理 613

第十八篇 医疗·卫生 614

第一章 机构与管理 614

第一节 卫生机构沿革 614

第二节 医疗卫生管理 620

第二章 医疗 625

第一节 西医 625

第二节 中医 625

第三节 护理 625

第四节 医疗制度 627

第五节 医技 628

第六节 医疗队伍 629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30

第一节 卫生 630

第二节 疾病防治 634

第三节 住院病人主要死因排序 636

第四章 妇幼卫生 636

第一节 妇幼卫生 636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37

第三节 儿童、学校卫生保健 638

第四节 婚姻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639

第五节 生殖健康与计生服务 640

第十九篇 民族 641

第一章 汉族 641

第一节 历史源流 641

第二节 习俗 643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 648

第二章 彝族 650

第一节 族源称谓 650

第二节 习俗 651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 660

第三章 白族 661

第一节 族源、称谓 661

第二节 习俗 662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 665

第四章 回族 665

第一节 族源、称谓 665

第二节 习俗 666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 669

第五章 其他民族 670

第一节 苗族 670

第二节 傈僳族 671

第六章 民族工作 672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作 672

第二节 1949年后的民族工作 673

第二十篇 社会 676

第一章 民政工作 676

第一节 民政工作机构 676

第二节 优待抚恤 678

第三节 安置 680

第四节 救灾救济 681

第五节 社会救济 684

第六节 福利事业 686

第七节 社会事务 687

第八节 基层政权 690

第九节 婚姻结构 691

第二章 扶贫 69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92

第二节 扶贫资金和物资 693

第三节 扶贫工作 694

第四节 扶贫活动 697

第三章 劳动 698

第一节 职工 699

第二节 工资 701

第三节 劳保福利 702

第四节 劳动就业 704

第五节 劳动制度 705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 706

第一节 养老保险 706

第二节 社会保险 708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709

第四节 医疗保险 710

第五章 人民生活 710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710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712

人物 714

人物传 714

事略 727

附录 742

文件选录 742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 742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 744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若干优惠政策的规定 747

中共南华县委决定 749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开出版发行《南华县志》(1986~2002)的决定 749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对《南华县志》(1986~2002)审查验收意见 750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南华县志》(1986~2002)审查验收意见 750

文章选录 751

魂牵梦萦忆南中 751

故乡小桥(散文) 752

美酒飘香“花石头” 753

令狐书记和我们一起“跳左脚” 754

郑和为什么姓郑 754

南华“郑和故里碑”及郑和姓氏辨析 755

金石 757

乡贤黄嘉祚墓 757

大明奉政大夫年翁震寰黄君合墓铭 757

龙顶寺开山倡方逵行宝 758

见性寺和尚塔 759

开山沙门上直下往公讳度普同九秋灵塔(一) 759

清圆寂恩具戒沙门上曹下印讳宗南之塔(二) 759

见性山第三代曹印大师塔碑 759

圆寂大戒沙门 曜讳旵寿塔(三) 760

德老禅师寿量塔 760

重建南泉寺碑记(1) 760

重建南泉寺碑记(2) 761

见性山封山碑 761

神民永庇 762

哀牢彝雄杞彩顺墓 762

五品军功李功成 763

刘楷碑文 763

革命先锋钱太丰墓 764

钱君泰丰墓志暨原配徐氏夫人寿基序: 765

李根源题“郑和故里碑” 765

老厂河水库碑记 766

掌故 766

石冠山 766

胎盘石 767

罗摩石 767

异象 767

前志补正 768

《南华县志》编纂始末 772

索引 785

后记 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