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 您逐鹿职场的利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先广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3675268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与劳动合同相关的各种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1.关乎您的职场生涯——律师带您走进《劳动合同法》 1

1.《劳动合同法》出台背景 1

2.激烈博弈下的《劳动合同法》 2

3.《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4

2.做好签订劳动合同的准—律师帮您防患未然 7

1.充分行使您的知情权 7

2.交出您的底细 10

3.警惕押金、保证金骗局 12

4.预防劳动合同的效力风险 14

3.别不把签订劳动合同当回事——律师为您详解合同条款 20

1.劳动合同——您维权的“利剑” 20

2.必备条款一个都不能少 23

3.约定自治条款可选择使用 38

4.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什么 39

4.识别试用期的猫腻——律师借您一双慧眼 41

1.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 41

2.将试用期从劳动合同期限中剥离出来 42

3.试用期内不为劳动者上社保 43

4.将试用期视为廉价期 44

5.随意延长试用期 45

6.续签劳动合同时再次设定试用期 46

7.对于试用期辞职的员工要求赔偿损失 48

8.试用期内随便辞退劳动者 49

9.违法试用要赔偿 50

5.摆脱服务期、竞业限制与违约金的紧箍咒——律师为您传经授宝 51

1.自由择业权VS服务期 51

2.自由择业权VS竞业限制 54

3.自由择业权VS违约金 59

6.谨防落入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的陷阱——律师为您支招 62

1.劳动合同履行要善始善终——诚实信用 62

2.劳动合同变更万变不离其宗——协商一致 64

7.从容应对辞退——律师教您临危不惧 69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不要打头阵 69

2.有过失时面对辞退也不能做沉默的羔羊 69

3.没过失时面对辞退要永不言弃 74

4.裁员时面对辞退要竭力自保 79

5.要将不能辞退的状态保持好 84

6.违法辞退可要求赔偿 89

7.让人走就得让人顺顺利利地走 89

8.跳还是不跳——律师帮您审时度势 94

1.提前通知辞职的,不要说走就走 94

2.随时通知辞职的,说走就走 95

3.无须通知辞职的,想走就走 97

4.辞职时需要注意什么 97

5.风度辞职五步走 99

6.辞职时三大雷区不可踩 101

9.把握劳动合同终止的新变化——律师为劳动者解析新规则 104

1.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04

2.逾期终止的新规定 107

3.终止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109

10.拨开经济补偿金的迷雾——律师为您指点迷津 111

1.明确支付情形 111

2.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情形 114

3.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116

4.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和工作年限 117

5.拒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可要求赔偿 120

6.不要忽略个人所得税 121

11.盯紧您的薪水——律师帮您出谋划策 123

1.隐性欠薪面面观 123

2.如何保护自己的薪水 128

3.讨薪要走捷径 130

12.挣脱不合法规章制度的束缚——律师为您降压减负 135

1.不要被狐假虎威的规章制度所震慑 135

2.不合法者无效 136

3.不合理者无效 138

4.与劳动合同相冲突者无效 139

5.未经过平等协商程序者无效 141

6.未公示或告知者无效 143

7.造成损害的可要赔偿 144

13.消除劳务派遣“一仆二主”的烦恼——律师为您排忧解难 145

1.劳务派遣三角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145

2.成也劳务派遣,败也劳务派遣 147

3.劳务派遣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149

14.集体合同知多少——律师带您认知集体合同 156

1.集体合同面面观 156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要辨清 161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 164

4.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 165

15.多请工会为您撑腰——律师带您感知工会力量 167

1.感知工会力量 167

2.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角色 168

3.工会被寄予厚望 169

16.将劳动维权进行到底——律师带您走出劳动争议的困境 173

1.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 173

2.灵活选择维权途径 178

3.劳动维权谨记“三不要” 188

17.《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解释对比表 197

1.附录 22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38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52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