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越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807391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分阶段及各阶段中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运行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述。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 6

一、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理论产生和演变的概述 6

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理论的发展演变 7

第三节 传统历史理论的反思及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 11

一、传统的历史分期“五分法”的反思 11

二、马克思历史分期的“三分法” 12

三、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 13

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的财产所有制 16

第一节 财产所有制及其所有制结构 16

一、财产所有制含义 16

二、财产所有制结构 17

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财产所有制结构 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20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20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1

三、混合所有制形式 22

四、新型的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24

一、个体经济 25

二、私营经济 25

三、中外合营经济和外商独营经济 2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8

第一节 按劳分配及其在现阶段的特征 28

一、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和客观必然性 28

二、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29

三、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征 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其他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32

一、按劳动成果分配 32

二、按经营能力分配 33

三、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34

四、其他分配形式 35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5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5

二、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差距 37

第四章 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41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41

二、现代经济中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与计划 42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选择 4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48

三、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 4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 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51

一、加快国有经济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51

二、培育要素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51

三、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调控体系 52

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52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2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57

第五章 产权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 57

第一节 所有权与产权 57

一、马克思所有制(权)理论的特点 57

二、现代产权理论 58

三、现代产权概念与马克思的所有权概念的异同 59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产权改革 60

一、农业生产中产权制度改革 60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 61

三、国有经济产权改革 62

第六章 计划经济国家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68

第一节 经济转型的两种方式 68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 68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 69

三、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经济转型的转变 70

四、两种经济体制转型方式的分道扬镳 71

五、渐进式转型与激进式转型的实质 72

第二节 激进式转型的理论依据、过程及绩效评析 73

一、激进式转型的理论依据 73

二、原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转型过程 76

三、原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转型的绩效评析 80

第三节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和经验 84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经济转型 85

二、工业化和市场化相统一的双重转型 86

三、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 86

四、体制外推进与体制内改革的结合 87

五、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转型方式 90

六、双轨过渡、非一步到位的转型方式 91

七、个别试点、局部推进、总体协调,“摸石头过河”式经济转型 93

八、逐渐转换政府职能而非重建政府职能 95

九、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的经济转型 96

十、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的协调方式 99

第四节 两种转型路径选择的客观背景 100

一、工业化不同程度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0

二、传统体制的成熟性与不成熟性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0

三、不同的外来经济资源与制度资源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1

四、基本制度危机与体制性、政策性危机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3

五、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3

六、不同政治文化传统对转型路径的影响 105

第七章 国有经济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08

第一节 国有企业经营方式选择 108

一、国有国营 108

二、股份制 109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110

四、租赁经营制 110

五、股份合作制 11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选择 111

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公益品的企业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111

二、自然垄断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112

三、竞争性领域中大中型国有企业选择规范的股份制改造 113

四、其他国有企业完全放开经营 114

第三节 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 114

一、第一层次授权监管:所有权主体行为资本化 115

二、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资本控制权、经营权分散化 116

三、第三层次授权经营:公司法人产权独立化 116

四、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高效化 117

第四节 国有经济改革的现状及其重点 118

一、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尚未完成 118

二、自然垄断领域中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有待推进 119

三、规范的公司制改造:还需探索 119

四、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渐进推进 121

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122

第三篇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 12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127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及其类型 127

一、企业的性质 127

二、企业的类型 127

第二节 企业制度 128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 128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30

第三节 企业经营原则与经营机制 136

一、企业经营原则 136

二、企业经营机制 137

第四节 企业的经济行为 140

一、生产行为 140

二、资金使用行为 142

三、创新行为 143

四、投资行为 143

五、分配行为 144

六、企业重组行为 145

第九章 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 148

第一节 双层经营体制和农户经济主体的特征 148

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沿革 148

二、家庭承包制下的双层经营体制 149

三、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的特征 149

第二节 农户的经济行为 149

一、农户的投入产出行为 149

二、农户的兼业行为 151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152

四、农业规模经营 152

第三节 农村经济社会组织 154

一、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154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54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5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居民的经济行为 158

第一节 居民的收入行为 158

一、居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158

二、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因素 159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使用 159

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行为 159

一、居民的消费动机 160

二、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160

三、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动 161

四、消费者主权 162

第三节 居民的储蓄投资行为 162

一、居民储蓄投资的含义和形式 162

二、居民储蓄投资的动机 163

三、影响居民储蓄投资行为的因素 163

第四篇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169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16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 169

一、国民收入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169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70

三、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 170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 17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17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71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174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77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7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政府调控 184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职能的演变 184

一、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干预 184

二、从政府失灵到市场协调 185

三、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经济职能 187

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公益品 188

二、管理国有资产 189

三、调节收入分配 190

四、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90

五、调节经济运行过程,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190

第三节 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 191

一、计划手段 191

二、经济手段 192

三、法制手段 193

四、行政手段 194

五、舆论手段 195

第四节 政府调控目标选择 195

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95

二、政府调控目标的协调 200

第五节 政府调控的经济政策工具 204

一、财政政策工具 204

二、货币政策工具 205

三、汇率政策 207

四、产业政策 208

第六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运作 210

一、短期的需求管理 210

二、长期供给能力调节 218

三、短期需求管理与长期供给调节的配合 222

第五篇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2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29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 229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229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230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3

一、经济增长的两种基本类型 233

二、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 233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35

第三节 经济增长周期 237

一、经济周期的不同类型 237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及其特点 238

三、经济周期原因的理论分析 240

四、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 24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 246

第一节 经济发展 246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246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 246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 250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与划分 250

二、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 252

三、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及其趋势 256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261

一、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61

二、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协调和调整 264

第四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68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和内涵 268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269

第十五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 275

第一节 工业化与我国工业化道路 275

一、工业化的内涵 275

二、工业化的衡量标准 276

三、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工业化 276

四、我国工业化进程 278

第二节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特征 279

一、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的现代化道路 279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的道路 280

三、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281

四、跨越式发展道路 281

五、以信息化拉动的发展道路 281

六、可持续发展道路 282

七、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的道路 282

八、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283

第三节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一元化 283

一、二元经济的内涵及其中国形态 283

二、二元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84

三、二元结构一元化道路选择 286

第四节 经济结构一元化与城市化 288

一、城市化的基本规定 288

二、我国推进城市化意义 291

三、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沿革与前景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