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导言 1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
一、中医内科学的起源 3
二、辨证论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基础 3
三、中医内科学的形成 3
四、中医内科学的发展 4
第二章 中医内科的病、证、症 5
一、病、证、症的含义 5
二、病、证、症之间的关系 5
三、辨病与辨证 6
第三章 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8
第一节 病因 8
一、六淫 8
二、七情 10
三、饮食 11
四、劳逸 11
五、痰饮、瘀血 11
六、其他病因 12
第二节 发病 12
一、发病的条件 12
二、发病与体质 13
第三节 病机 13
一、基本病机 13
二、气血病机 15
三、风寒燥火病机 16
四、湿痰饮病机 18
五、脏腑病机 19
六、六经与卫气营血病机 24
第四章 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 25
第一节 辨证的基本要求 25
一、全面分析病情 25
二、掌握病证的特点和病机 25
三、弄清辨证和辨病的关系 25
第二节 治疗总则和常用治法 26
一、治疗总则 26
二、常用治法 28
第三节 内科辨证论治的步骤 33
一、四诊 33
二、识病 33
三、辨性 33
四、定位 33
五、求因 33
六、明本 33
七、立法 34
八、选方 34
九、遣药 34
第四节 内科病证的证治概要 34
一、气血病证的证治概要 34
二、风寒燥火病证的证治概要 36
三、湿痰饮病证的证治概要 38
四、脏腑病证的证治概要 41
五、六经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证治概要 51
第五章 中医内科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54
第一节 预防 54
一、未病先防 54
二、既病防变 55
第二节 护理 55
一、一般护理 55
二、情志护理 55
三、饮食护理 55
四、煎药服药 56
下篇 各论 59
第一章 肺系病证 59
第一节 感冒 59
第二节 咳嗽 72
第三节 哮病 87
第四节 喘证 103
第五节 肺痈 116
第六节 肺痨 130
第七节 肺胀 145
第八节 肺痿 157
第二章 心系病证 166
第一节 心悸 166
第二节 胸痹 179
第三节 不寐 192
第四节 癫狂 206
第五节 痫病 214
第六节 痴呆 226
第七节 厥证 237
第三章 脾胃病证 252
第一节 胃痛 252
第二节 痞满 270
第三节 呕吐 281
第四节 噎膈 294
第五节 呃逆 304
第六节 腹痛 315
第七节 泄泻 327
第八节 痢疾 340
第九节 霍乱 354
第十节 便秘 365
第十一节 虫证 377
蛔虫病 377
钩虫病 384
绦虫病 387
第四章 肝胆病证 391
第一节 胁痛 391
第二节 黄疸 405
第三节 积聚 417
第四节 臌胀 434
第五节 头痛 449
第六节 眩晕 465
第七节 中风 479
第八节 瘿病 502
第九节 疟疾 513
第五章 肾系病证 528
第一节 水肿 528
第二节 淋证 546
第三节 癃闭 562
第四节 遗精 574
第五节 耳鸣、耳聋 591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609
第一节 郁证 609
第二节 血证 618
鼻衄 624
齿衄 629
咳血 632
吐血 637
便血 642
尿血 647
紫斑 651
第三节 痰饮 660
第四节 消渴 675
第五节 自汗、盗汗 694
第六节 内伤发热 703
第七节 虚劳 716
第八节 癌症 733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757
第一节 痹证 757
第二节 痉证 772
第三节 痿证 783
第四节 颤证 801
第五节 腰痛 815
附录 829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汇编 829
参考书目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