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
第一节 语言与文字的基本属性 1
第二节 无文字时代的记事方式 10
第三节 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建立 15
第二章 传统的汉字结构理论 23
第一节 传统汉字结构理论概述 23
第二节 象形 28
第三节 指事 31
第四节 会意 34
第五节 形声 36
一、形声造字法的基本意义 36
二、形声字中形符和声符的作用 37
三、形声字的字形结构类型 42
四、汉字构字方式的主流是形与声的结合 46
第六节 转注和假借 47
第七节 汉字构字分析的辩证观 54
第三章 汉字的形体演变 61
第一节 甲骨文 64
第二节 金文 68
第三节 六国古文 71
第四节 秦系大篆和小篆 73
第五节 隶书 76
第六节 楷书、草书、行书 79
第四章 汉字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精神 82
第一节 汉字具有存载文化意义的独特作用 82
第二节 汉字文化内涵例说 87
第三节 汉字的文化情味 132
一、汉字文化情味现象举要 133
二、汉字文化情味的意义 146
第四节 汉字的文化精神 157
一、汉字体现了汉民族注重直觉体悟的认知特点 157
二、汉字体现了汉民族注重整体的认知特点 161
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注重平衡和谐的理念 165
第五章 汉字的整理和规范 167
第一节 汉字整理和规范的历史回顾 167
一、执政者制定文字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 168
二、采取刻碑等方式整理和规范汉字 172
三、编纂字书辞书 174
四、清末以来的汉字改革和汉字整理 178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汉字整理和规范 185
一、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 186
二、推行简化字,整理异体字,统一汉字字形 190
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95
第六章 汉字简化 198
第一节 汉字简化顺应了汉字发展变化的主流 198
第二节 简化字的来源 201
第三节 简化字的构字方式 212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 215
一、汉字的发展变化对传统“六书”理论提出挑战 215
二、汉字发展变化的主导趋势是强化符号性 217
三、现代汉字的三级构字单位 220
四、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部件分析法 223
第七章 汉字的标准化 228
第一节 定量 228
一、历史上汉字字量的统计 228
二、汉字字频与汉字的使用量 231
三、现代汉语常用字和通用字的研究和确定 233
四、进一步完善汉字定量工作 236
第二节 定形 241
一、繁体字的整理 241
二、异体字的整理 244
三、笔画的整理 251
四、笔顺的规范 259
第三节 定音 264
一、现代汉字读音标准的确立 264
二、对普通话异读词的审订 265
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所审订的读音 268
第四节 定序 274
一、义序法 275
二、形序法 276
三、音序法 287
第八章 汉字的正字法 290
第一节 汉字正字法的依据 290
第二节 传统的构字之理与汉字正字法 291
第三节 现代汉字正字法例说 301
第四节 构字部件错误类型例说 322
一、不成字部件被误作成字部件 323
二、罕用部件被误为常用部件 325
三、部件混用、错用的其他情况 328
第九章 汉字教育研究 336
第一节 汉字的识读 336
一、汉字识读的认知心理 337
二、汉字认知的脑科学解释 338
三、汉字字形认知的心理过程 340
第二节 汉字的书写 343
一、汉字书写的生理学特征 343
二、人的生理活动与汉字书写的原则 345
三、汉字书写的行款 347
第三节 传统蒙学中的汉字教育 351
一、识字教育 352
二、写字教育 361
第四节 百年以来的汉字教育 365
一、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以前的汉字教育 365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30年来的汉字教育 368
三、建国以后50来年的汉字教育 371
四、汉字教育的两种基本类型 375
第五节 新世纪课程改革中的汉字教育 382
一、新世纪开启的课程改革 382
二、《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385
三、《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汉字教育 389
第十章 汉字修养是一种文化修养 397
第一节 汉字错用误用纵横谈 398
一、信笔而就,用字形近而误 398
二、写用不当,损害用字环境 403
三、故作风雅,实则使人昏昏 409
四、字非末节,贻害不可漠视 416
第二节 汉字修养与文明修养 420
第三节 信息时代应具有新的汉字应用能力 428
一、信息时代对汉语和汉字提出挑战 429
二、电子计算机的汉字输入方法 431
附录1:“说文学”的集大成巨著——马叙伦先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439
附录2:对大学生掌握常用汉字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450
后记 465
参考书目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