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1 导论 1
1.1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 1
1.1.1 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1
1.1.2 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2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3
1.2.1 研究目标 3
1.2.2 主要内容 4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5
1.3.1 研究思路 5
1.3.2 研究方式 5
1.4 论文创新要点 6
1.4.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形式 6
1.4.2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 8
1.4.3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效应 8
1.4.4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标准 9
1.4.5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研究 9
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涵义及其基本形式 11
2.1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2.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1
2.1.2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 12
2.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15
2.2.1 跳跃式平衡发展理论 15
2.2.2 跳跃式非平衡发展理论 16
2.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形式 20
2.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 20
2.3.2 两种不同的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 20
2.3.3 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不同于计划主导型大推进工业化模式 24
2.3.4 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是有机的统一 27
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主要特点、实现条件和途径 32
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32
3.1.1 经济运行机制 32
3.1.2 制度结构变迁强度与效率 33
3.1.3 资本供给规模及使用效率 33
3.1.4 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 35
3.1.5 知识资本比重的高低 35
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条件 37
3.2.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37
3.2.2 交易环境的不断改进 37
3.2.3 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效率的政策供给 38
3.2.4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 38
3.2.5 大规模技术创新与应用 39
3.2.6 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依更替 39
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40
3.3.1 以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为基础 40
3.3.2 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渗透为主要手段 41
3.3.3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41
3.3.4 以政策变革为直接杠杆 41
3.3.5 以质增效应的发挥为结构升级平台 42
3.4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42
3.4.1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2
3.4.2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提高,是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43
3.4.3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4
3.4.4 加大制度结构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4
3.4.5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45
4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及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46
4.1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界定 46
4.1.1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不同于长期平均增长率 46
4.1.2 跳跃式经济增长不等于次高增长 46
4.1.3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是一种复合型增长率体系 47
4.1.4 跳跃式经济增长是一种有弹性的适度增长 49
4.2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51
4.2.1 创新方式决定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持续期间和增长率的高低 51
4.2.2 经济增长方式对跳跃式经济增长率有重要影响 52
4.2.3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应用程度 53
4.2.4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53
4.2.5 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状况 54
4.2.6 经济增长机制的影响 55
4.3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57
4.3.1 跳跃式经济发展以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为基础 57
4.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阶段性与非阶段性超常增长的统一 57
4.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以模仿性学习创新为动力的相对高速发展 61
4.3.4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一种结构性的动态非均衡发展 62
4.3.5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 63
5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 64
5.1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64
5.1.1 直接动力结构 64
5.1.2 经济利益是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因 71
5.2 跳跃式经济运行机制 72
5.2.1 市场机制 72
5.2.2 政府主导的制度结构变迁机制 74
5.2.3 报酬递增机制 77
5.2.4 自增强机制 82
6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 85
6.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理论依据 85
6.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客观依据 86
6.2.1 一元调节模式失灵,要求二元调节模式互补 86
6.2.2 落后国家市场经济发育不足,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87
6.2.3 改变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对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动态协调 88
6.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 88
6.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过程 88
6.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结构 89
6.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的协调 90
6.4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涵义及其特点 92
6.4.1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涵义 92
6.4.2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特点 92
6.5 跳跃式经济协调的约束界限 94
6.6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主要途径 95
6.6.1 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 95
6.6.2 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协调 98
6.6.3 制度结构的协调 99
6.6.4 产业结构的协调 100
7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研究 102
7.1 跳跃式区域经济传递机制理论述评 102
7.2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涵义和基本形式 104
7.3 跳跃式经济传递方式 106
7.4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制约因素 108
7.4.1 技术进步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巨大杠杆 108
7.4.2 市场机制诱导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根本动力 109
7.4.3 产业结构演进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直接动力 109
7.4.4 政府宏观调控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加速器 110
7.4.5 经济增长机制在跳跃式区域经济传递中的作用 110
7.5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完善途径 111
7.5.1 消除区域贸易壁垒,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111
7.5.2 进行制度变革和政策创新,发挥制度和政策的替代作用 111
7.5.3 开展区域及国际联合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 112
7.5.4 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加速科技应用步伐 112
7.5.5 实行产业模仿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3
8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效应 114
8.1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及其关系 114
8.1.1 制度结构及其关系 114
8.1.2 政策结构及其关系 115
8.1.3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的整体效应 116
8.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效应 119
8.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结构效应 121
8.3.1 宏观政策调控机制 121
8.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结构效应 122
8.3.3 宏观政策结构调控途径 124
9 跳跃式产业结构效应 127
9.1 产业结构赶超效应和产业结构协调效应及其实现 127
9.1.1 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127
9.1.2 产业结构赶超效应与产业结构协调效应的内在统一性 129
9.1.3 实现产业结构赶超效应与协调效应的途径 130
9.2 跳跃式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模仿效应 132
9.2.1 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模仿效应的涵义及其特点 132
9.2.2 科学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 133
9.2.3 提高产业结构创新与模仿效应的途径 134
9.3 跳跃式产业结构成长效应 135
9.3.1 产业结构成长效应的决定因素及其实质 135
9.3.2 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成长的对策 137
9.4 跳跃式产业技术效应 139
9.4.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协调升级 139
9.4.2 产业技术模仿效应与产业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实现 142
9.5 跳跃式产业结构的协调 145
9.5.1 跳跃式产业结构协调的性质 145
9.5.2 跳跃式产业结构协调的客观依据 146
9.5.3 跳跃式产业供应链的协调 148
9.5.4 跳跃式产业组织结构的协调 149
10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与结构优化 151
10.1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与结构优化理论述评 151
10.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 151
10.1.2 跳跃式区域经济非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 154
10.1.3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理论评价 157
10.2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 159
10.2.1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形式 159
10.2.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特征 161
10.3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70
10.3.1 市场机制 170
10.3.2 制度结构变迁机制 170
10.3.3 宏观调控机制 170
10.3.4 自增强机制 171
10.3.5 报酬递增机制 171
10.4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优化 171
10.4.1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偏差“适度”范围 171
10.4.2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标准 174
10.4.3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路径 177
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演进及其路径 179
1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基本形式 179
11.1.1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179
11.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180
11.1.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181
11.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81
11.2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涵义及其特征 182
11.2.1 是一种适度结构均衡状态 182
11.2.2 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结构效益型增长 183
11.2.3 实现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均衡 183
11.2.4 推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184
11.3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演进 185
11.3.1 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到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模式 185
11.3.2 从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与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模式和宏观调控模式相结合 186
11.3.3 从传统物质经济调节模式到知识经济调控模式 187
11.4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衡量标准 187
11.4.1 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动态一般均衡 187
11.4.2 追求跳跃式区域经济效应最大 188
11.4.3 达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 189
11.4.4 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189
11.4.5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190
11.4.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1
1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192
12.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差距 192
12.1.1 经济增长因素对比 192
12.1.2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较 193
12.2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跳跃历程透视 195
12.2.1 香港的腾飞 195
12.2.2 中国台湾经济的超速发展 196
12.2.3 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97
12.2.4 新加坡经济的跳跃式发展 198
12.2.5 日本经济的跳跃式增长 198
12.3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的经济跳跃实践 199
12.3.1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结构分析 199
12.3.2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机理分析 200
12.4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展望 202
12.4.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 202
12.4.2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发展的主要途径 205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