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量管理概论 1
第一节 计量学基础 1
一、测量、计量和计量学 1
二、计量科学发展简史 3
第二节 计量管理的概念 7
一、管理的一般概念 7
二、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及其分类 9
三、计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11
四、计量管理发展规律 12
第三节 计量管理相关术语 14
一、与计量器具管理有关的术语 14
二、与测量量值管理有关的术语 16
三、与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术语 17
第四节 相关管理知识 19
一、标准化 19
二、质量管理 25
第二章 科学计量管理 31
第一节 何谓科学计量 31
一、基本概念 31
二、科学计量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33
三、科学计量管理方式 34
第二节 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6
一、计量单位制及其发展 36
二、我国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42
第三节 计量基准体系的建立 44
一、计量基准和基准体系 44
二、计量基准的确认和批准 47
三、国家基准实验室确认 48
四、计量基准体系的形成和管理 51
第四节 通用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其规范 53
一、通用测量技术概论 53
二、通用测量技术应用的规范化 55
第五节 国家计量科学研究机构 60
一、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60
二、计量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62
三、国家计量科研机构的发展趋势 64
第三章 应用计量管理 66
第一节 应用计量管理范围和内容 66
一、应用计量管理的概念 66
二、应用计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68
三、应用计量管理模式 70
第二节 量值溯源体系的管理 71
一、量值溯源等级图 71
二、量值溯源方式 74
三、校准服务和校准服务市场 77
四、校准市场的管理 80
第三节 测量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82
一、我国测量实验室管理简史 82
二、实验室认可的本质及其意义 85
三、测量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 86
四、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和监督 92
五、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运作和承认 94
第四节 测量控制体系 100
一、我国工业计量发展历程及经验 100
二、质量体系中的计量管理 102
三、测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104
四、测量控制体系的运行 106
五、测量控制体系的广泛适用性 111
第四章 法制计量管理 113
第一节 法制计量概论 113
一、法制计量起源 113
二、法制计量的目的和性质 115
三、法制计量的定义 115
第二节 法制计量管理范围和对象 117
一、法制计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117
二、法制计量管理领域和对象的确认 120
三、法律计量管理范围调整和发展的趋势 123
第三节 计量法与法制计量管理机构 124
一、计量立法依据 124
二、计量法与相关法的关系 128
三、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 131
四、法制计量管理机构 132
第四节 计量器具制造的管理 134
一、计量器具质量概论 134
二、计量器具质量管理方式 136
三、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 139
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141
第五节 使用中计量器具的强制管理 145
一、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 145
二、实施强制检定的方式 148
三、检定规程和检定周期的确认 149
四、检定证书、检定标志和封印管理 153
第六节 预包装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154
一、预包装商品的法制计量要求 154
二、预包装商品法制监管模式 160
三、我国预包装商品监督管理 162
第七节 法制计量的技术保障及检定机构管理 164
一、法制计量管理的技术保障 164
二、官方检定网络的规划 166
三、检定实验室的政府监管 168
第五章 国际计量工作的发展趋势 172
第一节 国际计量组织及相关组织 172
一、《米制公约》及其组织机构 172
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公约》及其组织 174
三、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178
四、亚太地区地区性国际组织 179
五、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 180
第二节 国际计量组织的新动向 181
一、国际计量组织的新世纪宣言 181
二、计量工作的国际动向和主要目标 183
三、国际合作的新形式 185
第三节 全球计量体系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188
一、全球计量体系的模式 188
二、全球计量体系的实现途径 191
三、建立全球计量体系的根本保障 192
附录 196
附录一 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 196
附录二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06
附录三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231
附录四 OIML D1《计量法大纲》目录 249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