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应用解剖和表面标志 3
第一节 表面标志和投影 3
一、表面标志 3
二、脑的投影 4
三、脊柱与脊髓的投影 4
第二节 头部软组织、颅骨 5
一、额部 5
二、颞部 5
三、顶部 5
四、枕部及颅后窝 5
第三节 脑膜、脑池与脑内结构 6
一、脑膜 6
二、静脉窦 6
三、脑池与脑内结构 7
第四节 脑 8
一、大脑 8
二、问脑 10
三、脑干 10
四、小脑 11
第五节 脑室 12
一、侧脑室 12
二、第三脑室 12
三、第四脑室 12
第六节 脑的血液供应 12
一、大脑半球和问脑的动脉供应 13
二、小脑的动脉供应 13
三、脑干的动脉供应 14
第七节 脑的静脉系统 14
一、大脑半球和间脑的静脉系统 14
二、小脑静脉系统 15
三、脑干静脉系统 15
第八节 脊柱与脊髓 1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16
第一节 大脑半球损害的定位诊断 16
一、额叶损害的定位 16
二、顶叶损害的定位 17
三、颞叶损害的定位 18
四、枕叶损害的定位 19
五、内囊损害的定位 19
六、基底节损害的定位 20
七、胼胝体病变 20
第二节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20
一、丘脑损害的定位 20
二、下丘脑损害的定位 21
三、丘脑上部损害的定位 21
第三节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22
一、小脑半球损害的定位 22
二、小脑蚓部损害的症状 22
第四节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23
一、中脑损害的定位 23
二、脑桥损害的定位 23
三、延髓损害的定位 23
第五节 脑底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24
一、颅前窝病变的定位 24
二、颅中窝病变的定位 24
三、颅后窝病变的定位 25
第六节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25
一、脊髓病变的横定位 25
二、脊髓病变的纵定位 26
第三章 血-脑屏障与脑水肿 27
第一节 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27
一、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7
二、紧密连接的构造与功能 28
三、星形胶质细胞与血-脑屏障 31
第二节 血-脑屏障的选择性通透 31
一、脂溶性物质的弥散 31
二、血-脑屏障的转运系统 31
三、离子通道与离子交换 32
四、酶屏障 32
第三节 血-脑屏障的功能障碍 32
第四节 脑水肿 33
一、脑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33
二、细胞毒性脑水肿 35
三、血管源性脑水肿 36
四、脑水肿的治疗 37
第四章 脑血液循环的病理生理 39
第一节 正常脑血流量和脑代谢 39
第二节 脑血流量的测定 39
一、N2O测定法 39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 40
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40
四、单光子放射断层扫描 40
第三节 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41
一、脑代谢与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41
二、脑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与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41
三、脑血流量的化学调节 42
四、脑血流量的神经调节 43
五、肌源性机制 46
第五章 脑功能的代谢基础及监测 50
第一节 脑电监测 50
一、脑电监测的基本条件 50
二、电极放置 50
三、导联方法 50
四、电极种类 50
五、临床应用 51
第二节 诱发电位技术的应用 51
一、感觉性诱发电位 51
二、运动诱发电位 53
三、事件相关电位 53
四、诱发电位的应用 53
第三节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 53
一、微透析技术 54
二、微透析在脑能量代谢研究的应用 55
三、脑细胞间液中Gly的来源、作用及意义 56
四、前景与展望 56
第六章 脑脊液与脑脊液循环 59
第一节 脑脊液的成分 59
第二节 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重吸收 60
一、脑脊液的产生 60
二、脑脊液的循环 60
三、脑脊液的重吸收 62
第三节 脑脊液的功能 62
一、支持和保护功能 62
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62
三、参与神经系统的营养和代谢 62
四、参与神经内分泌转运 62
第四节 脑脊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62
一、脑脊液的外观 63
二、蛋白检查 63
三、糖含量 64
四、氯化物含量 64
五、显微镜检查 64
六、细菌和病毒的培养及分离 64
七、免疫学检查 64
八、肿瘤生化标志物测定 65
第七章 颅内压增高 67
第一节 颅内高压的病理生理 67
一、颅内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67
二、产生颅内高压的原因 67
三、颅内容积(或空间)代偿 68
四、颅内压与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70
五、颅内高压与脑功能的损害 72
第二节 颅内高压的临床 73
一、颅内高压的症状 73
二、脑移位与脑疝 73
三、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检查方法 75
四、颅内高压的治疗 75
第八章 神经外科相关内分泌学简介 80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80
一、激素、受体及其控制系统 80
二、激素的化学、合成和消除 80
三、激素活性的控制 81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解剖学 81
一、垂体的发生与解剖 82
二、腺垂体的组织学 82
三、神经垂体组织学 83
四、下丘脑的功能解剖 84
第三节 垂体内分泌概述 87
一、生长激素 88
二、甲状腺素刺激素 89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89
四、催乳素 91
五、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 91
六、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 91
七、催产素 93
第四节 松果体 93
第九章 亚低温脑保护 94
第一节 概述 94
第二节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现状 94
一、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94
二、亚低温与临床 95
第三节 亚低温脑保护实施方法 98
一、脑温监测及降温程度 98
二、降温治疗的应用指征 98
三、降温的时间窗 98
四、降温方法 99
五、复温方法 99
六、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99
七、亚低温治疗室设置 100
第四节 对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100
第十章 脑死亡 103
第二篇 神经外科检查和方法 115
第十一章 神经影像学 115
第一节 脑 115
一、检查技术 115
二、影像观察分析方法 116
三、疾病诊断 118
第二节 脊髓 178
一、检查技术 178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方法 179
三、疾病诊断 181
第十二章 神经超声学检查 205
第一节 前言 205
第二节 经颅二维超声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 206
第三节 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及应用 208
一、成像原理 208
二、脑血管的测量数据 208
三、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 208
第十三章 颅内压监测 213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原理 213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方法的选择 214
一、植入法 214
二、导管法 214
第三节 常用的颅内压监测装置与产品 214
第四节 颅内压记录的解释 215
一、压力波的组成、振幅及波形 215
二、颅内压力波的基线 216
三、颅内压力波的振荡及其临床意义 217
第五节 颅内压监测对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意义 218
一、诊断方面的意义 218
二、治疗方面的意义 218
三、颅内压监测在预后方面的意义 218
第六节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218
第七节 无创颅内压监测 219
一、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原理 219
二、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219
第十四章 核素和正电子发射成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22
第一节 核素成像在神经系统应用简介 222
第二节 核素脑显像仪器 222
一、SPECT 222
二、PET 223
三、PET、SPECT与CT、MR的比较 223
第三节 脑显像常用显像剂及方法 223
一、脑血流灌注显像 223
二、脑代谢显像 223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 224
四、脑肿瘤显像 224
第四节 核素成像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224
一、癫癎 224
二、脑肿瘤 225
三、脑血管病 228
四、脑外伤后综合征 228
第十五章 脑磁图或磁源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230
第一节 脑磁图的发展历史和简要原理 230
第二节 脑磁图在癫癎灶手术前定位的应用 232
一、癫癎患者脑磁图的检查和分析方法 232
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磁图检查 233
第三节 手术前语言功能的描绘 235
第四节 手术前感觉运动功能的定位 236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236
第十六章 实用神经眼科学 238
第一节 应用解剖及生理 238
一、视路 238
二、动眼神经 239
三、滑车神经 239
四、展神经 239
五、三叉神经 239
六、自主神经 240
第二节 神经眼科学检查 241
一、视力 241
二、眼外部检查 241
三、瞳孔的正常反射 241
四、眼球位置及运动 241
五、眼底检查 241
六、神经眼科特殊检查 242
第三节 引起视力障碍的疾病 242
一、视力障碍的病因范围 242
二、视觉径路病损所致的视力障碍 243
三、视网膜疾病所致的视力障碍 243
四、视力障碍的有关疾病 243
第四节 瞳孔障碍 244
一、瞳孔缩小 244
二、瞳孔散大 245
三、瞳孔大小不等 245
四、瞳孔反射障碍 245
第五节 眼球运动障碍 246
一、动眼神经麻痹 246
二、滑车神经麻痹 246
三、展神经麻痹 246
四、复视的分析 247
第六节 视野的改变 247
一、视野概述 247
二、视野改变的疾病 248
第七节 眼底改变 250
一、视乳头水肿 250
二、视神经萎缩 252
第十七章 神经耳科学 253
第一节 听觉检查 253
一、听力计测试 253
二、Békésy测听 255
三、声阻抗检查 255
四、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256
五、耳声发射 257
第二节 前庭功能检测 257
一、体位及运动检查 257
二、自发性眼震检查 257
三、眼震电图检查 258
第十八章 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64
第一节 概论 264
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史和现状 264
二、神经内镜的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 265
第二节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67
一、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267
二、脑室内肿瘤的内镜手术治疗 269
三、立体定向技术与神经内镜 271
第十九章 激光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273
第一节 激光基础知识 273
一、发现激光 273
二、激光基础知识 274
三、激光器的基本构造 274
四、神经外科使用的医用激光器 275
第二节 激光照射的组织效应 277
一、激光的热效应 277
二、压力效应 278
三、光化学效应 278
四、生物刺激作用 278
五、电磁场效应 278
六、激光照射对脑组织的影响 278
第三节 激光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278
一、切除神经系统肿瘤 278
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279
三、光动力学治疗脑胶质瘤 280
四、其他应用及未来的展望 281
第四节 激光神经外科手术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81
一、激光器的选择 281
二、掌握切割气化范围以避免误伤 281
三、水对激光作用的影响 281
四、激光的防护和操作者培训 281
第三篇 神经外科的基础治疗及重症监护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 285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 285
第二节 麻醉前器官功能评估 287
一、心血管系统 287
二、呼吸系统 288
三、血液系统 288
四、消化系统 289
五、内分泌及代谢功能 290
第三节 几种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 291
一、颅内占位病变 291
二、动脉瘤 291
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91
四、颈椎手术 291
第二十一章 神经外科患者的重症监护 293
第一节 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护 293
第二节 心电监护 294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监护 295
第四节 呼吸功能监护 295
第五节 脑血流监测 296
第六节 体温监测 297
第二十二章 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及防治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胸部原发损伤 300
第三节 呼吸道梗阻 301
第四节 肺部感染 302
第五节 神经源性肺水肿 303
第六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05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并发症及防治 307
第一节 泌尿系统感染 307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08
第三节 脊髓损伤与肾盂积水 308
第二十四章 水和电解质平衡、脱水治疗及营养支持 310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 310
一、概况 310
二、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311
第二节 酸碱平衡 314
一、概述 314
二、酸碱平衡紊乱 315
第三节 脱水疗法 317
一、高渗脱水剂 317
二、利尿脱水剂 318
三、碳酸酐酶抑制剂 318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318
第四节 营养治疗 318
一、创伤应激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18
二、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319
三、肠外营养 320
四、肠内营养 321
第二十五章 常见内分泌紊乱及防治 327
第一节 与垂体前叶及下丘脑相关的内分泌性疾病 327
一、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 327
二、腺垂体分泌功能亢进 329
第二节 与垂体后叶和下丘脑相关的内分泌疾病 335
一、尿崩症 335
二、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337
三、脑性耗盐综合征 340
四、垂体瘤术后的内分泌治疗 341
第三节 低钠血症 343
第四节 糖尿病的并发症 345
一、糖尿病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性昏迷 345
二、非酮性高糖高渗性昏迷 345
第二十六章 抗生素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347
第一节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347
第二节 颅内感染的诊断 348
第三节 颅内感染的治疗 348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350
第二十七章 神经外科患者癫癎的治疗 362
第一节 概述 362
一、癫癎发作的类型 362
二、癫癎药物临床应用 362
三、抗癫癎药物简介 363
第二节 癫癎持续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365
第三节 癫癎的预后 366
第二十八章 激素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368
第一节 激素在脑创伤中的应用 368
第二节 激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 369
第三节 激素在脑脂肪栓塞中的应用 369
第四节 激素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370
第五节 激素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370
第六节 激素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370
第七节 其他方面的应用 371
第八节 激素应用的禁忌证 371
第二十九章 神经外科病人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 373
第一节 概述 373
第二节 对神经外科病人的功能评定 373
第三节 康复治疗 380
第三十章 神经外科麻醉 386
第一节 相关生理知识 386
一、突触传递 386
二、脑代谢 386
三、脑血流 387
四、颅内压 387
五、病理生理 387
第二节 麻醉药及辅助药对脑生理影响 388
一、吸入麻醉药 388
二、静脉麻醉药 388
第三节 脑保护和脑监测 388
一、低温 388
二、药物 388
三、颅内压监测 389
第四节 麻醉处理 389
一、颅后窝手术麻醉处理 390
二、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392
三、儿科患者的麻醉处理 394
四、颅脑创伤的麻醉处理 397
第三十一章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401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401
第二节 神经外科常用手术体位 401
第三节 几个特殊体位 403
第三十二章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与设备 404
第一节 神经外科常用手术设备 404
第二节 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器械 408
第三节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 409
第四节 展望 411
第三十三章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 412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中大脑皮质的监测 412
一、脑电监测的范围 412
二、脑电监测的方法 412
三、脑电监测中的各种脑电图 413
第二节 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415
一、概述 415
二、有关的技术参数 416
三、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417
四、脊髓 418
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420
六、视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423
七、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423
八、其他诱发电位 424
第三十四章 显微神经外科和微侵袭神经外科 426
第一节 显微神经外科 426
一、历史 426
二、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注意事项 427
第二节 微侵袭神经外科 435
一、历史 435
二、神经导航外科 435
三、内镜神经外科 443
四、锁孔神经外科 444
五、立体定向外科 445
六、放射外科 445
七、血管内介入外科 447
八、颅底外科 448
第三十五章 颅底重建 450
第四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455
第三十六章 颅内肿瘤总论 455
第一节 颅内肿瘤的病因学 455
第二节 颅内肿瘤的流行病学 456
第三节 颅内肿瘤的病理学 458
一、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 458
二、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级 465
三、分子神经病理学 467
第四节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468
第五节 颅内肿瘤的临床检查 470
一、体格检查 470
二、腰椎穿刺 470
三、脑电图检查 470
四、神经影像学检查 470
五、神经核医学检查 472
六、诱发电位 473
七、实验室检查 473
八、活检术 473
第六节 颅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74
第七节 颅内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475
一、手术治疗 475
二、放射治疗 476
三、化学治疗 477
四、其他辅助治疗 481
五、随访与预后 482
第三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485
第一节 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 485
一、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486
二、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487
三、Li-Fraumeni综合征 487
四、结节性硬化 488
五、Cowden综合征 488
六、Von Hipple-Lindau综合征 489
七、Turcot综合征 489
八、Gorlin综合征 49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490
一、星形细胞肿瘤 490
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492
三、髓母细胞瘤 493
四、脑膜瘤 493
五、垂体腺瘤 495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基础研究展望 496
第三十八章 神经上皮肿瘤 499
第一节 总论 499
第二节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517
一、星形细胞瘤 517
二、胶质母细胞瘤 520
第三节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523
少突胶质细胞瘤 523
第四节 室管膜细胞起源肿瘤 524
室管膜瘤 524
第五节 脉络丛起源肿瘤 526
脉络丛乳头状瘤 526
第六节 起源不明的神经胶质瘤 527
一、星形母细胞瘤 527
二、大脑胶质瘤病 528
第七节 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起源肿瘤 529
神经节胶质瘤 529
第八节 松果体实质起源肿瘤 529
松果体细胞瘤 529
第九节 胚胎性肿瘤 530
一、神经母细胞瘤 530
二、髓母细胞瘤 531
第三十九章 脑膜瘤 537
第一节 总论 537
第二节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特点 551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 551
二、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553
三、溴沟脑膜瘤 556
四、鞍结节脑膜瘤 557
五、蝶骨嵴脑膜瘤 558
六、脑室内脑膜瘤 560
七、岩斜区脑膜瘤 561
八、颅后窝脑膜瘤 564
九、小脑天幕脑膜瘤 564
十、枕大孔区脑膜瘤 565
第四十章 施万细胞瘤 568
第一节 位听神经施万细胞瘤 568
第二节 颅内其他神经施万细胞瘤 575
一、面神经施万细胞瘤 575
二、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和舌下神经鞘瘤 576
三、眼球运动的神经施万细胞瘤 576
四、脑实质内、脑干及脊髓髓内神经施万细胞瘤 577
五、嗅沟神经施万细胞瘤 577
六、鞍区神经施万细胞瘤 577
第四十一章 鞍区及鞍旁肿瘤 579
第一节 垂体腺瘤 579
第二节 颅咽管瘤 594
第三节 其他来源于垂体周围结构的肿瘤 599
一、脑膜瘤 599
二、生殖细胞瘤 599
三、胶质瘤 600
四、鞍区错构瘤 600
五、其他性质的肿瘤 600
第四节 鞍区先天性囊肿或畸形 600
一、Rathke裂囊肿 600
二、空蝶鞍综合征 601
第五节 鞍区转移性肿瘤 601
一、全身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的鞍区转移瘤 601
二、血液系统及黑色素瘤的鞍区转移瘤 601
第六节 类似垂体腺瘤的鞍区血管性疾患 601
第七节 类似垂体腺瘤的鞍区炎症性疾患 602
一、垂体脓肿 602
二、粘液囊肿 602
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602
第四十二章 松果体区肿瘤 604
第四十三章 先天性脑肿瘤与囊肿 614
第一节 颅咽管瘤的手术 614
第二节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616
一、组织发生 616
二、表皮样囊肿 617
三、皮样囊肿 618
第三节 畸胎瘤的手术 619
第四节 脊索瘤的手术 619
第四十四章 颈静脉孔区肿瘤 622
第一节 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 622
第二节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623
第三节 施万细胞瘤的手术 623
第四节 颈静脉球瘤的手术 625
第五节 脑膜瘤的手术 628
第六节 软骨瘤和软骨肉瘤的手术 629
第四十五章 海绵窦区肿瘤 631
第一节 外科应用解剖 63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634
第三节 诊断 634
第四节 鉴别诊断 635
第五节 治疗 641
第六节 预后 644
第四十六章 脑血管母细胞瘤 645
第一节 研究简史 645
第二节 遗传学改变 645
第三节 起源 645
第四节 病理 645
第五节 临床表现 646
第六节 辅助检查 647
第七节 诊断 648
第八节 鉴别诊断 648
第九节 治疗 649
第十节 预后 649
第四十七章 海绵状血管瘤 651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51
第二节 病因 651
第三节 病理 651
第四节 临床表现 652
第五节 影像学特点 652
第六节 自然病程 656
第七节 鉴别诊断 656
第八节 治疗 656
第九节 预后 656
第十节 临床分型 657
第四十八章 颅内转移瘤 659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59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 659
第三节 病理学 660
第四节 临床表现 660
第五节 诊断及辅助检查 660
第六节 鉴别诊断 661
第七节 治疗 662
第八节 预后 663
第四十九章 眼眶肿瘤 666
第一节 眼眶应用解剖 666
第二节 眼眶肿瘤的诊断 667
第三节 眼眶原发性肿瘤 669
一、眼眶囊肿 669
二、眼眶血管源性肿瘤 670
三、肌源性肿瘤 672
四、软组织肿瘤 672
五、脂肪源肿瘤 673
六、骨源性肿瘤 673
七、神经源肿瘤 675
八、血管畸形 678
九、泪腺肿瘤 679
十、甲状腺相关眼病 680
十一、炎性假瘤 680
第四节 眼眶继发性肿瘤 681
第五节 眼眶转移癌 681
第六节 眼眶肿瘤治疗 681
一、眼眶肿瘤的外科治疗 681
二、手术方式 682
三、眼眶肿瘤的其他治疗方法 682
第五十章 脑干肿瘤 684
第一节 病理分类 684
第二节 一般临床资料 684
第三节 肿瘤的部位及生长模式 684
第四节 症状和体征 685
第五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 685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687
第七节 治疗 688
第八节 预后 690
第五十一章 岩骨斜坡区肿瘤 691
第一节 总论 691
第二节 岩骨斜坡区脑膜瘤 694
第三节 脊索瘤 696
第五十二章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 700
第一节 流行病学 700
第二节 危险因素 700
第三节 发病机制 700
第四节 病理 701
第五节 临床表现 701
第六节 辅助检查 701
第七节 诊断 703
第八节 鉴别诊断 704
第九节 治疗 704
第十节 预后 705
第五十三章 颅内黑色素瘤 707
第一节 概述 707
一、基本特征 707
二、年龄分布与发生率 707
三、肿瘤来源 707
第二节 病理及分型 708
一、肉眼观察 708
二、镜下所见 708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708
第四节 治疗 712
一、手术切除 712
二、放疗和化疗 713
三、免疫治疗 713
四、基因治疗 714
第五节 并发症与预后 716
一、术后颅内压增高 716
二、术后瘤细胞转移 716
三、预后 716
第五十四章 下丘脑错构瘤 718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718
第二节 病理 71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718
第四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 719
第五节 分类 719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720
第七节 治疗 720
第五十五章 小儿颅内肿瘤 722
第一节 儿童颅内肿瘤概述 722
第二节 颅咽管瘤 725
第三节 髓母细胞瘤 732
第四节 小脑星形细胞瘤 735
第五节 室管膜肿瘤 737
第六节 大脑半球胶质瘤 740
第七节 脑干胶质瘤 742
第八节 生殖细胞肿瘤 744
第九节 脉络丛乳头状瘤 751
第十节 视路胶质瘤 754
第十一节 颅内脑膜瘤 756
第十二节 听神经瘤 760
第十三节 垂体腺瘤 761
第十四节 婴幼儿颅内肿瘤 763
第十五节 丘脑肿瘤 764
第十六节 颅骨纤维结构不良 765
第十七节 颅内原发肉瘤 766
第十八节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 767
第十九节 颅内恶性淋巴瘤 768
第二十节 血管母细胞瘤 769
第二十一节 颅内脊索瘤 770
第二十二节 颅内结核瘤 771
第二十三节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772
第二十四节 结节硬化症合并颅内肿瘤 773
第二十五节 颅内脂肪瘤 774
第二十六节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775
第二十七节 颅内转移瘤 777
第二十八节 下丘脑错构瘤 778
第五十六章 颅骨肿瘤 782
第一节 颅骨良性肿瘤 782
一、颅骨骨瘤 782
二、颅骨软骨瘤 784
三、板障内脑膜瘤 785
四、颅骨骨化性纤维瘤 788
五、巨细胞瘤 789
第二节 颅骨恶性肿瘤 790
一、颅骨转移瘤 790
二、颅骨多发性骨髓瘤 791
三、颅骨肉瘤 792
四、颅骨恶性淋巴瘤 793
第三节 颅骨类肿瘤疾病 793
一、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793
二、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795
三、颅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796
四、动脉瘤性骨囊肿 797
第五十七章 头皮肿瘤 800
第一节 神经纤维瘤 800
第二节 黑色素瘤 801
第三节 鳞状细胞癌 802
第四节 基底细胞癌 802
第五节 转移瘤 803
第六节 肉瘤 803
第七节 头皮血管瘤 803
第五篇 神经系统创伤 807
第五十八章 颅脑创伤总论 807
第一节 现代颅脑创伤学的发展 807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809
第三节 颅脑创伤的原因和致伤机制 810
第四节 颅脑创伤的病理 810
第五节 颅脑创伤的分类 811
第六节 颅脑创伤的临床表现 811
第七节 颅脑创伤的诊断 812
第八节 治疗原则 813
第九节 颅脑创伤的合并伤、并发症及后遗症 814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 814
第十一节 展望 815
第五十九章 颅脑创伤的实验研究 817
第一节 颅脑创伤的动物实验和脑创伤模型 817
一、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817
二、颅脑创伤的模型研究方法 817
第二节 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和创伤模型 820
一、神经细胞体外培养 820
二、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创伤模型 820
第三节 颅脑创伤的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学 820
一、形态学方法 820
二、生理学方法 822
三、生物化学方法基本原理和种类 824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825
第六十章 颅脑创伤患者的脑氧代谢监测 828
第一节 概述 828
第二节 脑氧代谢率(CMRO2)及其相关指标的监测 828
一、脑氧代谢率的监测原理 828
二、颈静脉氧饱和度测定法 828
三、脑氧代谢率的正常值 829
四、颅脑创伤后脑氧代谢改变 829
五、CMRO2、JDaO2与伤情及预后间的关系 829
第三节 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监测 830
一、PbtO2监测与SjvO2监测的比较 830
二、概念及正常值 830
三、PbtO2监测法 831
四、PbtO2监测的正常值 831
五、颅脑创伤后的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 832
第四节 局部脑氧合程度(rSO2)的监测 832
一、rSO2监测仪器 832
二、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原理 832
三、rSO2的正常值 832
四、颅脑创伤后rSO2监测 832
第五节 脑血流动力学 833
一、脑血流动力学概述 833
二、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法 833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 833
四、颅脑伤后脑血管变化 833
第六节 脑乳酸氧指数 834
第七节 脑氧代谢监测与治疗方法 834
一、CMRO2与巴比妥类药物治疗 834
二、PbtO2与过度换气 834
第八节 脑氧代谢监测的临床意义 835
一、脱水药物 835
二、升高脑灌注压 835
三、患者头位改变 835
四、过度换气 835
五、减压手术 835
六、提高吸入氧浓度 835
第六十一章 急性颅脑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837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 837
一、中枢神经系统应激信息向下丘脑传递的途径 837
二、应激反应中下丘脑的功能变化 837
三、下丘脑垂体系统在应激中的反应 838
四、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的反应 838
五、其他激素的作用 839
六、应激反应中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840
第二节 应激状态下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改变 840
一、应激状态下的糖代谢改变 840
二、应激状态下的脂肪代谢改变 841
三、应激状态下的蛋白质代谢改变 841
第三节 颅脑创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841
一、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841
二、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病理变化 842
三、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特殊诊查 842
四、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842
五、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治疗 843
第六十二章 急性颅脑创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845
第一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 845
一、急性颅脑创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定义 845
二、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的病理形式 845
第二节 神经细胞跨膜和细胞内信息传递机制 846
一、细胞外信息物质及其作用方式简介 846
二、受体门控离子通道 846
三、通过G蛋白调节效应体系的受体 846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系统 847
五、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信息传递机制 847
第三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848
一、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活性变化 848
二、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变化 849
三、神经细胞早期快反应基因表达与调控 849
四、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849
五、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 849
六、兴奋性氨基酸和兴奋毒性损伤 850
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850
八、自由基形成和神经细胞损伤 852
九、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活性改变与神经细胞凋亡 853
十、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 854
第四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的分子生物学治疗进展 854
一、基因治疗 854
二、分子治疗 855
三、神经干细胞移植 855
第六十三章 颅骨骨折 857
第一节 颅骨骨折概述 857
一、颅骨骨折的机制 857
二、颅骨骨折的分类 858
第二节 颅盖骨折 858
一、线性骨折 858
二、凹陷性骨折 859
三、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860
第三节 颅底骨折 860
一、颅底的解剖 860
二、颅底骨折的临床特点 861
三、颅底骨折的诊断 862
四、颅底骨折的治疗 862
第四节 生长性骨折 863
第六十四章 脑震荡 864
第一节 定义 864
第二节 损伤机制 864
第三节 病理生理 864
第四节 临床特点 865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865
第六节 治疗 865
第六十五章 脑挫裂伤与脑干损伤 866
第一节 脑挫裂伤 866
第二节 脑干损伤 868
第六十六章 下丘脑损伤 870
第一节 解剖和生理学基础 870
第二节 损伤机制与病理 870
第三节 临床表现 870
第四节 诊断 871
第五节 治疗和预后 871
第六十七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 874
第一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因和发病率 874
第二节 创伤性脑损伤分类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分型 874
一、创伤性脑损伤分类 874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分型 875
三、各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比重 875
第三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损伤机理 875
一、两类主要暴力所致脑损伤 876
二、轴索损伤三个部位的具体机制 876
第四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神经病理 876
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三期病理特点 876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三个病理等级 877
第五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表现 877
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 877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Ⅰ~Ⅳ型的表现 877
三、伴发于颅内血肿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878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 878
五、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 879
第六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和预后 880
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常规治疗 880
二、亚低温脑保护疗法 880
三、内源性脑损害因子的清除 880
四、脑保护剂的应用 881
五、预后 881
第六十八章 外伤性颅内血肿 882
第一节 概论 882
第二节 硬脑膜外血肿 888
第三节 硬脑膜下血肿 892
第四节 脑内血肿 895
第五节 颅后窝血肿 896
第六节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898
第六十九章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901
第一节 发病率 901
第二节 临床特征 901
第三节 CT成像分析 902
第四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血管痉挛和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903
第五节 临床实验室评价 903
第六节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景 904
第七节 预后 905
第七十章 开放性颅脑创伤 908
第一节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908
第二节 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911
第三节 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和后遗症 918
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918
二、创伤性动脉瘤 921
三、颅内异物滞留 922
四、脑脓肿 923
五、外伤性癫癎 923
六、脑膨出 924
七、脑脊液漏 924
第七十一章 外伤性脑脊液漏 926
第一节 定义和历史 92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92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927
第四节 诊断 928
第五节 治疗 928
第六节 预后 930
第七十二章 外伤性癫癎 931
第一节 定义 93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31
第三节 发病机制 932
第四节 临床表现 933
第五节 诊断 936
第六节 治疗 939
第七节 预后 942
第七十三章 脑外伤后综合征 944
第一节 概述 944
第二节 发病机制 944
第三节 临床表现 944
第四节 辅助检查 945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946
第六节 治疗 946
第七十四章 脑神经损伤 948
第一节 脑神经损伤概述 948
第二节 嗅神经损伤 949
第三节 视神经损伤 949
第四节 动眼神经损伤 951
第五节 滑车神经损伤 951
第六节 三叉神经损伤 951
第七节 外展神经损伤 952
第八节 面神经损伤 952
第九节 前庭蜗神经损伤 953
第十节 后组脑神经损伤 954
第七十五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956
第一节 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因素 956
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判断 958
第七十六章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962
第一节 发生率 962
第二节 分类 96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963
第四节 诊断 964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 964
第七十七章 婴幼儿及儿童颅脑损伤 966
第一节 小儿颅脑损伤概述 966
第二节 头皮损伤 967
一、头皮血肿 967
二、头皮裂伤 967
三、头皮撕脱伤 968
第三节 颅骨骨折 968
一、线形骨折 968
二、凹陷骨折 968
三、颅底骨折 968
第四节 脑损伤 969
一、原发性脑损伤 969
二、继发性脑损伤 971
三、开放性颅脑损伤 974
第五节 儿童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975
一、颅骨生长性骨折 975
二、颅骨缺损与脑膨出 975
三、创伤后颅内感染 975
四、外伤性癫癎 976
五、外伤性脑脊液漏 976
六、外伤性脑梗死 977
七、外伤性脑积水 977
第七十八章 运动员的脑和脊髓损伤 979
第一节 运动性颅脑损伤 979
第二节 运动性脊髓损伤 979
第六篇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 983
第七十九章 脑血管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概论 983
第一节 脑血管的发生学 983
一、脑动脉的起源 983
二、颅内静脉的起源 984
第二节 脑血管发生与发育的调控 985
第三节 脑动脉供应的基本模式 986
一、颈部的颈动脉系统 986
二、颈部的椎动脉系统 986
三、颅内的颈动脉系统 987
四、颅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 989
五、脑血管的侧支通路 992
六、脑静脉的循环通路 993
七、颅内静脉窦 994
第四节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995
第五节 脑血管病的分类 997
第六节 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999
一、实验室检查 999
二、电生理学检查 999
三、心血管系的检查 999
四、脑脊液检查 999
五、眼底检查 999
六、特殊检查 999
第七节 血管性疾病的非手术处理 1004
一、适合于全组的处理原则 1005
二、适合于有颅内出血的病例 1005
三、适合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 1005
四、适合于脑缺血性卒中病例 1005
第八节 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1005
一、颅外动脉病变可选作的手术 1006
二、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选用的手术 1006
三、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治疗 1007
第九节 脑血管性疾病外科治疗进展 1007
第八十章 颅内血管畸形和脑动静脉瘘 1010
第一节 颅内血管畸形 1010
一、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1010
二、其他颅内血管畸形 1026
第二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1028
一、海绵窦区的解剖 1028
二、分类 1030
三、病因 1032
四、病理生理 1032
五、临床表现 1032
六、诊断 1033
七、鉴别诊断 1034
八、治疗 1035
第三节 硬膜动静脉瘘 1042
一、病因 1042
二、DAVF血管结构 1048
三、DAVF分类 1051
四、DAVF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1051
五、治疗 1053
第四节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 1066
第五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治 1072
一、基本情况 1072
二、脑静脉的解剖生理特点 1072
三、脑静脉血栓的病生理改变及病因 1073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1074
五、实验室检查 1075
六、影像学检查 1076
七、鉴别诊断 1076
八、治疗方案 1078
九、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079
十、预后和疗效评价 1079
第六节 颅面血管瘤病 1080
第八十一章 颅内动脉瘤 1086
第一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86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1090
一、动脉瘤的分类 1091
二、动脉瘤发病机制 1091
三、病理学 1092
四、临床表现 1093
五、诊断 1094
六、术前评估 1096
七、治疗 1097
八、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1099
九、其他特殊类型的动脉瘤 1100
十、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 1101
十一、预后 1101
第八十二章 高血压脑出血 1104
第一节 流行病学 1104
第二节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改变 1104
第三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分类 1106
第四节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 1106
第五节 高血压脑出血辅助检查 1106
一、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106
二、脑血管造影 1107
三、磁共振成像(MRI) 1108
四、其他 1108
第六节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和鉴别诊断 1109
第七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1109
一、内科治疗 1109
二、外科治疗 1110
第八节 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1112
第九节 预后 1112
第八十三章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1115
第一节 发生率 1115
第二节 病因 1115
第三节 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 1115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116
第五节 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 1117
第六节 分类与分型 1118
第七节 CT表现 1119
第八节 治疗 1120
第九节 预后 1122
第八十四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1123
第一节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1123
一、脑血流量和脑缺血阈值 1123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1124
三、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 1124
第二节 脑缺血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1125
一、脑缺血的病因 1125
二、影响脑缺血的因素 1126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类型 1127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127
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1128
三、进展性卒中(PS) 1128
四、完全性卒中(CS) 1128
五、边缘区梗死 1128
六、腔隙梗死 1128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1129
一、临床综合征 1129
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1130
三、颅外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1131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和诊断 1131
第六节 颅外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手术 1136
一、颈动脉狭窄常见病因 1136
二、外科治疗的机制 1137
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1137
四、颅内-颅外动脉旁路手术 1143
五、大网膜颅内移植术 1151
第七节 颅外椎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1153
一、解剖学特点 1153
二、椎-基底动脉狭窄常见病因 1154
三、椎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 1154
四、椎动脉-静脉移植-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搭桥术 1155
五、椎动脉内膜切除术 1155
六、椎动脉减压术 1156
七、颅内-颅外路手术 1156
八、手术治疗的效果 1158
第八节 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1158
一、局灶性脑缺血和治疗窗 1158
二、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子摘除术 1158
三、脑梗死的手术减压治疗 1160
四、亚急性、慢性脑缺血 1162
第八十五章 烟雾病 1164
第八十六章 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 1168
第一节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1168
一、简史 1168
二、栓塞材料和导管 1168
第二节 硬脑膜动静脉瘘 1174
一、重型DAVF的临床表现 1174
二、轻型DAVF的临床表现 1174
第三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1177
一、分类 1177
二、CCF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自然病史 1179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1181
第四节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1190
一、简介 1190
二、可脱球囊闭塞载瘤动脉 1190
三、囊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191
四、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 1193
五、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1194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1195
一、概述 1195
二、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1195
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 1198
第七篇 脊髓疾病 1207
第八十七章 脊髓的应用解剖 1207
一、脊髓的大体解剖 1207
二、脊髓内部结构 1208
三、脊髓的血液供应 1210
第八十八章 椎管内肿瘤 1212
第一节 概述 1212
一、发病率 1212
二、病理分类及病生理 1212
三、临床表现 1213
四、诊断 1215
五、鉴别诊断 1218
六、治疗 1219
七、预后 1219
第二节 脊髓髓外硬脊膜内肿瘤 1220
一、发病率 1220
二、病因 1220
三、临床表现 1220
四、病理 1221
五、诊断 1221
六、治疗 1222
第三节 脊髓髓内肿瘤 1223
一、发病率 1223
二、病理 1223
三、临床表现 1223
四、诊断 1224
五、鉴别诊断 1224
六、治疗 1226
七、预后 1229
八、结论 1230
第八十九章 儿童椎管内肿瘤 1232
第九十章 颈椎病 1235
第一节 概述 1235
第二节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关节病 1246
第九十一章 腰椎关节病 1262
第一节 腰椎问盘突出症 1262
一、解剖概要 1262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率 1263
三、手术治疗 1264
四、术后处理 1267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1267
一、概述 1267
二、解剖 1267
三、病因与分类 1267
四、病理 1267
五、临床表现 1268
六、诊断 1268
七、手术治疗 1269
第九十二章 脊髓损伤 1271
第一节 脊髓损伤概述 1271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1271
第三节 脊髓损伤分类和分级 1271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1272
一、原发性脊髓损伤 1272
二、继发性脊髓损伤 1272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1273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辅助检查 1273
第七节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74
第八节 脊髓损伤的治疗 1274
一、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 1274
二、非手术治疗 1275
三、手术治疗 1276
第九节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及处理 1277
第十节 脊髓损伤的预后 1278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278
第九十三章 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1282
第八篇 先天性和后天性异常 1299
第九十四章 狭颅症 1299
第一节 概述 1299
第二节 单纯头颅畸形 1302
一、舟状头畸形 1302
二、三角头畸形 1306
三、塔状头畸形 1307
四、斜头畸形 1309
五、尖头畸形 1311
第三节 复杂颅面畸形 1311
第九十五章 胼胝体疾病 1314
第一节 解剖 1314
一、胼胝体解剖 1314
二、胼胝体血运 1315
第二节 胼胝体功能 1316
一、胼胝体前1/3纤维 1316
二、胼胝体中1/3纤维 1317
三、胼胝体后1/3有两部分纤维 1317
第三节 胼胝体肿瘤 1317
一、胼胝体脂肪瘤 1317
二、胼胝体其他肿瘤 1317
第四节 胼胝体其他疾病 1318
一、胼胝体血管病变 1318
二、胼胝体外伤 1318
三、胼胝体多发性硬化 1319
四、胼胝体变性疾病 1319
五、胼胝体先天性疾患——胼胝体发育不全 1319
第五节 胼胝体切开术 1319
第九十六章 颅裂与脑膜脑膨出 1324
第九十七章 颅内蛛网膜囊肿 1329
第九十八章 Dandy Walker综合征 1334
第九十九章 颅颈交界区畸形 1340
第一节 概述 1340
第二节 特殊颅颈交界区畸形 1348
一、寰椎吸收 1348
二、寰枕融合畸形 1348
三、颅底凹陷症 1349
四、齿状突畸形 1350
第三节 颅颈交界区的炎症 1351
一、颅颈交界区的一般炎症 1351
二、类风湿关节炎和颅颈关节 1352
第一百章 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 1355
第一节 Chiari畸形 1355
第二节 脊髓空洞症 1357
第一百零一章 脊柱裂与脊髓脊膜膨出 1367
第一节 脊柱裂 1367
第二节 脊髓拴系综合征 1370
第一百零二章 椎管内囊肿 1374
第一节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 1374
第二节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1375
第一百零三章 脊髓拴系综合征 1378
第一百零四章 婴儿及儿童脑积水 1382
第一节 脑脊液 1382
第二节 脑积水的病理生理 1382
一、脑积水对脑脊液形成和吸收的影响 1382
二、脑积水对神经结构的损害 1382
三、脑积水对颈静脉回流的影响 1383
第三节 脑积水的病因 1383
一、脑脊液分泌过多 1383
二、脑脊液吸收障碍 1383
第四节 脑积水的临床表现 1383
一、婴儿期脑积水的临床表现 1383
二、儿童期脑积水的临床表现 1384
第五节 脑积水的诊断 1384
一、病史 1384
二、体格检查 1384
三、辅助检查 1385
四、脑积水的鉴别诊断 1385
第六节 脑积水的治疗 1386
一、手术治疗的历史概况 1386
二、当前两种常用手术的概况 1387
第一百零五章 正常颅压脑积水 1390
第九篇 周围神经疾病 1395
第一百零六章 周围神经概论 1395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 1395
一、神经纤维(轴突) 1395
二、髓鞘 1396
三、神经膜 1396
四、神经束膜 1396
五、神经外膜 1396
六、神经系膜 1396
七、神经束在干内的排列 1396
八、神经的血供 1397
第二节 神经变性及再生 1397
一、远侧神经段 1397
二、近侧神经段 1397
第一百零七章 周围神经肿瘤 1399
第一节 神经鞘瘤 1399
第二节 神经纤维瘤 1399
第三节 恶性神经鞘瘤 1400
第四节 神经内脂肪瘤 1400
第五节 创伤性神经瘤 1400
第六节 Morton神经瘤 1400
第七节 神经血管肌瘤 1401
第一百零八章 神经损伤及神经移植 1402
第一节 神经损伤的分类 1402
一、Ⅰ度(神经失调) 1402
二、Ⅱ度(轴突中断) 1402
三、Ⅲ度(轴突和内膜管断裂) 1402
四、Ⅳ度(神经束断裂) 1402
五、Ⅴ度(神经横断) 1402
六、Ⅵ度(混合性损伤) 1402
第二节 神经损伤的检查 1403
一、运动障碍 1403
二、感觉障碍 1403
三、反射 1403
四、自主神经功能 1403
五、Tinel征 1403
六、影像学 1403
七、电生理检查 1404
八、肌电图 1404
九、诱发电位 1404
十、运动传导潜伏时间(DML) 1404
十一、电神经图(ENG) 1404
第三节 神经损伤的修复基本原则 1404
一、术前检查 1404
二、尽早手术 1404
三、显微镜技术 1405
四、充分显露 1405
五、清除瘢痕 1405
六、无张缝合 1405
七、保证血供 1405
八、术后体疗 1405
第四节 各种神经修复技术 1405
一、麻醉及设施 1405
二、神经外膜缝合术 1405
三、神经束膜缝合术 1405
四、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术 1405
五、神经松解术 1406
六、手术方法 1406
七、神经移植术 1406
八、神经移位术 1407
九、神经植入术 1407
十、感觉神经植入真皮术 1407
第五节 术后处理及功能恢复评定 1407
第六节 臂丛神经损伤 1408
一、神经根损伤 1408
二、神经干损伤 1409
三、神经束损伤 1409
四、全臂丛损伤 1409
第七节 臂丛损伤的诊断学 1409
一、影像学检查 1409
二、脊髓造影CT扫描 1409
三、体感诱发电位(SSEPs) 1409
四、肌电图(EMG) 1410
五、MRI 1410
第八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1410
一、手术入路 1410
二、根性撕裂的手术方法 1411
第九节 周围神经损伤 1411
一、肩胛上神经损伤及嵌压 1411
二、腋神经(C5、6)损伤及四边孔综合征 1411
三、肌皮神经(C5、6)损伤 1411
四、桡神经(C6~8,T1)损伤及嵌压 1412
五、尺神经(C8,T1)损伤及嵌压 1412
六、正中神经(C6~8,T1)损伤及嵌压 1413
七、坐骨神经损伤及嵌压 1413
八、腓神经损伤 1414
九、胫神经损伤及跖管综合征 1414
第一百零九章 自主神经系统外科治疗现状 1416
第一节 手掌多汗症 1416
第二节 雷诺病 1418
第三节 红斑肢痛症 1419
第四节 灼性神经痛 1419
第五节 顽固性偏头痛手术治疗 1420
第一百一十章 面肌痉挛 1423
一、病因 1423
二、临床表现 1423
三、辅助检查 142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423
五、治疗 14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非面肌痉挛的无痛性脑神经综合征 1425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病 1425
第二节 特发性面肌麻痹 1425
第三节 伤残位置性眩晕 1426
第四节 耳鸣 1426
第五节 痉挛性斜颈 1427
第六节 神经源性高血压 1427
第一百一十二章 痉挛性斜颈 1430
第一节 简史 1430
第二节 病因 1431
一、病理部位 1431
二、病理的性质 1431
三、病因探讨 1432
第三节 病理生理 1433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434
一、分型 1435
二、病情分级法 1439
第五节 CT诊断学 1440
一、方法 1440
二、颈肌的识别 1440
三、颈肌的测量 1441
第六节 肌电图诊断学 1442
一、检查范围 1442
二、痉挛肌评估法 1443
三、痉挛肌“自我”评估法 1444
四、拮抗肌功能评估法 1444
第七节 鉴别诊断 1444
一、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1444
二、药物引起的斜颈 1444
三、急性感染性斜颈 1445
四、癔症性斜颈 1445
五、假性斜颈 1445
第八节 手术治疗 1446
一、病人选择 1446
二、旋转型斜颈手术技术 1446
三、侧屈型斜颈手术技术 1449
四、头双侧后仰痉挛的手术技术 1449
五、头前屈痉挛的手术技术 1450
六、术后处理 1451
七、并发症 1451
八、疗效评定 1451
九、手术效果 1451
第九节 其他手术方法 1452
一、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1453
二、丘脑立体定向术 1453
三、硬脊膜下双侧颈神经前根及副神经根切断术 1453
四、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1453
五、颈脊髓背索刺激法 1453
第十节 肉毒毒素A治疗 1453
一、作用机制 1454
二、注射肌肉的选择 1454
三、剂量和疗效 1454
四、疗效评估 1454
五、副作用 1455
第十一节 药物治疗 1455
一、抗胆碱能药 1455
二、多巴胺能药 1455
三、抗多巴胺能药 1456
第十二节 预后 1457
第十三节 三联术的应用解剖学 1457
第一百一十三章 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治疗 1459
一、脑瘫概述 1459
二、脑瘫病人的术前评估 1459
三、外科技术 1459
第十篇 疼痛 1465
第一百一十四章 疼痛 1465
第一节 疼痛的基本知识 1465
一、疼痛的生理意义 1465
二、疼痛的性质 1465
三、疼痛的种类 1465
四、疼痛阈 1466
五、疼痛反应 1466
六、痛觉感受器 1466
七、致痛物质 1466
八、传导疼痛的神经纤维 1467
九、吗啡受体与神经递质 1467
十、疼痛机制 1468
第二节 手术止痛的神经解剖基础 1470
一、痛觉的传导系统 1470
二、痛觉传入通路 1470
三、内脏疼痛 1472
四、痛觉中枢 1472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叉神经痛 147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478
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79
三、治疗 1480
第一百一十六章 舌咽神经痛 1484
第一百一十七章 慢性疼痛的深部脑刺激 1486
一、概述 1486
二、疼痛分类 1486
三、吗啡-纳洛酮实验 1486
四、病例选择 1487
五、疼痛调节的机制 1487
六、适应证 1487
七、刺激装置 1487
八、手术方法 1487
九、预后影响因素、疗效 1488
十、并发症 148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脊髓和外周神经刺激治疗慢性疼痛 1490
第一节 脊髓刺激治疗慢性疼痛 1490
一、脊髓电刺激止痛机制 1490
二、适应证 1490
三、禁忌证 1490
四、电刺激装置和刺激参数 1490
五、手术操作 1491
六、疗效 1491
七、并发症 1491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