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权行为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3960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于敏教授在7年前在我社出版的《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基础上全面修订的成果。本书系统介绍了日本侵权行为法成立、沿革、基本制度和理论,既有作为中心内容的系统的总论性研究,也有一些针对具体制度的分论研究。

第一编 侵权行为法序说第1章 侵权行为法概述  2

第1节 侵权行为的意义与构成  2

一、侵权行为的意义  2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  4

三、侵权行为规定的构成  8

第2节 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  9

一、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市民法基础  9

二、过失责任主义与自己责任的原则  10

三、无过失责任论的出现  12

四、无过失责任论的妥当范围  16

五、侵权行为责任统一的基础  17

第3节 作为损害填补制度的侵权行为责任  18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内容  18

二、侵权行为与保险制度  19

三、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  21

四、侵权行为责任与契约不履行责任  21

五、侵权行为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24

第4节 日本侵权行为法的沿革  25

一、日本民法的制定与战前的侵权行为法  25

二、立法状况  27

三、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  29

四、侵权行为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33

第2章 侵权行为法的目的与功能  38

第1节 损害填补功能  38

一、接受损害填补的要件  38

二、损害得到填补的范围  41

第2节 损失分散功能  44

第3节 制裁性功能  47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制裁性功能否定说  47

二、作为报复的制裁  48

三、为抑制加害行为的制裁  50

第4节 依据市场机制的事故抑制功能  54

一、事故费用(损害)的内部化与事故抑制  54

二、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  57

三、无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  60

四、一般性抑制理论的界限  61

五、依靠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制度的事故抑制  62

第5节 “综合救济体制”论  64

一、“综合救济体制”论的内容  64

二、对“综合救济体制”的评价  67

三、“综合救济体制”论之探讨及其展望  70

第二编 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第3章 行为与责任能力  80

第1节 侵权行为中的所谓“行为”  80

一、行为与自己责任  80

二、企业等团体的行为  82

三、不作为的场合  83

第2节 责任能力  84

一、责任能力制度的根据  84

二、责任能力的程度  88

三、无责任能力人的监督义务人的责任  93

第4章 故意  99

第1节 “故意”的概念  99

一、通说  99

二、认识与希望结果发生  100

三、违法性的认识  101

四、未必的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概括的故意  102

第2节 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  103

一、通说  103

二、作为独立的侵权行为类型的故意责任  105

三、法人的故意  107

第5章 过失  110

第1节 过失概念与过失的归责根据  110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110

二、通说与判例  111

三、对通说的批判——客观性过失概念  118

四、向具体性过失的复归  121

第2节 过失与预见可能性——过失的构造  122

一、作为过失要件的预见可能性  122

二、预见可能性与结果回避可能性  128

三、预见的对象  130

第3节 结果回避义务  132

一、判断结果回避义务存否的诸要素  132

二、结果回避义务与行政法规、行业惯例基准之间的关系  134

第4节 过失的证明(故意、过失的证明)  136

一、过失的举证责任与问题  136

二、过失的事实上的推定  138

三、作为法的价值判断的过失推定  140

四、使过失认定容易的手段  142

第6章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  144

第1节 违法性的概念  144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权利侵害”的要件  144

二、判例的动向——从云右卫门事件到大学浴池事件  145

三、学说的展开——从权利侵害到违法性  147

第2节 对通说(相关关系说)的批判  153

一、权利扩大说  153

二、违法性要件不要说  154

第3节 过失概念与违法性概念的交错  156

一、依据过失要件的一元化说  156

二、重视违法性要件说  158

三、维持权利侵害、违法性要件说  159

第4节 侵权行为的类型  160

一、根据受侵害利益种类的侵权行为的类型  161

二、根据侵害行为样态的侵权行为类型  176

第5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  178

一、正当防卫  179

二、紧急避险  179

三、自力救济  179

四、正当业务行为  180

五、受害人的承诺  180

第7章 因果关系  182

第1节 因果关系的意义  182

一、通说——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  182

二、平井教授所作因果关系论再编成  184

三、对平井说的若干疑问  186

第2节 事实性因果关系  188

一、无彼,即无此  188

二、原因事实的竞合  188

三、特殊情形与事实性因果关系  190

第3节 事实性因果关系的证明  191

一、因果关系证明的困难性  191

二、所谓盖然性说  192

三、对盖然性说的批判  194

四、间接反证的理论  196

五、经验法则与证明  198

六、流行病学与因果关系的证明  199

七、因果关系的比例性(确率性)认定  200

第4节 决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  202

一、应赔偿损害的界定  202

二、通说——相当因果关系说  204

三、对通说的批判  206

四、义务射程说  208

五、危险性关联说  210

六、是否存在赔偿范围的决定基准  214

第三编 特殊侵权行为第8章 使用人责任  220

第1节 意义——使用人责任是否代位责任  220

一、使用人责任的根据  220

二、被用人的有责性  221

三、通说的问题及对它的修正解释  222

四、新学说的展开  224

五、新学说的作用  226

第2节 使用关系  228

一、使用关系的成立要件  228

二、使用关系的具体例  229

第3节 “就事业的执行”与外形标准说  232

一、“就事业的执行”的意义  232

二、判例中的外形标准说  233

三、学说中有关外形标准说的评价  236

四、交易行为中的使用人责任与表见代理  238

第4节 使用人责任中的其他问题  241

一、第三者  241

二、被用人的故意过失等  242

三、选任与监督  242

四、使用人责任的负担  243

五、追偿权问题  244

第9章 工作物责任  247

第1节 工作物责任的性质  247

一、无过失责任说  247

二、过失责任说  249

三、判例对成立要件的认定  250

四、与失火责任法的关系  253

第2节 设置、保存的“瑕疵”  254

一、所谓客观说  254

二、义务违反说的展开  255

三、义务违反说的探讨  257

第3节 设置、保存的“瑕疵”与不可抗力  260

一、“瑕疵”的判断基准  260

二、不可抗力的概念  262

三、自然力与瑕疵  263

四、第三者的行为与瑕疵  265

五、预算上的制约与瑕疵  266

第10章 共同侵权行为  267

第1节 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共同侵权行为的意义  267

一、问题之所在  267

二、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269

三、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况  271

第2节 要件论——关联共同性  276

一、通说的见解——客观性共同说  276

二、对通说的批判——责任范围的限定  278

三、主观性共同说  282

四、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  285

五、关联共同性的相关性判断  287

第3节 效果论  289

一、共同侵权行为人的责任范围  289

二、责任的连带性  291

三、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的追偿关系  295

第11章 动物占有人责任与失火责任  297

第1节 动物占有人责任  297

一、意义  297

二、成立要件  297

三、责任负担者  300

第2节 失火责任  301

一、失火责任法的意义  301

二、适用范围的限定  301

第12章 机动车运行供用人责任  306

第1节 序说  306

一、内容、性质  306

二、与民法第715条的关系  307

第2节 成立要件  307

一、因机动车的运行  307

二、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  308

三、无免责事由  311

第3节 运行供用人  312

一、二元说与一元说  313

二、认定方法  313

三、判例中运行供用人的具体判断  314

第13章 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害责任  317

第1节 依据国家赔偿法的国家、公共团体的责任  317

一、基于公权力行使的责任  317

二、公共营造物责任  320

第2节 公害责任  322

一、序说  322

二、成立要件及其问题  323

三、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关系  327

四、与营造物责任的关系  328

五、效果  328

第14章 制造物责任  331

第1节 日本制造物责任的沿革  331

一、日本制造物责任问题的发端  331

二、制造物责任判例的展开  333

三、各类型判例概观  335

第2节 制造物责任法  342

一、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责任的关系  342

二、制造物责任的要件  344

三、制造物责任主体  346

四、责任期间  346

五、民法的适用  347

第四编 侵权行为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第15章 侵权行为的效果  349

第1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发生  349

一、停止行为请求权  349

二、损害赔偿的方法  354

三、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357

四、请求权的发生时期  360

第2节 损害赔偿的范围与金额的算定  362

一、损害金额算定的一般基准  362

二、损害的类别  363

三、财产损害的算定  363

四、非财产损害的算定  370

五、损害算定中的其他问题  373

第16章 损害论  378

第1节 损害论的动向与现状  378

一、个别损害项目累计方式——差额说的损害赔偿额算定  378

二、定额化说的提倡——西原理论及其影响  381

三、对西原理论的批判  384

四、一揽子请求、一律请求、包括请求  385

五、今后的课题  389

第2节 因生命侵害发生的财产赔偿请求权  390

一、民法起草者关于生命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观点  391

二、继承肯定说  394

三、继承否定说  395

第3节 因生命侵害发生的抚慰金请求权  399

一、围绕抚慰金请求权继承性的问题  400

二、抚慰金的内容与功能  401

三、大审院判例的见解——意思表明说  402

四、学说对判例的批判——当然继承说与继承否定说  404

五、1967年最高裁判所大法庭判决与学说  406

六、对伤害的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与一身专属性  407

七、近亲属的抚慰金请求权  409

第4节 过失相抵  411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411

二、受害人“过失”的斟酌  413

三、加害人违法性的斟酌  415

四、对因果关系的作用程度的斟酌  417

五、作为损害的金钱评价的程序之一的过失相抵  418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  418

七、受害人本人以外者的过失(受害人方的过失)  420

八、过失相抵的效果  423

第5节 损害赔偿额算定的基准时  424

一、关于基准时的初期学说  425

二、以事故时(责任原因发生时)为基准时说——判例、通说  426

三、以口头辩论终结时为基准说  427

四、“基准时”概念否定说——平井说  429

五、不固定地考虑基准时说——多元说  430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  432

第17章 因侵权行为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时效  434

第1节 短期消灭时效规定的根据  434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436

二、末川说——以受害人的感情为根据说  437

三、内池说——以赔偿义务人的信赖为根据说  439

四、对内池说的疑问  441

五、森岛教授的见解  443

第2节 消灭时效的起算点  445

一、“知道”损害及加害人  445

二、知道“加害人”  448

三、知道“损害”——损害继续型侵权行为的场合  450

四、知道“损害”——行为继续性侵权行为的场合  452

主要参考文献  455

事项索引  457

侵权法条文  464

后记  482